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菜豆种子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菜豆种子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极显著水平,且拟合较好;各栽培因子对菜豆种子产量的影响为:栽培密度>氮>钾>磷;栽培密度与氮、磷和钾的交互效应在0.1水平显著。最后对回归模型进行了仿真优化,提出了菜豆种子生产优化组合方案:栽培密度19.508~21.313万株/hm2;施氮量292.664~324.128kg/hm2;施磷量93.938~144.023kg/hm2,施钾量437.400~492.300kg/hm2。  相似文献   

2.
赵玉凤  纪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19-17521
[目的]探明夏大豆(Glycine max)获得3000 kg/hm2产量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技术.[方法]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和施肥量对夏大豆产量的影响,并进行寻优.[结果]影响夏大豆产量的顺序是:施氮量>施磷量>密度>施钾量.夏大豆获得3000 kg/hm2以上产量的各因素最佳取值范围是:种植密度20.6万~23.2 万/hm2,施氮量83.5 ~ 95.2 kg/hm2,施磷量57.1~73.1 kg/hm2,施钾量43.0~ 52.0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正交旋转回归分析研究了氮、磷、钾、种植密度和行距对中筋小麦皖麦52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皖麦52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依次是行距、施钾量、施磷量和密度;施氮量对湿面筋含量的影响最大,依次是行距、密度、施钾量和施磷量。蛋白质含量≥15%为目标的栽培技术模式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分别为:施氮量283.14~296.04 kg/hm2,施磷量85.08~87.96kg/hm2,施钾量96.83~105.26kg/hm2,基本苗密度2.3268×106~2.4732×106株/hm2,行距17.6~18.3cm。湿面筋含量≥37%为目标的栽培技术模式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分别为:施氮量285.96~293.7kg/hm2,施磷量87.9~92.1Kg/hm2,施钾量107.81~112.19 kg/hm2,基本苗密度2.3526×106~2.4474×106株/hm2,行距17.7~18.2cm。  相似文献   

4.
陈光蓉  孙学映  刘春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25-11427
[目的]为制定三峡麦8号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麦新品种三峡麦8号为试材,采用5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基本苗数5项栽培措施与产量的关系,通过模拟寻优找出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结果]建立了重庆市万州区三峡麦8号综合栽培措施的产量数学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258,达极显著水平;5项栽培措施中播期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施磷量、施钾量和基本苗对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结论]三峡麦8号产量在4282.05kg/hm2以上的优化栽培措施为:11月3~6日播种,基本苗207.36万~212.64万株/hm2,施纯氮量55.38~190.38kg/hm2,施磷量71.70~78.30kg/hm2,施钾量57.36~62.64kg/hm2。  相似文献   

5.
北方广适型超级稻品种吉粳10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吉粳102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5个因子(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播种密度和每穴苗数)及每个因子的5个水平对吉粳102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吉粳102的作用表现为:施氮量>施磷量>密度>每穴苗数>施钾量。5个栽培因素与产量均呈明显的抛物线关系。施氮量对产量的效应最为明显。施氮量与每穴苗数呈负的交互作用。模拟结果表明,吉粳102的最高产量10 896 kg/hm2。当吉粳102产量达到10 500 kg/hm2时,要求施氮量为132~167 kg/hm2,施磷量为87~113 kg/hm2,施钾量为51~98 kg/hm2,移栽密度为30 cm×(13.9~19.4)cm,每穴苗数为2~4棵。[结论]建立了吉粳102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影响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烟农19在淮北地区生态点的产量模型,即基本苗440.25万苗/hm2,施氮113.7kg/hm2,施磷156.9kg/hm2,施钾126.0kg/hm2,拔节期追氮103.35kg/hm2时,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9 795.22kg/hm2;同时提出了预设产量9 000kg/hm2的590种方案及95%分布量的区间数值。在设定的五项农艺措施中,以基本苗对烟农19产量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施磷量,基本苗的设定是烟农19在生态点高产栽培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利用正交旋转回归分析研究氮、磷、钾、种植密度和行距对强筋小麦烟农1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烟农19产量影响最大,依次是施氮量、施钾量、行距和施磷量,烟农19产量≥8 250.00 kg·hm-2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为施氮量203.5~209.6 kg·hm-2,施磷量88.1~92.0 kg·hm-2,施钾量107.7-112.3 kg·hm-2,基本苗280.62×104一287.04×104hm-2,行距19.8~20.2 cm.烟农19产量≥19 000.00 kg·hm-2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为施氮量203.3~209.2 kg·hm-2,施磷量87.7-92.3 kg·hm-2,施钾量105.8~114.2 g·hm~,密度287.88×104~297.12×104hm-2,行距19.6~20.4 cm.  相似文献   

