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土壤中施入猪粪有机肥后各形态铜、锌含量的变化发现,土壤中施入猪粪有机肥后,各形态铜含量均有所上升;各形态的锌含量升降不一,其中残留态呈下降趋势,其他各形态含量均有所上升。未添加猪粪有机肥的土壤中所种植的花椰菜中铜、锌含量分别为(0.86±0.22)、(4.76±1.09)mg·kg-1,添加猪粪有机肥的土壤中所种植的花椰菜中铜、锌含量分别为(3.25±0.87)、(9.24±1.30)mg·kg-1。  相似文献   

2.
菖蒲对5种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菖蒲对土壤中锌、铅、铬、镉、铜5种重金属的胁迫反应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菖蒲生物量和株高会有明显变化,当土壤中铬处理浓度超过700 mg/kg和铜处理浓度超过500 mg/kg时,菖蒲死亡;5种重金属在菖蒲体内地下部分含量均明显大于地上部分,菖蒲对5种重金属有非常强的滞留效应;重金属处理浓度为1 000 mg/kg时,菖蒲对锌富集量最大,达到18 142.5 mg/kg,其中地上部分为3 973.33 mg/kg,地下部分为14 169.17 mg/kg。  相似文献   

3.
常见污染元素土壤背景值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土壤污染元素含量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我国不同类型土壤与不同母质土壤表层(0~20 cm)中13种常见污染元素背景值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和不同母质土壤常见污染元素间的相关关系不全相同.但共同之处是土壤中铯与砷、钴与镍、钴与铜、钴与铬、砷与铬、砷与镍,铬与镍、铬与铜、铜与镍、铜与锌、汞与锌、汞与铅、铅与锌呈极显著正相关;铀与铯、铀与铅、铀与锌、铀与砷、钴与砷、钴与锌、砷与镉、镉与锌、镉与铜、镉与汞、锰与锌、镍与锌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规划中应考虑这些污染元素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广州农田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研究农田土壤中镉、铬、铜、铅、锌的生物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测定了广州一城中村的水田和旱田土壤中的重金属镉、铬、铜、铅、锌的含量,并采用五态分级法对镉、铬、铜、铅、锌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进行了提取和测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结果表明,该村的水田和旱田土壤中镉的含量分别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值的6.87倍和10.23倍;铜含量分别为标准值的4.68倍和3.76倍,锌含量分别为标准值的1.22倍和2.01倍,铬和铅达标。水田土壤中镉和铬以残渣态为主,铜以有机态为主,铅以有机态和残渣态为主,锌以铁/锰态为主。旱田土壤中镉、铬和铅以残渣态为主,铜以有机态为主,锌以铁/锰态为主。[结论]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态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镉在水田和旱田的可交换态与碳酸盐态之和为0.32mg/kg和0.31 mg/kg,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值,其污染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文英  周树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07-4608
测定了珠江入海口沉积物中的重金属镉、铬、铜、铅、锌的含量,并采用Tessier形态分类法对镉、铬、铜、铅、锌在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进行了提取和测定。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物中镉、铬、铜、铅、锌的含量与国内其他河口相比,处于一种较高的含量水平。与珠江三角洲土壤背景值相比,镉、铬、铜、铅、锌在沉积物中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其中以镉的富集系数最大,为12.67,表明镉的污染比较严重。各种重金属的主要存在形态不同,镉以可交换态为主,占总量的27.63%;铬以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51.92%;,铜以有机态为主,占总量的81.27%;铅以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52.60%;锌则以铁/锰态为主,占总量的61.40%。  相似文献   

