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斌 《蚕学通讯》2005,25(4):46-49
改造传统产业,将科学技术渗透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中,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实力,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增长,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和根本措施.如何使蚕丝产业可持续发展?西南大学和石柱县人民政府合作,通过实地考察,科学论证,探索出了一条桑(蚕)-草(兔、畜)-桑枝(菇)-蚕沙、兔粪(沼气)-沼液、菌棒(肥)-还田(菜、粮)的高效生态蚕丝产业发展模式.本文就该模式实施的理论依据、配套技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作了相关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兰溪市女埠街道下刘村张某,于1997年兴办养猪场,为妥善处理养殖污染物,在建造猪舍的同时,新建了二级发酵沼气池,充分利用粪尿生产沼气,沼液、沼渣供作高效有机肥料.与传统养猪方式相比,"猪-沼-粮"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效益,而且形成了猪-沼-粮(菜)的良性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7,(12):150-153
为解决养猪场粪污对环境污染问题,以江苏农博园为试点,进行"猪-沼-果蔬"循环农业模式和人工湿地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粪污经沼气工程处理后,沼气用作能源;沼肥处理的葡萄穗重、粒重、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草莓施用沼肥每667 m2增产27239 kg,其中一级果重显著增加(P005);平菇培养基添加沼渣、沼液第一潮菇平均每袋产量显著增加14582 g(P005),每袋总产量平均增加44092g,差异极显著(P001);人工湿地五级生态净化处理污水后,溶解氧显著增加061 mg/L(P005),总氮去除率8745%、总磷去除率4588%、化学需氧量(COD)减少7561%、氨氮去除率8770%,差异均极显著(P001),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猪-沼-果蔬"循环农业模式可以实现猪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榆林市特殊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梯田埂桑、坡地退耕桑、沙地“桑朴子”等生态桑类型,结合近年来蚕桑试验示范工作实践,回顾总结了以养蚕为主业、以饲料为主业和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的3种生态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推广猪-沼-桑生态模式发展生态蚕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从明 《中国蚕业》2004,25(3):80-81
传统的蚕桑生产存在着四个问题:一是桑园有机肥少、肥效差;二是蚕沙自然堆放、污染环境;三是养蚕、消毒、加温和蚕农生活所需燃料消耗大,一般情况下,每户每年约需大柴等燃料3t以上,相当于0.2hm2薪炭林或0.4hm2林地的年生长量;四是1年中蚕业劳作时间少,而在非养蚕季节,劳力、土地等资源利用率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从2001年秋季开始,我们在本乡响潭村选择10户进行猪-沼-桑生态模式生产技术示范,目前全乡已推广410户,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主要体现在解决了蚕农的生产生活用能源,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高效有机肥,提高了劳力、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周围的生态环境.现将主要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进  牛虹 《蚕业科学》1999,25(1):53-56
黄土高原年平均气温72℃,降雨450mm以上,气候较宜种桑养蚕。利用栽植隔坡反坡梯田桑、垄槽灌桑、沙田条桑、地埂桑、条墩桑等构成生态-生产型桑园,既可发展蚕茧生产,成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又可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和气候。本文提出在陕北建成10个生态蚕业基地县,达到有效桑园4万hm2,年产茧18万t的生产规模,即可构成陕北生态蚕丝产业格局,获得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7.
《当代畜牧》2013,(33):18
仁义镇是荣昌畜牧发展大镇,也是全县唯一保留养蚕习惯的镇。近年来,该镇通过栽桑养蚕、桑间种薯种菜,以薯养畜,畜粪蚕沙产沼气,沼气供能、沼液沼渣作有机肥,实现生态循环,每667 m2(亩)增收2500元,达到高效、生态、环保、节能的效果。据该镇经发办负责人介绍,该镇2011年开始推广桑树"一步成园"技术,引进龙头企业,壮大蚕桑专业合作社,走"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的路子,搭建农民增收平台。该镇正华社区邱少波通过栽桑养蚕、种红薯养猪的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8.
桑用农药要求是残毒期短,养蚕安全的农药.四川省蚕药厂研制的桑药1号、桑药2号、桑药3号(树干用药)、桑药4号,这四种桑用农药经我们测定得知,均具有残毒期短、养蚕安全的特点,是防治桑树害虫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
和田综合试验站2017年度承担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重点任务2项(CARS 18 01A、CARS 18 02A),功能研究室重点任务4项(CARS 18 05B、CARS 18 06B、CARS 18 08B、CARS 18 10B),设定了以新疆生态桑、饲料桑、果桑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为主,以高效省力机械设备的选型、改进为辅的任务内容与目标。通过任务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对新疆生态桑、饲料桑、果桑、药桑筛选、扩繁及配套技术研究等工作。结合科技服务与科技扶贫,对和田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区、吐鲁番共5个地区内11个政府部门、7个企业、5个基地进行了桑蚕专业技术等全方位科技服务。通过服务,提供了产业及项目规划策划案2份,达成合作协议2份,在新疆五大地区推广生态桑、叶用桑、果桑累计2033 hm 2,培育桑苗5000万株,夯实桑叶茶、桑枝食用菌、蛹虫草配套技术周年生产模式的示范推广,提供桑树推广、综合利用、养蚕等技术,产业咨询等服务累计106次,培训岗位人员4人,农技人员109人,基层农民422人,提供就业岗位2436人·d,有效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推进了新疆恢复性养蚕、科技扶贫及桑树产业化进程,取得良好效果,较好地完成了2017年度本站承担的各项任务内容,达到考核指标要求,推动了新疆桑产业“生态-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新疆荒漠化生态治理、多元化桑产业建设及科技扶贫等方面,发挥了自身优势特色。  相似文献   