8.
优质超级稻品种吉粳88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优质超级稻品种吉粳88栽培上5个主要可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吉粳88高产稳产,平均产量效应9101.4kg/hm2,若栽培技术得当,最高产量可达11269.1kg/hm2;②主要栽培措施对吉粳88产量作用大小的顺序为:施氮量>插秧方式>施磷量>插秧苗数>施钾量,其中施氮量对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③预测吉粳88产量达到10000kg/hm2以上时,主要栽培措施为:施氮(N)量220.3~228.0kg/hm2、施磷(P2O5)量102.0~111.5kg/hm2、施钾(K2O)量28.5~38.7kg/hm2、插秧方式(行株距)30cm×(13.6~14.8)cm、插秧苗数5.1~5.8苗/穴。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配施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寻配方施肥和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赤单208产量的影响,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密度4因素与产量关系的效应方程。通过对回归方程的检验及效应分析,探讨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密度的单因子效应、互作效应和最佳施肥量,从而得出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肥料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度(X3)施磷量(X1)施钾量(X2)施氮量(X4),其中磷钾肥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对于试验地块种植的玉米新品种赤单208获得高产的最佳施肥组合为:N 345 kg/hm2、P2O567.5 kg/hm2、K2O 112.5 kg/hm2、密度52 500株/hm2,最佳玉米产量是16 072.35 kg/hm2,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00∶0.20∶0.33。  相似文献   

10.
安定区玉米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玉米产量与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玉米产量(Y)与氮肥(N)、磷肥(P)、钾肥(K)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玉米的最佳施氮量(N)为291.19 kg/hm2、施磷量(P2O5)882.50 kg/hm2、施钾量(K2O)99.09 kg/hm2,此时玉米产量预报值为7 989.15 kg/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四川安宁河流域玉米新品种提供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玉米新品种西试1号为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西试1号产量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素的作用规律。[结果]磷肥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N与P、N与密度、K与密度及P与K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结论]产量≥9 450 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施氮量481.8~937.5 kg/hm2,施磷量551.1~897.9 kg/hm2,施钾量128.4~214.8 kg/hm2,栽培密度54 855~63 945株/hm2。  相似文献   

12.
杂交晚稻金优928高产优质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杂交晚籼稻金优928进行密度,氮肥,磷肥,钾肥4个因素,5个水平的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种植该组合时,只要肥力水平运用恰当每公顷可产稻谷6750kg以上。生产上宜采用每公倾插37.5-45万次,施纯氮210kg左右,施P2O560-75kg,施K2O90-105kg。若既要获得高产,又要保证稻米有较优的加工及外观品质时,可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和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的用量。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夏玉米滴灌施肥的肥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华北地区中低产土壤条件下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在滴灌夏玉米上的肥料效应,从而优化滴灌施肥系统,为夏玉米高效滴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法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滴灌带设置为一管带两行,氮磷钾分别设4个处理,其中氮肥处理为0、144、180、216 kg·hm -2(记为N0、N1、N2、N3),磷肥处理为0、72、90、108 kg·hm -2(记为P0、P1、P2、P3),钾肥处理为0、72、90、108 kg·hm -2(记为K0、K1、K2、K3),氮磷钾肥料分4次滴施,以研究不同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下肥料的利用率。结果 (1)华北地区中低产田条件下夏玉米产量随施氮磷肥的用量呈抛物线性变化,当施氮量为180 kg·hm -2,施磷量为90 kg·hm -2时,作物产量最高;当氮磷肥施用量超过最高产量施肥量时,作物产量随施氮磷用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但氮肥处理的下降程度差异不显著,而磷肥施用量超过90 kg·hm -2时,作物产量随施磷量的提高显著下降(P<0.05);在本处理中,夏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提高,均呈增加趋势。(2)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几乎没有影响,在灌浆期与收获期时干物质积累与施氮量、施磷量均呈抛物线性变化,变化趋势与产量基本相同。(3)不同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不同,分别为33.39%—58.44%、14.15%—28.88%、54.70%—65.75%,当夏玉米产量最高时的氮、磷、钾肥利用率两年平均为51.21%、28.88%、65.75%;在最高产量条件下,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8.08、11.41和8.83 kg·kg -1;偏生产力分别为59.88、119.75和100.65 kg·kg -1结论 在华北地区中低产土壤滴灌施肥条件下,最适宜的氮磷施用量分别为180 kg·hm -2和90 kg·hm -2,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 -2、施磷量超过90 kg·hm -2时,夏玉米产量会出现下降,但随施钾量的提高,产量有增加的趋势。滴灌施肥可获得较高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51.21%和28.88%和65.75%。  相似文献   

