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定新疆褐牛不同部位与其他兼用牛不同部位之间的肉品质差异,及为其整体肉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新疆褐牛与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加系褐牛各分割部位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对比分析.[结果]新疆褐牛外脊pH值极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1),霖肉pH值显著高于荷斯坦牛的霖肉(P<0.05);新疆褐午大理石花纹与西门塔尔牛、加系褐牛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荷斯坦牛差异极显著(P<0.01),新疆褐牛脖肉剪切力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霖肉的剪切力极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1).从营养品质整体比较来看,新疆褐牛除与荷斯坦牛差异显著外(P<0.05),与其他品种牛差异均不显著(P>0.05).新疆褐牛脖肉、辣椒条中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5),新疆褐牛脖肉、肩肉、辣椒条、上脑、小瓜、大瓜、霖肉、臀肉中的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的相应部位(P<0.05).新疆褐牛脂肪含量除脖肉、板腱、霖肉外,其他部位的均显著低于荷斯坦牛的相应部位(P<0.05).[结论]在统一的营养水平和育肥模式,新疆褐牛与西门塔尔牛、加系褐牛肉用性能一致,但与荷斯坦牛在营养品质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方法】选取12月龄健康新疆褐牛、哈萨克牛阉牛各5头,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18个月后屠宰,利用体尺测定、屠宰测定和检测分析的方法对新疆褐牛和哈萨克牛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分析测定。【结果】体尺测定新疆褐牛体高、十字部高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通过屠宰测定,新疆褐牛后腿围,大腿肉厚,胴体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新疆褐牛剪切力显著低于哈萨克牛(P<0.05);肉色亮度值(L*),红色度(a*),黄色度值(b*)新疆褐牛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结论】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相比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且肉品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加快新疆褐牛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褐牛属肉乳兼用品种,主产于新疆伊犁河谷。从1935年开始,选用阿拉塔乌牛、科斯特罗姆牛、瑞士褐牛与当地哈萨克牛杂交,历经半个世纪的选育,于1983年通过国家鉴定,批准为肉乳兼用新品种。伊犁河谷2009年末存栏新疆褐牛及其杂交改良后代63.48万头,占新疆褐牛总数的88.74%;每年新疆褐牛出栏近30万头、提供种牛5万多头;新疆褐牛在畜牧业产业化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的发展战略是采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不断培育提高、扩大种群数量,进一步凸显新疆褐牛在农牧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把新疆褐牛打造成中国第一牛。  相似文献   

4.
新疆褐牛     
<正> 新疆褐牛是新疆培育的乳肉兼用型品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天山南北的农牧区,其主产区为天山北坡西部的伊犁河谷和准噶尔西部塔城盆地。目前新疆共有新疆褐牛品种牛约3×10~4头,各代杂种牛约25×10~4头。 新疆褐牛是以当地黄牛为母本,引用瑞士褐牛、阿拉托乌牛及少量科斯特罗姆牛与之杂交改良经长期选育而成。它包括原伊犁地区的伊犁牛、塔城地区的塔城牛和其他地区的褐牛。这些牛曾被称为新疆草原兼用牛,后于1979年统一定名为新疆褐牛。20世纪初,前苏联侨民自流迁入伊犁、塔城等地,带来了一些瑞土褐牛及其杂种牛。史料记载,1937年至1940年我国曾引进瑞士褐牛在伊犁、塔城等地与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5.
