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本源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果收率的新技术,在大庆开展了聚驱后微生物调驱试验。从大庆油田4个聚合物驱后的采油井中筛选出三株排油圈直径大于4cm、表面张力从62.3mN/m降低到25.3mN/m、乳化性能较好的声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将其培养条件优化,得到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蒙古林砂岩普通稠油油藏近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弱凝胶调驱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后续调驱段塞驱油效率较低,导致措施有效期相对较短,失效后油藏含水快速上升。为进一步提高弱凝胶调驱效果,研究通过开展微生物采油来提高驱油效率,室内筛选出2株适合于该油藏条件的微生物菌种,评价了菌种的耐温性、生长性、配伍性和乳化降黏性能。采用气相色谱与红外光谱研究了微生物菌种的作用机理,表明该微生物菌种具有很强的石油烃生长代谢的能力,可以达到降低原油黏度的目的,且还可以产生具有高表面活性的生物分子,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现场选择了9口油井进行了微生物油井吞吐先导试验,其中7口油井见效,取得了比较好的试验效果,措施有效率77.8%,累计增油1093.5t,有效期最长达190d。  相似文献   

3.
针对聚驱后油藏如何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难题,开发了一种用于促进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高效激活体系。室内通过物理模拟驱油试验、产气试验、岩心电镜观察试验对该激活体系激活聚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将其应用于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的一个试验井组。结果表明,该激活体系能够激活聚驱油层注入污水中的内源微生物,使其在岩心中大量生长繁殖,原油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后基础上可以再提高3%以上;产气试验中激活体系能够激活注入水中的内源微生物代谢产生大量的生物气,使密闭容器压力呈阶段性升高;现场注入激活体系后,聚合物驱后油藏中有明显的产气增压效果,实现阶段累计增油3068.1t,含水率下降2.2%,为化学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 3个区块 7口油井油水样中厌氧微生物种类、数量及代谢产物分析 ,初步确定了在克拉玛依油田进行内源微生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驱油是一种通过引入在油藏中能存活的微生物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相对于微生物单井吞吐而言 ,具有作用范围广 ,作用周期长的优点。通过试验引入微生物 ,选择特定的激活培养基 ,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聚合物尺寸与油藏配伍的表示方法反映的是聚合物单分子级别与孔喉的配伍,而实际聚合物驱油体系与油藏的配伍关系研究应体现聚合物聚集体与孔喉的配伍,并考虑体系在地层深部的可流动性。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及大量试验研究,建立了一套地层驱替压差条件下聚合物体系与油藏孔喉配伍关系的新方法,进而建立了聚合物驱油体系与油藏配伍关系图版。新方法考虑了聚合物体系尺寸在近井地带高压力梯度与地层深部低压力梯度条件下的差异,较为准确地建立了聚合物驱油体系与油藏的配伍关系,为矿场聚驱油藏选用合适的聚合物驱油体系提供重要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根据宝力格油田巴19断块地质条件、水驱开发特点及目前稳产存在的问题,华北油田公司通过在该断块建立稳定微生物场来实现整体微生物循环驱。实验首先从目标油藏筛选出4株高效采油菌,室内研究表明这四种菌不但能够很好地适应油藏环境,而且对原油具有很好的降黏乳化效果。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所筛选菌种能够以原油为碳源,有效降解长链烃,尤其将这4株菌按等比例复配后效果更佳,降黏率达52.8%,在水驱(采收率49.5%)的基础上,物模驱油提高采收率为9.1%。33口注水井进行两轮次的微生物驱后地层中的菌液浓度普遍在105~106个/mL之间,注入的目标菌得到有效生长和繁殖,并且能够维持8个月以上。微生物驱后含水率被控制在85%以下,采收率明显提高,12个月累计增油15000 t,投入产出比达到1: 2.5。该研究为微生物采油技术现场应用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低渗、特低渗油层富气-N2复合驱采收率,选用30cm长的低渗、特低渗2类天然岩心,分别在混相、非混相条件下进行了物模驱油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富气-N2复合驱方式,可获得接近于全富气驱的驱油效果,混相驱复合驱时低渗、特低渗透岩心富气合理段塞均为0.6 P V;非混相复合驱时低渗透岩心富气合理段塞为0.6PV,特低渗透岩心富气合理段塞为0.4PV;相对低渗透岩心在该试验条件下,低渗、特低渗透岩心中,混相富气-N2复合驱采收率平均比非混相复合驱采收率高10.87%,技术指标具有优势;但非混相复合驱注入压力低、注同样P V数时所需气量少,其投入产出比平均为混相复合驱的1.314倍,经济上具有优势;特低渗透岩心富气-N2复合驱可以获得更好的驱替效果,在混相条件下,采用0.6PV富气+N2复合驱的驱替方式时,特低渗岩心的采收率为73.21%,比低渗岩心的采收率(65.91%)高7.30个百分点;在非混相条件下,特低渗岩心0.4PV富气+N2复合驱的采收率为62.05%,比低渗岩心0.6PV富气+N2复合驱的采收率(54.98%)高7.07个百分点;该研究为富气-N2复合驱在油气开采中的实施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聚合物微球驱油过程及多相渗流规律驱油机理,采用非稳态法对2组共4块人造岩心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分别进行水驱油和聚合物微球驱油试验,对比分析了4块岩心建立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驱替压力、绝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驱油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块岩心饱和油建立相近的束缚水饱和度,对比水驱油和聚合物微球驱油,后者的残余油明显减小,驱替压力提高,等渗点明显右移,采收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聚表剂驱油技术是一种集调剖及驱替为一体的新型驱油技术。室内静态评价试验表明,聚表剂与驱油用中分聚合物配伍性良好。不同比例的聚表剂与聚合物混合后,样品的增粘性能、乳化性能和稳定性能较好。室内驱油试验表明,聚驱后注入聚表剂可提高采收率10.8%。现场实践也证明采用该技术能达到降水增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驱油技术在百口泉采油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 2 0 0 2年在百口泉采油厂的 3个区块 5个井组上进行微生物驱油试验 ,累计总增产原油 5 2 0 1t,增产天然气 310× 10 4m3 ,创造效益 70 4 .2万元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在重油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采油技术近几十年已在世界各地投入应用 ,是一项投入少 ,产出大的采油技术。应用微生物方法开采重质原油 ,是微生物技术在采油领域的延伸 ,也是人们对重质原油开采的一种新的尝试。就其机理来说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微生物能够利用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重组分 ,对重油进行降解 ,使得重油粘度变小 ;或者 ,微生物能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表面活性物质 ,使得重油能够很好的乳化分散 ,降低原油的粘度 ,从而有利于原油的采出  相似文献   

