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簪属植物工厂化组培育苗关键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玉簪植物工厂化组培苗培育苗的关键环节,加快其快繁技术的发展,基于玉簪属植物离体快繁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规模化组培快繁生产实际,阐述并总结了玉簪属植物组培快繁中的关键技术,以期为玉簪属植物组培苗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培养:最新进展和潜在的应用(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组织培养体系在基础研究和商业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能,例如园艺产业。组织培养过程伴随着一系列关于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和表观遗传的改变。分子水平的改变主要包括基因突变、DNA重组、染色体变异和表观遗传调控(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小RNA调节)。这些改变被认为能促进外植体对培养环境的适应并有益于随后的形态发生。目前,组培已在商业应用和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基本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概念、培养基的制作、外植体的选择、各种激素的作用机理、植物离体快速繁殖的3大难题(外植体的污染、褐变、试管苗的玻璃化)以及防止措施,并详细阐述了植物离体快繁、无病毒苗木培育、培养细胞突变体、人工种子和离体培养期间分子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及新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组织培养是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建立的一种离体培养技术,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现状,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植物组培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植物组培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种类及其季节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植物组培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种类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以浙江省杭州和宁波的植物组培生产车间中的污染物为监测对象,利用NA、PDA等培养基对污染物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结果发现:植物组培污染物主要为细菌和真菌,其中细菌占52.13%,分布于9个种,主要为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真菌占43.87%,分为18个种,芽枝霉(Cladosporium sp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um spp.)和酵母为主要污染真菌。污染物的数量及真菌与细菌的污染比例呈现季节性变化,夏秋季是污染物的高发期,而春冬季节污染发生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植物组培产业化生产中污染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植物组培产业生产中心的主要污染微生物的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从11个杀菌剂和消毒剂中筛选出了对污染细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蜡状芽胞菌(Bacillus cereus)和污染真菌指状青霉(Penicillum digitat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预防效果好,且对组培植物安全的药剂为乙蒜素和链·土霉素。乙蒜素可以在培养基分装前加入,与培养基同时灭菌使用;而链·土霉素在培养基使用前加入可有效预防污染物生长,该药剂对组培器皿和环境也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能获得大量同源母本基因幼苗的生物技术,又称植物克隆技术,具有其他育苗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在传统的组培环境下组培苗生长缓慢、污染严重、存活率低,致使成品苗的成本过高,不利于组培苗的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目前其应用主要限于一些园艺植物,为扩大其在农业、森林等植物上的应用,必须发展一种新型的适用于离体培养小植株的自动化规模化繁殖体系。最近20年来许多学者开始重视培养环境对组培苗的生理影响并对组培微生态系统环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合成有次生代谢产物,在这些次生代谢产物中如酚类、萜烯类、类黄酮、生物碱、甾体和多糖等均具有抑菌、杀虫、抗病的活性。苦皮藤是体内含有杀虫、抑菌、抗病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植物,我国民间早有利用其根皮粉防治蔬菜害虫的应用。多年来有学者对其生物活性成分及提取进行研究,利用活性成分研制生物农药,获得了良好的进展。与其它杀虫植物一样,利用苦皮藤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开发与利用还不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植物体内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较低,资源有限,采挖野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人工培育会降低生物活性等因素的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是成熟的技术,离体快繁、细胞培养等的研究不计其数,但对苦皮藤植物的离体快繁、细胞培养以及从细胞中提取次生代谢产物加以利用的研究屈指可数。因此,开展对苦皮藤细胞培养并从中提取次生代谢产物研制生物农药的技术研究现实而紧迫。本文对我国植物源农药植物资源的筛选、杀虫物质的生物合成研究进行了介绍,对苦皮藤的开发利用情况和苦皮藤植物离体快繁研究中的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培养研究、芽的增殖和继代培养研究、生根培养和移栽驯化研究以及苦皮藤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研究、苦皮藤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问题等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为苦皮藤组培快繁、有效成分提取及开发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青钱柳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钱柳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是重要的资源植物。从嫩叶、茎段和腋芽、离体胚等不同外植体的选择,以及适宜青钱柳生长的培养基和生长调节物质的筛选等方面综述近几年青钱柳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组培快繁中常见的污染、褐化和生根问题,并提出探索组培苗生根机理及方法和体胚发生技术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就植物组培技术在基因工程、种质资源保存、原生质体培养、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杂交、选择离体突变体、脱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对现有难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综述,同时简明地介绍组培技术在工厂化生产、繁殖人工种子(苗木)等方面的运用,并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各应用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植物组培技术属于一门新兴技术,在科学研究及生产应用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本文从材料带菌、实验操作和培养环境带来的污染等方面分析了植物组培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防控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项发展已久的生物技术,近年来发展异常迅猛。