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9,(5):80-81
为确定工矿废弃地复垦的最佳方向,以辽宁省北票市宝国老镇工矿废弃地为例,结合实际调研情况,确定评选因子、划定评价单元、构建评价体系对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68.3457公顷复垦土地中有36.6367公顷适合复垦为耕地,有31.5327公顷适合复垦为林地。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伴随经济产业的大力发展,也造成了大量工矿在资源枯竭后废弃,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对废弃矿区周边环境产生巨大危害,对工矿废弃地进行整治复垦,已成为我国适应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以神木市大柳塔镇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为例,从拟开发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析出发,介绍了项目区工程建设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为我国工矿废弃地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对于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缓解土地供给瓶颈、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面临良好机遇以及情况复杂、复垦难度大、管理体系不健全、成本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查体系、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应用、完善管理制度、拓宽资金来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土地供给瓶颈、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利用最新高清遥感影像和区县工矿用地的自查情况表等资料,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并结合相关专项规划对工矿废弃地进行了复垦潜力分析,为下步复垦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针对当前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工矿废弃地作为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复垦再利用是缓解区域用地紧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针对神木市在2012—2014年间所实施的工矿废弃区复垦项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AHP软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引入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各单项指标在2012—2014年所产生的效益及其综合效益。通过对这3a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前后对比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神木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产生了较大的综合效益,其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继续深化落实复垦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在今后的复垦工作中,应更加注重3大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6.
盘锦市是矿产资源大市,矿产资源作为盘锦市的重要产业,一直为盘锦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矿产资源的开采就会不可避免的形成工矿废弃地,工矿废弃地的产生与存在易引起一系列环境、生态及社会经济问题,因而己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空间规模指数、土壤条件、废弃地现状三个方面构建工矿废弃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盘锦市大洼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洼县水土资源状况能够满足复垦地块复垦的基本需求,且不存在发生地质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工矿废弃土地现状的调查,总结该区域工矿废弃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详细阐述工矿废弃地复垦操作路径,分析工矿用地复垦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意义,为县域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利用实施提供参考。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在生产建设中,因工程施工挖损、压占等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为及时对破坏土地复垦利用和恢复建设区生态  相似文献   

8.
马鞍山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市,在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能源的同时,矿山开采也造成大量的破坏,土地压占、挖损现象严重,容易诱发山体滑坡、坍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治理,既可增加耕地,又能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还能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对于改良生态环境质量、助力精准扶贫和拓宽用地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试点地区、扶贫地区和实地调研地区工矿废弃地复垦的现状。总结得出,四川省工矿废弃地复垦过程中面临制度不健全、疑问图斑证明复杂、资金筹措难、指标政策限制等问题,并提出完善制度建设、多渠道解惑疑问图斑、深化简政放权和政策扶持精准扶贫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对铁尾矿废弃地土壤质量的影响,为揭示铁尾矿废弃地复垦土壤演替规律、生态治理提供依据。方法本文以唐山迁安马兰庄镇不同复垦年限(1、3、5、7和15年)铁尾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以裸尾矿为对照,综合考虑0 ~ 20 cm、20 ~ 40 cm、40 ~ 6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和相关关系分析法构建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并以隶属度函数计算指标隶属度,以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运用加权求和模型对铁尾矿区复垦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土壤质量评价适用的最小数据集(MDS)包括5项指标:真菌、磷酸酶、脲酶、非毛管孔隙度和全氮,磷酸酶和脲酶因子荷载量和灰色关联度均较大,是评价该区复垦土壤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MDS-SQI)与基于全体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TDS-SQI)有极显著相关关系(R2 = 0.911),加权求和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不同复垦年限土壤质量指数(SQI)大小顺序为复垦15年 > 7年 > 5年 > 3年 > 1年 > 裸尾矿。复垦1 ~ 15年间土壤质量综合值呈回归式抛物线增加,复垦1 ~ 7年内土壤质量提高缓慢,恢复7年后土壤质量迅速恢复,至第15年达到最大值。不同复垦年限土壤质量垂直剖面变异趋势基本表现为随土深的增加逐渐下降。结论土地复垦可改善铁尾矿废弃地土壤质量。该结论为揭示铁尾矿废弃地复垦土壤演替规律、生态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安徽农业科学》2020,(5):82-84
