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栽基本苗对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稻品种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探讨了移栽基本苗对水稻群体性状、产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成熟期收获穗数与移栽基本苗数呈正相关;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剑叶的净光合速率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百分比与移栽基本苗数呈负相关;单位面积颖花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呈多元相关.滨海盐碱稻区盐丰47的适宜移栽基本苗为80.81×104/hm2,可获得9.05 t/h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邗江区有利于实现直播稻高产稳产的播种时期和适宜基本苗数.[方法]采取对典型水稻田块调查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直播稻不同播种时期、不同基本苗数对直播稻生育进程、植株与穗部性状、群体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播期试验水稻品种选用南粳44和扬粳4038,基本苗分别为112.5万和135.0万株/hm2,播期分别为6月1、7、13日.基本苗试验品种选用南粳44,基本苗分别为82.5万、94.5万、112.5万、136.5万和157.5万株/hm2.[结果]麦收后及早播种有利于延长生育期,增加水稻生长量,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实现较高的产量.直播稻基本苗在112.5万株/hm2左右、单株成穗3.O~3.5个时,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与平衡,可实现高产稳产.[结论]该研究可为集成适宜邗江地区的水稻直播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移栽基本苗对水稻新品种花粳22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粳22适宜移栽基本苗为90万株/hm2,可获得产量11.22 t/hm2,比基本苗45万株/hm2(10.35 t/hm2)、135万株/hm2(10.51 t/hm2)处理分别增产了8.41%、6.76%。水稻适宜基本苗数,对协调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合理组合、促进有效分蘖、高产群体的建立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抛秧密度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抛秧密度对水稻的生长、产量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高产需要一个合理密度。在基本苗较少情况下,抛秧密度对水稻的产量形成影响较小,而在稳定基本苗情况下,密度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较大。在水肥条件不足情况下,应适当提高抛栽密度,以增穗数来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5.
肥料密度对直播水稻"武运粳8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水稻品种"武运粳8号"为材料,设置施氮量处理、磷钾肥配比处理及密肥互作试验,分析它们对直播方式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①提高施氮量、增加磷钾肥配比能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和产量;增加基本苗能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而降低每穗颖花数;肥料、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影响。②限制直播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颖花量,提高产量途径是在形成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颖花数从而提高单位面积颖花量。③直播稻单位面积穗数与基本苗数相关密切;每穗颖花数与抽穗前干物质形成颖花能力相关密切;抽穗前干物质形成颖花能力与拔节至抽穗期氮素吸收量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合理地管好田间基本苗,搭好丰产架子,是夺取水稻丰收的关键措施。什么样的基本苗密度才是合理的呢?实践证明,每667平方米(1亩)栽插1.5万~2万穴,每穴栽插4蘖苗左右,基本苗可达到6万~8万。大穗型的品种每667平方米插1.2万~1.5万穴基本苗可达4.8万~6万。在此基本苗的基础上,经过后期科学管理,可使有效穗达到20万左右,利于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7.
在海丰农场种植条件下,探索4个不同播种深度对机械旱直播水稻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是直接影响机械旱直播水稻出苗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播种深度12 cm较为适宜,有利于提高成苗率,保证基本苗数,从而有利于后期争得足够高峰苗数,播种偏深则是导致大面积生产上旱直播水稻基本苗严重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播种深度对后期高峰苗和有效穗数产生较大影响,播种深度12 cm较为适宜,有利于提高成苗率,保证基本苗数,从而有利于后期争得足够高峰苗数,播种偏深则是导致大面积生产上旱直播水稻基本苗严重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播种深度对后期高峰苗和有效穗数产生较大影响,播种深度12 cm可保证足够的高峰苗及有效穗数,最终产量可达9 000 kg/hm2,而播种深度3 cm以上则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产量水平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吉首市主栽水稻Y两优7号、深两优5814和Y两优5867于苗情观察点连续3 a的调查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市主栽水稻品种主要生育进程及特点。结果表明:吉首市主栽水稻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上旬、移栽期为5月中下旬,基本苗7.0万苗/667m~2左右;分蘖始期为5月10日左右,分蘖终止期为6月15~22日,孕穗期阶段为30 d左右,7月下旬到8月上旬开始抽穗,9月上旬成熟收获。有效穗可达14.5万穗667 m~2,每穗实粒数170.9粒,水稻单产达575.2 kg/667m~2。最后针对该研究条件提出了水稻高产的生产措施: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苗4~5叶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栽插密度为1.3万~1.5万蔸/667m2,确保基本苗9.0万蔸/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9.
一、水稻的产量构成水稻的产量构成因子是单位面积的穗数、每穗颖花数(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1、单位面积穗数是由基本苗的主穗数和分蘖成穗数构成的。其中,基本苗数决定于种植密度及田间保苗率或成活率,因而主要决定于播种或插秧到分蘖始期这一阶段的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而分蘖数则主要决定于从分蘖始期到幼穗分化开始期的有效分蘖期,但一般要到最高分蘖期后7~10天才能最后固定下来。2、每穗颖花数是由分化的颖花和退化的颖花数之差决定的。其  相似文献   

10.
