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模拟不同实验环境,研究玉米脂肪酸值在不同储存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5℃~25℃,50 d的储存条件下,玉米脂肪酸值上升比较缓慢;在30℃~35℃,20 d的储存条件下,玉米脂肪酸值上升明显,玉米脂肪酸值的高低与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选择粮食中玉米脂肪酸值为品质劣变指标,分析其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控制。通过对延安直属库玉米储存过程中脂肪酸值变化趋势分析,对不同水分、不同储存环境的玉米脂肪酸值进行测定,分析玉米水分、储存环境条件因素对玉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随着储存期的延长,显现不可逆转的劣变,玉米水分越大在储存中脂肪酸值增加越快,环境温度变化大玉米脂肪酸值升高快,环境气密性好玉米脂肪酸值相对变化较小。同时,根据延安直属库实际应用,提出机械通风技术、粮面压盖、就仓(垛)干燥、膜下环流等技术对控制这些因素、延缓玉米品质劣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烘干温度对玉米脂肪酸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地区高水分玉米机械烘干后脂肪酸值波动大的问题,介绍了在机械烘干过程中,采用不同烘干温度进行烘干生产,摸索出烘干玉米的最佳温度,有效解决了烘后玉米脂肪酸值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和辽宁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的文件要求,为全面掌握玉米储存期间脂肪酸值变化规律,为修订《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提供数据支撑。我站和辽宁锦州锦阳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密切合作,对不同仓型储存的玉米脂肪酸值进行了跟踪测定。经过对储存环节玉米脂肪酸值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储存环节玉米脂肪酸值的变化趋势。同时,对修订《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水分的玉米(13.2%和14.0%)在3种不同温度(20℃、25℃和30℃)条件下,进行持续充氮气调储藏、交替充氮气调储藏和常规储藏18个月,研究不同氮气气调浓度(90%、95%和98%)对玉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的条件下,维持90%以上或交替充氮的氮气气调方式都可以延缓玉米脂肪酸的增加;交替充氮延缓玉米脂肪酸增加的效果没有连续维持的效果好;氮气气调储藏启封后,玉米的脂肪酸值不会发生影响。可为粮库根据不同水分的玉米,需要控制的脂肪酸值增加值来选择合适的储藏方式(控温、充氮方式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臭氧处理对储藏大米脂肪酸值影响的回归方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藏,探讨了温度和臭氧处理对储藏大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臭氧处理后的大米脂肪酸值增加了21%,说明臭氧处理对大米脂肪酸值有一定影响。臭氧处理与未经臭氧处理的大米在储藏过程中的脂肪酸值变化趋势相似,在储藏初期60d内,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温度越高,增幅越明显,60d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臭氧处理大米的脂肪酸值略高于同温度、同时期未经臭氧处理大米的脂肪酸值。方差分析表明储藏温度和时间都是储藏大米脂肪酸值变化的极显著影响因素,拟合结果表明大米脂肪酸值与温度、时间呈极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华  陈萍 《粮食储藏》2012,41(1):38-41
对玉米生产、收购、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玉米脂肪酸值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结果表明:玉米收购入库前脂肪酸值呈逐年上升趋势,机械烘干明显促进玉米脂肪酸值的提高,采购合适粮源难度大;在正常储存年限内将玉米脂肪酸值控制在宜存范围内难度相当大,管理成本大大增加,轮换周期缩短增加了轮换成本;库存玉米主要用作饲料工业和发酵工业的原料,储存2年左右玉米脂肪酸值通常在60 mgKOH/100 g~65 mgKOH/100 g左右,完全能满足市场需求.建议将宜存指标定为脂肪酸值不超过60mg/100g,但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四个高温高湿地区宜存指标按不超过65 mgKOH/100 g判定.  相似文献   

8.
根据 GB/T 20570-2006《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测定玉米脂肪酸值,研究常温25℃和冰箱4℃储存条件下,玉米磨面后面粉的放置时间对玉米脂肪酸的影响,对各级质检中心大量测定玉米脂肪酸值提供技术支撑。测定放置时间为0、2h、4h、6h、8h、10 h的脂肪酸值,结果表明:玉米样品磨成面粉后,在25℃下,其脂肪酸含量增长率分别为:7.09%、11.57%、16.8%、22.10%、35.12%、50.34%,增幅较大;在4℃下,其脂肪酸值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度夏期间玉米脂肪酸值变化情况,并采取控温储粮措施延缓玉米品质变化,为绿色储粮技术的推广提供数据支持.试验结果表明,在度夏期间,采取空调、局部揭膜、埋入风管等措施把试验仓的仓温控制在20℃以下,玉米脂肪酸值的上升幅度明显减小,且基本无储粮害虫发生,说明准低温储藏玉米可以有效减缓脂肪酸值增速,从而延缓玉米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JDDY型粮油滴定分析仪代替人工滴定进行稻谷、玉米脂肪酸值的测定.通过添加亚油酸标准溶液测定稻谷、玉米脂肪酸值的回收率,验证采用滴定仪测定稻谷、玉米脂肪酸值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稻谷回收率在99.5%~107.3%之间,玉米回收率在96.1%~105.7%之间,滴定仪对稻谷、玉米的测试值与理论添加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93,r=1.0000,具有较宽的测量范围,能够满足目前稻谷、玉米试样脂肪酸值指标的品质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电位滴定法测定玉米脂肪酸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GB/T15684—1995测定玉米脂肪酸值终点误差过大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电位滴定法,并对4个玉米样品进行了电位滴定。  相似文献   