14.
张家口地区春玉米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纪元一号玉米品种为试材,采用3414完全方案设计,另增加1个单施有机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北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确定玉米主要肥料需求量及比例。结果表明:不施任何肥料处理的产量最低,仅占正常施肥产量的80.6%,平衡施肥对提高春玉米产量至关重要。目前推广使用的N2P2K2配方(N施用量310.5 kg/hm2、P2O5施用量157.5 kg/hm2、K2O施用量162.0 kg/hm2),氮、磷用量合理,钾用量偏低,可采用稳氮、控磷、增钾予以调整。本研究条件下,纪元一号在N2P2K3处理下产量最高为13 530.0 kg/hm2。有机肥是完全肥料,施用有机肥取代化肥,高产肥田效果好。本研究结果对指导北方地区春玉米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甘薯品种龙薯15号配套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为其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探讨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4个因素对龙薯15号鲜薯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钾肥>氮肥>密度>磷肥。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最大,磷、钾肥互作的影响效应较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均可提高甘薯产量。在该试验条件下,龙薯15号的最高理论产量为60.24 t/hm2。[结论]龙薯15号产量在50.00 t/hm2以上时的农艺措施为:密度5.83万~6.08万株/hm2,施氮肥132.48~148.19 kg/hm2,施磷肥40.59~49.41 kg/hm2,施钾肥184.73~215.93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金铁锁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育苗移栽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及有机厩肥5个主要可控栽培因子与金铁锁根产量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显示:密度37.5万株/hm2、厩肥60000 kg/hm2、氮肥0 kg/hm2、磷肥52.5 kg/hm2、钾肥27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该试验中的最优试验组合。  相似文献   

17.
江山市水稻配方施肥对产量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江山市水稻种植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水稻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二优培9为供试品种,氮、磷、钾肥各设4个水平、18个组合处理,检测各处理对水稻产量因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以施氮肥180.0 kg/hm2的组合处理平均产量最高,磷素对产量的影响没有氮明显,钾肥的施用量越高产量越高。产量最高的组合处理为氮(N)180.0kg/hm2、磷(P2O5)90.0 kg/hm2、钾(K2O)225.0 kg/hm2,产量为9 271.5 kg/hm2。[结论]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最佳施肥配方推荐量为:氮(N)180.0 kg/hm2、磷(P2O5)52.5~90.0 kg/hm2、钾(K2O)225.0 kg/hm2。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密度和肥料对菜用大豆南农961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5因子4水平3重复正交试验设计[L16(45)],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菜用大豆品种南农9610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形成有显著影响.综合衡量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得到各因素最优组合为:氮肥(纯氮)75~150 kg/hm2、磷肥(过磷酸钙)450 kg/hm2、钾肥(氯化钾)120 kg/ hm2,选择4月份天气晴朗、地势较干燥时播种,播种越早,经济效益越高,密度1 hm2 3.75×105株.不同施肥水平对菜用大豆品质也有重要影响.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中可溶性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增施钾肥可提高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9.
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磷钾肥配合施用对油菜、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磷钾肥有利于养分的协调供应,增加了油菜、玉米植株的养分含量和吸收量,从而显著提高了油菜、玉米的产量。三季油菜、玉米平均产量均以处理P90K120最高,分别达到了1968.7kg/hm~2和4912.7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