13.
试验室经分离得到了 5株能以蜡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微生物菌种 ,在室内对其生长、降粘、降凝、清蜡等性能进行评价后 ,应用于克拉玛依油田进行清防蜡现场实验。结果表明 ,混合菌的清防蜡效果显著 ,11口井在 4个月试验期共增产原油 5 14 8.6t,节约热洗 36次 ,创直接经济效益 36 0 .4× 10 4元。成功地解决了该区块油井结蜡严重、热洗周期短、生产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的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的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松  窦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203-2206
概述了土壤微生物、温度、水分、气候、土壤质地、pH值、CO2浓度等驱动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影响,并且指出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精度评估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精度没有统一和规范的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的问题,利用高精度RTKGPS接收机,采用单点静态定位的测量方法,以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的起垄作业为测试对象,采集4块起垄作业地块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垄向直线度和垄间平行度作为评估指标,对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精度的评估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垄向直线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2.70和4.59cm,最小和最大均方根分别为3.36和5.55cm;2)垄间平行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5.16和16.88cm,最小和最大均方根6.76和24.72cm;3)根据垄向直线度和垄间平行度,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在1号地块的作业精度最高,3号地块的作业精度最低,与实际作业情况相符。该评估方法可实现对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精度的量化评估,能为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精度的评估提供一种有效地测试及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油水淹地污染土壤中获得26株石油降解菌,筛选出表面活性剂产生菌1株(H-6)和优势菌6株(H-1、H-17、H-18、H-19、H-20、H-23),结合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表面活性剂产生菌H-6为堀越氏芽孢杆菌(Bacillus horikoshii)。以表面活性剂产生菌H-6为中心,再任选3株优势菌株构建石油降解菌群,得到高效石油降解菌群C5(H-1、H-6、H-18、H-19),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菌群C5各菌种的最佳接种量。结果表明:接种量15%(H-1)、15%(H-6)、20%(H-18)、10%(H-19),温度25℃,石油含量2 000 mg/L条件下,7 d时石油降解率达到78.87%。这说明高效降解菌群C5对石油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可应用于油水淹地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以艾纳香为原料,以艾纳香精油得率为指标,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对艾纳香精油提取工艺进行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进行优化,并用琼脂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对其抗菌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艾纳香精油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50 W、提取时间23min、液料比为10(mL∶g),此条件下提取的艾纳香精油得率为3.45%,提取工艺稳定可行。5种受试菌均有抑制活性,对比抑菌圈直径和MIC,抑制顺序为黄曲霉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相似文献   

18.
选择绥化地区现存羊草草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围栏内外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无论围栏内外,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以0~15 cm 高于15~30 cm ,围栏内微生物数量显著大于围栏外;真菌和细菌无论在围栏外还是围栏内在不同植物群落中的分布规律相似,真菌的分布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细菌的分布为: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茅群落;放线菌的分布在围栏内外稍有不同,在围栏内: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在围栏外: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茅群落.围栏内外三类微生物数量表现为放线菌数量最大,真菌次之,细菌较少.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特别是湖南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微生物作为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因子,可协助植物抵抗重金属的迫害,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而油料作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强、且经济价值高。两者在土壤修复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综述了微生物和油料作物如油菜、向日葵、花生、大豆、蓖麻等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两者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耕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