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探究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凋落物对林下种植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生长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开展了印度紫檀凋落物与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肥和凋落物对金花茶树高、地径、冠幅、花朵数量和活性成分均有显著影响.施用复合肥+复合微生物肥的效果最好,凋...  相似文献   

2.
合理施肥是保证林下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高效栽培的主要因素。以根肥和叶面肥为材料,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林下金花茶生长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秋枫林下金花茶树高、地径及冠幅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金花茶花蕾个数及花产量差异显著;施肥处理对林下金花茶花的产量增产有促进作用,但施肥量与花产量并不成正相关关系;不同施肥处理对金花茶功能叶中氮、磷、钾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金花茶功能叶中氮的含量最高的是B3(4、5、8月施根肥,9、10月施叶面肥),B3与B4(4、5、8月施根肥,10月施叶面肥)功能叶中磷的含量相等且均高于其他处理,B4功能叶中钾的含量最高。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金花茶生长、开花及叶片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B4的综合评分最高。综上所述,不同施肥处理对林下金花茶的生长及开花均有一定影响,综合评价最好的施肥方式为4、5、8月施根肥,10月施叶面肥。  相似文献   

3.
以15-20年生普通金花茶(CamelliaSect.ChysanthaChang)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对金花茶植株生长及成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烯利喷施浓度为1.25mg/L时,金花茶的茎粗和花蕾长宽具有促进作用,当喷施量2.50mg/L时则产生抑制作用。喷施乙烯利溶液对新稍抽发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乙烯利对金花茶成花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试验中喷施浓度为2.50mg/L时效果最佳,单株平均花蕾数达120朵;乙烯利对1年生金花茶枝条成花促进作用,1年生枝条〉2年生枝条〉3年生枝条。综上,生产上可以喷施浓度为1.25mg/L乙烯利溶液,如要提高浓度需经过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金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它是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原始山茶遗珍,与银杉、桫椤、珙桐等同为珍稀的"植物活化石"。金花茶是中国八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首,属《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也是广西独有的世界级珍稀名贵物种。在诸多茶树中,金花茶堪称极品,世界花坛至尊,国外称它为神奇的东方魔茶。它是山茶花家族中唯一有金黄色花瓣的种类,一年仅开一次花。其花朵鲜丽俏致,花气清香。由于珍稀和独特,"茶族皇后"、"植物界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分析金花茶花朵和叶片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变化特征,为金花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定性定量分析金花茶花瓣、雄蕊、老叶和新叶中花青苷、类黄酮及儿茶素类成分与含量。[结果]花青苷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均为金花茶中首次发现,其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仅存在于紫红色新叶中。类黄酮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和染料木苷为金花茶中首次发现,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柰酚-3-O-葡萄糖苷为金花茶叶片中首次发现。金花茶花瓣与雄蕊中花青苷相差不大,但却低于叶片尤其新叶;花朵中儿茶素类远高于叶片尤其新叶。金花茶花瓣和雄蕊中总黄酮及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柰酚-3-O-葡萄糖苷均相差不大,但却远高于叶片。金花茶新叶中主要类黄酮成分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及总类黄酮明显高于老叶。[结论]金花茶中共鉴定出2种花青苷、6种类黄酮和2种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等类黄酮是金花茶花朵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是金花茶新叶呈现紫红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由不同条件设置的三片金花茶育种群体园中的金花茶树高、地径、冠幅及相关指标的调查数据,确定育种群体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价,最终按不同需求分别建立了优良单株的育种群体,为进一步研究良种繁育和杂交育种提供了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获取高品质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叶,以自研有机菌肥、普通有机肥和化肥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金花茶抽梢率及植株和叶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4月,自研有机菌肥与普通有机肥+追施化肥处理均可有效促进金花茶抽梢,使金花茶1年抽梢2次;2种处理的金花茶树高和冠幅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自研有机菌肥处理的金花茶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片厚度和鲜叶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自研有机菌肥可提高金花茶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2月,在与越南陆地边界长达500多公里的广西边关崇左市的城市和乡村,傲然挺立着一种神奇的树。它在梅花慢慢凋零时,开始一朵接一朵地绽开火红色或金黄色的绚丽花蕾。花蕾点缀了村庄,点缀了城镇,点缀了河岸,点缀了道路,也点缀了漫长的边防线。它叫木棉树、木棉花,老百姓又称"吉祥树"、"红棉"、"英雄树"、"英雄花"。2014年12月23日,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在确认  相似文献   

9.
克一河畔“五朵金花”黄晓光克一河的灵山秀水养育了一代代兴安好儿女。金秋时节,我们在美丽的克一河畔采撷了五朵开得正艳的花朵,来向读者展示一下克一河女性的风采。第一小学的“火车头”克一河林业局第一小学的校长毛秀兰是个非常泼辣干练的女性。学校和学生几乎成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金花茶花瓣4个典型发育期3大类化学成分的时序动态变化,以确定金花茶花瓣营养与活性成分最适采收期,为金花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总黄酮、总多酚采用比色法分析,膳食纤维采用酶解法分析,抗坏血酸、可溶性糖采用色谱法分析,氨基酸采用柱后衍生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矿质元素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结果]不同发育时期金花茶花瓣总黄酮、总多酚、总膳食纤维、可溶性糖、水解氨基酸和抗坏血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1.1%、1.59%、54.8%、22.9%、2.57%和0.294 mg·g~(-1);在检测的7种常量元素中,主要常量元素为K(12.7 g·kg~(-1))、Ca(2.97 g·kg~(-1))、Mg(1.78 g·kg~(-1)),在检测的8种矿质微量元素中,主要微量元素包括Mn(188 mg·kg~(-1))、Fe(38.4 mg·kg~(-1))、Zn(5.93 mg·kg~(-1));Fe和Zn在初谢期最高,而Se在盛开期最高(0.048 9 mg·kg~(-1))。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排序为盛开期花蕾期半开期初谢期,其它营养成分排序为盛开期初谢期半开期花蕾期。[结论]金花茶盛开期花瓣营养及活性成分全面,协同性好,适宜开发多种功能性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1.
以防城金花茶为例,在三元区毛竹林下进行套种,探讨了不同坡向、坡位对套种金花茶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林下套种的金花茶当年地径、苗高和抽梢表现为南坡北坡,南坡的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北坡的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  相似文献   

