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采集不同发育时期三倍体虹鳟幼鱼卵巢,采用免疫组化、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检测卵巢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细胞凋亡现象及线粒体凋亡途径,证实三倍体虹鳟卵母细胞发生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结果表明,12℃发育水温下,三倍体虹鳟卵母细胞在受精后210 d开始凋亡,受精后270 d凋亡达高峰,330 d凋亡逐渐消失。证明卵母细胞发生凋亡是导致三倍体雌性虹鳟不育的重要原因,为三倍体鱼类性腺发育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红细胞核体积测量法检测虹鳟多倍体的倍性,并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统计二倍体、三倍体与四倍体的核质比和微核率。结果显示,红细胞核体积测量法检测的三倍体诱导组(109尾)中有81尾三倍体,四倍体诱导组(154尾)中有26尾四倍体;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显示,三倍体诱导组(109尾)中有79尾三倍体,四倍体诱导组(154尾)中有25尾四倍体,并且全部是红细胞核体积测量法所确定的三倍体和四倍体,测量法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7.5%和96.2%;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的核体积分别为51.87±6.79,78.32±2.72,99.07±9.85μm3,质体积分别为614.88±50.77、1 088.33±93.97、1 415.72±507.55!m3,核质比分别为0.084±0.024、0.072±0.014、0.070±0.010,统计表明三者的核质比无显著差异(P>0.05);三个倍性红细胞均未发现微核现象;三倍体和四倍体血液中有细胞核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其出现率分别为0.07%和0.08%,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外周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学显微镜对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外周血细胞大小及显微结构,尤其是对三倍体特有的畸形红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倍性虹鳟的红细胞及细胞核、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体积均为3:2的比例关系;各类白细胞从多到少依次为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倍性虹鳟红细胞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三倍体虹鳟红细胞短径/长径比值为0.57,近17%有哑铃形细胞核或双核;二倍体虹鳟红细胞短径/长径比值为0.67,且未见哑铃形和双核红细胞;在三倍体中观察到很多哑铃形的血栓细胞。  相似文献   

4.
金鳟伪雄鱼的制备及全雌三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龄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试验鱼(雄、雌性平均体重分别为1.7、2.2kg),采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灭活金鳟精子,对受精卵进行热休克处理后正常孵化,获得初孵仔鱼;再用雄性激素诱导全雌二倍体,得到性逆转雄鱼(伪雄鱼);培育至性成熟后进行人工繁殖,采用热休克法对受精卵进行处理获得全雌三倍体鱼类。结果表明:金鳟全雌二倍体的诱导出现率为80%,金鳟伪雄鱼获取成功率为75%;用不同pH人工精浆激活伪雄鱼精巢精子,高pH(9—10)的人工精浆激活受精卵的效果最好,金鳟三倍体的出现率为75%-80%,其中还有一定比率的嵌合体出现。  相似文献   

5.
三倍体雄性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殖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35月龄的三倍体雄性虹鳟为试材,同期二倍体为对照,研究了性腺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组织结构、超微结构以及几种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以了解染色体多倍化对三倍体虹鳟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的影响,探讨多倍体虹鳟的生殖机制。结果表明,三倍体虹鳟精巢能够发育成熟,但较二倍体发育迟缓,成熟精子量少,精子结构正常、大小不一;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阶段,各级生精细胞结构与二倍体相同,但体积较大,发生过程中有大量坏死细胞存在,精子变态期尤为明显;败育的生殖细胞被支持细胞所吞噬;生殖激素仅呈现一个生殖周期变化,与二倍体变化趋势相同但滞后。