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通过试验研究了蒙古红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等系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的蒙古红鲌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其雌性的成熟系数为15.5%~26.2%,绝对怀卵量为23万~42万粒,相对怀卵量160~243.5粒/g。人工催产时水温在25.0~27.0℃,亲鱼经一次性注射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9~10h,平均催产率为81.2%,共产卵663万粒,平均受精率83.0%。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22~35h,孵化积温600~900℃·h,平均孵化率为75.0%,共得鱼苗361.2万尾,平均出苗率为86.0%。采用“豆浆法”培育鱼苗,经30~40d培育,共得全长达3.6~3.8cm的夏花鱼种80.4万尾,平均成活率69.0%。  相似文献   

2.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黑尾近红鲌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29 ℃的条件下,给亲鱼一次性注射不同组合的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9.5~16 h,平均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9.47%、85.08%和86.64%;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在36~39 h;试验共获得鱼苗116.82万尾,经40~50 d的培育,育成全长5 cm左右的夏花鱼种35.6万尾,成活率30.47%.  相似文献   

3.
台湾泥鳅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的人工繁育技术,为该品种在上海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分别对1龄和2龄的台湾泥鳅亲本进行人工催产,并在圆形流水孵化系统中进行了受精卵孵化和仔鱼培育试验。催产素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_2)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剂量为DOM 0.5 mg+LHRH-A_22μg/尾,共催产台湾泥鳅384尾。结果表明:2龄台湾泥鳅在水温22.3℃的效应时间为17 h,催产率为92.7%,受精率为80.8%,获受精卵36.9万粒,孵化率为67%,繁育水花苗约20万尾;1龄台湾泥鳅在水温22.3℃的效应时间为17~21 h,催产率为67.1%,受精率为70.8%,获受精卵34.7万粒,孵化率为57.7%,繁育水花苗约20万尾。仔鱼在容量300 L的循环水孵化桶中培育30 d后,体长约为3 cm。  相似文献   

4.
云南光唇鱼的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云南光唇鱼人工繁殖技术和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采用鲤鱼脑垂体与释放激素类似物等组成的混合催产剂,在19.8~24.3℃的水温下,效应时间为26~28 h,平均催产率83.3%;在流水中孵化,受精率为77.8%,受精卵经过102 h出膜,184 h仔鱼开始平游,孵化率为41.2%。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开发利用云南土著鱼类资源,开展了嵩明白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催产药物和剂量对嵩明白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结果发现,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加马来酸地欧酮(DOM)催产效果好,效应时间为21 h,人工采卵流畅,催产率为100 %;而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效果较差,只有6尾雌鱼产卵,人工采卵不流畅,催产率为50 %。在水温16 ℃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96 h,孵化积温为1 536 ℃·h。试验共孵化出嵩明白鱼水花鱼苗4万尾。  相似文献   

6.
摘要:长江班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催产和受精卵的孵化受天气、温度、水温影响较大。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效应时间、受精率明显不同。当水温在20±2℃时,效应时间大约为32小时,受精率大于80%,水温低于18时,效应时间明显延长,受精率也较低;在水温20-24℃时孵化时间大约125小时,孵化率均超过90﹪。班鳜幼苗出膜后大约经过30-56小时候开始开口。幼苗全长(L,mm)与日龄(D,d)的线性关系为L=3.244+0.926D。  相似文献   

7.
黄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05年黄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结果.在水温18.6~20.2℃、盐度27.3~28.6条件下,亲鱼催产效应时间为39~49h;在水温18~21℃、盐度27.3~28.6条件下,受精卵孵化时间为120~216h;在水温18~21℃、盐度20.0~30.0条件下,室内水泥池前期培育13d,仔鱼成活率69.7%;在水温26.0~29.0℃、盐度15.0~30.0条件下,30万尾稚鱼经池塘50d后期培育,共培育出平均全长3.9cm、平均体重1.1g幼鱼5.0万尾,成活率16.7%.  相似文献   

