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生猪养殖中后备母猪繁殖性能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键影响,后备母猪良好的繁殖性能可以有效提高后代仔猪的产量和成活率,进而改善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后备母猪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是提高其繁殖性能的有效措施,主要可以通过后备母猪养殖合理分群、饲养环境控制、加强后备母猪机体运动、营养饲料供给、促进发情、后备母猪发情期管理、不发情母猪的科学处理及后备母猪更新和淘汰等方面进行,同时还要做好后备母猪养殖中疾病防治和保健工作。文中围绕规模化生猪养殖中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后备母猪科学饲养及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母猪的养殖管理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原因、营养不平衡、滥用生殖激素和繁殖障碍疾病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母猪繁殖机能障碍,引起母猪便秘、子宫内膜炎、不发情、发情配不上、发情不排卵等母猪繁殖障碍病。本文主要分析了母猪繁殖机能障碍产生的一些原因,并给出了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生猪养殖过程中仔猪的饲养管理措施是关系到生猪养殖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过程,仔猪断奶时间的合理把控不但可以有效改善仔猪养殖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保障母猪繁殖性能,进而促进生猪养殖的科学发展。仔猪早期断奶可以有效缩短母猪的发情间隔,提高母猪年产窝数,提高仔猪产仔数。断奶仔猪饲养过程中最常见的是腹泻疾病,腹泻不但显著降低仔猪的健康状况,还给仔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文中对断奶仔猪饲养管理中早期断奶的重要性,仔猪早期断奶的方法及断奶仔猪腹泻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仔猪健康养殖及生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大大提高居民生活水准,规模养殖也伴随着现代化农牧业的发展而快速。笔者分析在规模养殖生猪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常见的养殖问题。母猪数量在规模养殖场中占有很大比例,其繁殖性能的高低是最终与养殖场的经营成本有巨大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关系着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部分缺少科学养殖技术的养殖者会忽略养殖场内的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与治疗,而且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养殖场在现实养殖过程中一直存在久久不发情、发情延迟或发情不明显的母猪,尤其是在比较偏僻的饲养条件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养猪场每年据统计大约有1/5的母猪被淘汰。本文笔者通过简洁的语言,用多年工作经验深入系统地分析导致母猪屡配不孕的主要原因,从而制定针对性、实效性的综合防治措施加以控制,并提出提高母猪孕产率的实用技术供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不科学、消毒管理工作不到位将会引起生猪疾病,尤其是母猪繁殖障碍疾病,当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疾病后,其繁殖性能明显下降,严重时会面临淘汰,严重影响猪繁育改良效果和进展。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较多,也较为复杂,包括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病因。引发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掌握母猪繁殖障碍病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母猪异常发情是规模化养殖场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类繁殖障碍性疾病。异常发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性发情、假发情、持续性发情或不能按照发情规律发情。引起母猪异常发情的原因十分复杂,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复杂,如果不能掌握母猪的发情规律和发情特征,将很难发现养殖场的患病病例,使大量繁殖母猪生产能力呈逐渐下降态势,最终引发繁殖母猪被淘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母猪异常发情造成的危害,明确养殖场异常发生的具体原因,构建综合性防范措施,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7.
农村千家万户的养猪模式基本被规模化养殖模式所取代,小规模生猪繁殖场应运而生,由于初产母猪发情不明显、配种不易受胎、产仔少及死胎弱胎等导致初产母猪生产性能低,直接影响养猪经济收入。提高初产母猪生产性能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养猪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作者以在基层开展养殖技术指导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实例,分析造成初产母猪生产性能低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解决常见问题与广大养殖户分享,希望能为生猪养殖场在饲养初产母猪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天气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主要因素,尤其是夏季高温的天气严重的影响着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夏天高温天气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母猪发情迟缓、屡次配种不孕、妊娠母猪中期流产、初产母猪出现返情、配种后发情等。因此,夏季高温天气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受到了严重影响。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受到了严重影响采取合理的综合性措施,搞好母猪夏季的饲养管理和配种工作,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增强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因此,本文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影响及防治措施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母猪的生产实践中,为提高夏季母猪繁殖生产性能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授精技术在养猪业中的推广应用,优良种猪的利用率得到了极大提高。扬州市畜牧兽医学会就猪精液免消毒处理分装技术、免消毒输精技术、同期发情技术、母猪发情鉴定技术、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完善供精网络建设等母猪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和母猪繁殖性能,促进了生猪规模化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养猪业的水平和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往往出现母猪异常发情现象笔者根据实践对母猪异常发情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进行认真探讨,特提出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生猪养殖,对于一个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而言,母猪的生产性能决定了生猪养殖场的生产潜力及生猪养殖效益,但在母猪繁殖过程中,母猪生殖胎次决定了整个养殖场规模扩大所需要的时间,基于这个原因,生猪养殖场母猪繁殖胎次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胎次管理中后备母猪的饲养关键点首先是要提高后备母猪的免疫能力,这需要广大生猪养殖户引起重视。文中对母猪胎次的管理措施及后备母猪相关管理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改善母猪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从母猪断奶到再次配种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存在饲养管理不当的现象,母猪可能会出现乳房炎,给发情排卵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母猪生产能力下降。文中介绍了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母猪是生猪养殖场(户)发展的基础,在生猪生产过程中母猪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最终影响到整个生猪生产经济效益。通常母猪繁殖障碍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母猪不发情或不能正常产仔,母猪繁殖障碍疾病会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产弱仔,在临床表现共性特征比较多,生产中要针对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对于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疾病我们应该制定切实的防控措施,从而减少母猪被淘汰,避免给养殖户带来生产和经济方面的困扰,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在养猪生产中,母猪养殖水平直接关乎猪场的效益水平,如何让母猪在生育周期内多产是许多猪场关注和追求的结果。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母猪生理遗传、疾病、营养水平、管理不当等原因都可导致其发情异常,如不发情、发情迟缓、发情不明显、安静发情等,使母猪不能及时配种,不仅降低了母猪繁殖率,同时增加了饲养成本,影响养殖效益。本文针对母猪发情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更好地养好母猪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猪是我国养殖最广泛的物种之一,作为常见的哺乳动物,其动物产品质量关乎百姓餐桌安全.母猪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饲养的针对性,本着养殖场长效发展的目标,必须充分重视母猪饲养管理与免疫,通过科学手段强化生猪养殖水平,保持母猪良好的繁殖性能,提高母猪成活率,为我国生猪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母猪繁殖性能是决定生猪养殖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学者发现热应激严重影响母猪排卵、受精、分娩、泌乳等过程,造成母猪非生产期延长,年产胎次降低。文章就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防治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地区大部分农村发展生猪养殖已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常常遇到所饲养的母猪不发情、久配不孕、流产等繁殖障碍,引起繁殖障碍的病因是疫病、配种不当、遗传因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通过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很多母猪恢复健康,正常产仔。  相似文献   

18.
生猪养殖过程中,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对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有关键性影响。妊娠母猪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采食量下降的情况,通常是由传染病因素、饲料营养因素以及饲养管理因素3个方面导致的,严重降低了妊娠母猪的生产性能。文章介绍了妊娠母猪群体采食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旨在为妊娠母猪的健康饲养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9.
吕德坤 《北京农业》2011,(15):84-85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以猪群的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近年来,猪群的这类疾病由于发病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对生猪养殖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症和病因入手,提出一些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母猪繁殖性能好坏关系到整个猪场经营的成败,发情间隔为体现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标。合理的 基础母猪群建立、正确的配种程序、及时的选留与淘汰母猪、母猪的饲养管理及疫病预防与控制是缩短发情 间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