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温度是雏鸡管理的首要条件,直接影响到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饮水、运动、饲料的消化吸收以及抗病能力等。高温育雏是近几年来采用的一种新的给温技术,主要是育雏前期比常规育雏温度高2~3℃。实践证明,高温育雏能减少白痢病的发生,对雏鸡卵黄囊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有效地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一、高温育雏的温度要求和生物学原理温度要求见表1。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较弱,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初生雏鸡的体温比成年鸡约低1.4~1.7℃,至10日龄才能接近成年鸡的体温,其绒羽薄而疏松、皮下尚未形成脂肪层、防寒能力差,体温调节尚未完善虽然代谢旺盛,但胃的容积小、进食量有限,产生的热能仍不能维持生理热的需要,因而在育雏阶段必须供给外源性温度。开始时雏鸡需要较高而稳定的温度之后随雏鸡的长大,体温调节机能逐步完善、羽毛生长较为完整,育雏温度就逐步降低,在5周龄以后控制在18至25℃范围内。二、高温育雏掌握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褐壳蛋鸡按白壳蛋鸡温度育雏,雏鸡成活率明显低,为探讨育雏温度对褐壳蛋鸡育雏成活率的影响,笔者1988年进行了褐壳蛋鸡前期高温育雏试验.试验选择体重一致,健壮活泼的1日龄星杂579褐壳蛋雏40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0只,常规育雏温度(舍温33-32℃)为对照组,35-34℃高温育雏舍的一组为试验组.l-6用龄育雏温度(℃):试验组1-3日龄35-34,4-7日龄34-33,2周龄33-31,3周龄31-28,4周龄28-26,5周龄26-24,6周龄24-22;对照组1-3  相似文献   

3.
雏鸡体小娇嫩,需要细心特殊养育。一、温度分低温、中温、高温育雏,提倡高温育雏有利于卵黄吸收。夜间温度可适当升高1—2℃,但昼夜温差不得超过2.0℃。详见表1。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烟道加热、水暖加热和空气能做育雏加热系统对优质肉鸡育雏生产的影响,试验通过用3种加热方式(分别设为Ⅰ、Ⅱ、Ⅲ组)进行育雏加温,于3,7,15,30日龄对育雏升温时间、温度均匀度、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雏鸡增重、成活率及生产效益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式除NH_3第2次测量结果外,其余3次测量NH_3和H_2S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烟道加热组)检出CO;CO_2浓度Ⅰ组(烟道加热组)前2次高于其余两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两组间CO_2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最后2次测量三组间CO_2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无论秋冬季还是春季,Ⅰ组(烟道加热组)试验鸡30日龄体重最轻,与其余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Ⅲ组(空气能加热组)与Ⅱ组(水暖加热组)差异显著(P0.05)。均匀度和存活率Ⅰ组(烟道加热组)最低,Ⅲ组(空气能加热组)最高。Ⅰ组(烟道加热组)升温最慢,温度分布均匀性最差,成本最高;Ⅱ组升温速度较Ⅰ组快,温度分布均匀性较好,成本较低;Ⅲ组升温速度最快,温度分布均匀性好,运行成本最低。说明虽然Ⅲ组前期投入更高,但使用效果、育雏生产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育雏成本低。  相似文献   

