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郭新民  邢娟 《农机化研究》1997,(1):31-33,75
将载重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的传统驱动方式改为电动机驱动,并采用电子自控技术进行自动控制,以实现风扇的冷却能力随着发动机散热的需要而自动精确地调节。这不仅使发动机预热迅速,始终保持最佳工作温度,而且避免了能源的大量浪费,其中减少风扇功率消耗90%,节省燃油10%。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用运输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风扇都是由发动机曲轴带动,冷却空气通过散热器带走冷却水的热量.变驱动方式的限制,这种风扇的冷却能力只能国者发动机的转速变化,而不能随着发动机的热负荷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自动地调节.当农用运巴车在高湿环境、低速大负荷增a下工作时,发动机需要多散热,但此时发动机转速不高,风扇的排风量不能满足发动机的出热要求,因而易出现过热现象.相反,当农用运或车在低温环境、高速、小负荷情况下工作时,发动机不需要散热,有时还需要保温预热,但是冷却风扇在曲轴的驱动下仍高速旋转,这不仅增…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液压无级调速冷却风扇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动机液压无级调速冷却风扇,改变了发动机冷却风扇的传统驱动方式。随着电子控制技术在发动机及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应用,根据速度-压力控制液压传动的调速原理,液压无级调速冷却风扇可以随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高低而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以满足发动机的散热需要。  相似文献   

4.
筑路机械液压驱动风扇冷却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海荣  郭新民  孙运柱 《农机化研究》2005,5(3):149-150,154
针对冷却风扇传统驱动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压驱动风扇的冷却系统。该系统可以将筑路机械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液压油冷却系统分开安装,分别使发动机和液压油在各自最适宜的温度下工作,而且系统具有节能、降噪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设计系统从满足发动机的散热需要出发,将发动机冷却风扇和水泵的传统驱动方式改为液压驱动,解决了工程机械在低速、大负荷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发动机过热问题.同时,对液压回路中液压马达、液压油泵、电磁比例溢流阀等主要液压元件进行了设计计算.另外,所设计的系统还可应用在多种相似类型的发动机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大型收获机电液混合驱动智能冷却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收获机发动机和液压油过热的问题,设计了电液混合驱动智能冷却系统,采用液力驱动风扇和电动风扇把发动机和液压油的散热问题分开解决,两种风扇的冷却能力都可用微控单元ECU根据发动机和液压油不同的散热需要进行精确控制。该系统把发动机散热器和液压油散热器分开布置,有效地解决了原冷却系统的低效高耗问题。试验结果证明,该冷却系统工作性能可靠,可以较好地解决收获机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同时过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用运输车往往存在夏季行车发动机过热。冬季行车发动机预热困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农用运输车的发动机多技布正在*驶室下部,散热器的透风面积被逮档近三分之一,降低了冷却空气对散热器的冷却作用.二是农用运输车的冷却凤皮筋是由发动机曲轴驱动,冈底的冷却能力取决于发动机的转速.冬季预热时,冷却风扇在发动机曲轴的带动下仍要高速旋转,导致了发动机预热困难.如果采用能够根据发动机的散热情况而自动调节冷却能力的电控冷却系统即可很好的解决上述两个问④.1.电控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电控冷却系统由自控电动冷却风…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冷却风扇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本文就发动机常用类型风扇:普通散热风扇、离合器风扇、电控风扇的工作原理及故障检修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是工程机械的动力核心,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改进设计中,可以采取先确定基本设计参数,后将原冷却系统中水泵和风扇消耗功率及驱动转矩进行修正,以反推得到改进设计系统中冷却风扇驱动元件参数的方法.该方法既能简化计算,又能满足设计需要,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兴起,发动机冷却风扇降噪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此,通过市场调研,利用CATIA和GAMBIT软件建立了风扇实体模型,对风扇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一汽锡柴6DL1-26E3发动机冷却风扇进行的性能测试,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发动机冷却风扇降噪技术的改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冷却风扇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重要部件,运转时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其效率直接影响风扇的能耗。提高冷却风扇效率是降低风扇能耗的途径之一。为此,对冷却风扇容积效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介绍了冷却风扇容积效率的计算方法,并对其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2.
