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小熊猫(Aliurus fulgens Cuvier)最东亚地区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的特增珍贵动物.小熊猫寄生虫的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已在小熊猫体内、外共发现18种寄生虫,其中吸虫3种、绦虫1种、线虫9种、原虫3种及外寄生虫2种.文中对小熊猫列叶吸虫(Ogmocotyle ailure Price,1954)的虫种有效性作了讨论,并就小熊猫的主要寄生虫病:印度列叶吸虫病、小熊猫弓蛔虫病、肺线虫病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雌性小熊猫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只雌性成体小熊猫发情期和妊娠期内(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连续23次采集血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小熊猫繁殖周期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雌性小熊猫进入发情期,血清E2含量迅速升高,并多次出现峰值,仅有一个峰值与交配行为一致,发情周期14-48 d,平均(28.26±13.24)d(n=5);在怀孕小熊猫的妊娠期内和未孕小熊猫的黄体期内都出现血清E2峰值.(2)血清P含量的升高出现在怀孕小熊猫的妊娠期和未孕小熊猫的黄体期,P含量在配种后开始升高.可见:(1)小熊猫在发情季节出现多次发情;(2)在妊娠期和黄体期可能仍有卵泡发育;(3)根据血清P含量的变化趋势,未发现福州地区圈养小熊猫胚胎延迟着床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精料对小熊猫健康情况的影响。对选用的5只小熊猫进行3个阶段的饲养,以动物园正常情况饲养作为对照期。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添加150g精料饲养1个月作为试验Ⅰ期,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添加300g精料饲养1个月作为试验Ⅱ期。考察精料对小熊猫排便情况、日粮消化率、血清指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150g精料小熊猫排便情况正常,日粮消化率,血清指标正常。添加300g精料小熊猫出现不同情况的不适。结果表明,小熊猫可以适应一定量的精料,但添加量过大会造成小熊猫的不适应,如拉稀等。  相似文献   

4.
小熊猫耳部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和冷冻保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活化石,在类熊类哺乳动物的进化史中具有关键的作用,但近年来数量急剧下降,因此小熊猫的品种保护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细胞的培养和冷冻保存已经成为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方法.本试验采取小熊猫的耳部组织,用组织培养法对小熊猫组织进行原代、继代培养并成功进行了冷冻和解冻处理,建立了耳部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该细胞系的建立填补了小熊猫体细胞培养的空白,使得小熊猫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到了保存.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资源分布及保护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熊猫的2个亚种在云南省均有分布,但其现行主要分布区已退缩至云南西北部的偏远山区和东北部的威信、彝良一带.其中,指名亚种分布于怒江以西地区,川西亚种分布于怒江以东地区.调查表明,云南省小熊猫分布区森林面积共21 685.1 km2,小熊猫的栖息地面积仅为10 634.20 km2,其中密集分布区栖息地面积为5 741.34 km2,一般分布区为4 743.56 km2,稀有分布区为149.30 km2.云南省小熊猫现存种群数量估计为2 000~2 600只.大面积的栖息地丧失和偷猎是小熊猫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云南省已建立的与小熊猫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有7个,有林地总面积达5 554.98 km2,占云南省小熊猫分布区森林面积的25.65.  相似文献   

6.
对成年小熊猫日粮的采食量以及日粮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每只小熊猫每天摄入蛋糕77.61g、馒头96.28g、苹果456.83g和竹叶90.97g;平均每只小熊猫每天摄入粗蛋白48.28g、粗脂肪13.56g、粗纤维65.30g、灰分23.39g;总日粮的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26.82%、粗脂肪含量为7.53%、粗纤维含量为36.28%、灰分含量为12.99%、水分含量16.37%。  相似文献   

7.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1只临床死亡小熊猫胃肠道13种菌群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检测的13种菌群在小熊猫不同肠段的数量有差异,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在各肠段的菌群丰度差异显著(P0.05),其菌群丰度在空肠高达9.35;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的数量在直肠最多,菌群丰度分别达5.29和3.91;其他菌群的数量均在结肠最多,其中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埃氏巨球形菌(Megasphaera elsdenii)和梭菌类群IV(Clostridium cluster IV)的数量在结肠中较高,菌群丰度分别为9.03、6.06和9.13;与胃相比,菌群丰度在小熊猫空肠、结肠和直肠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小熊猫的空肠、结肠和直肠对其健康生长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肠杆菌科的细菌数量最多且在不同肠段差异显著,是今后小熊猫胃肠道菌群研究值得关注的菌群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一例小熊猫由肺部寄生虫感染继发急性肠炎的病例。剖检观察死亡小熊猫各组织器官的眼观变化,并采取心、肝、脾、肺、肾、胰腺和消化道各段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寄生虫性肺炎、肠炎及肝、肾、脾充血和实质细胞变性是该例小熊猫的损伤特征,病理学诊断为寄生虫性肺炎继发急性肠炎。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一例小熊猫化脓性食管炎的病例。剖检观察死亡小熊猫各组织器官的眼观变化,并采取心、肝、脾、肺、肾、胰腺、食道、胃和小肠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石蜡包埋切片后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该小熊猫的食道黏膜上皮细胞溶解性坏死,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浸润,消化道的各肠段和肝脏、呼吸系统的肺脏、免疫系统的脾脏、泌尿系统的肾脏均有炎性病变,以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病理学诊断为化脓性食道炎继发的败血症。  相似文献   

