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瘤胃积食诱因分析,与牛瘤胃内积蓄多量粗饲料相关.一旦感染瘤胃积食,牛瘤胃体积膨大,严重威胁瘤胃机能,甚至伴有脱水症和毒血症.文章介绍此症典型症状,分析诱因,针对性提出了避免牛群过度饥饿进食、加强喂料管理、确保牛群适量的运动量、加强牛群放牧管理、加强牛群护理、积极诊治等综合性防治措施,为今后科学预防此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奶牛不孕病一般指产后6个月不能怀孕者,此病占整个牛群的20%左右,是影响奶牛生产水平的重要痰病之一。下面谈谈常见不孕症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牛瘟是一种对牛危害极大的疾病,死亡率高达95%以上。本文讨论了牛瘟的致病性和流行病学特征,并对牛瘟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牛瘟的诊断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防治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牦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入春以来,"布病"有抬头迹象,感染病例日趋增多,有必要提高认识,提早做好各类预控准备措施。文章介绍牦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生,提出诊断此症的要点——根据流行病学,参照典型症状,结合剖检病理。通过血清检查、病原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测方法,都能获得不错的确诊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此病的技术要点——接种防疫菌苗,很好控制传染源;加强消毒管理,清洁牦牛养殖环境;定期组织检疫,净化养殖牛群;即使隔离病畜,积极对症施治,缓解感染症状,以期提升此病防治效力。  相似文献   

5.
牛瘟是一种病毒性、热性、急性的传染病,也被称为烂肠瘟。本文就牛瘟病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关于牛瘟的防控建议,希望能够为牛瘟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1牛瘟的流行特点牛瘟流行病学的分析探讨可以从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染动物群体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牛瘟最大的传染源就是病牛,患病无明显症状处于潜伏阶段的牛与病牛的排泄物和口鼻分泌物中含有许多牛瘟病毒,特别是鼻液的分泌中牛瘟病毒含量特别高,可以经过牛消化道系统或者直接接触感染。除病牛外,带有牛瘟病毒的家禽、犬类、猫科类、饮水、饲料等均可间接传染牛瘟,不过受牛瘟病毒自身较低的抵抗力影响,这些间接传染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6.
正牛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该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牛群是最易受感染的群体。日本血吸虫繁殖、寄生过程中,钉螺是唯一的中间寄主。一旦牛群感染此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大面积死亡,将会对养牛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患病牛群表现症状主要有: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迟缓,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常发  相似文献   

7.
在牛养殖中,高热症状疫病可以说是较为常见的传染病类型,在牛感染后,将对牛群健康以及牛群养殖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影响.在本文中,将就高热症状疫病在牛养殖中的鉴别和防治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4.1.3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随着世界性贸易的扩大,各国之间的贸易会变得越来越频繁,各种商品之间的贸易,包括动物产品的贸易都会大幅度地提高,牛瘟传播的风险性也将被扩大。在这种国际性贸易中牛瘟主要是通过病畜及其畜产品特别是肉而传播的(冻肉甚至可以将病毒带到很远的地方),而有些病畜症状非常轻微,却能排出病毒,同样能作为健康动物运入他国而将此病传播出去。4.2中国周边国家牛瘟发生情况由于中国的陆地边界线很长,与中国陆路相邻的国家也就很多,其中还包括许多目前仍存在牛瘟的国家如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巴基斯坦在1996~1999年都…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诱发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致病菌源,BVDV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的基因组差异及其在细胞培养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将BVDV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和生物型.此病可经直接病毒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物质而流行,抑或有经胎盘垂直感染的可能.此病根据症状轻重,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总结这些年来此病的综合防治,务必做到:接种防疫疫苗,尝试用牛病毒性腹泻弱毒苗和灭活苗;健全生物安全体系,严格引种检疫;增强牛群免疫力,增强牛群运动量;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尽量回归生态养殖;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务必结合养殖实际而定.文章将对要点性知识做系统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牛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养殖牛群的恶性传染病,此病亦可传染人和其它家畜。世界卫生组织将牛结核病列为强制报告疾病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牛结核病的常见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以及防控方法,旨在为基层畜牧工作者和农户提供简明扼要的诊断方法、治疗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是牲畜中较为多发的传染病,具有传播范围广、发病急、危害大等特点,一旦牛染上此病,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就会造成牛群的大量死亡,从而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和牧民的经济效益。加强牛口蹄疫的防治可以保障牛群的健康,使牛群不易发病,从而保障牧民的根本利益。本文主要浅要分析牛口蹄疫的防控方法与措施,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口蹄疫是养殖牛群中常见的疾病,其危害性极大,容易在牛群中迅速传播。感染口蹄疫的牛会出现口腔、脚趾、乳房和舌面等部位的水疱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瘫痪和死亡,给养殖人员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养殖人员必须加强对口蹄疫的监测和防控。由于现阶段并没有治疗牛口蹄疫病的特效药,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做好对此病的防控工作,从根源上减少病毒在牛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遗传工程技术研制成一种新疫苗,可以有效地防治牛瘟。这种疫苗不需要冷藏保存,生产和注射都比较简单。新疫苗是把牛瘟病毒的两种基因注射到一种天花疫苗中而研制成功的,经在美国试验,效果很好。 防治牛瘟的新疫苗诞生@何冬梅  相似文献   

