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带“205”     
<正>育种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荣成市蜊江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荣成海带栽培群体后代个体的雌配子体和韩国海带自然种群后代个体的雄配子体杂交产生的后代群体为亲本群体,以藻体深褐色、叶片宽大和孢子囊发育良好为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2.
<正>"三海"海带是以福建养殖海带群体(母本)与"荣福"海带(父本)杂交产生的子代为基础群,以藻体宽度和鲜重为选育指标,经多代群体选育而成的新品种(GS-01-003-2012),具有藻体宽、根系发达、中带部明显、体厚特性。在福建霞浦、连江、莆田主要海带养殖区推广养殖,产量增产10%以上,2017年,"三海"海带新品种列入福建省种业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育种单位:宁波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1998年采自浙江渔山岛的野生坛紫菜为亲本群体,采用体细胞工程育种技术获得纯系丝状体,2004年经海上栽培后,以叶状体褶皱多、宽厚、基部发达和生长速度为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与普通坛紫菜品种相比,叶片厚度提高8.8%,产量提高15.0%以上,壳孢子放散量提高25.0%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育种单位: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品种简介:品种是以大连裙带菜栽培群体为亲本,以晚熟和高产为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与普通裙带菜品种相比,收割期延迟15天~20天,最迟可到5月上旬,产量提高30.0%以上,菜质较好。适宜在我国辽宁和山东沿海栽培。  相似文献   

5.
吉奥罗非鱼     
正育种单位:茂名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上海海洋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经5代群体选育的新吉富罗非鱼为母本,以经9代群体选育的以色列品系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即为吉奥罗非鱼。自然雄性率可达92.0%以上,出肉率高;在相同养殖条件下,6月龄平均体重比奥尼罗非鱼提高25.0%以上,抗逆性能明显优于吉富罗非鱼。  相似文献   

6.
<正>育种单位:汕头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8年从广东汕头南澳海区华贵栉孔扇贝养殖群体中挑选的黄金色个体构建基础群体,以闭壳肌和贝壳金黄色为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辅以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贝壳、闭壳肌和外套膜均为金黄色,色泽纯度达98.0%以上;在相同  相似文献   

7.
<正>育种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5年从浙江乐清湾收集的泥蚶自然群体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辅以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泥蚶相比,27月龄平均体重和壳长分别提高31.0%和11.4%。  相似文献   

8.
于2007-2008年采集养殖生产中使用的海带烟杂和单克隆海带配子体杂交培育的东方3号等9个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品种/系成熟孢子体,采集游孢子后,通过人工育苗获得自交子一代.以青岛野生海带自交子一代作为对照,运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以上10种海带幼孢子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用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条带434条,其中多态性带141条,多态性平均检出比例32.5%.UPGMA聚类分析,可将10个海带品种/系自交子一代分成三大类群(相似系数0.87).其中90%受试海带品种/系亲本的纯合性较高,自交系个体后代遗传相似系数在0.97以上.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栽培海带品种/系与青岛的野生海带可能来源于同一种群,而福建的栽培海带则在亚热带水域长期栽培后特化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种群.早厚成海带和真海带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测早厚成海带的亲本可能是真海带.而烟杂海带亲本杂合度明显高于其他海带品种/系,从品种的角度考虑,还需进一步筛选纯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育水温和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促熟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2种升温模式(水温从5℃逐渐升至12℃后恒温培育,从5℃逐渐升至15℃后恒温培育)和3种不同饲料[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粉组:50%鼠尾藻粉+50%海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粉组:50%海带粉+50%海泥;混合藻粉组:25%鼠尾藻粉+25%海带粉+50%海泥]。实验过程中,定期测量刺参体壁粗成分;实验结束后,分析雌性刺参性腺粗成分,同时检测雌参的繁殖力指标和子代质量指标。结果显示,在15℃水温培育的雌参性腺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高于在12℃水温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2.54±1.78)%和(10.83±1.04)%。15℃水温下培育的雌参性腺指数、排放率和平均排卵量均高于12℃水温下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87±2.02)%、(16.00±2.31)%和(312.0±59.3)×104粒。饲料实验中,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雌参性腺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海带粉组(P<0.05),为(60.82±0.52)%和(59.18±1.26)%,海带粉组雌参性腺中粗脂肪含量为(8.82±1.55)%,高于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3个饲料实验组的雌参在繁殖力指标上差异不显著,但混合藻粉组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最高。混合藻粉组受精卵孵化率和早期幼体体长均显著高于海带粉组。研究表明,采用15℃水温培育的雌参繁殖力高于12℃水温培育的雌参,但二者产生的子代质量差异不显著;在实验范围内,采用不同饲料培育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混合藻粉组亲参所产子代质量高于鼠尾藻粉组和海带粉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刺参耐温速生群体试验结果:养殖166 d,耐温种群,速生种群和对照种群的湿体重增长率分别为814.74%、417.87%和3.6%,活率分别为60.63%、46.66%和30.63%;不同种群刺参对升温期反应有着明显的差异,耐温群体夏眠阈值提高了0.7℃,进入夏眠时间延后约15cl.讨论了利用耐温潜能,采用传统选优育种、定向培育、累代选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品种来源:该品种以国内4个养殖群体为基础选育种群,采用传统的选育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以生长速度为主要指标,经连续5代选育获得的大口黑鲈选育品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口黑鲈选育新品种。审定情况:通过第四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GS01-004-2010。特征特性:该品种生长快,体型  相似文献   