5.
试验分别进行预防对比试验、雏鸡治疗试验及阳性种鸡治疗试验三种类型,预防对比和雏鸡治疗试验分别各选取400只1日龄的健康雏鸡,阳性蛋种鸡治疗试验选取400只240日龄确诊为鸡白痢的种鸡,预防对比和雏鸡治疗试验两个类型各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100只,试验Ⅰ(白头翁)、试验Ⅱ(微生态制剂)、试验Ⅲ(白头翁+微生态制剂)及CK,试验为期30d;种鸡治疗试验则选取400只240日龄经检测呈阳性蛋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试验Ⅰ(白头翁)、试验Ⅱ(微生态制剂)、试验Ⅲ(白头翁+微生态制剂),自由饮水5d,间隔5d重复治疗一次,共治疗3个疗程,以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试验期间各组的饲养管理均相同。结果表明:(1)对雏鸡预防效果方面,试验Ⅰ成活率为89%,试验Ⅱ成活率为85%,试验Ⅲ成活率高达97%,CK成活率为55%,试验Ⅲ的成活率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和CK提高了8%(P0.05)、12%(P0.05)和42%(P0.01);(2)在雏鸡治愈率方面,试验Ⅰ治愈率为80.46%,试验Ⅱ治愈率为66.67%,试验Ⅲ治愈率为85.39%,试验Ⅲ的治愈率分别比试验Ⅰ和试验Ⅱ提高了4.93%和18.72%;(3)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试验Ⅲ的死亡率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及CK降低了11%、16%及26%。产蛋数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和CK多产692枚、727枚和1810枚,检测阳性率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和CK降低了52%、70%和77%。使用白头翁和微生态制剂结合起来,对预防和治疗鸡白痢,提高雏鸡提成率和产蛋量,降低阳性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高温下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4周龄母鸡270只,称重后随机分为3组,组Ⅰ为中草药组,温度(35±1)℃;组Ⅱ为高温对照组,温度(35±1)℃;组Ⅲ为常温对照组,温度(20±1)℃,进行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组Ⅰ与组Ⅱ、组Ⅲ体重差异不显著,组Ⅲ体重显著高于组Ⅱ。组Ⅰ葡萄糖(GLU)、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组Ⅲ差异均不显著;与组Ⅱ相比,GLU、HDL-C略有下降,TP有所上升。组Ⅰ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组Ⅲ(P<0.05),与组Ⅱ差异均不显著,但有所下降。组Ⅰ总胆固醇(TC)与组Ⅲ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组Ⅱ。复方中草药对高温条件下肉鸡受热影响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春季育雏 ,常因温度变化较大 ,易引发脱水、脐炎和白痢等病 ,有时导致雏鸡成批死亡。因此 ,抓好“三防”是春季育雏成功的关键。一、防室温不均。雏鸡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 ,尤其是 1 0日龄以内的雏鸡 ,常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诱发疾病而死亡。正常的育雏温度是 :第 1周 2 9~ 30℃ ,以后每周降低 1~ 2℃。掌握育雏的适宜温度 ,可观察雏鸡的表现 ,若拥挤成团或尖叫 ,则是温度过低 ;张口呼气 ,远离热源 ,则说明温度过高 ,可据此调节育雏室温度。二、防脱水、脐炎。用新鲜种蛋孵化 ,出雏 1 2~ 2 4小时内供水 ,然后开食。饮水以温凉开水加庆大霉素 …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7,(12):66-69
为研究肉鸡高温驯化对生产性能及再次高温暴露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本试验将30只21 d肉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Ⅱ组。对照组标准环境温度饲养,试验Ⅰ组和Ⅱ组分别高温(32±1)℃,6 h/d驯化1 d和3 d。1周后环境温度升至(32±1)℃,持续6 h后翅下静脉采血2 mL,分离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料肉比、血清肌酐(CREA)、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葡萄糖(GLU)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料肉比显著增加(P005),体重、增重、血清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GT、尿素氮显著降低(P005)。此外,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的料肉比显著增加(P005),体重、增重、ALT,ALP、GLU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高温驯化影响肉鸡的生产性能,但减少肝肾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1肉鸡对疾病的易感特性肉鸡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要求有比较稳定适宜的环境(前期怕冷、后期怕热)。肉雏鸡所需的适宜温度要比蛋雏鸡高1~2℃,肉雏鸡达到正常体温的时间也比蛋雏鸡晚1星期左右。肉鸡育雏期怕冷,温度低于32℃就会聚堆,很容  相似文献   

10.
初生雏鸡对不同温热环境的体温调节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50只Hisex鉴别公雏研究了初生雏鸡的体温调节能力。试验按2×2因子设计,温度为27℃和35℃,相对湿度为35%和85%,另设对照组1。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对雏鸡的体温和体表温度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温度和湿度两因子间存在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高温显著升高体温(P<0.01)并降低胸温(P<0.01)和背温(P<0.05);高湿度使体温显著增加(P<0.01),使体表温度降低(P<0.01)。湿度在低温下对体温无显著影响,但在高温下则加剧高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鸡白痢杆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一般1~3周内的雏鸡易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实践证明:不论是肉鸡或蛋鸡,一旦感染此病,常会引起大批死亡。因此,对鸡白痢杆菌病的防治应予以高度重视。笔者进行了几种药物防治鸡白痢杆菌病效果的对比试验,现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动物:浙江淳安县姜家镇某鸡场AA肉仔鸡。2.分组:在一个育雏室内,随机选六笼雏鸡,每宠叨只鸡,分别采用不同药物进行鸡白痢杆菌病的防治试验,并设一对照组。Ⅰ。卡那霉素肌肉注射组,Ⅱ、卡那霉素饮水组,Ⅲ、氯霉素饮水…  相似文献   

