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7年5月,农业部公布了2017年通过审定的14个水产新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广泰海洋育种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榜上有名。这是海洋所自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后又一通过审定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凡纳滨对虾是世界第一大养殖虾类,约占全球养殖对虾产量的70%。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是我国水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2.
渔业纵览     
<正>中国对虾"黄海2号"示范推广成果通过专家验收9月2-5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子课题"中国对虾高产、抗病品种的培育"项目的中国对虾示范养殖结果通过了专家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组织专家在天津恒兴富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农业农村部农业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一带一路"热带国家水产养殖科技创新合作、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山东省海水养殖重大疫病防控诊疗技术产品研发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LJNY201802)和天津市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水产-对虾养殖岗位(ITTFRS2017012)联合资助的"养殖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了现场验收。课题组通过多年研究,建立了对虾养殖系统有害菌定量化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的对虾养殖注定是个"多事之秋",尤其是中造的养殖,"威马逊"、"海鸥"两次台风重创了华南地区的对虾养殖,苗场、养殖场损失惨重。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联")在雷州市覃斗镇西岸村的对虾养殖基地也不能幸免,在放苗不到一个月就遭遇了"海鸥"。难得的是,它坚强地生存下来了,还收获了大丰收。听到这个消息,本刊记者于12月4日即刻启程,随国联水产养殖事业部  相似文献   

5.
<正>3月11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相关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凡纳滨对虾工程化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进行了现场测试验收。"凡纳滨对虾工程化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工程化设施和养殖环境调控剂,优化了养殖工艺,转化应用了凡纳滨对虾工程化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建立示范基地260亩,实现了一年多茬养殖,增加了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汇报,审阅了试验和养殖生产的原始记录,现场随机抽样检测了越冬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情况,对  相似文献   

6.
<正>为恢复锦州市养虾业,控制对虾病害的发生,2005年至2012年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先后引进中国对虾"黄海1号""黄海2号"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相继取得成功,中国对虾"黄海系列"新品种的引进使该地区沉寂的对虾养殖业得到一定的恢复,但始终采用粗放式养殖方式,产量和效益比较低。中国对虾"黄海3号"于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获得了新品种认定,是中国对虾"黄海"系列的又一个新品系,其池塘养殖成活率比原来提高15.2%,池塘连片养殖  相似文献   

7.
<正>《对虾健康养殖综合集成技术》是水产工作者和养殖从业人员在多年对虾养殖生产与试验、示范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下面就"放养对虾苗种健康质量检疫检测技术","养殖池塘环境修复技术"、"应用微生态制剂养殖池塘底质、水质环境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人们常说"养虾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对虾养殖的成功与否及经济效益的高低,良好的养殖环境给水产养殖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对虾  相似文献   

9.
正这几年随着南美白对虾越来越难养,部分虾农尝试转养其他品种。斑节对虾由于市场价格好且稳定,不少养殖户开始试养斑节对虾。当前,广东是斑节对虾养殖的主产区,占全国斑节对虾养殖产量的一半以上。"南海1号"应运而生广东省阳江市东泰水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东泰水产")今年开始养殖斑节对虾"南海1号"(以下称"南海1号")。该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范敬峰介绍说,斑节对虾属于高档水  相似文献   

10.
<正>对虾养殖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养殖品种和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养殖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对虾种苗问题越来越受到养殖者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针对对虾苗种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本刊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育种学科委员会王清印主任,请他谈谈我国对虾新品种的培育情况及种业发展的展望。问:目前我国对虾主要养殖种类有哪些?养殖现状如何?答:对虾养殖业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可说是最具  相似文献   

11.
正斑节对虾是养殖对虾类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对虾,也是我国传统养殖对虾种类,且适合大规格虾养殖。近十多年来,由于缺乏良种,苗种良莠不齐,斑节对虾养殖未能获得大的发展。斑节对虾"南海2号"(品种登记号:GS-02-002-2017)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选育。培育单位经过多年实验得到生长速度快、耐高氨氮的父  相似文献   

12.
<正>去年5月份开始,我们在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涧河村沿海高速南选择了4个池塘共13.3hm2,将"黄海1号"中国对虾与毛蚶进行混养,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生态养殖模式。"黄海1号"中国对虾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出来的,是我国第一个通过人工选育成功的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其性状优势明显。在试养殖过程中对比日本对虾、南美对虾等养殖品种表现出明显的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生长快等特点。毛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张喆等人完成的"一种对虾室内养殖试验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该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对虾室内养殖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端盖组件和养殖容器;所述养殖容器为上端敞口的透明容器,所述端盖组件由框架和网孔口径在两厘米以下的黑色纱网构成,所述框架适配于养殖容器的上端敞口,所述黑色纱网固定覆盖在框架上,所述端盖组件活动盖合在养殖容器的上端敞口上。该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对虾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黄海2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从4个中国对虾自然群体及2个选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2009年2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水产新品种证书,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 及养殖存活率高等优良性状.经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 织,我站2011年在辽宁省营口、锦州、盘锦三市推广了中 国对虾"黄海2号"健康养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科技     
正对虾重大疫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临床防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俗称"偷死病",一般发生在养成阶段,此病传播广、致病性强、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对虾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201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印庚研究员带领水产动物药理与临床研究团队,走遍全国沿海对虾主产区进行调研取样,通过对"对虾急性肝胰脏坏死病"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6.
<正>为大力推广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模式,提升蟹池立体综合利用率,提高河蟹综合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2015年宿迁农委将"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作为渔业主导模式之一进行大力推广,在宿迁市湖滨新区黄墩镇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示范推广近1000亩"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对虾放养密度多数采取10000尾/亩进行放养。9月上旬,笔者对黄墩镇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水产养殖户的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进行走访,多数塘口对虾已达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为加强对虾生产、收购、加工和出口管理工作的领导,最近由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强对虾收购和出口管理的通知》。其中规定:全省对虾出口由浙江水产进出口分公司负责经营,并承担对虾出口收汇任务,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分公司过去投资扶持养殖的对虾,仍由粮油食品进出口分公司经营出口,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省经贸厅同意,不得经营对虾出口业务;对虾收购由省水产养殖公司组织产地市、县水产养殖公司或委托的收购单位收购,签订收购合同,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经营出口的对虾,委托水产养殖公司代购,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经营对  相似文献   

18.
李卫东 《河北渔业》2012,(11):39-40,45
<正>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渤海,1990年曾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70%[1],但由于病害、种质、环境、养殖模式等原因,养殖产量急剧下降,平均单产仅有150~300kg/hm2,对虾养殖行业亏损严重。"黄海1号"中国对虾是黄海水产研究所经过7代选育获得的第一个人工培育海水养殖新品种[2],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快、成活率高等优势,目前在山东、河北等沿海地区已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常德市南美白对虾产品推介会在常德市国际大酒店举行,来自四川成都、湖北荆州、湖南岳阳等地的对虾经销商,与澧县福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现场签约,2000吨对虾被抢购一空。南美白对虾自2010年在澧县官垸进行"海虾淡养"试养成功后,经过几年的探索,养殖技术基本成熟。对虾因其具有养殖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成了当地特色产业。"对虾养殖周期约八九十天,平均亩产七八百斤,只要养殖  相似文献   

20.
董海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12):42-43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曹煜成、李卓佳、梁伟峰等发明的"一种对虾养殖池塘优良藻相的构建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0810198309.0。本发明完善和丰富了养殖环境调控技术体系。本发明涉及养殖池藻相构建方法,特别是一种对虾养殖池塘藻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