12.
刘淼 《粮食储藏》2012,41(2):42-43,46
针对仪器法测定玉米脂肪酸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仪器法进行非标准方法的确认.实验证明仪器法测定脂肪酸值结果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为评定玉米脂肪酸值测定过程中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依据GB/T20570-2015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附录A和GB 5497-8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中定温定时烘干法,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和《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CNAS-GL006)中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建模、分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计算方面进行阐述。玉米脂肪酸值六平行测定结果为:■=46.0 [(KOH/干基)/(mg/100g)],U=2.5 [(KOH/干基)/(mg/100g)],k=2。空白液消耗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对玉米脂肪酸值测定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破损粒含量玉米陈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破碎粒分别为0%、4%、8%和12%的四组样品同时置于恒温恒湿的培养箱内进行陈化试验。分别于试验开始后的第0天、第7天、第15天、第22天、第30天、第49天、第59天取出实验样品采用GB/T 20570-2006方法检测各组玉米的脂肪酸值。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破损粒含量的增加,玉米脂肪酸值随储藏时间的变化速度加快,即玉米破损粒含量与玉米脂肪酸值递增的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玉米脂肪酸值测定过程进行不确定度分析,找出引起不确定度产生的因素。评定得到最主要的不确定度来源于样品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  相似文献   

16.
高大平房仓高水分玉米就仓干燥及安全度夏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当前烘干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北方南下的二次烘干玉米的脂肪酸值偏高,一般都在45~50mgKOH/100g之间,经过1年储存后很容易超过50mgKOH/100g。自然干燥或一次烘干玉米的脂肪酸值虽然较低,可水分偏高且不均匀,需要采用机械干燥的方法将其含水率降到安全水分。为了解决轮换入库玉米脂肪酸值低而水分高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玉米、稻谷、小麦主要储存品质指标跟踪试验,探讨其在储存年限内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储存年限内,玉米脂肪酸值已处于宜存粮标准临界值,储存品质劣变明显,稻谷脂肪酸值、小麦面筋吸水量则明显优于宜存粮标准,储存品质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8.
用活性炭作脱色剂对粮食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7月印发的《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已将脂肪酸值作为粮食陈化判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引用了国家推荐标准GB/T15684-1995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作为测定标准。2004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稻谷和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国粮发[2004]43号),把稻谷、玉米脂肪酸值的测定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因此,脂肪酸值测定的准确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脂肪酸值测定过程中遇到的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问题与同行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真空包装是大米销售包装常用的一种保鲜技术。为减少真空包装大米在流通过程中的破袋问题,研究了真空包装时不同包装材料和真空度对大米脂肪酸值的影响,以2014年产粳米为实验材料,选取不同包装材料PE、PA、PET、PE与PET复合加工材料,厚度16丝(1.6 mm)、18丝、20丝、22丝及包装的真空度-0.07 MPa、-0.08 MPa、-0.09 MPa作为三个变量,在恒温恒湿箱中进行加速劣变150d的条件下,研究对大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度为-0.09 MPa的包装大米脂肪酸值在储藏90d后几乎没有增加,但与真空度为-0.09MPa的包装的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PA20丝厚度时脂肪酸的含量变化不显著,说明20丝厚度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效果;五种包装材料比较时,复合材料的包装在储藏150d时脂肪酸含量最低,与其他材料包装的差异,说明复合材料对大米的包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标准扦样法,标准检测法,对吉林省中储粮分公司的承储的274万吨中央储备玉米烘后脂肪酸值变化情况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脂肪酸值变化与收购入库时间、玉米的成熟度、烘干工艺和储存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收购入库越滞后、玉米成熟度越差、烘干工艺越落后、烘后初始入库的脂肪酸值相对偏高,脂肪酸值变化升幅相对较快,同时脂肪酸值还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呈逐年上升趋势,储存时间越长,脂肪酸值升幅越大,最高的可达到重度不宜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