针对通用型风扇Z-490的特点,利用ANSYS Workbench 13.0软件建立风扇RNG k-ε模型,将风扇流场建模、流场计算和结果后处理集成在同一平台中进行.计算了风扇的静压、功率、效率和流量,分析了静压、功率、效率与流量的关系,并与风筒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立仿真模型用于风扇流场仿真的可行性.通过对风扇叶尖附近流场的研究,分析了叶尖附近产生回流及风扇效率低下的原因.通过比较无旋转环和有旋转环风扇的静压和效率,研究不同因素对风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旋转环可以增大风扇静压,提高风扇效率.旋转环宽度为40 mm时能获得更好的风扇性能.研究结果为风扇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抛雪离心风机工作时,其内部流动是三维非稳态不可压缩的气固两相流动。按整车参数和清雪要求设计了1套抛雪离心风机,并采用CFD方法对其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初步揭示了其内部流场的速度和压力分布。在详细分析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基础上,对抛雪离心风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4叶片、后倾10°的抛雪效率高的抛雪离心风机结构。   相似文献   

14.
离心风机是最常用风机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为此,在离心风机单机吸气性能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离心风机串联吸气性能试验,得出了串联吸气性能与单机吸气性能的关系,以及适于串联的工况条件,为串联风机的参数选择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导流罩长度对农用轴流风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涛  赵洋  施正香  王朝元 《农业机械学报》2018,49(12):135-142,187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建立农用轴流风机几何模型,利用密闭风室试验测试数据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农用轴流风机导流罩长度变化对风机内外特性的影响。保持导流罩进口位置、圆角半径与扩散角不变,定义导流罩长度与叶顶轴向宽度的比值为K,K选取0.50、0.78、0.90、1.0、1.1、1.2、1.5、2.0,对7个不同进口静压工况点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K从0.50上升到1.0的过程中,风机风量和能效比提升明显;K取1.0~1.1时风机风量和能效比最高,相比K=0.78的原型风机提升约10%;K从1.1升至2.0的过程中,风量略有下降,能效比下降明显。利用Q准则对叶顶和外框区域的涡结构进行识别,发现随着K的增长,叶顶泄漏涡经历了分裂、衰减和再发展3个过程。K=1.0时能有效抑制叶顶泄漏涡的发展,最大程度降低叶顶涡的强度。导流罩的加长能明显减少外框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叶轮是船式拖拉机独特的行走驱动装置,其设计参数对驱动性能和作业效率具有很大影响。为此,以课题组前期研发的HH709S型船式拖拉机叶轮为研究对象,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建立了轮叶-土壤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单轮叶与土壤的作业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结构参数下单轮叶推进力做功及驱动效率的变化规律,为轮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单轮叶结构优化后最大支撑力减小了3.83%,最大推进力提升了9.66%,推进力做功提升了13.72%,驱动效率提升了20. 35%,驱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自走式红枣捡拾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区红枣收获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方式,机械化收获作业水平有待于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气力原理的自走式红枣捡拾机,并阐明了整机结构和工作过程,确定了关键部件的技术参数。同时,以新疆地区矮化密植种植模式的枣树所结红枣为试验对象进行了样机性能及作业效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风机最佳工作转速为2 900r/min,采收作业平均生产率为0.052hm2/h,所采收红枣的平均破损率为1.0 6%。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风扇传动采用调速装置的必要性,将冷却风扇调速技术分为直接驱动、电机驱动、离合器驱动、液粘驱动、液压驱动,以及正在孕育中的电磁流变体驱动几种,对各种风扇传动技术原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说明了各自的特点,并对未来风扇调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轴流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脱粒方式的清选装置效率不足的问题,设计了双风机振动筛式清选装置,前风机采用3风道结构。试验时在清选筛筛面上设置若干个测量点,采用风速仪测定各个测量点处的气流速度值,分析筛面气流分布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前风机从3风道吹出的气流大小及分布能满足纵向轴流式脱粒方式对清选装置气流分布的需要;后风机能有效辅助清选筛排出短茎秆,提高清选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基于混联式混合动力各部件的特性,在实现柴油机、驱动电机、蓄电池、发电机和传动系统最佳匹配的前提下,设计了混合动力系统动态转矩协调控制策略。以转矩为控制变量,通过总的转矩需求和柴油机万有特性曲线确定状态切换的条件及柴油机和电动机的目标转矩。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进行了中国城市工况的动力性仿真及试验。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满足驱动电机快速起动,低速转矩补偿,加速提供辅助动力,充电功率恒定等要求;瞬态工况时通过驱动电机助力,缩短了工况过渡时间;稳态工况时通过电机转矩补偿,实现了无转矩波动的状态切换,改善了状态切换过程中动力传递的平顺性;柴油机和驱动电机工作点集中在高效率区域,SOC值维持在最佳工作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