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种鸡产蛋率的高低是反映种鸡的繁殖性能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提高种鸡的产蛋率是提高种鸡的繁殖力的重要措施。影响种鸡产蛋的因素主要有:品种、环境、季节、饲养管理、疾病等。1 品种 1.1品种 品种是决定鸡产蛋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的产蛋性能各不相同。产蛋率低的品种可以通过育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37周龄父母代AA种鸡880只(♀800,80),随机分成4组,研究中草药制剂金鸡散对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4周,统计各组产蛋率、蛋重、蛋形指数及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结果表明,采用金鸡散按高(2%)、中(1%)、低(0.5%)三个剂量拌料连用5天,对蛋重、蛋形指数均无不良影响,同时可显著提高种鸡产蛋性能及蛋的孵化性能。三个剂量中,以中剂量应用效果最为明显,较对照组提高产蛋率6.2个百分点(88.1%/81.9%),孵化率及健雏率显著提高(P<0.05),平均每只多获得5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棉粕代替豆粕对蛋种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用棉粕代替部分豆粕,其目的是在不降低蛋种鸡生产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选择新罗曼蛋种鸡832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饲喂不含棉粕的基础日粮;其它3组为试验组分为试1、试2、试3组,分别饲喂棉粕含量为4%、5%、6%的日粮。试验结果表明:试1组(4%)与对照组相比产蛋率维持不变,经显著性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受精率、孵化率显著下降(P<0.01);试2、3组比对照组的产蛋率显著提高(P<0.01),受精率、孵化率显著下降(P<0.01)。表明在蛋种鸡饲料中添加4%~6%的棉粕,产蛋率可以维持不变,而受精率、孵化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半开放卷帘式鸭舍冬季保温性及其对产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科学养鸭、提高鸭群产蛋性能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樱桃谷种鸭为试验鸭,通过在饲养试验中测定鸭舍温度和计算产蛋率评价鸭舍的保温性及其对鸭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舍外温度降至-9℃时,舍内温度仍然在1℃以上。鸭舍内外同一时间点的温度呈高度正相关,除12:00外,其他时间点的鸭舍内外温度均有极显著差异。1栋与7栋鸭舍21:00的舍外温度有显著差异。1栋和7栋鸭舍种母鸭在1月20日~2月20日间的产蛋率分别为71.88%~87.25%和70.21%~88.63%,平均产蛋率分别为80.51%和80.10%。日平均气温及21:00的气温与产蛋率呈极显著正相关。21:00时的舍温越高,鸭产蛋率越高。[结论]半开放卷帘式鸭舍有一定的保温性,21:00时的舍内温度和日平均舍内温度与产蛋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痢特灵对蛋种鸡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01%、0.02%、0.04%痢特灵饲喂蛋种鸡,并观察其生产性能表现。结果表明:种鸡产蛋率未受到明显影响(P>0.05),种蛋受精率除受0.04%剂量显著影响(P<0.01)外,其它剂量无显著影响(P>0.05);孵化率受到极显著影响(P<0.01),且随痢特灵剂量增大,影响加剧。  相似文献   

6.
1.激素催蛋据试验,每日给蛋鸡服0.05毫克乙烯雌酚,连服5天。每只产蛋鸡每年可多产蛋32枚以上,且对蛋的品质、受精率、孵化率、雏鸡成活率均无影响。2.添喂艾叶粉产蛋鸡日粮中添加2%艾叶粉,可提高产蛋率4~5%。3.添喂蛋氨酸以谷物及粮油副产品为主的饲料中,添加0.2%蛋氨酸,可显著提高产蛋率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5840只1日龄的海兰白父母代蛋种鸡随机分成6组(即A1组、A2组、A3组、A4组、A5组、A6组)。其中A1、A2、A3、A4、A5为试验组,A6组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在蛋种鸡不同生长时期的饲料中添加乐能肽,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乐能肽。试验为期56周,旨在研究在蛋种鸡不同生长时期饲料中添加乐能肽,对蛋种鸡产蛋性能及孵化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乐能肽添加于蛋种鸡饲料中,可降低死胚率,提高孵化率、种蛋受精率,并能起到提高产蛋期成活率及延长80%以上产蛋率维持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20—72周龄种鸡为研究对象,运用伍德模型、分室模型和杨宁模型3种蛋鸡周产蛋率曲线拟合分析模型,对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种鸡周产蛋率进行拟合分析;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种鸡的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伍德模型、杨宁模型、分室模型的周产蛋率曲线拟合度(R~2)分别为0. 369、0. 982、0. 978; 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Bertalanffy模型的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度(R~2)都在0. 98以上。比较周产蛋率及累计产蛋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数据发现,杨宁模型和Gompertz模型曲线拟合效果最佳,因此,在生产中可用于对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种鸡的产蛋规律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用产蛋后期丽佳种鸭4200只,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千克基础日粮中加1.37g"益肾增蛋散"添加剂,对照组不添加,测定添加剂对种鸭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只平均日耗料量提高4.22%,平均蛋重提高3.74%,产蛋率相对提高1.00%。由此可见,对产蛋后期种鸭饲喂"益肾增蛋散",提高了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一群蛋鸭在饲养过程中,由于饲养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常有10%~20%的鸭产蛋少或不产蛋。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鸭群产蛋率,在产蛋期间可以根据以下特征判断,逐步淘汰低产鸭。 1.饲养年限超过3年以上。  相似文献   

