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尾菇系伞菌科,侧耳属的一种珍贵食用菌,它食用价值很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粗蛋白含量26.6%,含有十七种氨基酸,尤其有益于老人和儿童健康。人对凤尾菇消化率可达90%以上,不含胆固醇和致癌物质,能提高人体对各种疾病的免疫功能,在国外市场上深受欢迎。因此,在林区、农村,可以大力推广利用枝丫片,玉米秸等农林剩余物来培养凤尾菇。现将培养菌种和栽培的技术,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用棉子壳作培养基质栽培凤尾菇对,对改点播、多层撒播为面播,已试栽有120多户次,每户两瓶菌种10斤料或4瓶菌种20斤料,收获率均在100%以上,最高可达200%左右。面播法是根据凤尾菇好氧这一特性提出的。面播能造成风尾菇生长优势、逐步分解养分,从而持续地、较多地收获鲜菇。 1.造成凤尾菇生长优势:面播法是采取  相似文献   

3.
六种新型食用菌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芪菇 18种氨基酸总和,多糖及微量元素等含量均高于普通食用菌,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是治疗牛皮癣、皮肤病的特效良药。鸡腿菇 形如鸡腿,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栽培技术、产量与平菇、凤尾菇不相上下,但市场价却比平菇和凤尾菇高3...  相似文献   

4.
苗圃地栽培凤尾菇 ,不但能提高土壤肥力 ,有利于苗木生长 ,而且可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此 ,笔者于 1999年至 2 0 0 0年进行了苗圃地栽培凤尾菇的试验研究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供试材料及试验方法1.1 品种和培养料凤尾菇是平菇的近缘种 ,具有生产方法简单、生物效率高 ( 80 %~ 10 0 % )、生产周期短等特点 ,且比平菇耐高温 ,易于推广 ,故选用了凤尾菇作为栽培种。母种引自中国农科院菌保所 ,培养料为棉籽壳 ,辅料为石膏粉、过磷酸钙、生石灰、高锰酸钾。总投料为 :棉子壳30 0 kg、石膏粉 3kg、过磷酸钙 3kg。1.2 菌种制备1.2 .…  相似文献   

5.
《河南林业科技》1994,(4):45-45
中国林科院林研所陈章水等1990-1991年在安徽省贵州市乌沙林场1-69杨郁闭林下进行了平菇、凤尾菇培养试验。全采收期累计,林内平均平菇产量8.57kg/m^2,凤尾菇8.33kg/m^2,与室内养菇比较,分别增产116%和118%。按3元/kg计算,每平方米盈利额,林内较室内分别高5.58倍和6.2倍。  相似文献   

6.
杨树郁闭林下养平茹高产质优中国林科院林研所陈章水等1990—1991年在安徽省贵州市乌沙林场1—69杨郁闭林下进行了平菇、凤尾菇培养试验。全采收期累计,林内平均平菇产量8.57kg/m ̄2,凤尾菇8.33kg/m ̄2,与室内养菇比较,分别增产116%...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盛产大豆,其副产品—豆秸大多被用作燃料烧掉,甚至被弃掉。为了变废为宝,发掘栽培凤尾菇的原料资源,我们于1996年3月下旬始进行了豆秸栽凤尾菇的研究,结果令人满意。现简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l材料供试材料选择无毒腐的当年生豆秸,含有豆角皮;加有效皮,石膏等辅助材料。所用菌种引自黑龙江省应用微生物研究所。1.2方法培养基配方为:一级种用PDA培养基;二级种培养基配方为锯木屑(阔叶)78%,鼓皮20%,糖和石膏各1%。各级菌种均按常规方法制作,供试培养基配方为5组,并设一对照(见表1)。培养方式采取室内熟料瓶…  相似文献   

8.
野草栽培食用菌技术福建农学院食用菌实验场研究成功的利用芒萁等野草栽培食用菌技术,可以栽培香菇、木耳、金针菇、平菇、凤尾菇、灵芝、猴头等多种食用菌。草栽香菇、毛木耳生物效率分别达92.6%和212%,比木屑栽培分别增产6.8%和20%,成本降低15%:...  相似文献   

9.
平菇和凤尾菇适应性强、在我国分布广泛,以春秋两季栽培为好,其产量高,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我国用阔叶锯木屑瓶栽,早已推广,但用针叶锯木屑,塑料薄膜包裹栽培,还是新的方法。凤尾菇、平菇栽培技术,必须从生物学特性去了解它,而生物学特性主要有温度、培养料、含水量、培养料的酸碱度、光照、通气等条件。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所以不论室内室外必须人工创造条件,在播种后,用塑料薄膜包裹,保温保温,掌握好季节,提高产量。例如,凤尾菇生物特性对菌丝体的生  相似文献   

