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绵羊多胎性的遗传机制及其育种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多胎性直接影响到绵羊业的经济效益,受多种因素影响。文章从绵羊繁殖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品种差异,以及一些已经发现并证明的影响绵羊繁殖力的主效基因,并从常规育种措施和标记辅助选择两方面对提高绵羊繁殖力的育种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FecB和BMP15基因作为肉用绵羊育种候选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小尾寒羊及其2种杂交羊进行FeeB和BMP15基因多态性分析,以检测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进而判断将其导入萨福克和杜泊绵羊的可行性,为开展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绵羊的繁殖性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性状,绵羊产羔数与每次的排卵数直接相关,绵羊卵子的生长发育受到卵巢内分泌及旁分泌的相互作用。FecB基因是羊上首个被发现的多胎主效基因,携带该基因的绵羊卵巢中BMP信号通路受到损害而活性降低,TGF-β家族部分成员失活,抑制GCs增殖并提高FSH的敏感性,有效提高绵羊的排卵率和产羔率,有利于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对FecB基因的发现、作用机制及其对卵泡发育、繁殖能力和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育种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绵羊繁殖性能提升的机理研究和育种工作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产羔数是绵羊最重要的繁殖性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产羔性状遗传力低,常规育种技术改良困难。因此,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提高繁殖效率。文章综述了影响绵羊产羔数的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绵羊产羔数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寻求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绵羊多胎性的分子机理以及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特开展了哈萨克羊品种多胎主效基因筛选和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实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哈萨克羊GDF9、ESR、BMPR-IB基因进行PCR-RFLP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哈萨克羊群体中GDF9、ESR、BMPR-IB基因的酶切位点上均未发现多态性,说明GDF9、ESR、BMPR-IB基因的酶切位点均不能作为控制哈萨克羊繁殖力的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绵羊多胎性的分子机理以及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RFLP及PCR-DS方法,对哈萨克羊群体BMP15基因FecXG和FecXB及第2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BMP15基因FecXG和FecXB位点均未出现多态性,在第2外显子存在2种基因型,AA型和AB型;测序结果表明:AB型个体在该基因第775位点发生G→C的突变,出现G/C的杂合.优势基因型为AA型,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小于0.25,属于低度多态;χ2适合性检验表明: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显著性检验分析表明:该突变位点在不同产羔数母羊群体中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该突变位点可以作为控制绵羊多胎产羔的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7.
绵羊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绵、山羊品种很丰富,仅列入《中国羊品种志》的品种就有35个(绵羊15个,山羊20个),加上列入各省《畜禽品种志》的地方绵、山羊品种达80多个.目前中国绵羊和山羊的饲养量、出栏量、羊肉产量、羊皮产量、山羊绒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绵羊主要分布在西部、东北及华北地区,在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繁殖性状是养殖业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其中产仔数是影响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羊肉、羊毛生产的经济效益.世界各地都非常重视羊的繁殖能力和繁殖技术的开发和提高,其繁殖能力主要受基因控制,而且为加性-显性基因作用模式.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高精细基因图谱的不断完善,多胎性状的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和利用多胎性状标记辅助选择在生产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发现并证明了一些羊繁殖性状相关的基因.本文对与羊繁殖性状相关的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分子水平探讨杜寒绵羊的多胎机制,本试验在山西省某养殖场采集了87只经产杜寒母绵羊的耳组织,选取骨形态发生蛋白15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1B, BMPR-1B)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PCR-RFLP法,结合母羊产羔数与所产羊羔初生重,分析其与杜寒绵羊多胎性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杜寒绵羊的BMPR-1B基因在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A→G突变,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G和GG,A等位基因频率(0.5230)略高于G等位基因(0.4770),A为优势等位基因;AG基因型频率(0.5172)高于GG(0.2184)和AA(0.2644)基因型,AG为优势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显示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BMPR-1B基因第864位碱基未发生突变。杜寒绵羊的BMP15基因不存在V31D和S300G位点突变。在该群体中,BMPR-1B基因A746G位点GG、AG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1),羔羊初生重在3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BMPR-1B基因是影响杜寒绵羊繁殖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对杜寒绵羊进行辅助育种,初步排除BMP15基因突变对杜寒绵羊多胎性能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分子水平探讨杜寒绵羊的多胎机制,本试验在山西省某养殖场采集了87只经产杜寒母绵羊的耳组织,选取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1B,BMPR-1B)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PCR-RFLP法,结合母羊产羔数与所产羊羔初生重,分析其与杜寒绵羊多胎性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杜寒绵羊的BMPR-1B基因在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A→G突变,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G和GG,A等位基因频率(0.5230)略高于G等位基因(0.4770),A为优势等位基因;AG基因型频率(0.5172)高于GG(0.2184)和AA(0.2644)基因型,AG为优势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显示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BMPR-1B基因第864位碱基未发生突变。杜寒绵羊的BMP15基因不存在V31D和S300G位点突变。在该群体中,BMPR-1B基因A746G位点GG、AG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1),羔羊初生重在3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BMPR-1B基因是影响杜寒绵羊繁殖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对杜寒绵羊进行辅助育种,初步排除BMP15基因突变对杜寒绵羊多胎性能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绵羊多胎性的分子机理以及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RFLP及直接测序方法,对哈萨克羊群体BMP15基因Fec XI和Fec XH及第1内含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BMP15基因Fec XI和Fec XH酶切位点均未出现多态性,在第1内含子存在2种基因型,AA型和AB型;优势基因型为AA型,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小于0.25,属于低度多态;χ~2适合性检验表明: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测序结果表明:AB型个体在该基因第1内含子的第667位点发生G→T的突变,出现G/T的杂合。显著性检验分析表明:该突变位点在哈萨克羊群体中的产羔生产性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To further optimize and promote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domestic level on sheep breeding,this paper focus o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 (BMP15) gene, which is a major gene of reproductive traits in recent research,and combing its research progress, direction and pathway. In this paper,its signal transduction, mechanism, performance of sheep breeding and effect of production research in domestic practice were discussed. Totally,the domestic research of BMP15 gene is not deep enough i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r in the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of applications filed that needs more research scholars to participate in this work. Meanwhile to provide reference of the research of BMP15 gene and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of domestic sheep.  相似文献   

12.
