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通过文献调查、走访调查及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岫岩地区黄檗野生种群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调查区域内黄檗野生种群分布现状、林龄结构及群落结构,明确了黄檗野生种群的适宜生长环境,以期为黄檗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牡丹江市青梅林场3种近自然化程度不同的黄檗林分(分别是黄檗人工纯林、黄檗落叶松混交林和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3种林分的黄檗林木和林分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黄檗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过程有所不同,但28年时均表现为天然林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黄檗人工纯林(P<0.05),黄檗人工纯林显著高于黄檗落叶松混交林(P<0.05);3种林分蓄积的研究表明,天然林的蓄积>黄檗落叶松混交林>黄檗人工纯林,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黄檗皮中药用活性成分含量差异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黑龙江不同产地黄檗皮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和评价药材质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黑龙江省11个黄檗产区的黄檗皮中的主要药用成分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所测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和系统聚类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黄檗皮的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差异极其显著;从黄檗皮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来看,黑龙江省11个黄檗产区中的最佳关黄柏生产区是七台河,其余依次是汤旺河、萝北、鸡东、嘉荫、黑河、鹤岗、乌马河、尚志和绥芬河等产区,双鸭山产区的黄檗皮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是东北红松林的重要伴生树种,也是我国名贵重要关黄柏的药源植物。通过对七虎林林场野生黄檗植物资源状况进行野外调查,初步统计在黄檗适合的生境下,其密度平均421株.hm-2,18块20m×20m的样地中,平均胸径为6.58~18.58cm,最小胸径为5.3cm,最大胸径为46.1cm,种群主要以中幼龄林为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黄檗的播种育苗技术及造林技术,以满足黄檗在医药市场的需求。并对黄檗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辽宁进行全省范围布点,调查记录硬阔叶树种黄檗的分布、种群个体及生境状况,分析绘制了黄檗的存活曲线,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得到黄檗属于Deevey的第Ⅱ种模型。研究结果为辽宁省黄檗的种群繁殖及经营提供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7.
对小陇山林区引种黄檗人工林种群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3年的黄檗人工林平均林层为2.8,上层分布株数占总体株数的80.3%;林分水平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平均角尺度为0.531 4;混角度为0.242 5,处于零度和弱度混交的比例为79.34%;林分出现了两极分化,平均大小比数为0.495 5,处于竞争优势和亚优势(40.72%)与竞争劣势和绝对劣势(40.42%)的比例基本相当;反映林分生长和经营空间大小的平均开敞度为0.18,生长空间严重不足;林分开始自然稀疏,枯死率9.57%。林下没有更新幼苗幼树,后备资源不足。应及时进行抚育间伐、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使引种黄檗人工林健康稳定生长。  相似文献   

8.
王雪  接伟光  蔡柏岩 《林业科学》2012,48(9):99-107
以3个不同生境黄檗菌根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分析黄檗根系AM真菌侵染情况;利用PCR-DGGE技术并结合DGGE图谱分析、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黄檗菌根AM真菌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揭示不同生境黄檗AM真菌菌群动态变化规律,为黄檗菌根功能菌群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黄檗根系与AM真菌均能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并且侵染率、DGGE图谱条带丰度和优势度存在差异。城市人工林地区菌根的侵染率、丰度、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且天然原始林地区菌根各项检测指标最低。DGGE条带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全部序列可分为4类菌群,即球囊霉属、盾孢囊霉属、多孢囊霉属和肉盘菌科。城市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黄檗根系样品中最具优势的AM真菌均为Glomus属。  相似文献   

9.
以黄檗种子不同层积处理、不同温度处理下种子生理生化指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黄檗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当层积深度150 cm、温度20℃处理下黄檗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在50 cm层积处理,温度25℃时能有效缓解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的消耗,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在50 cm层积处理下,随着时间的增加,黄檗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大于其他层积处理。  相似文献   

10.
接种丛枝菌根菌对黄檗苗木主要3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菌对黄檗实生苗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菌显著增加了黄檗重要的药用成分小檗碱、药根碱及掌叶防己碱的含量,其中尤以接种摩西球囊霉和透光球囊霉的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林下造林、林下直播、林隙造林和林隙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对黄菠萝幼树的成活率、冻害率及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菠萝更新的最好方式为林隙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其成活率为100%、无冻害发生、而且长势良好;其次是林下直播,成活率为83.34%,无冻害发生,但幼树长势较弱;第三是林隙造林,其成活率为92.22%,冻害率为13.33%、冻害长度为29.50cm;第四是林下造林,其成活率为69.83%、冻害率为47.78%,冻害长度为16.67cm。  相似文献   

12.
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属于芸香科(Rutaceae)、黄柏属(Phelloden-dron),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第三纪孑遗物种,特别是以生产地道中药材关黄柏而备受重视。我们通过对黄菠萝的结实规律研究,认为黄菠萝结实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3-4年出现一次丰产年;人工林种子产量比天然林产量高出近两倍,浆果大,种子大而饱满;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种子发芽率均超过85%,人工林种子发芽率高出天然林发芽率的1.4%。  相似文献   

13.
黄菠萝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对黄菠萝药用林管理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幼林郁闭前,主要解决乔灌木种间竞争,保证黄菠萝占据稳定的优势,促进郁闭成林;在郁闭后,主要解决种间与种内竞争,适当调整树种组成,符合条件的林分宜进行透光抚育。确定适宜的抚育对象、强度、时间和间隔期。修枝须在树木萌动前进行,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3。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上营森林经营局适宜黄檗生长的林分为对象,调查其野生种群的生存现状,结果表明:黄檗占林分株数的8.7%,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占12.5%,长势良好。要继续加强黄檗天然种群的保护力度,依法严格禁止采伐利用,并加强巡护,保护野生植株不被破坏;同时可采取人工造林、冠下植苗补植与直播种子造林、加强天然幼苗幼树抚育、建立珍惜珍贵树种培育基地等技术措施,增加黄檗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5.
GrowthandDynamicsofa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ForestinNortheastChinaLiJunqingCollegeofForestResourcesandEnvironment,BeijingFo...  相似文献   

16.
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属于芸香科(Rutaceae),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母树林建设是黄菠萝造林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三部落林场母树林建设的研究,认为黄菠萝母树林位置应选在优良种源区或适宜种源区内,目的树种不少于51%,并能大量结实;母树林内要清除灌木,按照经营密度(0.6)进行管理,适时除灌松土;还应加强母树林保护,及时地预测产量和采收种子。  相似文献   

17.
黄柏、杉木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及黄檗碱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黄柏、杉木混交林的营造和经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湘西低山区的黄柏、杉木混交林的生物量和黄檗碱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柏、杉木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均呈正相关,且黄柏、杉木生物量与胸径的相关系数大于与树高的相关系数,因此在经营管理时,应适时间伐以增大其胸径,进而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黄柏地上部分干皮和枝皮生物量占68%,根皮生物量占32%,且根皮中黄檗碱含量比干皮高50.7%,在经营时应考虑根皮的利用,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Theresearch`vorkt`ascarricdoutinthcDaqingCentreofChail1eForcstBureau-NorthcastChina.Thcre-lhethree-hardt`oodforcstdistributedallttlebroadlyTheexistencc,movemcnt,dc\'clopl11cl1tanddynamicsofforestcommunitydePCndontheencrg3',energyflowandsubst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