12.
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 Chang et.S.y.Liang,sp.nov.)新种,是一种开金黄色花朵的山茶花种类。我国是山茶花的原产地,一般山茶花多开红色或白色的花朵,花色鲜艳而美观,是园艺上的珍贵花木,在国际上与杜鹃花同享盛名。近年来,在我国先后发现了金花茶、凹脉山茶花、薄叶金花茶、东兴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等五种之后,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并先后来华参观访问。凹脉金花茶是属于山茶科山茶属的一个新种,分布于广西龙州县金龙公社武联大队板闭村的山谷密林中,1970年12月13日,梁盛业(700304)采到了该新种,标本存在广西林科所  相似文献   

13.
健康 《广西林业》2010,(4):40-41
<正>在广西南部和西南部的亚热带南缘和热带北缘的丛林地区,生长着一种黄色山茶花——金花茶。金花茶是开黄色花朵的山茶花的通称,属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金花茶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现  相似文献   

14.
世界金花茶植物名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60年代初,在中国广西首次发现开黄色花朵的山茶花———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被列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目前已知世界上的金花茶有42种5变种,除越南北部产10多种和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各产1种外,其余29种5变种均产于广西南部和西南部,广西成为金花茶的现代地理分布中心,被誉为金花茶的故乡。1越南金花茶(多瓣山茶)Camellia petlotii(Merr·)sealy,主要分布于越南北部北太省,生于海拔900~1 150 m的山坡杂木林中。2东京金花茶C·tonkinensis(pitard)Con-hon Stuart,主要分布于越南北部河内附近,生于杂木林中。3黄花茶C·…  相似文献   

15.
前言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是我国一级珍稀保护植物,以其独有的纯金黄色花朵雄居世界花坛,被人们誊为花卉中的“超级明星”。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开展了有关金花茶的各项研究。但应用生长素于金花茶营养繁殖方面的试验研究未见有过报道.本试验是探索利用IBA(3—吲哚丁酸)提高金花茶扦插和嫁接成活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福建省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引种栽培、种植技术、经营模式及研究现状,分析当前福建金花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前景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用层次分析法多指标评价优选金花茶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以超声波法提取金花茶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金花茶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就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对金花茶花中各种活性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并以总黄酮、多酚、总皂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提取工艺条件下金花茶花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存在明显差异,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提取温度为50℃,乙醇浓度为50%,料液比为1︰40,提取时间为50min。按此工艺条件超声提取,总黄酮的平均得率为15.88%,多酚得率为4.83%,总皂苷得率为12.28%。对金花茶提取工艺条件的综合评价平均分值为13.69,说明所选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8.
以16种中国金花茶(Camellia Section Chrysantha Chang)与7种越南金花茶为研究对象,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9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状况,并对23种金花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叶片长宽比和叶柄长/叶全长,越南金花茶其它叶表型指标的平均值均显著大于中国金花茶。不同种间的变异系数差异程度也不同,范围在9.10%~31.76%之间,其中,武鸣金花茶(Camellia wumingensis)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9.10%),柠檬黄金花茶(Camellia limonia)的变异系数最大(31.76%)。主成分分析中,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37%,说明它们包含了9个叶片性状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其中,叶宽的载荷量最大,其次是叶面积和叶子鲜重,是区分金花茶不同种最主要的叶片性状。聚类分析中,除了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塔姆岛金花茶(Camellia tamdaoensis)和箱宁金花茶(Camellia phanii)之外,其它的中国金花茶与越南金花茶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进一步说明中国金花茶与越南金花茶叶表型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常年奔波于山林,常年劳作在野外,务林人队伍中女职工的比例相比于其他行业就小,而女林业局长就更少,在河北省林业系统,许多人把女林业局长亲切地称之为“金花”,于是在燕赵大地上就是“五朵金花”之说,李勤芳就是美丽的一朵“小金花”。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活性成分、矿质元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研究了制作工艺对金花茶花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制作工艺处理金花茶花活性成分茶多酚、茶多糖、黄酮和维生素E、维生素C含量分别升高249.28%、1 129.29%、390.16%和181.09%、47.02%,茶皂苷、咖啡碱含量分别下降4 530.36%和101.85%;矿质元素中K、Na、Ca、Mg、P含量分别升高719.06%、112.04%、592.57%、796.86%和872.27%;微量元素中Fe、Mn、Zn、Cu、Se含量分别升高248.74%、227.55%、350.30%、774.25%和477.78%;氨基酸总量增加972.72%。该工艺提高金花茶营养成分,可以用于制作金花茶花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