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精准畜牧对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帮助,本文基于精准畜牧及相关技术出发,首先介绍了畜牧业与智能技术结合的现状,说明了现状反映的基本问题,同时提出几点基于精准畜牧业的高效智能发展实践策略,旨在细化落实精准畜牧业的各项政策,推动畜牧业高效智能发展,为相关的畜牧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是新兴科学技术革命和畜牧产业革命的重要新生力量,在实现我国畜牧业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畜牧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养殖端的疾病预防、精准治疗、精准营养、生物安全防控、智能称重等重大核心难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必将成为推动畜牧业走向现代化的有力助推器。借助关键AI技术的普遍应用,实现畜牧全产业链的精细化、安全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带动畜牧产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将成为推动智慧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AI的发展历程、AI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畜牧企业在AI应用方面的实践以及未来AI在畜牧领域的开发及应用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推动AI技术在畜牧全产业链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4月2日,中国畜牧业协会智能畜牧分会成立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标志着我国智能畜牧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将为智能畜牧产业营造一个数据动态、数据即时、数据真实、数据共享、网络安全、平台开放、共享共生的生态环境。中国畜牧业协会智能畜牧分会将以协同创新、集群集约、智能融合、高效生态为导向,  相似文献   

4.
伴随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推广可行、合理的畜牧技术工作显得很关键,畜牧技术的推广有利于我国畜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可现状是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当前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甘肃畜牧兽医》2019,(4):77-78
4月2日,中国畜牧业协会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中国畜牧业协会智能畜牧分会,全面拥抱信息化,引导传统畜牧业向“智能畜牧”转型发展,推动中国畜牧业驶入智能化发展轨道。智能畜牧分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智能畜牧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将为智能畜牧产业营造一个数据动态、数据即时、数据真实、数据共享、网络安全、平台开放、共享共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2019年5月,中国畜牧协会智能畜牧分会的成立,标志着"智能畜牧"一词正式以团体协会的名义向社会提出,并以团体协会名义指导中国畜牧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2019年被业内称为智能畜牧的元年。从技术层面看,智能畜牧是智能化的畜牧,其内涵和外延具有特殊性和特指性,而泛泛地引入人工智能方法还不足以实现畜牧业的智能化。本文就此从梳理人工智能方法、智能自动化技术角度入手,探讨了智能畜牧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描绘了智能畜牧的核心技术架构,指出了几个关键技术,并就我国目前畜牧业技术水平向智能化层次跨越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现代畜牧业已经成为当下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大重点任务.畜牧技术作为现代畜牧业的核心技术,对其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畜牧技术提升为切入点,分析探讨影响现代畜牧业畜牧技术提升的相关因素,切实提出提升畜牧技术水平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畜牧业协会信息分会成立后,2019年7月27日下午、28日全天,来自国内的16位相关专家和学者分别围绕信息化相关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内容涉及国内外信息化的现状、智能畜牧业、畜牧养殖监测、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话题,吸引了畜牧上下游产业链企业、IT企业等行业精英到场交流,为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9.
正在2019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智能+","智能+"开始接棒"互联网+",成为改造和提升传统行业的新引擎。自2017年以来,我国陆续制定和发布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的创新发展。我国畜牧行业应势而为,2019年行业协会组织不仅成立了智能畜牧分会,而且举办了以"智能畜牧,提效赋能"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智能畜牧峰会,制定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2019-2024),发布了《中国智能畜牧发展现状与趋势白皮书》,这标志着我国畜牧业正式进入智能时代。  相似文献   

10.
从欧洲精准畜牧业研讨会看蛋鸡精准养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畜牧业(PLF)是研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畜牧业应用的一个专门领域,代表着畜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迄今为止,精准畜牧业相关技术在欧洲已经发展了近40年,但国内学术界对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报道较少。虽然部分学科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也有一些技术已经进入应用,但未成体系。自2003年第一届欧洲精准畜牧业会议在柏林召开以来,欧洲每两年召开一次精准畜牧业会议,到2015年9月该会议已经连续召开了七届。文章以该会议的主要内容为线索,介绍了目前精准畜牧业在蛋鸡养殖领域内的发展现状,为PLF技术在国内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是畜牧养殖大省,畜牧养殖对该省的农民脱贫致富和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畜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畜牧节水技术的推广实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举措,能进一步发掘畜牧养殖业的节水潜力,进而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助理力乡村战略实施。本文主要介绍了陕西省畜牧业发展现状、畜牧节水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畜牧节水技术,并对畜牧节水的推广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畜牧节水,关注畜牧节水,践行畜牧节水。  相似文献   

12.
畜牧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畜牧业经济运行效率、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畜牧企业竞争力,在畜牧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整个畜牧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电脑、网络等设备)是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是条件,信息资源(资料、消息的收集过程)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应用互联网和专业软件对畜牧生产监测预警,既是将信息化引入畜牧业的重大探索与尝试,更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畜牧业电脑信息化管理,也就是指为了提高畜牧业发展的经济运行以及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畜牧业竞争力,在生产、管理、经营以及各领域推广和应用电脑、信息网络等信息技术和相关智能技术。在牧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基础是电脑网络等硬件设施,通过使用相关的软件程序来实现资料的收集和业务的管理,从而实现对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处理,达到畜牧业全面化网络信息管理的新境界。畜牧电脑信息化建设一般可以分为:畜牧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畜牧兽医技术的进步也为畜牧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畜牧兽医技术作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保证畜牧业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本文简单介绍当前畜牧兽医技术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研究相应发展提升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合理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帮助畜牧业开辟一条新的科学道路,以促进畜牧业的高效发展,积极开发畜牧业资源,防治畜牧疾病。本文就是围绕着生物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中应用进行研究讨论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在畜牧兽医行业的应用正在推动行业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本文旨在探讨数字技术如何赋能畜牧兽医行业,促进其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技术在畜牧养殖领域、动物健康管理等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实现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动物健康管理的智能化、疫病监测与防控的精准化等目标。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将推动畜牧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为行业的未来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7月25日中国畜牧业协会智能畜牧分会组织2019年第二条考察线路,带领分会会员到江苏太仓调研考察。此次考察调研安佑集团、普立兹与德兴牧业智能畜牧应用情况,并针对智能畜牧团标开展调研工作。1智能畜牧分会工作进展当前,智能畜牧业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企业发展,充分了解智能应用情况,关注畜禽疫情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通过加大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巩固和完善畜禽品种改良、牧草种植、疫病防治、圈舍改造、畜禽养殖投入品监管、畜牧科技推广以及良种良料良舍的应用,促进了宁洱县畜牧产业化的发展,并已成为宁洱县脱贫攻坚,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精准脱贫、振兴农村、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针对宁洱县畜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畜牧装备物质和技术支撑,本研究通过对畜牧装备生产企业、畜禽养殖企业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山东省畜牧装备业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山东省畜牧装备业发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为山东省畜牧装备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的发展,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经济,同时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近年来城乡经济建设,畜牧业的资源整合,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工作铺排,发生具大的改变。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对畜牧业兽医在经济建设发展方向、乡镇畜牧兽医现状、兽医在养殖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以及改变乡镇畜牧兽医的一些相应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