褐牛作为新疆特有的乳肉兼用品种,外貌特征非常健硕。生产性能非常高,其中平均产奶量为2100-3500kg,体脂率为4.03%-4.08%,个别产奶量可以达到5212kg.新疆褐牛繁殖过程中,由于新疆褐牛母牛自身繁殖障碍等问题很容易导致褐牛的生产效率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影响当地农牧业经济增长效果,必须要强化分析新疆褐牛繁殖问题,总结新疆褐牛母牛繁殖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恰当的解决策略,促进新疆褐牛母牛整体性能得到有效强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肉品质与物种的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新疆褐牛瘦素基因在不同部位中表达水平与肉质指标的关联性,为牛肉属性差异的品质标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测定新疆褐牛皮下、肌间、肾周、心周4个部位脂肪组织中的瘦素基因(lep-tin)的表达水平,检测活重、...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牛肉品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研究了新疆褐牛、荷斯坦牛和黄牛3个品种以及新疆褐牛与荷斯坦牛、黄牛西门塔尔牛杂交牛牛肉的肌红蛋白、系水率、蒸煮损失、剪切力、胶原蛋白、水分含量、粗蛋白、肌内脂肪含量和粗灰分的含量,初步建立了评定新疆牛肉品质的方法.结果表明:新疆褐牛、荷斯坦牛和黄牛的肌红蛋白、系水率、剪切力、胶原蛋白、蛋白和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0.104、0.112和0.122 μmol/g ;71.35;、76.35;和72.19;;6.85、7.92和8.08 kg;5.06、6.56和6.77 mg/g;21.28;、20.39;、20.24;;1.75;、0.89;和1.15;,新疆褐牛的肉色、嫩度、蛋白和肌内脂肪含量等肉品质指标都要好于其它两个品种.通过新疆褐牛分别与荷斯坦牛和黄牛杂交,使这两个品种牛肉剪切力值和胶原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了1.26;、6.31;和5.34;、8.57;;蛋白和肌内脂肪含量分别提高了2.65;、2.32;和7.87;、27.83;.肌红蛋白的含量分别提高了5.36;和降低了8.20;.结果表明:新疆褐牛较好地改善荷斯坦牛和黄牛的肉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配妊时间的因素,为母牛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并有利于选育优良繁殖性能的母牛以及提高母牛的繁殖力.为该场如何提高母牛生产水平和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该场的经济效益.[方法]分析影响新疆荷斯坦牛和褐牛配妊时间的因素,通过收集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10~2013年的配种产犊记录,对影响新疆荷斯坦牛和褐牛配妊时间的5个因素,公牛、品种、配种年份、配种季节和配种人员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公牛、品种、配种年份,配种季节对配妊时间有极显著影响(P<0.01),配种人员对配妊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荷斯坦奶牛和新疆褐牛的配妊时间受公牛的繁殖性能影响极大,新疆褐牛配妊时间低于荷斯坦奶牛,经产牛的配妊时间要高于头胎牛,不同年度其饲养管理水平等差异造成配妊时间存在一定的波动,春季和冬季的配妊时间较短.配种人员个体间的差异,会引起同一头母牛配妊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9.
新疆褐牛原称为“奶肉兼用草原牛”,一九七八年定名为新疆褐牛。该牛体格健壮,骨骼结实,性情温顺,产奶性能和产肉性能好,耐粗饲,适于山地放牧。测定褐牛精液品质为新疆褐牛精液品质的“标准化”提供可靠依据。测定结果:(四头公牛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新疆褐牛不同部位肉质特性,本试验选取统一饲养条件下新疆褐牛的脖肉、上脑、外脊、里脊等13个部位分别对其进行理化指标(蒸煮损失、剪切力、pH值及肉色)、营养品质(脂肪、蛋白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及不同理化指标对大理石花纹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p H值外,综合各部位理化指标、营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以里脊、板腱肉质好,而辣椒条较差;大理石花纹对蒸煮损失、蛋白质含量、脂肪覆盖等级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pH值有显著影响(P>0.05),对肉色、剪切力、BPI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疆褐牛是新疆养牛业的主导品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养牛新技术的推广,在新疆褐牛养殖过程中,新疆褐牛的推广力度和养殖水平也逐步提高,新疆褐牛架子牛、育肥牛、种公牛及生产母牛异地调运频繁;同时为提高养殖效益,新疆褐牛断奶犊牛月龄逐步提前到4月龄;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常常发生运输应激综合症和早期断奶应激症。本文通过探讨新疆褐牛运输综合症发生病因、症状和早期断奶犊牛应激表现,提出防控应对措施,以期为广大新疆褐牛养殖户在牛只调运和早期断奶技术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新疆褐牛与国外优良品种安格斯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差异、体脂代谢相关基因及其产物表达的品种间的差异性。