三倍体雄性虹鳟的生精细胞能够完成减数分裂,滞育于精子细胞阶段,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不规则的联会,产生的精子绝大多数因含有多余的染色体片段成为非整倍体而败育,只有少数生精细胞能够正常发育成精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黄颡鱼三倍体诱导率的因素和关键技术。[方法]采用6-DMAP抑制受精卵极体的释放,诱导黄颡鱼产生三倍体;按6-DMAP浓度(3004、50和600μmol/L),诱导时机(即精卵混合后的时间分别为10和30 min)和诱导持续时间(101、52、0 min),设计正交实验,寻求诱导黄颡鱼三倍体的最优水平组合。[结果]黄颡鱼三倍体诱导明显受6-DMAP的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持续时间3因子的影响,而诱导持续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受精卵的诱导率。诱导黄颡鱼三倍体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6-DMAP诱导浓度为450μmol/L,精卵混合10 min,诱导持续时间15 min。[结论]在黄颡鱼三倍体诱导中,应尽可能地采取温和的手段催产来获得所需要的精卵,以获得高又稳定的三倍体倍化率。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池塘人工培育下不同饲粮对虹鳟亲鱼所产2种颜色鱼卵中矿物质、维生素含量及对受精率、发眼率、破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橘红色鱼卵Ca、Mg、Zn含量略高于淡黄色鱼卵(20.8—67.0—ng/kg),其他6种矿物质均为淡黄卵略高于橘红卵(0.063~46.0 mg/kg);2种颜色鱼卵的维生素含量有差别:淡黄色鱼卵的4种维生素的含量均大于橘红色鱼卵的含量,淡黄色鱼卵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大于橘红色鱼卵(P<0.01);2种颜色鱼卵的受精率、发眼率、破膜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生产性能优良的金鳟品系,开展硬头鳟和金鳟的正反杂交实验,并对杂交子代苗种的生长速度、抗病性能与亲本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杂交子代均为金鳟体色;硬头鳟自交组及硬头鳟♀×金鳟♂杂交组受精卵发眼率为59.47%~62.52%,金鳟自交组及金鳟♀×硬头鳟♂的杂交组受精卵发眼率为76.91%~81.22%,4个实验组苗种孵化率保持在91.55%~94.25%;硬头鳟自交组、硬头鳟♀×金鳟♂杂交组、金鳟♀×硬头鳟♂杂交组、金鳟自交组绝对增重率分别为0.106、0.103、0.101和0.073,正反杂交组苗种的绝对增重率略低于硬头鳟自交组(P0.05),但显著高于金鳟自交组,2个正反杂交组间无显著差异;鳗弧菌攻毒后硬头鳟自交组、硬头鳟♀×金鳟♂杂交组、金鳟♀×硬头♂杂交组、金鳟自交组死亡率分别为54.5%、60.8%、61.6%、100%,正反杂交组苗种抗鳗弧菌病性能比硬头鳟自交组苗种稍差,但显著优于金鳟自交组苗种(P0.05),正反杂交组子代苗种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野生亚东鲑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种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褐鳟(Salmo trutta)日本品系和亚东鲑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上述两个群体8个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D-loop基因多态性,综合分析日本品系和亚东鲑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种质来源。结果表明,褐鳟日本品系等位基因数为2~10个,亚东鲑群体为4~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1304和3.8988;观测杂合度范围分别为0.3404~0.7128和0.1020~0.8776,其中褐鳟日本品系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612,亚东鲑群体为0.5510,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671~0.7794和0.5216~0.7932;褐鳟日本品系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80~0.7440,平均为0.5964,而亚东群体PIC为0.4660~0.8370,平均为0.5926。研究分析褐鳟、亚东鲑线粒体D-loop基因序列和欧洲褐鳟已知五个地理居群D-loop基因序列,日本品系褐鳟和亚东鲑与欧洲大西洋居群褐鳟聚在一支,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0.
三倍体牡蛎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三倍体牡蛎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结果。三倍体牡蛎性腺发育与二倍体同步,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但产生的成熟雌,雄配子数明显少于二倍体。实验中所发现的染色体条数不足30条的非整倍体个体,没有成熟配子形成。雌,雄同体现象普遍存在于三倍体中,雌,雄配子可产生同一滤泡内,也可产生于不同滤泡。生殖细胞由生殖嵴形成。  相似文献   

11.
