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在农业农村部《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被列为二类疫病。2010年7月~2012年5月,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在青海省互助县、门源县和循化县鲑鳟鱼养殖场相继暴发,为了有效预防传染源的传播和蔓延,切断传播途径,确保青海省鲑鳟鱼养殖产业绿色健康发展,从2012年起青海省开始全面推广和实施鲑鳟鱼养殖生物安全管理技术。2014年开始,又在农  相似文献   

2.
正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鲑科鱼类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是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该病毒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粒外弹状病毒属(Novirhabdovirus)。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IHN列为必须申报的鱼类疫病。2008年11月农业部发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IHN被  相似文献   

3.
<正>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是感染鲑鳟鱼类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是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的病原体,主要感染鲑鱼科的各种鱼类,常造成鱼苗或幼鱼70%~90%的死亡率,在某些病例中甚至接近100%,对世界鲑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过去IHN只流行于北美洲和欧洲一些国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引起鲑鳟鱼暴发性死亡的急性传染性病毒疾病.IHN分布广、传播快,每年给全球鲑鳟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的最有效手段.本文总结了 IHN疫苗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由弹状病毒引起的鱼类急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鳟和太平洋大马哈鱼鱼苗和种负,病鱼表现为狂游和造血器官坏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申报的动物疫病,为我国的二类疫病.  相似文献   

6.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文运用风险分析理论,从危害确定(流行地区、传播方式和传染源、临床症状和潜伏期、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等)、传入概率、社会经济危害、风险管理(产地选择、时间限制、预防免疫、实验室检疫等)和风险交流(主要为检疫系统评价)等角度切入,建立了进境鱼传播IHN的风险分析模型。风险分析结果:从IHN流行地区进口一尾鲑传入IHN的概率为4.2×10-3。  相似文献   

7.
正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鲑科鱼类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是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在我国,IHN病毒于1985年首次随进口鱼带入国内,并在辽宁本溪暴发IHN,死亡率近100%。随后扩散到东北和华北一带,呈散在性流行,近几年来流行有逐渐扩大和日趋严重的倾  相似文献   

8.
<正>虹鳟原产于北美太平洋沿岸,1959年引入我国,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但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增大、健康养殖意识缺乏,再加上抗生素和化学药品的滥用等原因,使得养殖病害频发,给虹鳟养殖行业带来重大损失。其中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IHN)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死亡率高、传染性强,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申报的鱼的疫病。2008年11月农业部发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IHN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8)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鲑鳟鱼类养殖的重要病原,具有传播快、发病急等特点,主要损伤鱼类的造血器官,因此称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其临床症状、病理损伤、流行规律、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传染病胰脏坏死症(IPN)和造血器官坏死症(IHN)是鲑鳟鱼养殖业的大敌,在国外常因此病造成重大损失,但迄今并未研究出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防控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我国主要冷水鱼养殖种类之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IHN)是世界性的鲑科鱼类传染性疾病和制约我国冷水鱼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对IHN陆续开展了流行病学、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虹鳟IHN病害防控研究现状,主要包括IHN病毒基因型、分布、流行规律及疫苗研制等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我国虹鳟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临床诊断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of fish,IHN)。是一种毒力很强的弹状病毒所引起的的急性、全身性的严重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虹鳟,包括硬头鳟、大鳞大马哈鱼、红大马哈鱼和大西洋大马哈鱼,银大马哈鱼(银鳟)在自然条件下对IHN病毒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对国家重要水生动物疫病进行了专项监测和调查。2021年8月16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了《关于2020年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和调查结果的通报》。2020年,对鲤春病毒血症、草鱼出血病、锦鲤疱疹病毒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陕西省开始参加《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对鲤春病毒病(以下称SVC)、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以下称IHNV)、锦鲤疱疹病毒病(以下称KHV)、鲤浮肿病(以下称CEV)等水生动物重大疫病进行监测。目前该项工作已连续进行5年,累计设置监测点178个,抽样185批次,对SVC等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在陕西省的发生流行、潜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2020年对天津市辖区内10个涉及水产养殖的区县开展11种水生动物重大疫病监测,三年间累计采集并检测鱼类样品450份,虾类样品617份。对不同疫病病原检测结果阳性率和其发生区县数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天津养殖鱼类疫病应该重点防控鲤春病毒血症、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鲤浮肿病和锦鲤疱疹病毒病,养殖虾类应该重视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虾肝肠胞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的"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免疫诊断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在免疫诊断试剂盒的诊断率和检测时间上均达到了国际标准。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渔业生产并能造成毁灭性打击的疫病,主要感染虹鳟、硬头鳟等冷水鱼类,急性感染时死亡率达90%~95%,并可垂直传播给子代。该课题针对此病研制了一株能  相似文献   

17.
一、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发病和流行情况1.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发病情况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是鲑科鱼类鱼苗、幼鱼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急性病毒性疾病。1941年Mgonigle首次报道加拿大大西洋鲑(Salmosalar)患此病,1960年Wolf等首次从河鳟病鱼中分离出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养殖水生动物的病毒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产动物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称为水产动物病毒病。 我国已报导的水产动物病毒病有草鱼出血病、青鱼出血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鲤痘疮病、淋巴囊肿病、三角帆蚌痘病以及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等等。 草鱼是我国主要养殖鱼类之一,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而草鱼出血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危害极大的病毒性疾病,致使草鱼的养殖受到严重影响。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对草鱼出血病已有了系统而深入的认识。其病原为呼肠弧轮状病毒属(Recrotavirus),草鱼出血病病毒(Grass carp Hemorrha…  相似文献   

19.
<正>一、近年来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现状近年来,水产养殖动植物的各种暴发性病害时有发生、受到各种病害的危害也日益严重,水产养殖动植物每年由病害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为数百亿元以上。对养殖鱼类危害严重的主要疾病有:草鱼出血病、疱疹病毒病、鲤春病毒血症、传染性脾肾坏死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虹彩病毒病等病毒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链球菌病、爱德华菌病、烂鳃病、赤皮病、打印病、水霉病等细菌、真菌病;刺激隐核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等寄生虫病等。  相似文献   

20.
虹缚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鱼类病毒病,在北美、日本、欧洲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均有报导。1990年作者曾分离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中国本溪株((IHNV-B),并报道如何应用ELISA法快速检测该病毒[赵志壮等,1993。为了找出各地病毒株之间及强弱毒株之间的抗原差异,以及进一步采用McAb-ELISA法快速检测该病毒打下基础,减轻其危害,本实验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能够持续分泌IHN V-B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 )的杂交瘤细胞株,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