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盗蜂的发生,往往都是人为所造成的,如果对蜂群管理不适当很容易引起盗蜂。(编者注:盗蜂,实际上是蜂盗,指蜜蜂偷取和抢夺蜂蜜的行为。这种本能行为并非蜜蜂常有,只是在自然界蜜源缺乏,或人为造成蜂群缺蜜,或受到蜜或糖的引诱时,才会发生盗蜂。产生偷盗行为的蜂群...  相似文献   

2.
<正>蜜蜂在春秋季外界蜜粉源缺乏时易发生盗蜂。盗蜂分外盗和内盗,外盗即其他蜂场的蜂来本场盗,内盗即本场的蜂互盗。无论哪种盗蜂,开始不及时制止,盗蜂便会越来越多,盗完这群又盗相邻的群,严重时导致被盗群蜂死王失。如何制止盗蜂?首先应以"预防为主",如开箱检查时要迅速,不宜过长;喂蜜粉时应在傍晚蜂停飞时进行,且不要把蜜粉洒落在箱外。盗蜂易发季节,应在场内观察蜂飞情况,如发现有盗,立即将被盗群缩小巢门,把少数盗蜂毫不吝惜地处死,用  相似文献   

3.
北方寒冷地区越冬蜂出窖后,喂以少量的生姜水有一定的好处。取上等姜片30克熬水,兑入稀薄糖浆10公斤,喂100框蜂。傍晚喂饲,连喂2~3次。为不引起盗蜂,用白沙糖饲喂较安全。如用不成熟的越冬蜜脾、易结晶或劣质蜂蜜做越冬饲料者,在越冬期间,蜜蜂表现不安,出现下痢以及箱内严  相似文献   

4.
在蜂蜜价格比白糖价低时 ,我们不得不用蜜喂蜂 ,而很多养蜂者不敢用蜜喂蜂 ,原因是怕蜂蜜的浓香味引起蜂群互盗 ,一些新手更是谈“盗”色变。下面介绍我喂蜜的方法 :时间应在晚上蜂不飞行时进行 ;方式应用盒式饲喂器在箱内饲喂 ;最重要的是喂蜜时尽量少加水 ,因为加水太多 ,工蜂将蜜搬到巢脾上后 ,会在箱门口振翅排水分 ,第二天早上还不能停止 ,扇出巢门口的蜜香味会引来盗蜂 ;饲喂不可超量 ,以蜜蜂上半夜吃完 ,下半夜安静为好 ;有蜜渗出蜂箱外 ,及时用水冲掉 ;饲喂壶式蜜桶应放在蜜蜂不能发现的隐蔽处淡季用蜜喂蜂如何防盗@陈方权…  相似文献   

5.
正白砂糖按一定比例兑水,搅拌均匀后喂蜂,叫饲喂糖浆。用白砂糖直接喂蜂叫喂干糖。根据10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喂干糖有十大好处:一、防盗:定地饲养者,外界无蜜粉时间长,蜂箱摆放固定且密集,很容易发生盗蜂,只要喂干糖就不会起盗。二、止盗:无论是小交尾群,还是中等蜂群、弱小蜂群或是无王群,偶尔发生盗蜂,只要坚持饲喂干糖,待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7,(4):38-39
枇杷蜜是四川的一大特色冬蜜。利用中蜂生产枇杷蜂蜜,不但可获得优质的蜂蜜,还可为枇杷传花授粉,提质增效。但近年在枇杷蜜的生产过程中,蜂群出现垮蜂、盗蜂、染病等问题,影响了枇杷蜜的生产。根据枇杷泌蜜的特点,选好放蜂场地,繁好蜂群,强群采集,注意保温,严防盗蜂,适时取蜜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金传忠 《蜜蜂杂志》2006,26(10):20-20
笔者历经10年中西蜂同场定地饲养,40群中蜂、30群西蜂。实践证明:中西蜂可以同场饲养,好处是各蜂种的优缺点得以互补,但要做好西蜂盗中蜂的防止工作,中西蜂才能和平共处。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供有兴趣的同行参考。1西蜂盗中蜂的原因1)蜜源缺乏,西蜂饥饿易起盗;2)西蜂群用种不当易起盗,所以养蜂人要记录好是哪一群蜂作盗,及时更换作盗群的蜂王,并铲除作盗群的雄蜂;3)蜜源缺乏期用中蜂的蜜粉脾喂西蜂,即使晚上喂白天撤走巢脾也易起盗,笔者认为改喂白砂糖为上策;4)喂蜂时候不当易起盗:外面蜜粉源枯竭时,久雨初晴的前一夜喂蜂等于刺激蜜蜂去作盗…  相似文献   

