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詹桂清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5,23(4):469-469,478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1994~2004年颅脑损伤致急性上消化逆出血4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36例.成功32例,4例死亡,死亡原因:脑干衰竭2例,肾功能衰竭1例.急性出血导致窒息1例。手术治疗7例.治愈5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重视严重颅脑损伤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工作,加强对该病早期、有效的治疗可降低其发生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1999年来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的经验与体会。结果:病情完全缓解38例(67.8%),明显好转12例(21.4%)。死亡6例(10.7%),其中死于上消化道出血2例,呼吸衰竭2例,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各1例。结论:规范的激素治疗及扩张支气管药物的应用是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成功的关键;必要时采用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能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分析重症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21例(80.8%).死亡5例(19.2%)。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11例患者脱机成功8例(72.7%)。本组重症哮喘的并发症以急性呼吸衰竭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最多(100%),其次为胃食管返流(15.4%)、心律失常(11.5%)、多脏器功能衰竭(7.7%)和其他(气胸、肺不张、上消化道出血各为3.8%)。结论;重症哮喘易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必须及时处理,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60例进行留置胃管、胃管给药、静滴止血药、制酸等综合治疗,积极治疗原发伤及并发症。结果:60例中治愈37例,治愈率61.7%;死亡21例,病死率35.0%。结论: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西米替丁预防高血压性边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高血压性边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西米替丁组(治疗组)31例以及对照组30例。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西米替丁0.88/d,对照组未使用任何预防出血药物,10d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结果:治疗组预防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总有效率为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P<0.05)。结论:西米替丁对预防高血压性边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限制性肠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小口径人造血管行肠腔静脉“H”型架桥分流术治疗29例断流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择期手术15例.死亡2例,急诊手术14例.死亡5例,总手术成功率为(75.86%)。分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FPP)平均下降13cmH2O(1cmH2O=0.0981kPa),仍可保持一定水平的向肝血流灌注。术后随访20倒.术后9个月再出血死亡1例.术后7~11个月出现1级肝性脑病3例.术后19~44个月肝功能衰竭死亡4例。结论:限制性肠腔静脉分流术有手术显露好,对病人打击小.即时止血率高等优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较合理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挫伤性青光眼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7例挫伤性青光眼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37例挫伤性青光眼中,前房出血21例(56.8%);玻璃体积血1例(2.7%);房角挫伤(21.6%);晶状体脱位7例(18.9%);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眼压控制正常33眼(89.2%)。结论;前房出血是挫伤性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6月在我院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死亡患者59例(死亡组),同时选取同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存活患者59例作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等指标,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9例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32例(54.24%),脑血管疾病12例(20.34%),全身衰竭10例(16.95%),感染3例(5.08%),消化道出血2例(3.39%).死亡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浆白蛋白、贫血及高磷血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常见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全身衰竭等,其中心血管疾病是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高磷血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静脉应用洛赛克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洛赛克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洛赛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作纤维胃镜检查,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洛赛克,首剂量为1.6mg/(kg.d),策2天始0.8mg/(kg.d).对照组静脉滴注甲氰咪哌5mg/(kg.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出血症状明显改善,洗出胃液和大便潜血转阴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静脉应用洛赛克能有效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X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德国BrainScan X刀治疗系统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68例,治疗周边剂量l5—25Gy,随访6—24个月。结果:1—2a内AVM闭塞率为67.3%,闭塞率及速度与剂量成正比,与大小成反比,2例治疗后再出血,其中l例抢救无效死亡,癫痫控制率达78.2%,有3例6个月后出现广泛白质水肿。结论:X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AVM治疗方法,特别对于直径小于12mm的AV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奥曲肽治疗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奥曲肽治疗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128例.其中,65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直接应用奥曲肽,先静注奥曲肽0.1 mg,然后静点0.3 mg,严重时可加至0.6 mg;2例D ieu lafoy(杜氏溃疡)患者采用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方法;48例凝血酶效果不佳的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止血药1 d后改用奥曲肽静点;13例患者因心脏病而未用止血药,给予奥曲肽静点,上消化道出血停止.结果本组128例中疗效显著84例,有效36例,无效8例,其中死亡3例,转外科手术5例(球部溃疡2例,胃癌2例,胃溃疡1例).结论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好,安全可靠,在常规止血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早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导致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的有关因素及其产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死率为16.5%,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为5.7%;死于胆碱能危象11例(37.9%),呼吸衰竭15例(51.7%),阿托品中毒2例(6.9%),解磷定过量1例(3.4%)。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清除毒物不彻底,阿托品用量不当,停药时间过早,胆碱酯酶复能剂应用不当,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方法不当。结论:正确判断病情是减少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 a收治的145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174例同期中青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前4位为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食道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胃溃疡和恶性肿瘤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胃溃疡35.9%vs21.8%,恶性肿瘤11.7%vs2.9%,P<0.01)。老年组的呕血黑便率、并发休克率和伴随疾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或0.05),腹痛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1)。在诱发因素中,老年组的药物及精神因素明显高于中青年组;饮酒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临床遇到老年人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多考虑胃溃疡和肿瘤的可能;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常无腹痛症状,呕血黑便率高,并发症和伴随疾病多;主要的诱因为药物及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小肠肿瘤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原发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47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术前确诊22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为65.1%。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则行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及捷径手术4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恶性肿瘤1、3、5a生存率分别为65.8%、42.1%、20.3%。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体征,术前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怀疑本病可能;对诊断不明者应综合采用各种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提高老年妇女的卫生保健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中因生殖道炎症引起出血者60例(32.4%).非器质性疾患63例(34.1%).宫颈与宫内膜息内出血27例(14.6%)。恶性肿瘤22例(11.9%)。良性肿瘤13例(7.0%)。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以生殖道炎症和非器质性疾病所致者最高.达123例(66.5%)。但随年龄的增大.绝经后年限的延长.由炎症与非器质性所致的出血减少。而因患恶性肿瘤疾患所致的阴道比例增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用无肝素血液透析抢救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经验。方法:46例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果:40例临床治愈,6例死亡。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是抢救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征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对因门脉高压征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手术止血率96.7%(29/30),术后3个月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术后随访28例12-36个月,再出血率7.1%(2/28)。结论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征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操作较简单,急诊手术止血效果确切,是挽救患者生命的理想术式,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疾病之一,它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肠、胆道及胰腺的出血。此症紧急处理的关键是及早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并给以合理的治疗。 1、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多数是由於上消化道器官的疾病引起的出血,部分是由于邻近器官疾病所致,少数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局部出血。 1.1 上消化道疾病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疾病以消化性溃疡为最多,约占40—70%。其次为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此症主要是由於肝硬化、门静脉阻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老年人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收集近15a经手术治疗的老年人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分类及各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5a间老年人甲状腺手术共174例.无1例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有暂时性低钙血症25例(14.4%),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0例(5.7%),皮下血肿8例(4.6%),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3例(1.7%).永久性低钙血症2例(1.1%)。结论;老年甲状腺疾病患者可以安全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38例为2次出血,3例为3次出血;87.8%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2.9%第1次出血后血压控制不良;出血类型以基底节-基底节最多(65.9%);2a内复发出血最多(75.6%);临床表现重,预后差。结论:高血压控制不良是再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基底节-基底节为复发性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积极治疗高血压病对预防复发性脑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