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穿山甲饲养繁殖科研基地人工饲养的两只成年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于2015年2月3日成功交配,并于2015年4月8日顺利产下一只健康的幼崽。目前两只成体穿山甲与幼崽健康状况都比较良好,且通过体重等指标的测量表明胎儿正健康成长。这是全世界第一例人工饲养马来穿山甲成功繁殖出健康幼崽的报道。证明马来穿山甲在恰当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繁殖;且为其他几种穿山甲的人工饲养繁殖提供宝贵的借鉴资料;为穿山甲的野生种群数量的增长、恢复和物种保护提供有效的途径;确定了马来穿山甲的繁殖参数。  相似文献   

2.
正穿山甲(学名:Pholidota,拉丁学名:Malayan pangolin)属于该目的动物通称鲮鲤,俗称穿山甲。穿山甲是一类从头到尾披覆鳞片的食蚁动物,分布在非洲和亚洲各地。人工训养繁殖工艺总路线(图一)。1引种及繁殖1.1品种选择西南地区人工训养繁殖穿山甲品种最好选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种类国内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国外主要分布于越南、缅甸、印度、锡金、尼泊  相似文献   

3.
穿山甲养殖     
廖凯 《云南农业》2004,(5):20-20
穿山甲(鳞)片是一种名贵中药材,目前价格昂贵.但由于野生穿山甲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被禁捕,导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逐步解决市场供求矛盾,满足中医药治疗的需要,大力发展穿山甲生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穿山甲日粮适宜配方的优化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相同年龄、身体大小相近的参试穿山甲30头,先进行单品种饲料试验。研究表明,穿山甲的选择顺序是活蚂蚁、鲜牛奶、稀饭、奶粉配制液、蚯蚓和黄粉虫。据此,并参照穿山甲营养需要,设计不同饲粮类型及日粮配方,分别标记为Ⅰ-Ⅴ。然后,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同期进行饲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饲喂饲粮Ⅲ(鲜牛奶45%+蚁粉45%+营养粉10%)的穿山甲体增重好于饲喂其他饲粮的穿山甲,更重要的是雌雄穿山甲对饲粮Ⅲ的日采食量都显著高于其他饲粮。因此,配方Ⅲ是较理想的日粮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5.
为鉴别混有非穿山甲物种疑似检材的来源物种,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设计了穿山甲科特异的新引物DCW-F1/DCW-R1。试验表明:其特异性良好、灵敏度较高、适用检材类型较广。采用BLAST比对法、遗传距离法和系统发育法分析了4组不同长度Cytb序列,研究序列长度对穿山甲物种鉴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样本与相应穿山甲物种同源序列相似度均高于98%,建议将该值作为BLAST比对法的判别标准;除马来穿山甲(211 bp)和树穿山甲(421和211 bp)外,剩余5个穿山甲物种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序列长度的变化和样本量的不平衡会导致该比值不稳定;除马来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其余物种均为单系,序列长度变短使得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和分支置信度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32只穿山甲死亡被指救护不力,环保组织诉林业厅获立案;专家称应联合攻关养殖繁育技术。连年的捕杀和难以驯养繁殖,让土生土长的中华穿山甲在国内已难觅踪影,庞大的市场需求,让更多马来穿山甲和非洲穿山甲,通过走私渠道进入我国。一方面是源源不断的境外走私,另一方面则是大批被查获的走私穿山甲,在驯养繁殖过程中死亡。有环保组织呼吁尽快建立穿山甲野外放归机制,但相关部门担心放归可能带来基因污染甚至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问:李强上街买菜,看见有人在卖穿山甲,心想穿山甲是国家保护动物,被人买去食掉可惜,遂花钱将穿山甲买下后放回大自然。这“一放生”行为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誉,李强也对此引以为荣,又多次花钱将多只穿山甲、猫头鹰放归大自然。李强的做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8.
穿山甲,又名鲮鲤,为鲮鲤科动物。因其食用及药用价值高,目前每千克穿山甲种卖价达3200~3400元。由于滥捕乱杀,野生资源已很少。养殖穿山甲,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发展前景广阔。现将笔者几年来的养殖经验总结如下。一、种苗来源养殖穿山甲种苗的主要来源:(1)福建省的特种动物繁育场;(2)捕捉野生个体;(3)通过繁殖后自留种苗扩大养殖规模。  相似文献   