在机械水直播种植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基本苗对水稻水直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淮稻5号在机械水直播种植模式下,高产合理构成应为收获穗在405万穗/hm2左右,每穗粒数争取在85粒以上,千粒重28 g左右,综合考虑各因素,适期播种时基本苗起点以150万~180万株/hm2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选用Y两优900超级稻品种,设计在亩栽插1.9万穴的栽插密度下,穴栽基本苗数分别为2株、3株、4株、5株、6株、7株共6个处理,进行水稻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穴栽苗数的增加,水稻生育期缩短;株高、千粒重等指标受穴栽苗数的影响较小,而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等指标均呈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虽然亩有效穗和亩最高茎蘖数均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成穗率却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降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增产效果表现为单穴栽插5株4株6株3株7株2株基本苗,以每穴栽插5株基本苗的产量最高,达720.89 kg/亩,其次是每穴栽插4株基本苗的处理,产量达710.71 kg/亩,每穴栽插2粒和7粒基本苗的产量最低,分别为632.30 kg/亩、654.66 kg/亩。从节约生产成本及水稻产量考虑,建议单穴栽插4株基本苗最佳,其次是单穴栽插3株基本苗。  相似文献   

12.
旱种水稻不同品种类型产量及其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1988年湖南省12个试点的田间试验资料表明,在早种条件下,杂交水稻产量最高,常规水稻次之,陆稻较低。产量及其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提高旱种水稻产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此外,增加基本苗,提高结实率、增加每穗实粒数对增产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籼稻区试产量构成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我国7个水稻主产省(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的水稻中籼区试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3因素中,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于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表明每穗实粒数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子,应采取各种措施主攻大穗.生产上应提高栽插密度,通过增加基本苗来保证一定的有效穗数,在保证一定有效穗数的条件下通过增加每穗实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探讨水稻品种原谷珍香在黄山市的种植表现,开展了移栽和直播2种栽培方式对原谷珍香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播方式栽培的水稻基本苗和有效穗显著增多,但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下降明显,千粒重变化不大;采用移栽方式栽培的水稻实收产量高于直播方式,但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相比移栽方式,直播方式更省工省时,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原谷珍香水稻品种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产量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者的乘积构成。这三个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三者组成的产量结构随品种、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变化而异。由于每亩穗数的变幅一般要比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变幅大,因而每亩穗数就成为三者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产量构成起着主要作用。实践证明:这个构成产量的关键因素——每亩穗数虽然受多方面条件的影响,但在一般生产条件下,每亩穗数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本苗数。特别是二季晚稻,基本苗数的影响就更为突出。因此,摸清基本苗对产量结构的影响及其和产量构成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一九九四至一九九八的对8个水稻样本进行苗性跟踪观测,并结合气象因子作用,对影响水稻有效穗数的几个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适当增加插秧基本苗,并从栽培上注意温、光调节,以提高有效穗数,增加单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1.抓认识提高近年,常德市粮食特别是水稻连续增产,主要是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常德市水稻单产水平在湖南省而言,一直不是很高。主要是水稻育秧技术退步,水稻直播蔓延,粗耕粗管现象严重;抛插密度不够,基本苗和有效穗不足;安全齐穗意识淡薄,盲目和随意改变水稻播插期现象普遍。而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和安全齐穗3项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粮食单产。2.尽全力推广一是大力推广集中育秧技术。全市水稻集中育秧要以种粮大户、专业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基本苗是建立水稻高产群体的起点.水稻机械化栽插,由于受移栽时苗体小、植伤重等因素的干扰,其分蘖动态和成穗规律与常规手栽稻相比,既有其共同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出可供水稻育种和水稻田间试验采用的简易播种方式,比较分析了人工穴播和机穴播对不同水稻品种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采用机穴播更易获得较高的基本苗数、高峰苗数和有效穗数,采用人工穴播更易获得较高的分蘖成穗率,且更有利于水稻灌浆结实;但两种播种方式间生育期无差异,且产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0.
移栽基本苗密度对水稻新品种盐粳1202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不同小区进行对比试验的方法,研讨移栽基本苗对水稻盐梗新品种1202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新品种的单位面积内的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收获穗数,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同移栽基本苗种植的苗数呈现正相关关系,茎蘖成穗率、高效叶面积率、齐穗期的叶面积有效率、积累干物质所占籽粒总产量的比例、收获产量指数同移栽基本苗数量呈现负相关关系;成熟期所累积的干物质量、单位面积内的颖花量同移栽基本苗苗数呈现多元相关关系。基本苗120.0万株/hm2处理所获得的最高产量为10 087.5 kg/hm2,较45.0万、82.5万株/hm2基本苗处理增产9.6%、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