6.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湖南省主要茶叶产区的绿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和茉莉花茶中铜(Cu)、锌(Zn)、硒(Se)、钒(V)、铬(Cr)、钴(Co)、镍(Ni)、砷(As)、镉(Cd)、铅(Pb)的含量进行测定, 对照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NY 659-2003《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和NY/T 288-2018《绿色食品 茶叶》, 结合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茶叶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所测茶叶样品中Cu、Cr、As、Cd和Pb含量均在国标限量范围内, 1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为Zn(39.15 mg·kg-1)>Cu(17.75 mg·kg-1)>Ni(7.77 mg·kg-1)>Pb(0.62 mg·kg-1)>Co(0.56 mg·kg-1)>Cr(0.36 mg·kg-1)>V(0.21 mg·kg-1)>As(0.08 mg·kg-1)>Se(0.07 mg·kg-1)>Cd(0.059 mg·kg-1)。茶叶中Cu的单项污染指数最高, 为0.592。所采茶叶样本中, 红茶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0.648), 小于0.7, 整体来看, 所有茶叶样本均属于安全等级, 处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川北植烟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及分布特征,对广元市228份植烟土壤有效铁、锰、铜、锌、钼及硼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在不同植烟区域、土壤类型及海拔段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川北植烟区土壤有效铁总体上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平均含量为65.42 mg·kg-1;有效锰、铜及钼总体上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31.79、1.65和0.15 mg·kg-1;有效锌和有效硼总体处于缺乏或极缺乏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0.90和0.19 mg·kg-1。土壤有效铁、锰、铜、钼平均含量在旺苍县较高,而有效锌和硼在剑阁县较高。有效铁平均含量在黄壤较高,有效锰、锌、钼在黄棕壤较高,而有效铜和硼在潮土较高。有效钼和硼平均含量在各海拔段无明显差异,有效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有效铜和锌在高海拔处(1 100 m)较高,而有效铁在低海拔处(500~700 m)较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梯度浓度驯化方法,从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1株具有较强镉抗性的菌株(编号为6–5)。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以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贪铜菌属细菌,能耐受镉离子的最高浓度为20 mmol/L,在0.54 mmol/L镉离子LB培养基中,该菌株对镉离子的吸附量达72.18%。最低抑制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铅、铜、铬、锰、锌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镉、锌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及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水培条件下,重金属镉、锌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镉、锌溶液(2.000 mmol/L)能明显抑制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根的伸长,受抑制程度为根>发芽势>发芽率;镉(0.001 mmol/L~0.100 mmol/L)和锌(0.010 mmol/L~1.000 mmol/L)能够抑制番茄幼苗株高的增长和干物质的积累、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b及叶绿素a/b值;番茄茎、叶含水量在高浓度处理(镉、锌营养液浓度分别为0.100 mmol/L和1.000 mmol/L)时明显降低;番茄根、叶中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均随镉、锌营养液浓度的提高而呈增加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只有当镉、锌营养液浓度分别为0.100 mmol/L和0.100 mmol/L、1.000 mmol/L时才上升。依据试验结果,作者讨论了重金属镉、锌对番茄幼苗根、叶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榴对镉、铅、锌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榴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石榴在不同浓度梯度的镉(Cd)、铅(Pb)、锌(Zn)复合污染土壤下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转运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复合重金属污染(Cd~(2+)浓度≤5 mg/L,Pb~(2+)浓度≤500 mg/L,Zn~(2+)浓度≤500 mg/L)对石榴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致表现为铅+锌镉+锌,镉+铅镉+铅+锌;石榴对镉的吸收能力较好,对铅和锌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石榴在重金属复合污染下,其各个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受到抑制作用,在高浓度梯度下(Cd~(2+)浓度为50 mg/L,Pb~(2+)浓度为1 500 mg/L,Zn~(2+)浓度为1 500 mg/L)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镉铅锌;重金属污染对石榴从叶转运重金属到茎再到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石榴在低浓度重金属污染(Cd~(2+)浓度≤5 mg/L,Pb~(2+)浓度≤500 mg/L,Zn~(2+)浓度≤500 mg/L)中生长旺盛,对镉、铅、锌吸收、富集及转运能力较好,可作为镉、铅和锌复合污染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1.
阳宗海水体中砷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云南阳宗海湖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运用地球化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了高原湖水环境中砷(As)和其他重金属的含量、存在形态及空间分布,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分析了样品中As的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健康危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湖泊水体中As的污染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对水域周围环境造成较高的环境健康危害风险。湖水中As(Ⅲ)的含量为51.4~350.7μg/L,平均含量为84.0μg/L;As(V)的含量为66.1~988.7μg/L,平均含量为156.1μg/L;总As含量平均值为167.0μg/L。其中该湖泊泉水中As(Ⅲ)的含量为17500.0μg/L,As(V)的含量为12200.0μg/L,具有极高的健康危害。湖水中其他重金属如Fe、Mn、Cu、Zn、Co、Pb的含量均好于国家Ⅱ类水标准,Ni、Cd超国家IV类水标准。结果还表明,该高原湖泊As的存在形态及分布特征与某工厂的排污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择微波消解来进行土壤样品前处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元素,以期提高土壤重金属检测效率。[方法]对三种标准土样进行检测,并对农田土壤样品进行三个水平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铜、锌、锰、镍、铬以及镉时,标准土样的回收率为94%-107.69%,农田土壤添加回收率为87.08%-104.34%。[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作土壤重金属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重金属铜与锰对吉富罗非鱼血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铁、锌的拮抗作用,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及饲料中重金属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鱼血细胞凋亡情况。360尾吉富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12组,每组30尾,分别以硫酸铜(0、2 000mg/kg)、硫酸锰(0、120 mg/kg)为攻毒组重金属源,以硫酸锌(20、320 mg/kg)、硫酸铁(150、350mg/kg)为拮抗组金属源,通过饲料投喂的方式进行血细胞凋亡的研究,养殖周期为20周。细胞凋亡分析结果表明,染铜组、染锰组实验鱼血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补充铁和锌后,随着饲料添加铁、锌水平的增加,实验鱼血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但铁、锌干预组血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表明,过量铜、锰可诱发实验罗非鱼血细胞凋亡;较高水平的铁、锌对铜、锰的毒性作用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双峰驼羔全血和被毛Se、Fe、Zn、Cu、Co、Mn等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计算出Fe/Zn、Fe/Cu和Cu/Zn的比值。结果表明被毛中元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全血,当地驼羔处于低Mn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酸碱度和重金属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测定重金属、pH值对外生菌根真菌(ECMF)生长的影响以及探讨ECMF耐重金属的机制,该文利用纯培养方法测定了pH值、不同浓度重金属锌、铜和铅胁迫对粘盖牛肝菌、褐环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3种ECMF生长的影响,以及重金属处理和ECMF培养前后培养基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值4.1~7.1的范围内3种ECMF均可生长,其中粘盖牛肝菌生长的最佳pH值为6.7~7.1,褐环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为5.3~6.7。不同重金属对3种ECMF的生长影响不同,锌浓度≥100 mg/L时就显著抑制褐环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的生长,而锌浓度≥600 mg/L时才显著抑制粘盖牛肝菌的生长,低浓度(100~300 mg/L)的锌对粘盖牛肝菌的生长影响最小,粘盖牛肝菌对锌有较强的耐性。10~1 000 mg/L的铜对3种ECMF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10 mg/L铜对褐环粘盖牛肝菌除外),且随着铜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大,当铜浓度为1 000 mg/L时,对褐环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的抑制率均为100%,而对粘盖牛肝菌仅为20.42%,说明粘盖牛肝菌对铜的耐性最强。低浓度的铅(褐环粘盖牛肝菌0~600 mg/L,褐黄牛肝菌和粘盖牛肝菌0~200 mg/L)对3种ECMF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褐环粘盖牛肝菌的促进效果最明显,对褐黄牛肝菌的促进效果最差,当铅浓度较高时(褐环粘盖牛肝菌1 000 mg/L,褐黄牛肝菌和粘盖牛肝菌600 mg/L)开始抑制3种ECMF生长。3种重金属胁迫下3种ECMF培养前后pH值变化总体趋势相同:不同浓度重金属处理间及ECMF培养前后pH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pH值逐渐降低。ECMF培养后pH值降低,且重金属处理的培养基pH值比对照降低更多。   相似文献   