【方法】选择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24月龄新疆褐牛和安格斯牛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性状;采集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测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形态学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sase,FAS)、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激素敏感酯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和瘦素(Leptin,LEP)基因mRNA表达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FAS、HSL、LP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新疆褐牛净肉率极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1),而背膘厚度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其余所测定的胴体性状相关指标均无品种间差异(P>0.05)。2)新疆褐牛肉色L*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新疆褐牛平均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均显著大于安格斯牛(P<0.05);新疆褐牛皮下脂肪组织单位面积脂肪细胞个数极显著多于安格斯(P<0.01),其余所测定的肉品质性状相关指标均无品种间差异(P>0.05)。3)新疆褐牛与安格斯牛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FAS、FABP4、HSL、LPL、LEP等5个基因mRNA表达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新疆褐牛背最长肌组织中FAS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1);HSL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新疆褐牛皮下脂肪组织中HSL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结论】研究发现新疆褐牛产肉性能较好;但安格斯牛肉色较亮,且嫩度较好,体肪沉积能力较强。两品种间脂代谢相关基因产物FAS和HSL蛋白差异可能与安格斯肉牛背膘厚度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可以乳肉兼用的奶牛品种当属新疆褐牛,这种奶牛主要分布在新疆的伊犁河谷、石河子以及乌鲁木齐一带。新疆褐牛因为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因此被养殖在农牧地区。本文主要从新疆褐牛中0~3月的小犊牛的消化特征来探讨新疆褐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并且根据小犊牛的实际情况,指出小犊牛需要进行断奶的时间和注意事项,为牧民饲养管理新疆褐牛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超声波扫描仪在肉牛活体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本试验选取30头成年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集中育肥屠宰后,对其中20头牛用超声波测定背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及体重,建立了牛宰后性状背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高档肉质量、后部位肉质量、优质肉质量、全部肉块质量)回归方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测定宰前背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及体重指标,建立宰后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高档肉质量、后部位肉质量、优质肉质量、全部肉块质量回归方程。经验证分析,所有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利用超声波技术用宰前肉质性状来预测宰后肉质性状和产肉性状是可行的。同时这些模型可以作为制定新疆褐牛胴体产量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草原放牧兼用型新疆褐牛不同年龄段的产肉性能.[方法]在昭苏县选择38头放牧新疆褐牛进行屠宰测定和分析,将这38头新疆褐牛按4岁以下、4~7岁、7岁以上3个不同年龄段分组,测定分析各组新疆褐牛主要屠宰性状指标.[结果]在放牧条件下,4~7岁组平均活重386.62 kg,屠宰率50.24;,净肉率41.73;,肉骨比4.94:1,其主要屠宰性能指标均显著优于4岁以下年龄段(P<0.05),与7岁以上组无显著差异(P>0.05),新疆褐牛4~7岁为适宜淘汰屠宰年龄段.[结论]根据测定,4岁以后可以挑选出来一部分乳用性能低的牛,育肥一段时期屠宰,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放牧条件下新疆褐牛的适宜补饲量,试验选取新疆褐牛泌乳牛3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8次重复,分别补饲0、2.5、5.0、7.5 kg/(d.头)。结果表明:在放牧条件下,补饲可以提高已过泌乳高峰期新疆褐牛泌乳牛的产奶量,还可以提高牛乳中乳蛋白和乳糖的含量。在该试验条件下,新疆褐牛的适宜补饲量为2.5 kg/(d.头)。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分析了乡镇新疆伊犁河谷某乡镇新疆褐牛不同季节的自然发情变化情况,并在不同季节对于发情的母牛进行人工授精,研究了不同季节人工授精对新疆褐牛的受精效果产生的影响。通过2016年到2018年连续三年对该乡镇的新疆褐牛不同季节人工授精的成功率总结分析可以发现,春秋两季新疆褐牛的自然发情率相对较高,其中秋季发行率最高,显著优于冬季和春季。在母牛正常受胎方面,秋季和春季母牛的受胎率最高,其次是夏季和冬季。研究表明,新疆褐牛最适宜配种的季节是秋季,夏季因为环境温度较高,冬季因为饲料来源不充足,不适合进行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18.
