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综合电力系统技术及全电力船舶的发展,船舶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逐渐成为未来船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一类新型船舶能量管理系统研制过程中主要技术问题进行研究。能量管理系统信息网络采用硬线直连、双冗余现场总线和双冗余以太网混合的网络构架,以保证控制的可靠性;软件系统基于松散耦合的分层架构构建,利用动态耦合组件技术实现软件接口,建立船舶能量管理系统公用信息模型,利用实时数据缓存技术来构建能量管理实时数据库。基于这些关键技术研发的能量管理系统保证了全电力船舶网络化监控的实时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钢铁厂所用大多是非线性负荷,造成区域电网波形畸变、电压波动、闪变、晃电等一系列电能质量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在线监测技术,建立负荷稳控电能质量(PQ)在线监测系统,可实时采集企业配电网的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保证了钢铁企业配电网的安全运行,降低了用电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大型风电场并网后带来的诸多电能质量问题,在综合分析了风电场电能质量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和MATLAB的风电场电能质量模拟监测系统,对风电场的电网电压波动、闪变、电压偏差、频率、谐波、三相不平衡度进行监测。使用LabVIEW Simulation Interface Toolkit与MAT—LAB/Simulink的结合,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系统的正确性、可行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于配电网变压器电能具有较为复杂的扰动性,且随机性较大,使得评估电能质量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评估电能质量是改善电能质量,使其满足用户需求的必要手段。为此,提出了多指标共同约束下的配电网变压器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模型。依据电能质量评估标准,选取三相不平衡度指标、电压偏差指标、频率偏差指标、电压波动指标和谐波含量指标等作为配电网变压器电能质量的评估指标,获取不同评估指标的综合权重。采用TOPSIS方法在评估指标的基础上构建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模型,通过对比相对贴近度的大小实现配电网变压器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评估结果精准度高。  相似文献   

5.
电力系统无功电压的优化是提高电能质量.保证电压稳定的有效而重要的手段,国内外对无功优化的研究历时已久,但系统中实时的无功优化控制仍是一大难题.人工神经网络集若十新兴学科于一体,具有强大的信息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处理功能,适于解决大型复杂的非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相关问题.利崩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对目前愈趋复杂的电力系统的无功电压优化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避免了求解多变量非线性混合约束方程组的难题.使得问题的解决方案更简易可行.通过对IEEE-30节点系统和辽宁省某局的实际数据分析测试表明,BP神经网络应用于无功电压优化是可行的.同时,探讨了BP神经网络中的结构参数和算法参数的改进对网络泛化性能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些提高神经网络泛化性能,减小泛化误差的有效措施,使神经网络的输出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移相法进行信号检测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利用移相法进行多种电能质量扰动实时检测的思路.基于在Madab环境下建立的检测平台,对电压骤升、电压骤降、电压中断、电压波动、瞬态振荡等多种电能质量扰动信号进行仿真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对多种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检测的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茶园旱情监测设计适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能量检测的功率计,该系统采用AVR系列Mega16单片机,通过测量精密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从而测量出通过节点的电流和加在节点两端的电压,功率计1 s刷新1次显示,实时显示节点当前所消耗的电能和平均功率。对茶园中节点采用随机部署和确定型部署,并用功率计对2种部署中的节点能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以较高精度监测节点的功耗,为今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耗分析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8.
电容器在电力系统中对于提高电能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障电力系统经济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它的安全运行和故障处理非常重要。电阻电容器是电力系统的一种重要的电气设备,是一种无功补偿装置。电阻电容器是一种静止的无功补偿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向电力系统提供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采用就地无功补偿,可以减少输电线路输送电流,起到减少线路能量损耗和压降、改善电能质量和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压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电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电网和用户造成严重的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及生产要求的提高,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电网的无功功率不足和无功分布不尽合理,从而造成系统电压下降。电压的波动和无功负荷的变化直接影响电网电能质量,因此涉及到电网电压如何调整的技术问题。本文论述电压调整的必要性、电压调整的措施、不同时段电压调整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船舶电力系统相对于陆地广域电力系统的不同特性,分析传统时钟同步方法对于船舶同步向量测量单元(SPMU)的局限性,采用一种基于IEEE1588协议的卫星时钟同步与局域网时钟同步相结合的混合时钟同步技术实现SPMU的时钟同步,通过实验对同步偏差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时钟同步偏差维持在±500ns以内,可以满足电力系统对电力参数测量的同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水质监测与采样一体化无人船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良好的水体水质是池塘健康养殖的基础,为了实现监测和采样的自动化,设计了一体化无人水质监测船并进行了性能试验。兼顾水质监测与采样需求,对船体结构进行设计,考虑承重和稳性对船舱传感器与采样、电源与控制盒、水样采集瓶功能区进行布局设计,基于双螺旋桨差速驱动模型融合GPS和姿态传感器开发了自主巡航控制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集成水质采样控制系统和水质监测数据平台。综合试验结果表明:无人船行驶轨迹准确,监测点位最大偏差量为1.49m,最小偏差量为0.39m,平均偏差量为1.003m;监测及采样功能稳定,可实时回传水体的pH值、温度和溶氧数据,6只500mL水样采集瓶能够实现符合国家标准的水下50cm精准取样。研究结果为水产养殖全水面水质监控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可靠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声通信的海洋水质多点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水质监测存在的单点测量、实时跟踪观测不及时、通信距离短和供电不便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水声通信的海洋水质多点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浮标系统、坐底式水质监测系统、岸站实时数据接收系统。水质多点监测的下位机由浮标系统和海底多个坐底式水质监测系统组成;坐底式系统与浮标之间采用水声通信的方式实现水下数据上传,水声通信半径能达到10 km;以浮标作为中继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利用DTU和北斗双通信将分钟数据实时传输,解决了诸多水质监测中现存的问题。研究表明,本系统数据实时上传率达到95%以上,能够满足大范围海域内水质多点实时监测的要求,可为水产养殖提供全天候有效可靠的水质参数。  相似文献   