16.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播娘蒿中微量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播娘蒿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播娘蒿中含有较丰富的铁、锌、锰、铜等微量元素,其含量分别为136.50、39.762、9.518、.11μg/g,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综合评估电解锰废渣堆场在酸雨作用下溶出的重金属对周边农田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采用定点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废渣堆场周边不同范围土壤进行了现场污染调查和采样分析,用不同pH溶液模拟酸雨对电解锰废渣进行浸出和淋溶试验。结果表明:渣场周边5m处土壤中Se、Cr、Zn、Ni、Pb含量均高于电解锰废渣与底泥;在渣场50m处农田土壤中Mn含量为287mg/kg,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阈值250mg/kg;Cr浓度为233.7mg/kg,已接近标准规定的阈值250mg/kg。Mn、Se、Zn、Cr、Ni、Pb等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随pH的升高而降低,pH为4.5时,浸出液中Mn、Se浓度达到729mg/kg和14.05mg/kg,分别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阈值552倍和10.13倍;在酸雨淋溶前期约100min内,电解锰废渣中重金属随淋溶液溶出明显,酸雨pH值的降低会加剧电解锰废渣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红透山铜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红透山铜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壤Cu、Zn、Pb、Cd平均含量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土壤已受Cu、Cd重污染,Zn为轻污染,Pb为安全。不同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各片区重金属综合污染递降顺序依次为:尾矿区>选矿区>采矿区>周围农田区。  相似文献   

19.
李维政  宁忠雄  梁赫  路伟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10):1846-1850
【目的】对比2种前处理方法对丁布含量的影响,建立UPLC-MS/MS测定棉铃虫体内丁布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棉铃虫样品经甲醇涡旋振荡、超声波提取,用Waters UPLC-MS/MS (Xevo TQS质谱)检测丁布的含量,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5%的冰乙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结果】棉铃虫样品在低浓度5 μg/L、高浓度50 μg/L 2个添加水平下,甲醇超声提取法的添加回收率最佳,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26%、96.78%,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5 μg/L。【结论】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添加回收率均符合化合物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