12.
正育种单位:池州市秋浦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长江支流秋浦河采捕后经3代群体选育的斑鳜为母本和经5代群体选育的鳜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即为秋浦杂交斑鳜。可摄食冰鲜饲料;在相同养殖条件下,6月龄平均体重比斑鳜提高160.0%以上,饲料系数较斑鳜低,营养成分组成比例与斑鳜相近。  相似文献   

13.
冬季因气温低,越冬鱼种易受冻害,成活率比较低。近年我们采用生态调节法提高鱼池温度,既增强鱼类在冬季的摄食能力,保持膘度,又减少冻害提高了成活率。经测定:此法可比其它鱼池的水温升高2℃左右(阴雨雪天除外),无风的晴天随气温升高水温可升到3℃以上,鱼种越冬成活率由过去的60%—70%提高到80%—90%以上,而且简便易行,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14.
<正>育种单位:常熟理工学院、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3年采自青岛的野生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为育种基础种质,经γ-射线人工诱变和强光胁迫处理后获得第1代品系丝状体,随后通过无性生殖途径获取纯系种质,以生长速度和色泽为主要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与普通条斑紫菜品种相比,产量提高10.0%以上,藻体紫褐色,色深具光泽,单孢  相似文献   

15.
从越冬条件、放养前的准备、人池、养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对虾成虾高密度越冬养殖的关键技术:放养前池底铺粒径0.4~1.0 mm的粗沙约20 cm厚,光照强度控制在200~300 lx;成虾应在养殖池自然水温降到16℃以下时入室,放养量控制在5 kg/m2左右;水温宜控制在8~15℃,溶氧量在5 mg/L以上,盐度在30左右,pH值7.8~9.0.日投饵量根据水温确定,一般前期水温在12~15℃,日投饵量控制在3%左右;中期水温在10~12℃,日投饵量2%左右;后期水温在8~10℃,日投饵量1%左右.  相似文献   

16.
<正>培育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7年从山东乳山海区自然采苗养殖的长牡蛎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生长速度和壳形作为选育指标,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15月龄平均壳高较普通商品长牡蛎苗种提高16.2%,总湿重提高24.6%,出肉率提高18.7%,壳型整齐度明显优于普通商品长牡蛎。适宜在我国江苏及以北沿海养殖海域中养殖。一、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长牡蛎"海大3号"(品种登记号:GS-01-007-2018)是以2010年从山东沿海长牡蛎野生群体中筛选出的左壳为黑色的360只个体构建选育基础群体,以黑壳色和生长速度为选育指标,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长牡蛎相比,10月龄贝壳高平均提高32.9%,软体部重平均提高64.5%,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黑色。  相似文献   

18.
<正>育种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5年从江苏南通文蛤野生群体中挑选的3500粒2龄枣红壳色个体构建基础群体,以枣红壳色和生长速度为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辅以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枣红壳色个体比例达到100%,呈鲜味氨基酸含量平均达到20.0%,DHA和EPA含量平均达到  相似文献   

19.
日本囊对虾“闽海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育种单位:厦门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8年捕自台湾海峡的1571尾野生日本囊对虾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指标,采用家系选育和BLUP育种值评价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日本囊对虾相比,100日龄平均体重提高25.3%。适宜在我国沿海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16-28日在浙江湖州地区进行了花于水温15℃条件下的人工催产生产性试验。用常规催产剂和方法,催产花亲鱼540尾,其中雌亲鱼355尾、雄亲鱼185尾。试验结果表明:排卵率为91.5%,催产效应时间为29.5 h,群体排卵时间为2.5 h;受精率为98.7%;孵化鱼苗(下塘鱼苗)380万尾。与常规生产水温17~18℃以上催产情况比较,在水温15℃条件下,花也完全可以进行人工催产;除效应时间和孵化时间延长及卵膜难以溶解外,其排卵率、受精率、群体排卵时间和孵化率等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