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编制和实施总体规划已有20余年,对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回顾了我国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制度的形成过程,总结了总体规划的作用、任务、要点、审批和监管等基本特征,分析了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内容要求及关键点,简介了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和采用的主要方法,并展望了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公路建设与日俱增.文章分析了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生态补偿措施,协调之间的矛盾,将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借鉴国际保护地管理先进经验,首次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估.通过评估,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的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了云南省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现状,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资金投入、开展资源本底调查、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管理考核评估制度等促进保护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建兰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176-179,196
着重介绍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及其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经费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提出加强保护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管理,推进制度创新,规范各种开发和保护行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拓宽经费渠道,建立合理的经费分配机制等几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设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迅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践和理论发展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发展的新形势,对我国“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人类的自然财富、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我国1994年出台的《自然保护区条例》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开发与保护、建设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现行立法已经难以适应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对策,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区立法体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我国自然保护区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效。文中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法律规定不完善、管理理念不准确、管理权责不明晰与监督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资源属性等特点, 提出自然保护区地方管理模式的初步设想, 即形成一个由政府、公众与其他组织三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委员会来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监督政府管理行为, 并从管理主体、经济支撑、监督主体与法律保障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不断发展,保护区建设和维持的资金并没有相应的增加。为了有效地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区资金不足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文章提出了依据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分别实行自然保护区土地私人经营管理和土地企业化管理的建议,并阐明了自然保护区私人经营管理和土地企业化管理要素设计问题,提出了改革设想,揭示了私人经营管理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我国自1956年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自然保护区长期实行国家管控式的管理模式,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的权责分配不合理、管理体系不健全、日常工作不规范,投入主体不明确以及管理理念不到位、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加之法律保障不充分,使得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属性,提出了对自然保护区地方管理模式构建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和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和时期、不同级别和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特征。从而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发展和管理上的特点。分析讨论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省域尺度出发对自然保护地进行集群式研究是有效提升区域自然保护地整体保护效能的关键,一方面能强化自然保护地的整体保护与协同管理,另一方面也能创新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模式,对推动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创新性地提出了自然保护地群的概念,明确了其具有空间聚集性、生态连通性、多样性等特征,探索了从区域尺度到生态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规则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为贯彻《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目的、对象、任务、原则等总体要求,提出了体系转换、整合归并、范围调整和区划优化规则,以及预案、确认和实施三步走的实现路径,探讨了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的分类分级分区管理以及治理支撑体系,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总体规划等基础工作,构建统一规范、管理高效、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岭地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交界区域)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进行统计,从建设时间、分布省份、主管部门、级别、类型、面积等指标分析了该区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现状,结果表明:南岭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以林业部门为主,基本建立了类型多样、布局较为合理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但南岭地区尚存在有未充分保护区域。基于自然保护区网络理论,本文提出建设“节点—廊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构架,其中应优先建设保护廊道和补充生物多样性丰富地的保护区建议,这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然保护体系重构的每一步进展都离不开对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管控方式、方法与强度的探索,保护政策的有效落地更需要区分同一自然保护地内不同区域的管控措施。荒野,不管是作为单独的自然保护地还是作为某类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的特殊区域,都是客观存在并急需采取保护措施的非常宝贵的资源区域。文中追溯了荒野思想的形成及其3大要义,分析了美国840处荒野保护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管理经验,发现美国《荒野法》颁布之后的30年间是法定荒野数量和面积增长的最鼎盛时期,法律和政策积极主导了荒野保护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政务公开、数据共享激活了全民保护意识,美国4大荒野主管机构有效管理并发动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开展荒野保护研究与实践。提出了3点启示:一是发展中国荒野保护思想并借鉴美国荒野管理经验;二是识别客观实在的荒野空间,研发不同尺度的荒野地图作为我国各级、各类保护地规划的底数和底图;三是应考虑将荒野保护作为子系统纳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15.
根据湘西自治州近几年来林区公路建设中存在的质量监控问题和自治州“十一五”规划安排的公路建设任务,就林区公路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市场管理、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贯彻执行施工监理规范等具体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为提高林区公路建设工程质量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途径,区域范围内划定、建设和布局自然保护地是关键.文章以云南省11类373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GIS与数据库空间建模工具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认为,云南省各自然保护地之间交叉重叠情况较为突出,而保护空缺情况也同时存在;全省目前保存较好的原始林为224.5万hm2,但受保护率仅为64...  相似文献   

17.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创新与改革,而湿地自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州20个湿地公园为基础数据,对比分析了整合优化前后湿地公园基本情况,发现整合优化初步解决了整合前湿地公园存在的空间交叉重叠、保护空缺、保护地内用地矛盾等情况。并从保护和恢复重要典型湿地、恢复市域湿地生态廊道、修复湿地生境、促进湿地价值转化、健全法规制度等方面,提出整合优化后湿地自然公园保护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调查,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一条重要县级公路——刘彭线路为目标,采用春季、夏季和秋季开花型品种花卉对道路主干线绿化带、道路节点花坛、道路沿街、沿线花箱和宅基地区块进行景观花卉配置和栽培造景.调查结果表明,各品种均能正常开花,表现出较好的环境适应性,景观效果良好.刘彭线路景观花卉配置可应用于季节性相对较强的景区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并结合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可以取得理想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资料整理与补充调查,核实昆明市各保护地内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现状。结果表明,昆明市记录有陆生野生动物27目89科45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71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1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59种,分布于已建保护地范围内的有67种,保护地范围外4种,保护率94.37%。针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保护管理的有效性,开展重要生境生态修复,开展本底调查,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等保护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Tropical forests worldwide are undergoing rapid changes due to increasing human populations and varied land use practices. In an effort to protect these forests and their species, the number of protected areas has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in recent decades. Clearly protected area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onservation efforts and this strategy has been found to be successful in several studies. However, protected areas are often embedded within a matrix of other land cover types, including non-protected forests, agricultural fields, or urban areas. It is therefore critical for park management to think beyond the borders of their protected areas and work to maintain ecological integrity of the surrounding matrix and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protected areas. This study integrates remote sensing, GI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on land cover changes. As a case study we examine a tiger reserve in Central India which is surrounded by commercially managed forests, representative of many protected areas throughout India.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while protected area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ervation, alternative approaches including favorable management policies could also be effective to extend conservation over larger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