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带木质芽接、嵌芽接、舌接、劈接等4种常规嫁接方法研究早春不同嫁接方式对香梨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木质芽接的成活率是28%,成活率最低,但它的新梢平均生长量和粗度最大,分别为35.3cm、0.753cm;嵌芽接的成活率是64%,新梢平均生长量与对照相等,新梢生长量为31.4cm,粗度为0.692cm;舌接法的成活率最高达80%,它的新梢平均生长量为32.1cm,粗度为0.683cm;劈接法的成活率是76%,新梢平均生长量与粗度最小,分别为26.7cm,0.587cm。通过4种方法对比研究显示,芽接法的成活率最低,但新梢平均生长量和粗度最大:枝接法的成活率最高。但新梢平均生长量和粗度量较小。  相似文献   

2.
攀西地区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能快速固定改良品种的优良性状,缩短良种选育时间.试验以5月龄麻疯树幼苗为砧木,以优良无性系3年生植株的1~2年的枝条为接穗,开展枝接法(劈接和切接)、芽接法(嵌芽接和单芽切接)等嫁接方法和时间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的研究,同时开展以4~5年生幼树的一级分枝主干为砧木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麻疯树萌芽生长期(旱季)采用劈接法、切接法、嵌芽接法和单芽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均能够达到100 %;嫁接30 d后枝接法和芽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在嫁接后20 d内枝接法和芽接法萌芽率均超过90 %以上,表明麻疯树接穗萌芽期主要集中在嫁接后10~20 d;芽接法接穗后期生长量明显大于枝接法;采用芽接法的高接换冠的嫁接成活率在90 %以上;砧木粗度和接穗生长量有极强的线形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1.342+19.753x(P=0.001);接穗粗度和接穗长度有较强的线形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1.973+35.442x(P=0.001).该嫁接育苗技术适合于该树种优良品系的无性系繁育和低产低效林的高接改造.  相似文献   

3.
澳洲坚果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澳洲坚果苗木繁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澳洲坚果品种800的实生苗为砧木,H2、O.C、788为接穗,研究不同嫁接时期、嫁接方式和砧木粗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嫁接方法相同时,2月下旬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为53.3%,其次为秋季嫁接,平均成活率为48.3%;嫁接方法和嫁接时间相同时,砧木茎径为0.90~1.29cm时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为79.0%;在相同条件下,短枝切接法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为80.0%,其次为切接和枝腹嫁接法,平均成活率分别为61.00%和48.50%,嵌芽接成活率最低,仅为32.5%。[结论]澳洲坚果的适宜嫁接措施为:砧木粗度1.0~1.3cm,嫁接时间为雨水前后10d,嫁接方式为短枝切接。  相似文献   

4.
元宝枫无性系嫁接成活率及其春梢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元宝枫各无性系嫁接成活能力方面的差异,以14个元宝枫优良无性系为试材,春季采用双舌接方式进行嫁接试验,对各无性系的嫁接成活率及其春梢性状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嫁接后35天左右可以作为确定成活与否的适宜时间;各无性系之间成活率差异极显著,无性系1-6嫁接成活率最高,为64.17%,6-1最低,仅为10.00%;幼叶观赏期最长的达十多天,最短的仅为3~5天;嫁接无性系间春梢生长量差异很大,接后两个月,最高的1-6为41.23 cm,最矮的6-1仅为18.35 cm。  相似文献   

5.
研究3种嫁接方式(劈接、切接和芽接)以及3种不同砧木大小(小于0.5 cm、0.5~1 cm、1~1.5 cm)和3个不同无性系(LD0505、LD0507和LD0509)对印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方法是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子,其次是砧木的大小,不同无性系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著,采用切接和砧木大小为1~1.5 cm时能够提高印楝嫁接成活率,最佳的处理组合是A2B3C2,成活率高达85%。  相似文献   

6.
优良观赏树种杂交马褂木的嫁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交马褂木进行不同嫁接方法和不同接穗嫁接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马褂木的嫁接以切接成活率较高为86%,而切接又以采用二年生接穗最为理想,其成活率达84%,且切接应在惊蛰前10d至春分后10d进行最佳,芽接最好在7~9月进行。  相似文献   