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mRNA在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BMP15基因对卵泡发育、优势卵泡的选择及排卵等雌性生殖过程的许多环节都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该研究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了BMP15基因mRNA在蒙古牛卵巢、子宫、输卵管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BMP15基因在这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只是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不同,蒙古牛BMP15基因在卵巢组织中的mRNA水平极显著高于子宫组织(P<0.01),显著高于肾脏组织(P<0.05);说明BMP15基因在卵巢和输卵管中高度表达,在子宫和肾脏组织中表达丰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检测新吉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无角型)、东北细毛羊、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白头杜泊羊6个绵羊群体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的多态性,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6个绵羊群体共378只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BMP15、GDF9基因多态性;用DNAStar软件与I-TASSER软件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Hardy-Weinberg平衡、杂合度(He)、纯合度(Ho)、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运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对新吉细毛羊群体BMP15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P15基因P1引物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6个群体共呈现3种基因型:AA、AC、CC,该突变为BMP15基因外显子1上58-60 bp 3个碱基(CTT)缺失,新吉细毛羊、杜×寒杂交羊(F3)、白头杜泊羊的χ2值均达到显著水平,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不同基因型间新吉细毛羊平均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GDF9基因P2引物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6个群体共呈现3种基因型:DD、DE、EE,其中新吉细毛羊仅有1种基因型:DD,该突变为GDF9基因外显子2上477 bp处T→C的转换,该突变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除新吉细毛羊外其余5个群体χ2值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说明GDF9基因T477C突变不能作为新吉细毛羊多胎性状遗传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BMP家族基因中与绵羊多胎繁殖性状相关的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BMP2、BMP4、BMP15、GDF9以及BMP的受体BMPRH、BMPR—IB等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其对绵羊繁殖率的影响,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标记辅助选择(MAS)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标记辅助选择的特点及其产生背景,并通过对经济性状QTL与遗传标记连锁分析的各种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的评述,指出了当前标记--性状连锁分析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标记辅助选择在今后畜禽育种规划中的应用前景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是以个体间核苷酸序列变异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的直接反应。分子标记技术是在DNA水平上进行多态性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具有效率高、准确度高的特点,在绵羊育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分子标记技术不仅可以对绵羊的基因进行定位,而且可以对绵羊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重要的是可以进行绵羊的标记辅助育种,对绵羊的育种起重要作用。作者介绍了以Southern杂交、PCR扩增、重复序列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重点介绍了这些分子标记技术在绵羊的体尺、屠宰、繁殖等性状中进行标记辅助选择时的应用,揭示了在实际生产中分子标记技术对于绵羊选种与选配、提高其经济价值的重要意义,并基于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在绵羊育种中的运用,以及未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前,驴产业正在由短期育肥向繁育兼顾的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同其他畜禽品种类似,驴产业的转型也是以扩大优良种群和提高品种质量为前提基础,而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良种繁育这一关键环节。然而,母驴繁殖力低是制约驴产业成功转型的主要瓶颈之一。驴繁殖力低不仅导致现有驴群的扩繁速度慢,存栏量与日益增长的皮、肉、奶的消费需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而且使新品种的培育周期延长。已有研究表明,辅助繁育技术在提高母驴繁殖性能和改良驴的遗传性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同期发情、排卵控制、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辅助繁殖技术可大幅提高母驴的繁殖能力;同时,微卫星标记技术、线粒体DNA测序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分子育种手段也能够进一步加快驴的遗传改良进程。文章简要介绍了驴的生殖生理,系统阐述了同期发情、排卵控制、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等辅助繁育技术在驴上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提高母驴繁殖性能提供借鉴,为开展驴分子育种研究提供有效线索。  相似文献   

18.
小反刍动物即绵羊和山羊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对21世纪农业及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绵羊的中等分辨率和山羊的低分辨率连锁图谱已经构建.绵羊和山羊与牛在核型、带型及微卫星标记等方面存在广泛的保守性,这对于比较基因定位是非常有用的.已在绵羊和山羊中发现了一些主要基因和QTL关联,其中遗传印记和性别决定基因属首次在家畜中发现.探讨了基因图谱和遗传标记在标记辅助选择/导入(MAS/MAI)、亲子鉴定及DNA系谱记录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繁殖性能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马身猪、太湖猪(二花脸类群)和长白猪为育种素材,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群体继代选育法,经7年6个世代育成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对7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4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最好,母猪初产窝产仔10.64头,产活仔数9.85头,断奶头数9.36头,哺育率达95.03%,初生个体均重1.42 kg,28日龄断奶窝重62.36 kg。除产活仔数外,均极显著高于0世代(P<0.01)。初生和断奶时仔猪均匀度随选育逐代提高,一致性增强。该品系已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是一个优良的母本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