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花卉》2015,(15)
在任何一个景区森林景观中,风景区林相都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组成,是人们对风景区生态旅游提出的根本需要。为实现对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进一步丰富风景区林相的内涵,对风景区林相的科学改造也就变得日渐重要起来。本文就对福建泉州清源山风景区的林相相关改造内容进行探究,以期促进福建泉州清源山风景区森林景观的提档升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以遥感影像和野外调研数据为基础数据,基于DEM数字高程数据提取双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形因子,运用GIS、RS技术对森林景观格局沿地形因子的分异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双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地形分异特征规律,为景观格局优化、森林合理经营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双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随地形因子变化的分异特征显著。各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海拔200~400m和坡度为6°~15°的缓坡地区,针阔混交林与硬阔叶混交林优势分布明显,分布面积较大,但同时侵害了其它景观类型的生长环境;地势较低区域受人类干扰程度较大,景观分布面积相对较少,生物多样性不高,地势较高区域受自然环境原因影响,景观分布面积也相对不高。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景观格局分析应用于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必要性出发,以城市典型风景名胜区——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为例,借助Arc GIS10.5平台进行多因子空间叠加分析,利用Fragstats4.2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对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内部风景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景观格局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总体生态敏感性较高,以高度敏感性和中度敏感性为主,极高、高敏感区域内景观格局破碎化相对严重,与生态敏感性分布呈正相关。由此提出吕梁山风景名胜区在各级生态敏感区域下相对应的生态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为管理部门今后制定合理的调控对策及实现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和感知地图,从主观感知的角度进行了对南宁青秀山景观空间意象分析,运用城市意象理论对地域内的道路、边界、节点、标志物、区域五要素分析评价,希望风景区景观在发展中能延续地方场所精神及保留其地域性景观特色,这为建设理想风景区景观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1种菊科花卉在北京西山的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1种菊科花卉的示范应用研究,找出适宜西山特定山地环境下的优良品种,为西山地区的森林景观改造以及北京地区其他山地环境的美化提供依据。经过对比研究发现:适应性最强的是甘野菊、硫华菊,其次是金光菊、松果菊和金鸡菊,再次是孔雀草、万寿菊、百日草,适应性最差的是波斯菊、矢车菊和勋章菊。  相似文献   

6.
以朝阳大凌河风景区植物景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对风景区内植物景观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丰富植物季相景观、增加植物景观层次、营造多样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冬季植物景观特色、增加植物景观科普知识的提升策略,为今后指导大凌河风景区植物景观质量的提升与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平辉  刘平  张萌 《中国园艺文摘》2013,29(1):124-127,139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设计“三峡人家”风景区,以维系三峡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好森林景观的特色和质量,逐步建成以常绿阔叶林为基础,增加景观的连续性,增强植物的季相变化效果和植物景观的观赏特性,使之具有生态、经济、环境、旅游等功能稳定的生态系统,营造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刘婉莹 《现代园艺》2019,(12):53-54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水利风景区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仍有诸多因素,如景观建设、景区设计等制约着水利风景区综合效益的发挥。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相应的水利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方法要点、原则及目标,以期能够为水利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与案例借鉴,从而促进水利风景区的生态化、合理化建设,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葆华  杨一龙 《中国园艺文摘》2013,(4):127-128,F0004
以药王山风景区为例,分析景观绿化设计在风景区中的应用,探讨多种植物如何有机配置,从而提升风景区的景观效应,提出应将风景区地域文化与绿化设计相结合,以体现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型园林绿地。  相似文献   

10.
松柏山水库流域森林景观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松柏山水库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景观评价指标进行森林景观健康评价,结果表明,该水库流域生态环境相对较差。对松柏山水库流域森林景观健康进行评价,旨在为松柏山水库的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凯  杨龙 《现代园艺》2014,(4):5-5,7
通过对南太武山风景区的综合考察勘测,结合风景园林评价因素与园林规划景观效果评价方案,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计算分析景观权重,研究景观因子在园林规划设计当中的定量评判,确定南太武山风景区园林规划综合评判规划现状。  相似文献   

12.
胡伶  曹福祥 《现代园艺》2022,(9):120-122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遥感技术的成熟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森林景观格局研究领域中,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森林景观格局的研究水平,从森林景观分类、森林景观驱动因素分析、森林景观演化模拟与预测分析3个方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森林景观格局研究进展,基于风景园林视角下对未来森林景观格局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认知森林景观并科学评价其美学价值,对于优化城市森林景观、提升森林美景度、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森林景观评价多尝试运用景观生态学的专家学派方法、心理物理学方法、认知学派方法和经验学派方法,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森林景观评价的独特体系。本文综合分析了上述四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情况,指出森林景观美学评价有可能在融合既有方法的基础上,借助数字图片编辑和景观可视化技术的深入研发,逐步发展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合理评价森林景观提供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4.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中景观生态规划思想为主,通过对景观生态规划内涵的解读,以及对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规划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景观生态规划思想对于自然风景区规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常见的各类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落叶等都可以用来体现植物季节变化,是森林景观规划过程中能够展示景观吸引力的重要方面。森林景观中植物色彩的季相变化,充分反映了景观的时序美,在风景园林中对物象的表现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研究植物色彩在森林景观中的应用,阐述植物色彩的量化方法、植物色彩的体现途径及植物色彩在森林景观中的应用,整理总结植物色彩在森林景观中的应用表达,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森林景观中植物色彩表现的景观内容。  相似文献   

16.
景观异质性作为当前景观生态学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已成为景观生态学家们重要的探究对象。现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文献的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景观异质性的概念,综述了森林景观异质性在国内外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从森林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抗干扰性、林地生产力等角度阐述了景观异质性与森林可持续发展、最优功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旨在为区域森林环境管理和规划提供有用的理论指导。并对景观异质性与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的构想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以昆明西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在实地调查及现场走访的基础上,对整个分景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调查,并分类统计相关的风景资源类别及数量,对其景观特征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最终通过评价分析结果,对景区风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现状提出保护和整改意见,以进一步提升西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18.
从平面空间理论尝试构建景观视觉评价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AHP),结合遥感影像图、地形图及DEM数据,选取视点可见度、视线连续度、视域面积比、相对距离敏感度、视觉机率敏感度、醒目程度敏感度6个指标,对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景观视觉定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等值区间划分。结果表明,(1)基于平面空间理论的森林生态公园景观视觉评价主要受相对距离敏感度、视觉几率敏感度和视线连续度的影响。(2)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视觉评价结果较好,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视觉区景观分别占到研究区景观总数的31.25%、50%、12.5%、6.25%。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策略:分级保护,有序开发;因地制宜,丰富路线;提倡特异性,兼顾均好性。以期能为森林、湿地等生态类公园的规划指导和景观设计提供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敏感区防护规划、旅游设施景观结构规划和景观生态动态规划3个方面,对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衡阳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其县域内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形成独特的森林景观,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此,笔者将阐述衡阳县的概况、生态园区森林景观建设现状,在这一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园区森林景观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对提升生态园区森林景观价值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