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肝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及大片形吸虫引起,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其它哺乳动物和人也可感染,是危害养牛、养羊业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该病原是一类大型吸虫,肝片形吸虫长20~30mm,宽8~10mm,红褐色,呈扁平的叶片状,虫体肩部宽而明显;大片形吸虫长25~75mm,宽5~12mm,肩部不明显,后端钝圆。  相似文献   

2.
肝片吸虫是反刍动物片形吸虫病中常见病之一,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肝脏和胆管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大片吸虫病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而肝片吸虫病散发于全国各地,尤其西北地区较为普遍,养羊地  相似文献   

3.
肝片形吸虫病又名肝蛭病,为牛羊等反刍动物主要患的寄生虫病,偶尔也可感染,多呈地方性流行。引起本病的病原体在我国共有两种: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本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发全身性的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  相似文献   

4.
双腔吸虫病亦称腹腔吸虫病,是由寄生于牛、羊(或其他家畜)肝脏胆管、胆囊的双腔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侵袭病,本病在临床上无特征性症状。双腔吸虫在甘肃省的分布极为广泛,全省各地的绵羊、山羊均有感染,还有许多地方的黄牛、犏牛和牦牛也有感染,也寄生于马、驴、猪、骆驼、狗、猴、兔、鹿、黄羊等动物,人也有被感染的病例。本虫在有些地区与肝片形吸虫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5.
武隆县屠宰牛肝片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四川省武隆县肉联厂牟乾谷肝片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遍及世界各地。其病原体属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吸虫(FasciolahePatica),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主要引起患畜慢性肝炎、胆管...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常用硝氯酚防治片形吸虫病和同盘吸虫病。该药虽有一定疗效,但毒性较大,多年使用也难免会造成抗药性影响药效。据资料介绍,蛭得净防治牛羊片形吸虫病有卓效。为了探讨蛭得净对鹿科动物片形吸虫和同盘吸虫的驱虫效果,我们于1991年11~12月进行了驱虫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片(形)吸虫病又叫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中引起的疾病.肝片吸虫病是牛、羊、骆驼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它的病原体属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8.
<正>牛、羊吸虫病在齐齐哈尔地区危害较为严重,吸虫病的病原体主要是肝片形吸虫、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前后盘吸虫和东毕吸虫等。虫体呈叶片状、圆柱状、细线状。吸虫依次寄生于牛、羊的肝胆管、胆囊、胰腺、瘤胃、肝门脉分枝和肠系膜静脉中。患病的牛、羊和带虫的家畜是吸虫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牛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在牛的肝脏和胆管中,导致牛肝实质炎、胆管炎和肝硬化等病变,甚至引起大批死亡的寄生虫病。文章通过分析山丹马场一场牦牛肝片吸虫的发生和感染,提出防治意见,使广大牧业承包户更多地了解牦牛肝片吸虫的感染情况,对防治今后牦牛肝片吸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蕾 《动物保健》2006,(10):24-26
一、片形吸虫病 片形吸虫病是波尔山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由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所致。该病分布于全世界.我国遍布各地。主要危害羊、牛.人也可感染。感染山羊呈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贫血.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幼畜可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1.
肝片吸虫病又称肝蛭,是由片形吸虫及大片吸虫寄生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亦有被寄生的报道,本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炎和胆管炎,并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  相似文献   

12.
双腔吸虫在分类学上属吸虫纲前口亚目双腔科双腔属,包括中华双腔吸虫和矛形双腔吸虫。我省部分地区曾散在发生中华双腔吸虫病,2002年5月哈尔滨郊区一农户自山东引进的200只小尾寒羊,6月末开始发病,致使51只死亡。经病理与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双腔吸虫病,病原体为中华双腔  相似文献   

13.
片形吸虫(Fasciola spp.)是一类寄生于反刍动物(水牛、奶牛和羊等)肝脏胆管的寄生蠕虫.片形吸虫有两个种(图1),分别为肝片吸虫(F.hepatica,分布于中国北方、欧洲等温带地区)和大片吸虫(F.gigantica,分布于中国南方、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区,感染水牛的片形吸虫是大片吸虫,同时奶牛和山羊也常被这一寄生虫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矛形双腔吸虫属于双腔科双腔属(也有称之为歧腔科歧腔属),是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内的一种小形吸虫。肝片吸虫属于片形科片形属,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之一。2012年5月26日,笔者在承德县六沟镇遇到1例矛形双腔吸虫与肝片吸虫混合感染病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殖户从辽宁省葫芦岛市通过汽车运输引进成年绵羊60只,体重5565 kg,采取放养的方式。购入10 d左右,绵羊陆续开始发病,表现腹泻、  相似文献   

15.
双腔吸虫是由双腔科双腔属的矛形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引起的疾病。虫体寄生于动物胆管和胆囊中,该病主要危害反刍动物,严重感染的羊有时甚至死亡,尤以绵羊为甚。  相似文献   

16.
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科(Dcnxxzeliidae)双腔属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derdritcurn)和中华双腔吸虫(Dicricoelium sinerrksis tang)引起的疾病。虫体寄生于动物胆管和胆囊中,主要危害反刍动物,严重感染时引起临床症状,会造成牛羊死亡,在青海省部分地区曾有发生。2003年6月中旬,西宁市湟中县盘道乡一农户贾某自山东引进170余头小尾寒羊,6月底羊开始发病,临床初诊未得结果,致使20余头羊死亡,复诊确定为双腔吸虫。  相似文献   

17.
闫文军 《当代畜牧》2013,(30):20-21
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和胆管中,导致羊肝炎、胆管炎和肝硬化等病变甚至引起死亡的寄生虫病。笔者通过分析甘肃天祝县打柴沟镇一牧场人感染肝包虫病,提出对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意见,使广大牧民更多的了解羊肝片吸虫的感染情况,对防治羊肝片吸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肝片吸虫病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的一种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9.
<正>片形吸虫病是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所致。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可危害其他反刍动物及猪和马属动物,人亦可遭受感染。1临床症状急性型症状多发生于夏末秋初,是因短时间内遭受严重感染所致。慢性型症状较多见于患羊耐过急性期或轻度感染后,在冬春转为慢性。急性型病羊,初期发热,衰弱,易疲劳,离群落后;叩诊肝区半浊音界扩大,压痛明显;很快出现贫血、粘膜苍白,  相似文献   

20.
<正>肝片吸虫病也叫肝蛭病、掉水腮,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肝管内,诱发的伴有全身性中毒和营养性障碍的寄生虫病。各种反刍动物胆管内均可被发现,人也有感染的可能。牦牛肝片吸虫危害面积广,流行范围大,秋末、春初较为多见。尤其,每年3~4月份,此病发病率尤高。根据本地此病流行病学调查,牦牛肝片吸虫病的感染率在50%,感染强度较大。分析原因,与本地沼泽面积大,适合中间宿主椎实螺的滋生,有着很大的关系。文章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