以都匀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调查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都匀市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和未利用地开发整治潜力实施调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地整治潜力总规模为6 966.28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1 534.23 hm~2,新增耕地率22.02%。其中耕地整治规模4 957.46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95.69 hm~2;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模31.42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25.14 hm~2;工矿废弃土地复垦规模47.98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4.93 hm~2;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1 929.42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1 408.47 hm~2。通过土地整治可提高研究区域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有效解决人地矛盾,保障城市建设发展对土地资源的用地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复垦研究的基础,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五峰山煤矿山区地形的实际出发,对煤矿区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首先,划分评价单元和确定限制因子,然后运用指数和法、极限条件法计算综合指数,得出适宜性评价结果。2种方法综合使用避免了只用一种方法的极端性,最后结合最小限制因素法找出限制因素,以分析不同评价单元适宜的土地复垦方法及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矿区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等实际情况,提出了2种适合五峰山煤矿区的复垦模式:果草林生态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此外,五峰山煤矿区属于山地煤矿,以其作为研究对象,以便为山地煤矿区合理利用复垦土地提供依据,同时为此类地区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和模式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矿区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灵石县夏门煤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损毁土地适宜性评价对评估损毁土地可复垦程度及确定复垦方向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构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数和法对灵石县夏门煤矿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矿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较高,可复垦面积占损毁总面积的88.66%,为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废弃工矿用地通过土地复垦可以有效地缓解日益严重的人地矛盾。以重庆市黔江区冯家镇复垦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概况,并阐述了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分析了项目取得的效益。结果表明,土地复垦能够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抚顺沃谷铜锌矿为例,在分析预测矿区土地破坏与污染状况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特点,提出了废弃地污染控制的3个阶段。根据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选择当地适宜的先锋植物种类,提出了辽宁省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复垦规划设计方案,以重建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郭家山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是煤矿复垦工作的基础。以山西省柳林县郭家山煤矿为例,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参考评价单元划分方法,确定了10个评价单元,选取评价因子,得出土地复垦方向,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该研究对同类地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辽西半干旱区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在对矿业废弃地分布、规模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废弃地成因将其划分为弃石(土)场废弃地、挖损废弃地、尾矿废弃地3种类型。在对各类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养分、金属元素含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为生态林恢复技术、景观重建技术、经济林果营造技术、复耕技术。且各项复垦技术产出物的金属含量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食物金属元素的限量卫生标准,其产出物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有毒物质不会通过食物链转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究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究热点并分析其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2009-2019年间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文献为对象。采用基于CiteSpace的文本信息可视化技术,通过年发文量、国家、机构和作者等节点,建立合作特征,共现分析等关系图谱,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方面最新的科研成果与进展情况。采用被引文献聚类和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从科技文本挖掘和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了研究热点,通过主题词共现分析,总结了该领域的10年间发展趋势。【结果】近年来有关于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发文数量整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10年内增长超过1倍。我国在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处于较为先进水平,发文贡献率和中心性分别为第1、3名研究领域逐渐形成学科化、机构化、系统化,并趋于完善;复垦(reclamation)、土地复垦(land reclamation)等出现的频次最高,依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关注的主流,土地(land)、林地(forest)、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等频次明显提高,逐渐形成了新的研究分支。【结论】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2009-2015年主要聚焦在物理等领域,主要从不同土地覆盖变化、堆积密度和植物种群等几方面展开研究,2016-2019年主要集中在采矿工程领域,针对采矿活动以及矿业废弃地对周边的影响等展开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可以为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发展、完善科研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获取某矿区损毁土地预复垦为耕地的适宜性等级,运用模糊模型识别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通过隶属函数计算不同适宜性等级下各参评因子标准值的隶属度和评价单元各因子指标值的隶属度,且以前者为标准库,后者为识别对象,使用贴近度公式计算识别对象与标准库中不同适宜性等级的贴近度,并依据择近原则确定最终评价结果。结果显示,高度、中度、临界适宜的土地面积分别为1 311. 61、618. 85、6. 10 hm~2,其中中度适宜性等级的土地主要限制因子为沉陷深度和灌溉条件,临界适宜性等级的土地主要限制因子为灌溉条件。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后续复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该研究方法以隶属函数和贴近度公式为定量分析手段,以择近原则为评价结果判定理论依据,可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并为其他矿区和其他类型土地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娟  龙健  赵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00-15202
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以贵州纳雍县狗场煤矿为例,结合矿区地形、土壤等实际情况,将该矿区拟复垦土地划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储煤场、临时煤矸场、其他附属设施区等评价单元,确定各单元主要破坏类型为压占,破坏程度为重度;并参考耕地、林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最终确定该矿区受压占破坏严重的评价地块复垦方向均为宜耕宜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