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结合国内外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提高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气量的研究,并结合近年来研究热点,对两级法厌氧消化工艺和整体一级法消化工艺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同时,从生态、经济、能源的角度进行了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艺与好氧堆肥工艺比较,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餐厨垃圾和牛粪为原料,在餐厨垃圾16 g VS·L~(-1)的条件下,添加牛粪调节原料中餐厨垃圾与牛粪VS质量比为3∶1,2∶1,1∶1,1∶2和1∶3进行混合发酵,研究牛粪添加量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和产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厌氧消化时,餐厨垃圾沼气产率和甲烷产率均显著高于牛粪。混合发酵时,消化过程中pH值先下降后上升,随着牛粪添加比例的提高,pH值下降程度变小,恢复上升速度加快;甲烷产量显著上升,但甲烷产率显著下降。餐厨垃圾和牛粪混合消化的甲烷产量均高于对应质量餐厨垃圾和牛粪单独厌氧消化产量之和,当牛粪的添加比例为2∶1时,甲烷产量提高效果最显著,提高率达到52.4%。可见,添加牛粪与餐厨垃圾进行混合厌氧消化可以增强消化体系的稳定性,提高厌氧消化效率。  相似文献   

3.
餐厨垃圾三相分离后的固态残渣碳氮比较低,通过添加水稻秸秆调节其碳氮比后开展干式厌氧消化序批实验,考察其产气规律.结果显示:在65 d的发酵周期内,纯餐厨废渣的干式厌氧消化产气潜力为389.5 mL·g-1 VS,按5∶1的比例加入水稻秸秆的产气潜力可以达到409.9 mL·g-1 VS,二者混合发酵产气率较单一原料增加...  相似文献   

4.
杜志勇 《农业工程》2020,10(5):52-56
首先介绍现阶段城市餐厨垃圾的基本特性和处理工艺,然后分别对餐厨垃圾卫生填埋、焚烧、破碎直排、饲料化、堆制有机肥、厌氧消化及裂解产油等工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别讨论了大型、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的工艺特点、参数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餐厨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添加矿物质对新疆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以餐厨垃圾为对照,分别添加膨润土、硅藻土、沸石粉进行厌氧消化性能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均能显著提高餐厨垃圾的产气量及产气率,对厌氧消化产气的贡献大小次序为:膨润土>硅藻土>沸石粉。不同添加剂与对照的厌氧消化试验相比,甲烷的含量差异不大;添加剂能显著提高产气量、产气率,并抑制餐厨垃圾酸化反应的过程,有效稳定消化液的pH值。  相似文献   

6.
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进行联合厌氧消化,可调节底物的碳氮比(C/N)在适合厌氧消化的范围,并缓解由于季节性造成的玉米秸秆厌氧消化原料供给不足的问题。为考察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的产甲烷性能,设计原料C/N和初始有机负荷率(OLR)为因子的一般全因子试验,分析不同C/N和初始有机负荷率下的日产甲烷量、负荷产甲烷量、厌氧消化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当调节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的混合比例,使原料C/N为20,初始有机负荷率为45 gVS·L-1时,负荷产甲烷量最大(311.83 mL·g-1VS),并高于相同负荷下餐厨垃圾或玉米秸秆单独厌氧消化的负荷产甲烷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餐厨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厌氧消化技术,通过有机物的分解可以获取再生能源沼气,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消化残余物(沼渣和沼液).餐厨垃圾经过厌氧消化后,大部分营养元素都保留在消化后的残余物中,具有重要的再利用价值.文章通过调研餐厨垃圾消化残余物的理化特性、营养成分的分布特点、卫生指标和植物毒性等特性指标,并与土壤利用相关标准中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中温(35℃)半连续实验条件下,以餐厨垃圾、青贮为原料,考察了4种混合比(10:0,9:1,8:2,6:4)原料的厌氧消化长期运行性能。结果表明,与单独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相比,10%左右的青贮秸秆添加量能显著改善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性能,在2.0 kg·m~(-3)d~(-1)负荷下,反应器内有机酸和SCOD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具有较高的有效碱度和较稳定的pH值;VS去除率在75%以上,单位VS产气量达到613 mL·g~(-1)VS。此外,研究发现,以餐厨垃圾为主要原料的厌氧消化系统容易出现乙酸型酸积累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固废物生活垃圾与餐厨垃圾中有机垃圾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温批量厌氧消化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生活垃圾与餐厨垃圾原料产气潜能分别为19.36 L·kg~(-1),42.1 L·kg~(-1)。实验中,生活垃圾与餐厨垃圾分别经过67,82天的厌氧消化,得出生活垃圾原料的TS和VS产气率分别为131.54 L·kg~(-1)TS和260.66 L·kg~(-1)VS,餐厨垃圾组TS和VS产气率分别为237.56 L·kg~(-1)TS和405.56 L·kg~(-1)VS。  相似文献   

