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杏美1号"、"杏丰12"、"杏鲍菇3号"、"杏鲍菇6号"、"农大杏鲍菇"、"武杏"为试材,以当地主栽品种"杏鲍菇2号"为对照,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污染率、子实体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子实体品质为指标,对7个杏鲍菇菌株进行了玉米芯栽培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玉米芯栽培的杏鲍菇优良菌株。结果表明:"农大杏鲍菇"和"杏美1号"表现较好,菌丝生长浓密粗壮,菌丝长速最快,满袋时间最短,污染率低;菌株鲜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子实体生长表现最好,菌盖直径和菌肉厚度适中,菌柄长,菌柄直径大,子实体容重和单菇鲜重大;且二者优质菇比例最高;表明"农大杏鲍菇"和"杏美1号"为乌兰察布地区玉米芯栽培杏鲍菇的优良菌株,推荐在生产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杏鲍菇菌株液体培养菌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7,(6)
以杏鲍菇液体菌种进行栽培为出发点,进行了杏鲍菇不同菌株液体培养菌种比较试验,获得以下结论: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杏8菌株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无论在总产量还是生物学转化率上都明显高于其他供试杏鲍菇菌株,且具有形状稳定,菇型正,优质菇率高,保鲜期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以引进7个杏鲍菇菌株为供试菌株,进行甘蔗渣为主原料的栽培试验,结果 A2菌株(杏鲍菇5号)具有产量高、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宜用甘蔗渣料栽培。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5,(5)
试验比较了11个杏鲍菇菌株菌丝生长速率、拮抗情况、栽培周期、总产量、生物学效率、子实体栽培性状等。结果表明:农大杏北菌株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子实体性状优良,适合工厂化栽培;杏528菌株子实体栽培性状与其他菌株有显著差异,但其生长周期最短,可以作为杏鲍菇杂交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15,(4)
对从马来西亚引进的两株杏鲍菇菌株进行了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菌丝培养特性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马来西亚引进杏鲍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人工栽培子实体形态好,产量较高。其中杏鲍菇MH04814子实体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其它供试菌株,是试验菌株中综合表现最优的菌株。  相似文献   

6.
21个杏鲍菇菌株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本地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优良菌株,对21个不同来源的杏鲍菇菌株(Pleurotus eryngii)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拮抗反应可以把21个菌株分为4组,通过酯酶同工酶分析可以把21个菌株分为7组。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分析比较, 21个供试菌株中3号、 9号菌株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工厂化栽培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7.
对16个不同杏鲍菇菌株的菌丝拮抗作用、菌丝生长特性、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性状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品种比较混乱,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的现象较为严重,同种异名的菌株间生物学特性表现出显著差异。杏01(杏鲍菇-1)、杏13(杏F)两个菌株的菌丝生长较快,长势较好,菌丝浓密,原基分化快,栽培周期短;出菇产量高,生物学效率均大于70%;菌盖大小适中,菌柄长且粗壮,子实体个体大,单菇重量大,组织致密,子实体各项性状优良。因此,菌株杏01与杏13可作为杏鲍菇优良菌株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菌株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5,(5)
为了研究国内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对筛选的34个杏鲍菇菌株进行RAPD(Randomly Amplifiled Polyrnorphic DNA)和ISSR(Inter-Stmple sequence Repeat)分析。从31个RAPD引物中选取了23个引物对34株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菌株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66条稳定清晰的DNA条带;从32个ISSR引物中选取了23个引物对34株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菌株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11条稳定清晰的DNA条带。根据扩增结果,对34个杏鲍菇菌株进行了RAPD标记、ISSR标记及二者相结合的聚类分析。3种方法的分析结果相近,可分别将34个供试菌株分为4~5大类。研究为国内工厂化杏鲍菇栽培菌株的筛选、育种和栽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芦笋秆为试验对象,筛选以芦笋秆为主料栽培杏鲍菇的最适菌株和栽培配方,探讨其栽培杏鲍菇的可行性。通过观察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等来确定最适菌株及栽培配方。结果表明,杏-Y杏鲍菇为最适菌株,30%芦笋秆为最适添加比例,芦笋秆可应用于杏鲍菇栽培。  相似文献   

10.
刘慧铭 《蔬菜》2006,(12):42-43
与传统食用菌品种平菇、香菇等相比,杏鲍菇属于新开发利用的一类珍稀食用菌品种[1],目前在东北以及北京、上海等地栽培面积较大,市场前景广阔。但栽培品种较杂,不同菌株间差异较大,良莠不齐,为筛选北方地区适栽的优良品种,我们于2000-2005年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引进10个杏鲍菇菌株,并通过初选对其中5个品种重点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菌株杏鲍菇1号、杏鲍菇2号(均引自浙江省农科院)、三明1号(引自福建省三明真菌所)、杏鲍菇9号、杏鲍菇8号(均引自北京农业学校)。2.培养基配方母种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  相似文献   

