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小麦播种期是整个小麦生育期病虫防治的关键期,所以播期病虫防治的好坏,决定小麦的出苗情况,决定病源和虫源的基数,决定来年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在此,提出小麦播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建议,供参考。一、农业防治1.正茬麦田要进行早深耕灭茬,清除田间杂草,以切断害虫食源,越夏场所避免  相似文献   

2.
播期 稻套麦的共生期的长短影响麦苗素质,过早套播,麦苗细长不壮;过迟套播,则难以齐苗。为确保小麦适期早播,播种期一般比常规麦提前10天左右,一般掌握稻麦共生期7天-10天,徐淮地区小麦最佳播种期为9月25日~10月10日。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白湖地区小麦不同播期适宜播量,2015—2016年在白湖地区进行小麦不同播期试验,调查了小麦成苗率、生育进程、群体动态、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结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白湖小麦不同播期对田间成苗率有一定影响,一般随着播期的推迟,成苗率呈下降趋势;对产量影响极显著,2015—2016年扬麦13适播麦产量可达到8 250 kg/hm~2以上,晚播麦与适播麦相差750 kg/hm~2左右,迟播麦与晚播麦相差1 500 kg/hm~2左右,过迟麦与晚播麦相差3 000 kg/hm~2左右。因此,白湖小麦6 000 kg/hm~2以上高产栽培,可靠播种期在11月20日以前,临界播种期在11月25日左右,这与根据小麦生育特点和白湖气候特点理论推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正> 由于棉花迟发和小麦播种适期常遇连阴雨的影响,常有播种期在11月上旬末和中旬初的迟播麦田。此类麦田,生长势弱,生长缓慢,产量不稳,成为夏粮的“拖腿田”。但采取以下的相应管理措施,可以得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1.品种选择。迟播小麦在品种选择上应选用播期幅度弹性较大,较耐迟播  相似文献   

5.
晚播小麦的成因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前茬作物成熟、收获偏晚,腾不出茬口而延期播种,从而形成晚播小麦。在翼城县主要是玉米茬、棉茬等。例如,回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23日至10月8日;而上述前茬作物的收获期是在10月中下旬,由于茬口晚,播期迟,从而形成晚播小麦。二是由于墒情不足等雨播种或降雨过多不得不推迟播期而形成晚播小麦。  相似文献   

6.
小麦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且易取得稳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安阳市处于河南省最北部,属黄淮麦区,是我国生态条件中宜于小麦生长的地区。安阳市小麦播种期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上旬,由于受前茬作物或者天气等原因的影响,造成播期推迟错过最佳播种期形成晚播小麦。笔者根据安阳市小麦生长情况提出晚播技术和田间管理建议,以期减少农业生产损失,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播种期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选择适宜的播期和播量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本试验以邢麦6号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播量和互作效应对邢麦6号的产量和农艺性状有极显著的影响。邢麦6号在冀中南地区的适宜播期为10月5~10日,适宜播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迟播中筋小麦在播种期、越冬期、返青拔节期和齐穗扬花期的化调技术,以期为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温县是河南省著名的粮食高产县,小麦单产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辖区内小麦播种期一般是每年的10月上中旬,由于天气原因或前茬作物的影响,也会出现小麦播种期滞后,错过最佳播种期的现象。由于晚播麦冬前有效积温低,致使苗小、苗弱、分蘖少或无分蘖,分蘖成穗少,春季穗分化进程加快,历时短,使不孕小穗数和退化小花增加,单穗结实粒数减少。同时,晚播麦收获期也比适播期小麦晚些,后期病虫害也会加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济宁市1971~2000年来小麦生长期及其播种期内的气温、降水及其适播期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济宁市3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小麦播种期的影响。在历年小麦生长期和播种期内,温度均呈上升趋势;生长期内降水呈上升趋势,而播种期内降水却呈下降趋势;未来的10年,播种期在传统播种期的基础上,可推迟一周左右,即至10月12~14日,对小麦后期生长及产量提高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鹤麦801最佳播种期与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鹤壁旱地对小麦品种鹤麦801播种期与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与密度对鹤麦801产量均有明显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品种在鹤壁旱地种植的最佳播种期、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1日、270万株/hm~2,在该播期和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达7 642.9 kg/hm~2。播期×密度互作效应表明:早播、合理密植可获得较高产量;而在晚播情况下,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2.
晋东南夏玉米分期播种及适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大田试验探讨了播期对玉米的影响,为专业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玉米播期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选择好玉米的适宜播种期,确保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1小麦播种特点2014年衡水市计划播种小麦面积400万亩左右,截止到目前,全市播种已基本结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1小麦播期不集中。由于今年夏玉米生育时期差异较大,收获时间不一,加之部分地块造墒影响,自10月7日陆续进入小麦播种期,目前已基本结束,小麦播期不集中,日播种进度缓慢,大部分地块播期比去年晚5~7d。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小麦不同播期与播量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量增加的处理产量相对较高;同一播期随着播量的增加,每穗粒数逐渐减少,千粒重减小;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缩短;同一播期随着播量的增加,生育期缩短。  相似文献   

15.
关中东部采取小麦晚播的原因:一是由于秋作物成熟偏迟,收获偏晚,腾不出茬口,主要是棉花、花生;二是由于降雨天数较长,降雨量大,只能推迟播种,甚至个别年份,渭河发生洪灾,导致坝外河滩地小麦播期较常年推迟。晚播小麦一般于10月20日以后播种,甚至有的年份播种期推迟到10月底。晚播小麦一般苗小、苗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秋种,我市狠抓深耕整地、适墒播种、种子包衣、播前播后镇压等麦播主推技术,全市小麦播种质量总体不错,当前苗情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9月份以来,全市缺少有效降水,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对小麦适期播种和一播全苗造成不利影响。造成小麦播期拉长,播期主要集中在10月10日-11月5日。11月5日以来,全市出现两次有效降水,旱情得到缓解。但是播期较长,苗情差异较大;部分田块播种期间,  相似文献   

17.
播种期与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钧杰  宋敏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Z3):138-141
播种期与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在相同的调控措施下,随播种期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晚播与早播相比,晚播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营养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麦籽粒的总体加工品质有所改善。在一定土壤条件下,小麦不同播种量对品质有一定影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因不同专用小麦品种类型而存在差异。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在适宜的播种期范围内采用适宜播种量,既可提高小麦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8.
柳俊梅 《河北农业》2013,(10):16-17
小麦晚播节水高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卡米收获时明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简便易行,小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只通过延长玉米收获期和相应调整小麦播期播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并实现小麦节水,现以邯郸县为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灵宝市小麦生产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造成减产。为探索灵宝市小麦的最佳播种期,为指导全市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小麦品种播期试验,现报告如下。一、试验设计(一)试验处理本试验采用的小麦品种为豫麦49-198和郑麦9023。小区面积80m~2,重复3次,每个品种设5个处理,随机排列。播期:豫麦49-198播期为10月1日、10月5日、10月10日、  相似文献   

20.
探索浙东沿海地区淡涂泥田种植扬麦20小麦,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对其产量的综合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播种早,气温高,则出苗时间短,反之则长;基本苗、株高随播量增加而递增;基本苗、株高、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递减,全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有效穗随播期提早而递增,各处理产量随播期提早而增加;麦赤霉病发病程度随播种量增加而加重。故扬麦20播种期应适当提早,以11月中旬为宜。在适期播种情况下,每亩用种量应在10.0~12.5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