14.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因临床特征与牛瘟较相似,也称伪牛瘟,其特征是发病急剧、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和肺炎。本病毒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尤其是对山羊危害相当严重。本文简述了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对于小反刍兽疫如何进行诊断和防治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正>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因布鲁氏菌感染引起,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此病除危害牛羊外,人同样有较强的易感性。人感染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而牛羊感染后,禽畜流产、不孕为常见症状,此病严重威胁到本地牛羊养殖业的发展,同样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为综合防治此病,文章就此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等阐述,为降低此病的发生和感染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1流行病学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  相似文献   

16.
阐述仔猪水肿病理机制,介绍此病典型症状、流行特点、剖检病理,结合日常实践经验,就综合防治此病做系统阐述,为今后科学防治此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英国农业部的兽医人员证实了一种新的牛病,这种病使牛场主感到惊恐。这种致命的病称之为牛的海绵状脑病。患牛的脑子变性,最后发展为共济失调并且难以管理。1985年报告了第一个病例,目前在53个牛群中有92头牛可疑患有此病,大多数是在英国南部。到目前为止,在18个牛群中有21头牛已确认患有此病,这些牛都是荷斯坦一弗里斯奶牛。杰拉尔德·威尔和他的同事在萨里郡威布里奇中央兽医实验室记述了症状及病理,  相似文献   

18.
羊小反刍兽疫又叫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兽,特别是山羊和绵羊,野生动物偶尔感染,未见有人感染该病的报道.此病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是A类疫病,同时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与牛瘟很相似,故也称为伪牛瘟.主要侵害淋巴组织及消化道上皮组织,以突然发热、眼鼻排出分泌物、口腔溃疡、呼吸失调、咳嗽、恶臭的腹泻和死亡为特征.发病率高,严重暴发时致死率可达100%,对养殖业危害相当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年来此病呈多发状态,因此当前做好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现就羊小反刍兽疫病谈一下个人的防控看法.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亚临床酸中毒,又名慢性酸中毒或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奶牛消化系统发生紊乱的一种疾病。现场调查表明,越是高产的牛群,越容易患该病,这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以及繁殖性能,最终导致牛场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因此,对于了解和预防此病是很有必要的。文章就奶牛亚临床酸中毒的产生机制、诊断、危害以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养殖户在对待该病上提供一些生产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所有的易感群体中,牛为布氏杆菌病的易感动物.特别是日常养殖管理期间,对牛布氏杆菌病防控不到位,可造成此病在牛群中规模化流行,而严重威胁养牛的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文章由此,详细阐述此病的流行和发生,就综合防治措施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