7.
核桃芽苗砧嫁接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提高核桃芽苗砧的嫁接成活率,该研究采用核桃嫩枝劈接法以及改良方块芽接和核桃带木质部芽接法,芽苗砧采用在5℃±1℃条件下层积3个月的核桃种子在自然条件下于当年2007年3月27日播种于基质(珍珠岩、腐解有机物、陈锯末=1:1:1)中所生长的嫩苗,嫁接时间为5月22日,以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为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嫩枝劈接法嫁接成活率和7月15日生长量显著优于其它两种方法,分别为95.00%和48.78 cm;改良方块芽接效果次之,分别为86.67%和38.59 cm,和嫩枝劈接法差异不显著;核桃带木质部芽接成活率较低为63.33%,与前两种方法差异极显著,生长量为35.93 cm,和改良方块芽接差异不显著,与嫩枝劈接法差异显著.由于3种方法嫁接芽在接穗上所处位置不同,为了充分利用良种接穗,3种方法均可应用于生产中.本研究结果使核桃嫁接一年成苗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台州地区春季樱桃嫁接育苗中,2月中旬采用切接和3月初采用带木质部芽接法和腹接法成活率较高.接穗随采随接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中国樱桃接穗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5d.  相似文献   

9.
以糠椴、蒙椴、紫椴为砧木,采用插皮接、切接、劈接、带木质部芽接和T字型芽接五种方法嫁接金叶椴树(大叶美洲椴、锥形银椴),得出:三种砧木与大叶美洲椴、锥形银椴的亲和力都很强,平均嫁接成活率在85%以上;五种嫁接方法除了劈接成活率较低,其它方法均在85%以上。且插皮接、切接、带木质部芽接、T字形芽接间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天恒基苗圃对水曲柳进行嫁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嫁接方法中,切接法效果较好,平均成活率为87%;在3种砧木高度处理中,以嫁接高度为10 cm,平均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2.5%;单一来看砧木高度为10 cm,采用切接法成活率最高,达到96%。因此,在乌鲁木齐和昌吉地区可以采用切接法进行水曲柳的嫁接繁殖。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出繁育楸树苗木的理想方法。通过劈接、插皮接和带木质部芽接的多组重复试验,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培育的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在嫁接成活率上,劈接与插皮接有显著性差异,与芽接有极显著性差异,插皮接与芽接差异不显著。芽接与插皮接培育出的楸树苗木在地径和苗高生长上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劈接与插皮接在苗木高生长上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带木质部芽接培育的苗木成活率为99%,地径3.15 cm,苗高308 cm。楸树春季用带木质部芽接法培育的苗木成活率高,长势好,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四倍体刺槐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忠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15-2316
[目的]明确四倍体刺槐的最佳嫁接时间。[方法]用刺槐当年生根插苗为砧木,用四倍体刺槐当年生夏初嫩枝为接穗,在5月10日~8月10日进行嫁接试验。[结果]嫁接时间对嫁接成活率有明显影响。6月20日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3.6%,7月10日嫁接成活率为85.2%,7月30日以后嫁接成活率明显降低。嫁接时间对苗木的当年生长量影响很大。随着嫁接时间的推移,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5月10日嫁接的苗木当年平均苗高2.90 m,平均地径2.12 cm,超过国标Ⅰ级苗标准。6月1日嫁接的苗木当年生长量有所下降,仍达国标Ⅱ级苗标准。[结论]5月底至6月中旬是四倍体刺槐嫩枝嫁接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种植方式及遗传基础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5个No Reid×Dom遗传选育基础经诱导产生的单倍体,在直接播种、2~3叶期的小苗移栽和4~6叶期的大苗移栽3种种植方式下,对单倍体植株成活率及授粉成功率进行研究,以明确不同种植方式对成活率及授粉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3叶期的小苗移栽单倍体成活率最高,平均为81.70%,授粉成功率平均为11.33%;4~6叶期的大苗移栽单倍体成活率平均为79.12%,授粉成功率最高,平均为11.34%;直接移栽单倍体成活率最低,平均为72.47%,授粉成功率最低,平均为10.30%。这说明,单倍体处理后育苗移栽可以有效地提高单倍体幼苗成活率及授粉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产业化育苗提供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粉冠军"组培苗为试材,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3种类型肥料的7种不同施肥方案对红掌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全营养的营养液配方肥(A、B肥)叶面喷施配合控释颗粒肥根部施肥。进行产业化育苗生产成本较低,成活率最高,植株生长量最大;栽种5个月后统计,成活率达96.5%,平均株高达8.12 cm,叶片面积达10.9 cm2,SPAD平均值达66.5。[结论]全营养的营养液配方肥(A、B肥)叶面喷施配合控释颗粒肥根部施肥最有利于红掌组培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不同嫁接时间和砧木处理对薄壳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薄壳核桃1年生大小均匀的实生苗作为砧木,通过移栽、断根和不断根3种处理方式,采用切接法,在不同时间对薄壳山核桃进行嫁接,研究嫁接时间和砧木不同处理方式对嫁接成活率及新梢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8号3种砧木处理方式嫁接成活率均出现峰值,其中移栽切接的成活率最高,为86.8%,5月28号到7月28号3种砧木处理方法嫁接成活率基本相同,为33.0%~46.7%。砧木的粗度与新梢的粗生长与高生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包珩  万福绪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21-6324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地墨西哥柏1年生幼苗在南京地区自然状态下的越冬成活率及其苗高的生长特征。[方法]对南京六合区种植的10个种源地的墨西哥柏1年生幼苗的越冬存活率和苗高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不同种源地墨西哥柏1年生幼苗的越冬存活率差异明显,其中D5种源地的幼苗存活率最高,超过了90%,D8种源地的幼苗存活率最低;10个种源苗木的生长时间和趋势基本一致,1年中的生长期在240 d左右,苗高生长动态总体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节律。[结论]10个种源地的墨西哥柏1年生幼苗在南京地区的苗高生长基本遵循Logistic规律,但不同种源地幼苗平均苗高生长量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三倍体毛白杨硬枝扦插容器育苗基质的筛选(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was aimed to select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media for container seedling of triploid clones of Populus tomentosa that was carried out. [Method] The sandy loam, peat, perlite, vermiculite, riversand, sludge were taken as media of hardwood cutting and survival rate, seedling height were taken as indexes to select media for container seedling of triploid clones of Populus tomentosa. [Result] Different mixedmedia had great influence on survival rates of container seedlings. Taking peat and vermiculite with the proportion of 5∶2 (M10) or peat ,vermiculite with the proportion of 7∶2 (M11) or sandy loam (M1) as media would generate higher cutting survival rate that was higher than 90.0%.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ce in height increments of container seedlings. Taking sandy loam, peat and vermiculite with the proportion of 6∶2∶2(M5)or sandy loam (M1), seedling height of 60-days the seedling was over 37.0 cm.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cost analysis of nursery medium, the optimum medium for hardwood cuttings container seedling-raising of triploid clones of Populus tomentosa was sandy loam.  相似文献   