‘西门塔尔杂交牛’与‘平凉红牛’不同部位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2种肉用牛不同部位的肉品质.【方法】试验以‘西门塔尔杂交牛’(‘西门塔尔牛’♀ב张掖黄牛’♂)和‘平凉红牛’(‘平凉黄牛’♀ב秦川牛’♂)F1♀ב利木赞牛’♂)F1♀ב南德温牛’♂)的肩肉、眼肉和黄瓜条为研究对象,对其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和质构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食用品质方面,‘西门塔尔杂交牛’与‘平凉红牛’3个部位肉的a*值和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H值和剪切力值无显著性差异,‘平凉红牛’眼肉和黄瓜条的失水率分别比‘西门塔尔杂交牛’显著低27.53%和26.19%(P0.05),肩肉和黄瓜条的熟肉率分别比‘西门塔尔杂交牛’显著的高7.31%和8.59%(P0.05);营养品质方面,‘西门塔尔杂交牛’肩肉、眼肉和黄瓜条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平凉红牛’显著的高5.12%、9.37%和3.05%(P0.05),‘西门塔尔杂交牛’肩肉、眼肉和黄瓜条的糖原含量分别比‘平凉红牛’显著的高35.66%、34.09%和35.47%(P0.05);质构特性方面,‘西门塔尔杂交牛’肩肉与眼肉的质构特性优于‘平凉红牛’.【结论】‘西门塔尔杂交牛’具有高蛋白和高糖原含量等特点,‘平凉红牛’具有加工性能好和良好的适口性等特点,二者均是优质的肉类资源.  相似文献   

19.
牛品种、性别对高档牛肉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屠宰经过 (13±1)个月育肥、(28±1)月龄的 BMY阉公牛15头、云南黄牛9头 (母牛4头,阉公牛5头)、短云杂牛阉公牛6头、西云杂牛阉公牛4头,取7~9胸肋眼肉进行粗蛋白、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品种、性别间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 (P〉0.05)。云南黄牛肉甘氨酸显著高于 (P <0.05)BMY,短云杂牛,云南黄牛肉脯氨酸显著高于 (P <0.05)BMY,极显著高于 (P <0.01)短云杂牛,云南黄牛肉的蛋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显著低于 (P <0.05)西云杂牛。短云杂牛肉风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显著低于(P <0.05)西云杂牛。云南黄牛肉必需/总氨基酸显著低于 BMY牛、西云杂牛。阉公牛肉的甘氨酸、脯氨酸显著低于(P<0.05)母牛。  相似文献   

20.
荷斯坦牛与新疆褐牛牛奶体细胞数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奶产量和奶牛品质.[方法]通过对荷斯坦牛与新疆褐牛16个月(2006~2009)的DHI记录资料从品种、产犊季节、产犊胎次和不同月份对体细胞数(SCC)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品种、产犊胎次和不同月份对SCC影响显著(P<0.05),产犊季节对SCC影响不显著(P>0.05),荷斯坦牛SCC随着胎次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结论]在同一TMR饲养方式下,荷斯坦牛和新疆褐牛牛奶体细胞数在各影响因素下对比分析,荷斯坦牛牛奶体细胞数高于新疆褐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