11.
大口鲇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13.
试验用信阳母水牛,在输精同时肌注LRH—A_3,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第一情期受胎率为64.3%,对照组为15.0%,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的情期受胎率为59.3%,对照组为38.2%,差异显著(P<0.05);应用LRH—A_3提高水牛第一情期受胎率的适宜剂量为200—400ug。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鬼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仔、稚、幼鱼的生态习性,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使用激素LRH A3和HCG的人工催产、人为条件下的受精卵孵化和仔、稚、幼鱼培育,经35d的人工育苗共获得了平均全长2.1cm左右的鬼幼鱼11.025万尾,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62.9%,育苗平均成活率达30.2%。结果表明提高海水盐度能提高鬼受精卵的孵化率,轮虫、卤虫、桡足类是鬼仔、稚、幼鱼的优质饵料,仔、稚、幼鱼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水质好坏是影响育苗成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鬼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仔、稚、幼鱼的生态习性,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使用激素LRH A3和HCG的人工催产、人为条件下的受精卵孵化和仔、稚、幼鱼培育,经35d的人工育苗共获得了平均全长2.1cm左右的鬼幼鱼11.025万尾,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62.9%,育苗平均成活率达30.2%。结果表明提高海水盐度能提高鬼受精卵的孵化率,轮虫、卤虫、桡足类是鬼仔、稚、幼鱼的优质饵料,仔、稚、幼鱼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水质好坏是影响育苗成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在于探讨应用LRH—A_3对提高母畜受胎率的效果。试验组母畜在发情配种的同时肌肉注射LRH—A_3,对照组母畜在发情配种时不作任何处理。试验结果为:水牛试验组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是66.03%,对照组是23.09%,试验组高出对照组42.94%,差异极显著(P<0.01);奶牛试验组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是72.73%,对照组是45.63%,试验组高出对照组27.10%,差异极显著(P相似文献   

17.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由抚仙湖中采集原种,经池塘人工驯化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云南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Tsu)亲鱼,分别采取模拟自然生态、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及马来酸地欧酮(DOM)进行人工催产2种方法,模拟自然生态未产卵,人工催产干法授精获得人工授精卵,受精率达70%以上。受精卵置孵化箱中池塘静水孵化和室内孵化盆中静水孵化,孵化率均达85%以上。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多次人工繁殖对照,5月可获受精卵,但未孵化出水花,7—8月可孵化出膜。2009—2011年3年来培育了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6 cm/尾的鱼种8.7万尾,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驯化的黑尾近红鲌Ano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进行人工药物催情、产卵和孵化,并连续观察其胚胎发育全过程。结果表明:用激素PG+HCG+LRH-A2、HCG+LRH-A2+DOM、PG+LRH-A2+DOM、HCG+LRH-A2组合催产,催产率均为100%,受精率为72.4%~97.9%,孵化率为63.8%~80.4%。黑尾近红鲌的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与斑马鱼Danio rerio相似,可分为7个时期。受精卵为黏性,呈淡黄色,圆形,直径为(0.94±0.05)mm。在水温为23.4~25.3℃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5 min开始胚胎发育,45 min进入2细胞期,5 h 15 min进入囊胚期,7 h 25 min进入原肠期,10 h 15 min进入神经胚期,50 h 50%以上的仔鱼孵出。刚出膜的仔鱼体长为(4.10±0.02)m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对丁鱥鱼苗的需求,为加快丁鱥鱼在广西的推广养殖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两次引进丁鱥1龄鱼进行培育,2005年春挑选成熟鱼进行人工繁育。【结果】亲鱼经过半年强化培育,平均体重600g/尾以上,雌雄鱼性腺发育到第Ⅳ-Ⅴ期;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混合物催产,经11~13h的发情效应,均出现产卵行为;经人工孵化和鱼苗培育,第1批的人工孵化率最高,为85.0%,但由于采用池塘孵化,仔鱼遭受池塘敌害生物残食,培育失败;第2、3批的人工孵化率分别为59.3%和63.0%,采用小水泥池孵化,两批共孵化出仔鱼约93.9万尾,培育获得规格为3.0—5.0cm鱼苗64.8万尾。【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亲鱼强化培育、药物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培育,可以成功繁育获得丁鱥鱼苗,但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水温调控,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最好稳定在23~27℃时,应及时安排生产,以利于提高丁鱥鱼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对丁鱥鱼苗的需求,为加快丁鱥鱼在广西的推广养殖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两次引进丁鱥1龄鱼进行培育,2005年春挑选成熟鱼进行人工繁育。【结果】亲鱼经过半年强化培育,平均体重600 g/尾以上,雌雄鱼性腺发育到第IV~V期;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混合物催产,经11~13 h的发情效应,均出现产卵行为;经人工孵化和鱼苗培育,第1批的人工孵化率最高,为85.0%,但由于采用池塘孵化,仔鱼遭受池塘敌害生物残食,培育失败;第2、3批的人工孵化率分别为59.3%和63.0%,采用小水泥池孵化,两批共孵化出仔鱼约93.9万尾,培育获得规格为3.0~5.0 cm鱼苗64.8万尾。【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亲鱼强化培育、药物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培育,可以成功繁育获得丁鱥鱼苗,但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水温调控,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最好稳定在23~27℃时,应及时安排生产,以利于提高丁鱥鱼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