13.
传统大型水产养殖场凭养殖户的经验,通过观察水体颜色、鱼类异常行为以及闻水味的方式监测水质,导致监测随意性大、出错几率高、费时费力,因此设计了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水质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德州仪器CC2530芯片为核心构建了一个无线传感网络,该网络可实时采集监测点温度、溶解氧含量、pH、亚硝酸盐浓度、浊度等数据,并传送到PC上位机。PC上位机同时依据水质情况,通过SMT32F101控制器控制供氧泵,水阀、投饵机等设备,及时对水质异常等状况进行及时处理。试验表明,水质数据的传输速率可达到140 kb,有效传输距离在150 m以上,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强、功耗低、稳定性高等特点,能够满足水质监控、增氧、定时投饵、病害防治方面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沙区域和采沙量的动态监控是有效管理非法采沙和超量采沙的关键环节。为了解决沿海区域非法采沙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技术和GPS技术的挖沙船动态监控系统。本系统集成了GPS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船舶位置、历史轨迹的可视化呈现,信息数据的综合管理,各类违规行为的预警功能。系统能根据挖沙船的规格和其在某地点停留时间估算出其采沙量。  相似文献   

15.
农村配电网建设是农村电气化和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配电系统整体电压低,无功补偿不足,损耗大,使得供电质量低。为了优化农村低压配电网,本研究提出了1种电容器组与智能软开关(Soft openpoint,SOP)共存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进行电容器组的选址定容,使得配电网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下层利用上层优化得出的电容器位置与容量,规划出SOP的位置,使得网络有功损耗最小。采用改进狼群算法对所提模型进行求解,并在IEEE33节点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算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船舶航行更加安全,采用自动识别系统技术、网络电子海图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利用监测的航标数据及AIS船舶数据,结合航标基础数据,在WEB-ECDIS航标助航信息管理平台上,整合其他航标助航信息,通过AIS电文6、8、12、14、21进行发布,以实现航标助航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7.
小水电发电技术对于未来电力系统来说是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充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理想方式,对未来大电网可以起到提供有力补充和有效支撑的作用。以含小水电的某10 kV线路为例,通过潮流计算,分析了丰水期线路电压偏高的原因,提出在线路上安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保证设备靠近变电站的一侧电压保持现有状态,同时解决了丰水期线路电压偏高的问题,提高了线路上用户的电压质量,保证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李琼杨军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2109-2112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低功耗协议,使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进行温室环境监测更节能。【方法】以温室环境监测系统为背景,提出一种改进后的低功耗LEACH协议,并利用NS2仿真软件对改进后的协议进行仿真验证及分析。【结果】改进后的协议能够通过简化簇头选择的过程和加入数据融合模型来节约能量,减缓节点死亡的速度,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结论】改进后的协议(New DA)比LEACH协议更适合在温室监测系统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