12.
正养殖雏鸡的合适温度是多少?温度是决定雏鸡养殖的关健因素,因此要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就要注意雏鸡舍的温度变动。育雏温度是指育雏室的温度,相比较而言,育雏室的温度要比育雏器边缘的温度低些,育雏器边缘的温度又要比育雏器内的温度低。通常情况下,育雏期间,育雏室的合适温度为:1~2日龄,温度为35℃;3~7日龄,32~35℃;7~14日龄,29~32℃;14~21日龄,温度为27~29℃;22日龄以后,温  相似文献   

13.
低温培育幼畜,国外进行了许多试验。认为适当的低温刺激可以锻炼体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生产力。在世界能源危机的今天,适当降低育雏温度,培育雏鸡,可以节约能源。但能否促进生长发育,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也不多见。1985年日本报道,从35、30和25℃温度开始培育雏鸡的资料,说明30℃开始育雏的温度在生长发育和育雏率上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较低温度育雏的可能性,我们从雏鸡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生长发育、育雏率和饲料报酬等方面探讨较低温度育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低温环境对商品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低温环境对商品肉鸡体重、采食量、增重、饲料转化率、成活率、死亡率、疾病、肉质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1体重 大量研究表明适当降低育雏初始温度不影响肉仔鸡出栏体重.Harris等进行的商品肉用仔鸡常规低温育雏试验结果表明,8周龄时初始育雏温度为30.8℃的低温组体重与33.3℃或35℃的高温组体重相比无显著差异.李春雨等将试验设计为低温组进雏后头3天定为32-34℃,4-7日龄定为30-32℃,以后以不同降温程序给温,降至20-21℃后,维持至出栏,结果7周龄平均出栏体重低温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刘伯  乔海云  马辉 《饲料工业》2005,26(19):56-59
试验通过在种鸡和雏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核黄素,研究了核黄素对花尾榛鸡的营养作用。将16笼种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8笼,Ⅰ组种鸡日粮中添加6.8mg/kg核黄素,Ⅱ组添加13.6mg/kg核黄素。结果表明:Ⅱ组的种蛋合格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分别比Ⅰ组提高了24.05%、8.2%和17.4%,差异极显著(P<0.01)。在雏鸡试验中,将80羽体重相近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第Ⅳ组为对照组,在基础日粮相同的基础上,其它3组分别喂以含核黄素3.6、7.2、14.4mg/kg的日粮,饲喂40d后观察各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各组试验雏榛鸡的生产性能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其中Ⅱ、Ⅲ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Ⅰ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本次试验用196只贵州黄雏鸡分四组对三种不同添加剂分别进行了四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加入添加剂Ⅰ、Ⅱ、Ⅲ均可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消耗,每公斤增重耗料分别比对照组低0.93、0.37、0.97公斤;添加剂Ⅰ和Ⅲ对雏鸡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试验期中两组的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31克和38.5克,差异显著(P<0.05);而添加剂Ⅱ对雏鸡的生长速度无明显影响;雏鸡用添加剂Ⅲ成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2)喂料第一次给雏鸡喂料称为"开食"(见表4)。雏鸡喂料量参考(表5)。3.育雏期的环境控制育雏期的环境控制包括舍内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饲养密度。3.1温度控制。供温的原则是:初期要高,后期要低;弱雏要高,强雏要低;夜间要高,白天要低,以上高低温度之差为2℃。同时雏鸡舍的温度比育雏器内的温度低至5℃~8℃,育雏器内的温度是靠近热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北方地区冬季猪舍防寒保温措施对仔猪培育效果的影响,1961年冬季与清河粉丝厂养猪场合作进行试验.用北京郊区2月龄杂种仔猪32头分为4组,平均体重为8.56-8.63公斤,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培育,研究不同防寒保温措施的猪舍、保持不同的舍温对仔猪生长发育和生活力的影响,结果指出:1.在有简单的防寒保温装置的试验组Ⅰ、Ⅱ、Ⅲ猪舍中,在同一试验时期内,早、晚舍内平均温度比外界气温分别提高8.3℃,6.6℃及4.5℃;对照组猪舍温度比外界气温仅提高2.8℃,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特别是全封闭式(试Ⅰ)与局部封闭式(试Ⅱ),即使外界温度变化很大,舍内温度仍能保持平稳不变。2.试验组Ⅰ、Ⅱ、Ⅲ舍饲养的仔猪在增重速度上比对照组分别提高98%、76%、54%。但在生物统计处理上,试Ⅰ组比对照组的相对增重差异极显著;试Ⅱ组比对照组的相对增重差异显著;试Ⅲ组比对照组的相对增重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所能保持的舍温范围内,舍内温度保持愈高,增重愈快,舍温与增重之间的相关显著。3.相应地,舍内温度保持较好的试验组比对照组所获得的饲料报酬也较高。饲养在试验组Ⅰ、Ⅱ、Ⅲ猪舍的幼猪,每增重一公斤需要消耗7-9饲料单位,而对照组则需13.4饲料单位,试验Ⅰ、Ⅱ、Ⅲ组比对照组每增重1公斤节省饲料33-48%。4.封闭式和半封闭式猪舍,舍内相对湿度虽略有升高,但是只要配合上相应的管理方法,全期舍内相对湿度均未超过正常标准,对幼猪的生长发育不会带来有害的影响。5.在保温条件较好的封闭式(试Ⅰ、Ⅱ)猪舍中生活的幼猪,当试验结束时,体质键康,精神活泼,生长发育较好,生活力也较强。6.由于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全部试验幼猪的饲养管理比较正常、合理,因此在试验结束时,不论试验组或对照组内,均未发生死亡现象,所以在死亡率上,两组之间没有任何差别,但是在清河粉丝厂养猪场的生产群中,越冬期离乳后仔猪的死亡情况,仍然是很严重的。  相似文献   