8.
<正>在养蜂实践中,对蜂群的饲喂是项平常的工作,更是一门严谨的学问。下面,我谈一些近年来自己的实践体会。1夜喂昼不喂饲喂蜜蜂有时间讲究,一般晚上喂白天不喂,以防引起不必要的盗蜜;要盖好箱盖、糊严箱缝,检查有没有盗蜂可钻进的蜂箱裂口,堵塞一切可以引发盗蜂的缝隙,适当缩小巢门;不到天黑不能饲喂,因为如果傍晚饲喂时被盗蜂发现,第二天清早就会继续行盗,直到  相似文献   

9.
三步止盗法     
孙善成 《中国蜂业》2006,57(7):33-33
第一步:发现盗蜂以后,于第二天清晨蜜蜂未出巢前给被盗群加足蜜脾,封闭巢门一天,使箱内盗蜂虽然吸足了蜜,因出不了巢而烦躁不安。  相似文献   

10.
蜂友们在喂越冬蜂或喂补助饲料时都比较辛苦。因为每次喂蜂怕盗蜂,都要赶在天黑以前甚至在夜里饲喂,喂起来还相当麻烦。这里想给蜂友们介绍一种不受时间限制、不伤害蜜蜂、不会招引盗蜂的塑料袋饲喂法。……  相似文献   

11.
<正>不少养蜂人只重视给蜂群喂糖和花粉,而忽视了喂水,尤其转地放蜂的蜂场。如果蜜蜂到不清洁水源而采污水,易出现爬蜂、下痢。人工饲喂清洁水,不但蜜浆增产,蜂群繁殖加快,还能预防蜂病发生。在蜂场内喂水,蜜蜂在场内采水,形成习惯。一、蜂群喂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正少数蜂农一味追求效益,忽视行为规范,给蜂蜜质量造成隐患,甚至有个别蜂农昧着良心,掺杂使假,纯天然的蜂蜜被玷污,蜂蜜可信度降低。行为一:饲喂蔗糖过量,与流蜜期过近。繁蜂保蜂需要饲喂点蔗糖,无可非议。有个别蜂农喂糖过量,巢脾糖压子,封盖面积在2/3后出售,现摇现卖。也有的流蜜初期仍在喂糖,极个别的甚至是白天摇,晚上喂。行为二:取蜜过勤。蜂蜜本应有酿造过程,少数蜂农为追求效益,三天两摇取水蜜,卖出的蜜不到1周发  相似文献   

13.
蜂群防盗蜂五法1.修理蜂箱。蜂箱常在室外日晒雨淋,木板翘裂易烂成洞,修好蜂箱,堵好缝隙,盗蜂就无法入内了。2.缩小巢门。巢门只留一两只蜜蜂能够进出的通道。3.重视饲喂。增加喂饲料在早晚进行。喂饲时,应先喂强蜂后喂弱蜂,严禁蜜水滴落箱外。4.防止盗蜂。...  相似文献   

14.
龚绍安 《蜜蜂杂志》2012,32(10):31-31
大流蜜期前期和中期,取蜜不会发生盗蜂;后期取蜜,易发生盗蜂。这是蜜蜂护蜜的本能,尤其是冬季取全年最后一次蜜时,盗蜂特别严重,因为此时百花已凋谢,就要进入越冬期。一蜂友养蜂30多箱,2011年11月27日取最后一次油茶和野菊花混合蜜,3人从清早到上午9:00多,只取了一半。由于盗蜂严重,无法继续取下去,我将借脾取蜜的方法告诉他后,第二天2人轻轻松松取完剩下的一半。湘西山区野菊花、油茶蜜源多,为了让蜜蜂安全越冬,必须在11月下旬前取尽野菊花蜜中含有的油茶蜜,这样在取最后一次蜜时不至于发生盗蜂。笔者多年来采用借脾取蜜的方法,简单易行,从未在取最后一次蜜时发生盗蜂。现把方法介绍如下:我地在10月20日关王,11月10日左右子脾出尽,这段时间在管理上要有意识地抽脾缩巢,抽掉老脾和差脾;根据蜂数多少留脾,冬季子脾出尽后,蜂数只减不增,强群留4-5张脾即可,使蜜蜂高度密集。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脾少蜂多,贮蜜集中,可节省提脾、抖蜂、摇蜜时间;二是蜂多于脾能有效防盗蜂。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缺蜜期蜂场都要进行饲喂,最容易引起盗蜂的还是本场蜂群.因为饲喂总是在傍晚进行,外场的盗蜂至少有1 km的距离才能到达本场,只有本场的蜂群最先感觉到喂糖,只要天未完全黑,蜜蜂在喂糖后就会飞.  相似文献   