8.
菊黄东方鲀河口区海水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唇鱼骨(Hemibarbus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混合催产剂型,对池塘培育成二冬龄的翘嘴红鲌亲鱼四批次共120组进行一次性催产注射,收集鱼卵进环道孵化。水温29℃,效应时间4h,共计产翘嘴红鲌鱼卵928万粒,经16~20h孵出全长5.23~5.25mm仔鱼378万尾,水温27~31℃需60h平游。亲鱼运输成活率100%,产后24h平均成活率83%,催产率30.4~93.5%,受精率40.4~84.0%,孵化率40.6~60.0%,在江西首次突破了池养翘嘴红鲌人工繁殖关,初步掌握了翘嘴红鲌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汉江上游流域鳜饵料鱼的配套问题,建立鳜与鲢配套催产模式,分析了水温对鳜和鲢人工繁殖中效应时间、孵化时间、开口时间等的影响,了解鳜和鲢人工繁殖各时间段与水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鳜孵化时间和开口时间与水温(18~28℃)显著相关,受精卵孵化时间(y)与水温(x)的关系式为y=41 058x~(-2.142 4),R~2=0.995 2,仔鱼开口时间(y)与水温(x)的关系式为y=-0.099 6x~2-5.226 0x+266.02,R2=0.961 4;鲢的效应和孵化总时间(y)与水温(16℃x32℃)的关系式为y=0.051 4x~2-4.924 4x+129.91,R~2=0.978 2;鳜、鲢配套催产时间(y)与水温(x)的关系式为y=-0.151 0x~2-0.301 6x+136.11。研究表明,在水温18~28℃条件下,可根据水温计算出鲢的催产时间,为在鳜人工繁育生产中进行开口饵料鱼的精准配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云南光唇鱼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繁育至性成熟的3龄云南光唇鱼进行人工催产,观察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显示:采用HCG、LHRH-A_2和DOM组合注射催产,在水温16.3~18.7℃条件下,效应时间37~38 h,平均催产率为80%。云南光唇鱼的受精卵为沉性卵,吸水膨胀后,平均卵径2.5 mm;受精卵经过胚盘形成期、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器、器官发育期和出膜期,历时103 h 30 min孵出仔鱼(水温16.0~18.3℃),初孵仔鱼全长6 mm。以原肠中期计算,受精率为75%,孵化率约53%。  相似文献   

13.
黑脊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闽泉 《水产科学》2002,21(5):8-10
采捕于溪河的野生黑脊倒刺Ba,在池塘生态条件下进行人工驯养使其达到性成熟。雌雄亲鱼的成熟率为83.8%和92.1%。采用HCG、LRH-A2等外源激素对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催产25组新鱼,获产18组。当水温为20-27℃时,效应时间15-23h,共得卵31500粒。平均催产率和受精率分别为72.0%和62.6%。受精卵在21-31℃水温下孵化,经52-110h仔鱼大量出膜,共孵仔鱼11947尾,育成夏花10956尾,成活率达91.7%。  相似文献   

14.
张胜利  林少华 《海洋渔业》2001,23(4):176-177
催产亲鱼采自泉州湾双斑东方鲀产卵场海区,经注射LRH-A催产激素,3个试验组有2组产卵,共产卵61万粒;在水温15-18℃条件下,受精卵经4d孵化,仔鱼全部出膜,共出苗30万尾。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和2006年共进行了6次斑鹱人工繁殖试验,12尾亲鱼全部来自野外;采用2次注射催产素的方法,4次催产成功,催产成功率67%,效应时间18~23 h,平均受精率51.25%,平均孵化率32.5%.斑鹱的卵粘性较好,孵化受水温影响较大,25℃时影响较为明显,保持在26℃以上孵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人工饲养的2、3冬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进行4批次的人工催产和孵化试验。催产雌亲鱼5960尾,平均体重120.6~148.2g,雄亲鱼350尾,平均体重278.6~310.5g。催产药物为LHRH-A2、DOM和HCG合剂。亲鱼注射后放入水泥池暂养,到达效应时间时实施人工采卵、采精液和人工授精,受精卵脱黏后用孵化桶孵化。雌雄亲鱼为20∶1。共收获受精卵4389.6万粒,孵出水花鱼苗3774.2万尾。平均催产率和受精率达到94.6%和84.1%,每尾雌亲鱼平均产受精卵约0.74万粒,孵化出鱼苗约0.63万尾。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亲鱼产卵率、受精卵孵化率和出苗率均较高,同时,节省人力、物力和空间,可大大提高黄颡鱼人工繁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长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催产和受精卵孵化受天气、温度和水温影响较大。长江斑鳜的种质资源锐减,本研究有利于保护长江斑鳜的种质资源,人工繁殖采用人工催产、自然受精和人工孵化的方法。选择团头鲂幼苗为长江斑鳜幼苗的开口饵料,随后以鲤和团头鲂的夏花为主要饵料鱼,辅以从江河中捕获的野杂鱼夏花。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效应时间和受精率明显不同。当水温在(20±2)℃时,效应时间约为32h,受精率大于80%;水温低于18℃时,效应时间明显延长,受精率也较低;水温20~24℃  相似文献   

18.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 ℃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 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 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 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及1993年的5月,用HCG、PG、A型混合激素、高效催产合剂3号等激素对28组鳜亲鱼进行了5批次人工催产。当水温为20.5 ̄26.5℃时,效应时间为18 ̄35小时。平均催产率82.1%,获受精卵29.76万粒,孵出仔鱼19.15万尾,育成鳜夏花和乌仔119856尾。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池塘养殖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uns dabryanus)对其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人工催产采用LRH-A2与HCG混合使用,利用产卵隔离网隔离产卵、网箱中微流水孵化、保持相对稳定的产卵水温(26~28℃)与孵化水温(27~30℃)、及时进行敌害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先后共催产3批1 417组,共出苗313.38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