19.
培育高产蛋鸡群,育雏是关键。衡量育雏工作好坏的标准主要是雏鸡体型的一致性、达标率、育雏成活率等,尤其是雏鸡体型早期达标与否是培育高产蛋鸡的一个重要标准。为此我们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针对市区养鸡场户的生产现状,在常规育雏的基础上,又采取了如下几项技术措施,收到了良好的育雏效果。一、高温育雏温度是育雏成败的重要条件。高温育雏,即在头一周采用比常规供温标准稍高的育雏温度,不仅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也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一个重要方法。其施温程序为1日龄时35—36℃,2日龄时34-35℃,3日龄时33-3…  相似文献   

20.
母猪卡位栏群养在规模猪场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母猪卡位栏群养在规模猪场的应用及效果观察,选择妊娠诊断已受孕,妊娠期25~40 d、体况、大小、与配公猪品种相同、胎次胎龄接近的法系大白母猪126头进行分组饲养,对照组42头采用单体限位栏饲养,试验Ⅰ组42头采用小圈群养栏饲养,试验Ⅱ组42头采用卡位栏群养,母猪调栏分组开始至下次配种后一个情期试验结束。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母猪健康状况,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母猪的肢蹄病发生率分别降低9.53和11.91个百分点;对照组便秘发生率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均高7.14个百分点。母猪分娩状况,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母猪的顺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5.36和7.62个百分点;平均胎产时间对照组母猪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长了0.47 h(P0.05)和0.62 h(P0.05);平均产后每胎恶露排净时间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母猪比对照组分别缩短0.3 d(P0.05)和0.5 d(P0.05)。母猪产仔性能,对照组胎产健仔数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减少1.23头和1.41头,差异显著(P0.05)。断奶母猪情期受胎率,对照组母猪7 d内发情率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降低5.83和15.18个百分点;试验Ⅱ组母猪断奶至配种平均时间间隔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分别缩短0.54 d(P0.05)和0.26 d(P0.05)。试验证明,与单体限位栏和小圈群养栏相比,妊娠母猪中后期采用卡位栏群养能够不同程度改善其健康状况,缩短产程,增加健仔数等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