9.
穿山甲,又名鲮鲤,为鲮鲤科动物。因其食用及药用价值高,目前每千克穿山甲种卖价达3200~3400元。由于滥捕乱杀,野生资源已很少。养殖穿山甲,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发展前景广阔。现将笔者几年来的养殖经验总结如下。一、种苗来源养殖穿山甲种苗的主要来源:(1)福建省的特种动物繁育场;(2)捕捉野生个体;(3)通过繁殖后自留种苗扩大养殖规模。  相似文献   

10.
穿山甲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山甲又称鲮鲤,野生穿山甲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它的鳞甲具有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疏风通络的功能,是一种名贵的动物类中药材,市价高,缺口大.其肉有攻坚散瘀的功效,且味道鲜美,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穿山甲是一种全身披着角质鳞片的珍稀动物,为兽纲鳞甲目的唯一代表. 穿山甲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区.挖穴而居,食蚁为生,形似鲤,故又名蚁鲮鲤.其前脚端有4根坚硬而强壮的钩爪,是挖掘洞穴的锐利工具;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穿山甲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已测定的中华穿山甲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30种哺乳纲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以针鼹(Tachyglossus aculeatus)和鸭嘴兽(Ornithorhynchus anatinus)为外群,以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MP)和贝叶斯推论法(Bayesian Inference,BI)重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在重建的MP和BI系统树中,中华穿山甲和食肉目为姐妹支,支持中华穿山甲和食肉目为姐妹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1、建立饲养室穿山甲属哺乳动物,终年穴居生活,所以人工饲养应模拟野生习性,建造相适应的饲养室。饲养室可分内室和活动场两部分,面积不宜过大,但均需用水泥铺设地面,活动场应四面围墙,墙高2米,活动场面积以60平方米为宜,场内要建一个地下水池和一粪池,粪池中盛干土,因穿山甲排粪便时有掘穴埋粪的习惯。饲养室的内室可隔成若干个小室,每个小室的中间可做一个直径60厘米、深40厘米的半球形地窝巢,巢内垫上切断的干稻草,巢上盖一木盖,并做一个出入地道,每室仅饲养1只穿山甲。2、捕捉、收购种用穿山甲我国目前饲养用的穿山甲种源尚无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4.
药用价值 穿山甲为我国特种药用动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鳞甲、肉均可入药。其药用部位主要为其鳞甲,药材名穿山甲,是名贵的中药材;穿山甲肉也供药用,药材名鲮鲤。  相似文献   

15.
一、穿山甲的用途与效益穿山甲是珍稀药用动物,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血液、鳞片均可入药。鳞片具有清热解毒、通经、下乳功效,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其血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特效药。穿山甲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酒店、宾馆难得的佳肴。目前市场上货源十分紧缺,每公斤320 ̄350元,还往往是有价无货。为满足药用需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人工驯养繁殖。二、生活习性穿山甲栖息于丘陵地树林、灌丛及草莽地下穴居。其生活特点:一是迁居性。穿山甲随季节和食物的变化而迁居,夏秋向凉爽山坡上迁居,憩息于距洞口不远的浅窝;冬季居于洞的深处…  相似文献   

16.
长尾穿山甲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定为濒危(EN)等级的物种,该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直至枯竭的边缘。本文探索分析长尾穿山甲野外种群现状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人为仿生态圈养保育模式探讨该物种的保护策略,超过仿生态保育研究长尾穿山甲生态习性、采食、繁殖行为,以期为相关国际公约和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对该物种保护等级的调整提供依据,为科学制定野生长尾穿山甲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和保护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穿山甲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综述了我国穿山甲的数量、资源价值、贸易状况及保护现状。根据穿山甲的种群状况、生态习性和饲养状况,在研究1982-1996年中国穿山甲贸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对其保护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穿山甲及其炮制品进行蛋白多肽电泳鉴定。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对穿山甲及其炮制品蛋白多肽进行分析。结果:穿山甲及其炮制品蛋白多肽高效毛细管电泳图谱有明显的差异,重复性良好。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可作为中药穿山甲及其炮制品的生药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穿山甲别名鲮鲤、麒麟,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穿山甲主要栖息在丘陵山地的树林、灌丛、草莽等处.它性情温驯,喜食蚂蚁及其它昆虫.  相似文献   

20.
穿山甲为脊椎动物鲮鲤科食蚁兽鲮鲤的鳞甲,为我国传流名贵中药材,由于天然野生穿山甲资源锐减,故被列为围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随意捕杀。近年资源紧缺,价格暴涨,致使需求紧缺局面加剧,大力提倡人工繁养穿山甲,可缓解医药供求矛盾,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