由于其生长周期短、成活率高、工厂化生产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管理水平高等优点,这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作物生产中,成为中国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鉴于此,本文重点围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方面与基因工程、原生质体与体细胞杂交、倍性育种、种质资源保存和作物脱毒、离体培养等方面的应用展开论述,着重探讨组培技术在作物育种方法与后代繁殖上的应用现状及它们各自解决的生产难题,并简单介绍组培技术结合环境控制的应用,为后续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被子植物远源杂交及部分物种自交的受精前障碍,利用植物的双受精过程进行体外授粉即离体授粉技术应运而生。离体授粉技术包括离体柱头授粉、离体子房授粉、离体胚珠授粉、离体胎座/心皮授粉等。影响其结实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花粉贮藏条件、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以及授粉方法和亲本基因型等。离体授粉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和基础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培育远缘杂种、单倍体或抗逆性植物等。目前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是各种杂种胚在胚珠内或胚珠外正常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以提高离体授粉杂交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立黄精快速繁殖体系是生产优质黄精种无毒苗的有效途径,其关键技术之一在于黄精根茎上不定芽的增殖数量和质量。不同激素组合及其浓度对此影响很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激素62BA与NAA组合在适宜的温度与光照条件下,对黄精离体根茎芽进行快速增殖的组培技术效果良好,此项组培技术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Matsu.  K  张承运 《广西热带农业》1991,(3):50-50,F003,49
本研究探讨在植物组培中用合成的非织物材料作为支撑剂,来代替琼脂培养基。把香蕉类原胚体放在吸有液体培养基的非织物材料中培养要比放在琼脂胶剂中培养生长较快。这种培养技术对离体繁殖和诱变选种可能有用。在植物组织培养的众多培养基中,琼脂被广泛地用来作为胶化剂。但人们知道琼脂含有少量会抑制组培植物生长的生长抑制素(Romberger and Tabor1971,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离体快繁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污染、遗传稳定性、玻璃化、褐化、黄化等,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红丝青叶为例,对其组培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污染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并通过系统进化树明确了各菌种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在红丝青叶组培过程中出现的污染菌种类繁多,包含细菌和真菌,细菌归类于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泛菌属、科萨克氏菌属、剑菌属和克雷伯菌属,真菌归类于寡营养丛孢霉属、枝孢霉属和隔孢伏革菌属。本研究结果可为后期组培培养基的优化及污染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无糖组培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优点在于快速繁殖、脱去病毒和种质资源保存,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快速微繁殖。但由于在传统的组培技术中使用的是含糖培养基,杂菌很容易侵入培养容器并在培养基中繁殖,造成培养植物的污染。为了防止杂菌侵入,我们通常将培养容器完全密闭,这样一般培养植物生长缓慢,并且容易出现形态及生理异常,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人工费用。以上诸多不利因素都严重制约了组培技术的发展及推广。为了解决组培技术中存在的这些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千叶大学古在丰树教授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无糖组培技术,将环境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8.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植物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近20年来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马铃薯的研究及工厂化育苗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组织培养是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将其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在整个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污染率高使组培的成本相应增加,甚至造成毁灭性损失。因此,控制污染是组织培养研究及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套贯穿整个组培过程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植物非试管快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种苗生产大多依赖于传统的种子育苗、扦插嫁接育苗,难以实现种苗生产的周年化、工厂化与高效化,而且受限于自然气候环境而使育苗效果与质量难以保障,即使是较为先进的组织培养苗也存在密封环境下培育所引起种苗生理失调、成活率低、成本高的现象。籍于此,通过深入研究育苗过程中相关环境因子的生理机制,特别是在自养同化这重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通过环境优化技术激发离体材料自身的光合同化本能,实现离体材料发育过程中所需的碳源、矿质营养、激素的自养自给和科学调控,形成了开放环境下的光自养微繁技术体系———植物非试管快繁。并就该技术的环控手段与环境模拟优化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专业化用于离体材料快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育苗或组织培养育苗中一直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真正建立了种苗生产的工厂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现代种苗生产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葱属植物组培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葱属植物是百合科具有较高的饲用、食用及观赏等经济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及深入研究价值潜力巨大.总结分析了葱属植物组培快繁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详细阐述了葱属植物组培过程中从外植体选择、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等环节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葱属植物的组培体系构建、优化及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