10.
本疫苗系由免疫性强的犬瘟热弱毒株制成,适用于水貂、貉、银狐、犬、小熊猫等的犬瘟热病的免疫预防和紧急接种。其应用方法: 1.接种时间:预防接种,于仔兽分窝后2~3周进行;发病动物群可紧急接种。 2.接种方法:注射部位酒精消毒后皮下一次注射。 3.接种剂量:水貂、艾虎等均1毫升;貉、狐成兽3毫升,仔兽2毫升;成犬5毫升、幼犬3毫升;小熊猫1~1.5毫升。  相似文献   

11.
小猫熊(Ailurus fulgens)亦称小熊猫。在动物分类学上属哺乳纲(mammalia)浣熊科。该小熊猫1974年产于我国云南省,产量稀少,是世界上珍贵动物之一。现将解剖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熊猫胃和肠的动脉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动脉灌注观察了小熊猫胃、肠的动脉供应。分布于胃的动脉来自脾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分布于小肠的动脉来源于胰十二指肠前动脉、胰十二指肠后动脉、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供应大肠的动脉来自结肠动脉、肠系膜后动脉和阴部内动脉。  相似文献   

13.
犬瘟热又名犬麻疹、狗瘟,是由犬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死亡率80%以上。一、流行病学自然宿主为犬科动物(犬、狼、豺、狐)、鼬科动物(貂、臭助、黄鼠狼)、浣熊科动物(浣熊、小熊猫)。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寒冷季  相似文献   

14.
黑豚原产于云南、广西等地,栖息范围广.三五成群的黑豚掘洞穴居,它胆小温顺,形似小熊猫,多在黄昏出洞采食,以各种植物为食.中华黑豚尽管人工饲养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它们依然保留其祖先的某些特性特点.了解这些,对于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和养好黑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17,(5)
<正>小熊猫为浣熊科,属杂食性动物,主要吃竹子、竹笋、水果、树叶等植物性食物,机警、温顺,灵活、善攀爬。每年1~3月发情交配,妊娠期3~5个月,5~7月份分娩,每胎1~3仔,哺乳期约5个月,幼仔约2岁性成  相似文献   

16.
刘林 《吉林农业》2001,(8):24-25
黑豚属于啮齿目Cauia属,原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区,栖息范围广。三五成群的黑豚掘洞穴居,它胆小温顺,形似小熊猫,多在黄昏出洞采食,以各种植物为食。中华黑豚尽管人工饲养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它们依然保留其祖先的某些特性特点。了解这些,对于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和养好黑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说起大熊猫,大家并不陌生,知道它是我国的国宝,身体由黑白两种颜色组成,憨态可掬,很招人喜欢。那么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是什么样的?小熊猫是大熊猫的幼崽么?下面我们就来分别了解一下它们。大熊猫诞生于800万年前,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孑遗动物之一,有着"动物活化石"之称,与其同时代的剑齿虎、猛犸象等都已  相似文献   

18.
乡村游乐场     
《北京农业》2014,(1):54-55
滚南瓜 或许你听过小白兔滚南瓜的故事。小白兔的家距离南瓜地很远,南瓜太重了,小白兔只能勉强抱着它走一小段路,正在犯愁时,小白兔看见小熊猫骑着她妈妈新给她买的自行车,在小路边上玩。车轱辘滚动着,有趣极了,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把南瓜立在地上,用手向前一推,南瓜就轱辘轱辘地在小路上滚了起来。有趣的滚南瓜活动,是不是很搏眼球呢?  相似文献   

19.
对高黎贡山小熊猫活动痕迹的空间分布进行的外业调查表明:该地小熊猫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 ̄3300m的箭竹林中,且无明显季节性迁移,生境选择明显,其活动痕迹的出现频率与竹子高度(R=-0.301,P〈0.001),密度(R=-0.159,P〈0.005)以及高于竹子群落的突出物(R=0.911,P〈0.001)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从2份小熊猫粪便样品中检测到了一种新型的指环状病毒,命名为AV-Chengdu1(GenBank KX611132)。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其基因组全长约2 900nt,GC含量为49.8%;基因组结构分析表明其含3个开放阅读框(ORF1:1 743nt,ORF2:393nt,ORF3:399nt),其中ORF1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与一株来自松貂的指环状病毒的氨基酸序列(JN704611)同源性为56.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与来自松貂的指环状病毒(JN704611)紧密聚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