11.
不同原料栽培杏鲍菇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杏鲍菇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了探索杏鲍菇高产栽培方法,我们用本地常见的几种食用菌栽培原料进行了不同配方栽培杏鲍菇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株 杏鲍菇引自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1 2 培养料配方 试验设以下6种配方:a . (ck)木屑78%、麦麸15 %、玉米粉5 %、石膏粉1%、石灰1% ,料水比为1比1 3;b .稻草粉78%、麦麸15 %、玉米粉5 %、石膏粉1%、石灰1% ,料水比为1比1 4 ;c .棉籽壳78%、麦麸15 %、玉米粉5 %、石膏粉1%、石灰粉1% ,料水比为1比1 3;d .蔗渣78%、麦麸15 %、玉米粉5 %、石膏粉1%、石灰1% ,料水比为1比1 …  相似文献   

12.
以酱香白酒糟为主原料,对5个杏鲍菇菌株进行栽培试验,结果杏鲍菇P1菌株具有产量高、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应酱香白酒糟栽培;在菌株筛选的基础上,设计7个不同栽培基质配方栽培杏鲍菇,结果配方d产量高,子实体形状好。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2015,(2)
以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性状及产量、生物学效率等为指标,对6个杏鲍菇品种进行试验比较,筛选出较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优良品种。结果表明,杏鲍菇新科11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呈棒状,生物学效率高,与其它供试品种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优良菌株的筛选及亲缘关系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8个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株进行工厂化栽培实验,从栽培周期、子实体性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几个方面筛选适宜山西地区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株,结果表明6号菌株最优.通过菌丝拮抗试验对8个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评价,表明3、6号菌株与其它菌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在中波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从波兰引进了7株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菌株,通过小试、中试的筛选工作,获得了Ap2菌株,其工厂化栽培产量达到21.76kg/m2。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①小试菌株和常规栽培试验菌株:Ap1~Ap7共7个参试考察菌株和一个CK(F56)共8个菌株,从波兰蔬菜作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引进。②中试菌株:Ap1、3、6、7、2共5个参试考察菌株和一个CK(F56)共6个菌株。从波兰蔬菜作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引进(小试和中试在山东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地区24个杏鲍菇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选取了40条RAPD随机引物对供试的24个杏鲍菇菌株的基因纽DNA进行PCR扩增,最终成功筛选出9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42条稳定、清晰的DNA条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850的水平时,可将24个供试菌株分为5大类;主坐标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RAPD分子标记技术成功的表明了北京地区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为杏鲍菇的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7个生产上常用的杏鲍菇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技术、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杏鲍菇菌株进行鉴别分类;进而利用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育种技术,将不同种类、不同交配型菌株进行单单杂交,筛选出杂交成功且具有锁状联合的杂交菌株,对比杂交菌株与亲本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农艺性状等,以期为杏鲍菇的实际生产与栽培提供优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拮抗反应、酯酶同工酶、ISSR的研究结果一致,将7个杏鲍菇菌株分为3类,第1类为12、16、1208、1219、1287菌株;第2类为1283菌株;第3类为1284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技术,获得24个杂交菌株;与亲本对比,筛选出了5个菌丝生长速率、菇体质量显著优于亲本的菌株,分别为ZJ5、ZJ8、ZJ11、ZJ17、ZJ22菌株。  相似文献   

18.
对杏鲍菇液体培养基的碳氮源进行筛选,表明杏鲍菇科杏2号菌株最适碳、氮源均为麦麸皮.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杏鲍菇液体菌种的摇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100/250 mL装液量,10%接种量,30℃下180 rpm转速培养6 d,菌丝生物量最大.采用该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菌丝满袋时间缩短12 d.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不同菌株的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成都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杏鲍菇菌株.我所于2004-2005年以棉子壳为培养料进行了不同杏鲍菇菌株的比较试验。经试验表明.杏优1号表现最佳.其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好。子实体形态好,产量高。经方差分析,生物转化率为83.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适合在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钟礼义  朱义林 《食用菌》2006,28(5):24-25
通过对七个不同草菇菌株室内床式网床稻草栽培试验,经菌丝生长和栽培性状观察,产量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A5、A6、A7、A2菌株均适宜我县室内稻草栽培,A2、A6菌膜较厚,不易开伞,可作为储备菌株,A1、A3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