10.
肖建京 《广西蚕业》2006,43(4):15-17
提出了桑园病虫害的生态治理新观点,通过合理规划蚕桑产业,创造良好的桑树病虫害生态治理条件,如引进和推广抗病桑品种、优化桑树栽培管理技术、合理的养蚕布局、保护天敌以及应用环境友好型的新农药,将为桑树病虫害的生态治理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涪陵区的桑树养成收获方式一直沿用冬伐.为了改革这一桑树栽培模式和合理调整养蚕布局,进行桑树夏伐试验.通过夏伐与常规冬伐桑比较、夏伐桑的生长发育调查和养蚕试验,在地势与肥培管理较好的涪陵后山蚕区实行桑树夏伐,不但桑树发育正常,长势良好,而且夏伐桑园蚕种饲养量和单产有所提高,说明夏伐是可行的,可以提高蚕桑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 这个转盘是由苏州蚕桑学会钱月明同志编绘的。转盘概括了栽桑养蚕方面的主要技术操作措施,便于按月(栽桑)按蚕龄(养蚕)检索有关方面的主要内容,为及时地安排工作,提供参考。转盘使用法说明“转盘”由三层薄片组成,中心用空芯铆钉固定,上下两层可任意旋转。中间一层的两面分别印有培桑和养蚕、消毒等操作要点:一面用黑色文字印刷,内容是全年十二个月的培桑;另一面用红黑两色文字印刷,  相似文献   

13.
通过6个杂交桑品种采叶养蚕比较试验,探明了不同桑品种的养蚕效果.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的蚕期经过、蚕体质、茧质、丝质等综合成绩好于桂桑6号、桑特优2号、粤桑11和粤桑51,而蚕茧产量、茧质二项成绩以桂桑6号、桑特优2号较具优势.在桑园建设中桑树品种应与养蚕布局科学搭配栽植,充分发挥桂桑优12、桂桑优62与桂桑6号、桑特优2号养蚕的增产增效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养牛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沼气池、太阳能牛圈(暖圈)、卫生户厕(看护房及厕所)、集水系统(蓄水窖)、滴灌系统(节水设施)为特征的西北果园"五配套"生态养牛模式(西北模式);以沼气池、牛舍、厕所、日光温室为特征的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养畜模式(北方模式);以牛舍、沼气池、果园为特征的南方"三结合"生态养畜模式(南方模式);先利用畜粪生产沼气,再对沼气生产的产物沼气、沼液、沼渣(简称"三沼")进行综合利用的牛粪综合利用模式的构建.本文对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养牛的各种模式的技术路线、基本要素、系统运行、配套技术、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桑园地膜覆盖技术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浙江省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省力化培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明显滞后.目前,主要是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青杆稻草覆盖和条桑收获等技术的应用.实践证明,长期使用化学除草剂会破坏桑树根系的吸收功能;青杆稻草覆盖局限于稻田周边桑园,且劳动强度较大.然而,桑园如何利用地膜覆盖的省力化培桑技术国内未见报道.我们于去年开展小区试验,现将初试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很快,各业竞争剧烈。目前蚕桑生产效益较高,在效益竞争中有其优势,但农民养蚕是分散经营,培桑养蚕技术要求高,季节性强,对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与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在当前探索建立技术上水平、生产上档次、经营上规模的科技示范村,是进一步发展蚕桑生产不可忽视的问题。 1990年我们选定上会乡陶巷村为培桑养蚕科技示范村的试点,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已初步取得成效。陶巷村有桑田414.3亩(其中新桑37.8亩),1990年养蚕1254.9张,产茧45980公斤,亩产茧135.75公斤,亩产值1408.95元,总产茧与亩产茧均比1989年增30.6%。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底 ,我市在成德和金星等地大力发展新桑 10 0 0多亩 ,新桑品种以育 71- 1为主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管理 ,2 0 0 1年蚕农开始养蚕售茧以获得经济效益 ,从每次的生产情况统计来看 ,新区的养蚕经济效益明显好于老区 (具体数据见表 1)。表 1 新老蚕区饲育成绩对比年份蚕区 亩发种(张 )张产茧(kg)亩产茧(kg)亩产值(元 )均价(kg/元 )2 0 0 12 0 0 2新区 3 3 8.9116.71773 .815 .2老区 2 3 3 .5 6795 8.114 .3新区 43 915 62 2 15 .2 14 .2老区 1.83 3 .2 5 9.480 1.913 .51 老区的养蚕成绩不如新区的原因老区的养蚕成绩为什么不如新区 ,我站…  相似文献   

18.
秀洲区地处浙江省北部,北接江苏省的吴江区,东接嘉善县及嘉兴市的南湖区,西接桐乡市,南接海盐县与海宁市.秀洲区历来是浙江省重点蚕桑区,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桑园是整个蚕桑产业链的基础,曾有这样的说法,要想养好蚕,先要培好桑,而在整个培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桑园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 海安县南屏乡高庄村三组村民组长杨和友,全家3人,1985年承包当年桑0.9亩,三年桑0.5亩。由于认真培桑养蚕,搞好桑园合理间作,显著地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桑田平均亩产值1363元。杨和友的桑田为宽窄行桑(宽行距1.5米,窄行距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的蚕茧价格是1979年制定的。但六年来,培桑与养蚕成本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蚕茧价格一直未动。因此,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就比1979年有所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培桑养蚕的积极性,蚕桑生产的发展也因此有可能受到抑制。为此,我们于7月底到8月初对丹阳、丹徒、句容3县的8个养蚕村就蚕桑生产的成本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桑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