10.
以食堂餐厨垃圾为原料,经分拣及粉碎预处理,按一定比例投入50 L厌氧反应器。利用大型秸秆沼气中温厌氧反应器内沼液作为接种菌种,控制厌氧消化温度在55℃±0.5℃,连续监测系统pH值,沼气产量及沼气成分,进行餐厨垃圾的产气性能及规律评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温沼液作为菌种经缓慢升温驯化,经30天连续厌氧试验,每吨含水率16.7%的餐厨垃圾可降解产生107~111 m3沼气,沼气中甲烷含量约53%,硫化氢含量低于150 mg·m-3。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初期酸化迅速,设计及调试过程中应控制进料有机负荷。  相似文献   

11.
王忠江  Yebo Li  赵佳 《农业机械学报》2014,45(8):197-200,320
针对目前针叶类林木松树厌氧发酵前预处理效果差、成本高的问题,在添加食品废弃物的条件下,研究好氧堆肥方法对松木屑(6.35 mm、9.53 mm和12.70 mm)和食品废弃物混合物料的预处理效果,以及对后续干式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好氧堆肥过程对松木屑的预处理效果明显,但随着松木屑粒径的增大预处理效果降低;经堆肥预处理后物料的厌氧发酵原料的VS产气率均维持在199~215 L/kg范围内,约为未预处理组的1.4倍,而且发酵后物料中的VFA总量均维持在24.5左右,约为未堆肥预处理组的1.5倍,后续产气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2.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污泥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生物处理的应用产生了大量污泥,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填埋、焚烧等传统污泥处理方法,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消耗大量能源,而厌氧发酵处理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污泥处理方法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优点。传统的污泥厌氧发酵处理存在反应效率低、污泥降解性差、停留时间长等不足,污泥预处理在改善其厌氧发酵性能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根据污泥的理化特性、厌氧发酵特点,论述了各类预处理方式的不同作用机制,分类比较了不同类型预处理的处理效果及其对污泥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影响不同预处理强化污泥厌氧发酵的主要因素。同时,对其强化污泥厌氧发酵存在的不足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两相连续固体床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相连续厌氧消化比单项厌氧消化的发酵更好,这种消化方式的沼气产量大,对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消化更充分,是一种适合在我国推广的物质与能量多重循环利用的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方式.固体床反应器利用厌氧消化的原理,把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发酵残余物作为肥料.为此,对两相连续固体床厌氧消化反应器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厌氧消化反应器.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以化学强化初沉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温/高温(35℃/55℃)厌氧消化方法,研究采用化学一级强化处理工艺(CEPT)产生的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效果,并对比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在中温、高温工况的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明确适合化学强化初沉污泥的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单位VSS累积产甲烷量和VSS...  相似文献   

15.
A two-phase system consisting of two reactors in series was used to study the mesophilic anaerobic digestion of cheese whey. A completely-mixed reactor and an anaerobic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 reactor were used in seri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thanol and volatile fatty acids were the major products in the first reactor. Acidogenic pretreatment prior to the methanogenic phase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methane production in the second reactor over that in one-stage digestion. Higher treatment efficiency in terms of reduc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was also obtained for the two-phase digestion than that of the one-stage digestion. When comparing the system's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methane production rate, the two-phase digestion had no advantage over the one-stage digestion.  相似文献   

16.
有机废物两相厌氧消化的基质特异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叶芬霞  李颖 《中国沼气》2002,20(3):8-12
本文介绍了两相厌氧消化在各种有机废物处理上的基质特异性和应用,简要分析了两相厌氧消化的研究动态,并指出了当前两相厌氧消化在有机废物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综述和分析了厌氧消化过程中,硫盐酸还原作用的影响及控制方法。对于硫酸盐还原细菌的种类及生长特性进行了归纳,同时指出: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厌氧消化的抑制影响主要来自二方面:一是基质的竞争性利用;二是还原产物硫化物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根据不同的过程原理,控制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方法有:物理法—空气或纯O_2充气技术;化学法—投加化学药剂;生物法—二相厌氧消化工艺,其中以生物法最有应用价值。有关二相厌氧消化工艺的运行特性与微生物学基础,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可行性等,文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搅拌对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厌氧消化过程中,混合搅拌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因微生物和可降解有机物无法实际接触而造成的传质困难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不均匀等问题,从而改善反应器的性能并提高厌氧消化的沼气产量。目前,对厌氧消化过程中搅拌所起的作用的认识仍不够深入,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搅拌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高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本文通过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的竞争、硫化物对产甲烷菌的毒害二方面,论述了在高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硫酸盐还原作用对产甲烷菌活性的抑制机理,同时,介绍了当前高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