24头初情期前的枫泾小母猪以PMSG、HCG进行超排处理,平均获得23.4枚卵子,人工授精后28 ̄50h超排的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为98.1%,受精卵发育至桑椹胚和囊胚的比例为89.7%。采用外科手术将180枚受精卵移植至8头同期发情的枫泾母猪子宫,其中有5头妊娠,产仔44头,胚胎移植妊娠率为62.5%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奶牛良种化程度,对奶牛冷冻胚胎的规模化移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G二次肌注法的发情率显著高于(P<0.05)PG一次肌注法,两种方法的发情同期率均超过85%,受体牛发情时间多集中在肌注PG后48~72h;胚胎解冻后的复苏率达到82.58%,且早期囊胚与囊胚的复苏率要高于桑椹胚(P>0.05);共移植受体牛218头,受胎97头,受胎率为44.5%,且春、秋季的移植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为奶牛冻胚的规模化移植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Lactate dehydrogenase of trout: hybridization in vivo and in vitr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peckled trout and lake trout contain five forms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but a diflerent electrophoretic distribution of isozymes characterizes each species. The hybrid splake, which is produced artificially by fertilizing lake trout eggs with speckled trout sperm, contains nine isozymes. This comnplement of isozymeg In vivo could be produced in vitro by recombination of subunits from tissues of the parent species. In the splake trout, this complement is the result of heterozygosity at the gene locus responsible for synthesis of LDH-5. Extracts of trout eyes contain at least two additional forms of LDH which could not be demonstrated in other tissues.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的酶分步消化,分离培养小鼠的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并根据它们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进行鉴定.利用支持细胞对精原细胞的支持和营养作用,使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共培养,对精原细胞在体外分化时的条件要求作了研究.结果:获得了能进行分化的精原细胞,而且已经分化到个体变小,细胞核偏向一侧的细胞.结论:通过体外培养精原细胞获得精子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病理特性,取云南省某养殖场大规模死亡的虹鳟稚鱼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试验中利用鲑鳟鱼常见病毒敏感细胞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aoma papulosum cyprinid,EPC)和虹鳟性腺细胞(Rainbow trout gonad cell line,RTG-2)对虹鳟稚鱼无菌组织悬液进行病毒培养,并对产生细胞病变的上清进行病毒RNA提取及鲑鳟鱼常见病毒的RT-PCR检测,利用敏感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株的噬斑培养及滴度测定,并对病毒形态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细胞培养显示,该组织悬液能使CHSE-214和RTG-2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RT-PCR结果显示,检测样本呈IPNV阳性,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呈阴性;该IPNV分离株(命名为Ch Rtm213)在CHSE-214、RTG-2和EPC细胞上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5.2)、10~(3.2)、10~(2.3) TCID_(50)/m L,在CHSE-214细胞上培养4 d即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病毒噬斑;在透射电镜下清晰可见大量病毒粒子呈晶格状排列于细胞质内;Ch Rtm213分离株与西班牙毒株2310(AY489225)VP2相似度较高,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6.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h Rtm213分离株与参考毒株加拿大Jasper(ATCC:VR-1325)聚为一簇,属于Gengroup 5基因型。研究表明,Ch Rtm213分离株异于已报道的IPNV分离株,具有不同的血清型及病毒毒力,可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检测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培育的不同倍数体桑品种的叶质进行养蚕和制种鉴定.结果表明:用四倍体桑养蚕与对照(湖桑32)相比,产卵的良卵数和卵粒数均高于对照,用三倍体桑养蚕与对照(湖桑32 )相比,茧层量增产4%左右,这与桑品种的桑叶营养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7.
鱼立克次氏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晔  段宏安  周毅  丁超  刘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662-9666
鱼立克次氏体病是由鱼立克次氏体(Piscirickettsia salmonis)引起的鲑科鱼病,1989年首次报道在智利饲养的银大马哈鱼中发现该病.该病主要危害银大马哈鱼、大鳞大马哈鱼、马苏大马哈鱼、虹鳟、细鳞大马哈鱼和大西洋鲑等鱼类.阐述了鱼立克次氏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与病理学,概述了该病的检疫与诊断以及防控与预警方法,旨在为该病的检疫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两种颜色虹鳟卵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化学分析法,分别对两种颜色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卵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颜色的虹鳟卵其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氨基酸、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基本相同,均高于虹鳟肌肉(除水分外),两种颜色卵的受精率、发眼率、破膜率和上浮率相近。  相似文献   

19.
六磷胺处理对桔小实蝇成虫不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处理雌虫时,0.01%处理浓度不影响产卵量,但使卵孵化率明显降低;0.10%以上浓度处理时致雌虫不产卵;当处理雄虫时,0.20%处理浓度可使与之交配的雌虫产卵量明显减少,且所产卵不能孵化。因此,0.20%处理浓度即可达到使桔小实蝇成虫完全不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杜泊绵羊冷冻胚胎移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从新西兰引进的冷冻杜泊羊胚胎解冻后移植到同期发情湖羊和小尾寒羊母羊受体的方法步骤,并分析、评价了胚胎移植的效果。结果表明:受体羊总平均同期发情率为78.4%,胚胎移植利用率达49.1%,妊娠率达59.4%,产羔率达58.0%,羔羊出生重为4.7 kg(公)和4.3 kg(母),羔羊1月龄和3月龄体重分别为14.9kg和32.4 kg;不同批次和不同品种受体间胚移效果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4批次试验共移植冷冻胚胎475枚,产羔266只,现存活245只。该研究建立了可靠而有效的杜泊绵羊冷冻胚胎移植技术,有望在畜牧业科研和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