18.
桉树无性系在华南6种立地条件下的适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科学评价桉树无性系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抗性和适生性,为桉树"适地适树"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成活率、树高、胸径、发病率、风害率以及材积等方面,在广东、广西6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了目前主要推广种植的10个桉树无性系的适生性对比试验。【结果】杂交桉树无性系仍然保持着其适应性强的优良特性,成活率除LH9224为93.7%以外,其余全部在95.0%以上。不同立地条件下各无性系的抗病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无性系中以LH9224发病率最高,平均超过6.7%,LH9211没有病株,抗病性最强;立地类型中的黏重土壤发病率最高,平均为3.63%,轻质砂壤土为0。各无性系间的抗风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平均风力为9级时,1.5年生幼林的风害率为5%~64%,DH3327和DH3226的抗风性最差,风害率大于60%,LH9211、LH9224和Sh1的抗风性最强,风害率小于10%;6年生成林则以M1和DH2012的风折情况较为严重,遇11级大风时,风折率12%。各无性系间的速生性也存在极显著差异,8.5年生时年均出材量(MAI)为17.19~38.87 m3·hm~(-2)·a~(-1),其中以钦廉试验地的DH3213表现最好,U6表现最差,6种立地条件下6.5年生时,10个桉树无性系的平均MAI为12.24~26.97m3·hm~(-2)·a~(-1)。【结论】台风频发地区可多种植抗风性强的尾细桉E.urophylla×E.tereticornis系列的LH9224无性系,而在内陆少有风害的地区,DH3213和DH3327是较为理想的种植品系,对于成活率最差和发病率最高的唐家等地区,适宜选择成活率最高的M1和抗病性较好的LH9211,而对于出材率较差的吴川和遂溪等地区,适宜选择速生性最佳的DH3213。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夏季芽接技术,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每个处理进行150次以上重复,依次调查分析芽接成活率、接穗穗高、穗基径。结果表明:Koroneiki作为接穗、佛奥作为砧木、采用方块芽接法的处理具有最高的芽接亲和力和成活率(93.58%),适宜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而Koroneiki作为接穗、鄂植8作为砧木、采用带木质芽接法的处理组合具有最高的生长量或生长势, 芽穗高生长75.75 cm·a-1,芽穗基茎生长6.93 mm·a-1。为我国油橄榄新品种的嫁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