16.
<正>1.低温喂糖的危害低温喂糖,特别是稀薄糖浆,会出现蜜蜂拉稀状况。其实低温喂蜂也行,必须喂成熟蜂蜜,用蜜脾或留存的高浓度蜂蜜,而不是稀糖水。有人问我:打了冬蜜,越冬缺蜜怎么办?应对办法是:能打冬蜜的地区不可能一直低温,即便是冬季也有14℃~15℃不下雨天气。后续有零星蜜源,可以免喂;全年花期结束,就趁温度升高的一两天喂足浓糖浆。  相似文献   

17.
刘诚 《中国蜂业》2003,54(5):23-23
外界缺少蜜源时 ,蜂群不能维持正常生活 ,这时就需补喂饲料 ,如果喂糖浆极易造成盗蜂 ,改用喂干糖 ,效果很好。我的做法是 :将白糖碾成粉末 ,直接撒到箱内的饲喂器中 ,每 1 0日一次 ,一次 1kg。箱外喂水 ,采取箱外观察的办法 ,一般不开箱检查 ,以防盗蜂发生。将所有蜂王剪翅 ,以防发生逃蜂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经过喂干糖 ,到 7月 2 0日芝麻、棉花流蜜 ,蜂群群势也不会下降 ,照样能取得芝麻、棉花蜜的大丰收。夏秋季缺蜜时喂干糖好$河南省太康县转楼乡人民政府!461414@刘诚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蜂繁殖的遗传习性,除自然交替蜂王群外,每年每箱蜂要进行一次分蜂。怎样做到分蜂取蜜两不误是养蜂的难点。如果能顺利地分好蜂,则可多收蜜少喂糖,防止逃跑,免除收蜂的麻烦。为此,我们科技组师生在养蜂实践中探究出人工与自然分蜂相结合的方法,打开蜂群之间的界限,控制分蜂,促进群势发展,从而达到蜂蜜高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定地饲养中蜂几十年,对中蜂嗅觉灵敏盗性强颇为烦恼。每当春繁饲喂及秋季蜜源枯竭时更需小心留意。一旦起盗,极难控制,轻损兵折将,重则残忍至极,溃不成蜂,这样的惨痛教训对我来讲真的是刻骨铭心。后经慢慢求教思索,总结了几点控盗止盗的措施,不妨介绍给各位蜂友同仁,算是抛砖引玉,先说说控盗方法:1.每当春繁开始,外界无粉蜜可采,当蜂群排泄空飞后,化糖喂蜂一定要傍晚进行,首喂宜少不宜多。中等群势100~200克糖浆为好。因第一次喂多了,定有少  相似文献   

20.
养蜂场发生盗蜂是常有的事。有强群盗弱群,大群盗小群,多群盗一群,蜂场之间互盗等。一旦发生盗蜂,就会给蜂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不但打乱了蜂群的正常秩序,盗空了存蜜,还因攻守双方相互撕杀而死蜂遍地。有时甚至连蜂王也被螫死。特别发 生全场互盗时,损失更大。因此不得不迁移蜂场,这 给养蜂带来很大麻烦。 要防止盗蜂,首先要弄清为什么会发生盗蜂,才 能对症下药。从蜜蜂生物学特性和其生活规律来看, 抢盗蜂蜜、储存饲料,是蜂群长期生存斗争中所形成 的本能。这种本能意识的遗传因子,世代相传,然而 在流蜜时期.外界有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