10.
凤尾菇是近年来国外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它最早采自印度一侧喜马拉雅山山麓,以后传至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等地区。近几年已引进国内并正积极进行栽培研究。凤尾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呈漏斗状,故又称为漏斗状侧耳。菌盖圆形或半圆形,成熟时边缘呈波浪状。凤尾菇肉肥硕壮实,嫩清脆口,味甘鲜美,无论小炒,清蒸,烧汤,滋味均清香隽永。凤尾菇之所以在国外  相似文献   

11.
<正>凤尾菇在真菌分类学上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其菌盖为灰白色,形似凤尾,故而得名。凤尾菇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优质的食用菌。所含的营养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目前国内栽培的平菇、双孢蘑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的生产中,为了保证优良母种,可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培养母菌,而从种菇上切取小块组织物接于培养基上培养成母种的组织分离法,其操作十分简便,有利于保持原来品系的特征。但在分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其他杂菌的污染致使分离失败。怎样减少和防止杂菌污染,笔者在从事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中,针对食用菌软组织的子实体如平菇、木耳、金针菇、凤尾菇等的组织分离实践,除对操作环境及种菇表面进行严格消毒外,  相似文献   

13.
马鹿花(Bueraria wallichii DC.)是紫胶虫的一种优良寄主植物,产胶性能较好,广泛栽种于紫胶产区。马鹿花枝条收胶后可作为薪炭材或其它用途,但其果荚在收种子后往往作为废料而被遗弃。通过试验,我们发现马鹿花果荚是一种很好的食用菌培养材料。我们利用马鹿花果荚培养凤尾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人防坑道的优势,全年都可栽培凤尾菇。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2013,(2):49-49
日前.笔者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昭平镇大冲口村村民周秀莲时.她正在引导利用周末时间前来采摘凤尾菇、金针菇的城里人。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上班族没见过菌农种茵采菇。像这种‘菜园子’直通‘菜篮子’边采边卖的金针菇每公斤都在2.5-3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四川农科院土肥所等三个单位,为寻找高产优质,栽培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平菇当家品种和周年栽培配套品种,他们在自然气候条件下,用常规栽培方法,对7个平菇品种进行了试验。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和成都市郊生产基点上考核结果,凤尾菇PL—27(来自福建  相似文献   

17.
大石头林业局刘生店林场生产的黑木耳、平菇、姬菇,凤尾菇、猴头等均称为“群满一号”,系长白山高寒山区自行分离的优质菌种。根据不同种性,经过有性、无性繁殖,充分筛选,采用新技术 NA 基因理化诱导,品系纯正。具有子实体反应快,抗逆性强,性状好,产量高,经济效益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1、惊菌法:当培养料长满菌丝后,用弹性较大的木条挤压、拍打,震动培养料菌(用力要均匀。不留深痕,不破坏耕面),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迅速分化。此法对香菇、平菇、凤尾菇和耳类均适用。2、搔菌法:当菌丝长满料面(特别是菌丝浓密徒长时),用干净的竹扫帚在耕面上轻轻来回扫动,除去或破坏表面层徒长菌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50 cm×25 cm×25 cm规格泡沫箱作为栽培容器,以拌入一定比例有机肥的锯末、泥炭、膨化鸡粪、食用菌袋装废料等作为基质进行麝香百合切花无土栽培。试验设计4个处理,3次重复。观测麝香百合的发芽率、株高、可见叶片数、茎粗、花蕾出现时间、花蕾数、花蕾染病比例、花蕾充分长大时的长度、宽度以及采收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麝香型百合切花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B4(凤尾菇渣∶泥炭(50∶50))处理效果最好,B3(凤尾菇渣∶泥炭(1∶1))处理效果最差;基础发芽率对麝香百合生长有重要影响,基础发芽率越高,百合生长速度越快,切花采收时间越短;麝香百合切花的无土栽培解决了促成栽培的高温障碍和传统栽培的连作障碍等问题,有效控制病虫害,控制切花采收时间,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施利用率,可以作为有效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20.
<正> 凤尾菇Pleuorlus Sajor—caju(Fr) Singer由福建农科院土肥所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引进。我所一九八二年秋从该院引种,以橡胶籽壳为培养料进行栽培试验,初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