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龟鳖养殖业基本步入稳步发展的良性状态,但也有局部地区出现了盲目发展温室鳖的不良现象,结果造成了自今春2月以来,我国华东沿海江浙水产品市场上温室鳖的价格持续下跌的被动局面,至4月中旬,出塘价已跌至历年来最低的20元/千克左右。温室鳖价格的暴跌,使一些养鳖企业再度陷入困境,养鳖业再次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2.
随看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水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出现了鱼、鳖、鳗等卖难、价跌等新情况。针对市场变化.县水产科研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使水产养殖尤其是特种水产品养殖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好势头。1甲鱼由精养转向混养前几年.由于野生鳖的枯竭,鳖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最高价达500元/kg以上。随之人工养殖一哄而起、价格猛跌。目前养殖鳖仅120元/kg左右。靠建立标准温室养鳖经济效益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去年在楼王镇水产垦殖公司门0亩池塘中.增放鳖种养成鳖试验成功,今年全县1万多亩水面中推广大水面、低密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养鳖业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很快,1996年产量估计已达3万t,技术和生产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传媒对鳖的价值宣传过分;②部分养鳖场规模过大或过小且技术水平较差;③鳖的进口失控。总的看来,养鳖业是成功的,其效益较好且仍具市场潜力。建议有关部门制订养殖技术规范,控制鳖的进口并搞好鳖的原种场建设。  相似文献   

4.
郭国防 《水产科技》2004,(6):28-28,27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吃鱼难”呼声已经被“卖鱼难“所代替,鲤、鲢、草鱼等常规养殖品种,甚至鳖、虾、蟹等名优水产品,市场始终疲软,价格上不去。“现在该养什么,怎样养才能赚钱”成了广大农户和水产工作者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原料价格有所上升、养殖环境条件变坏的情况下,养殖者怎样才能在水产业这个高风险、  相似文献   

5.
我国养鳖业即将走出低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春光 《淡水渔业》2002,32(4):47-48
我国的养鳖业 ,从上世纪 70年代开始发展以来 ,市场价格从最初的公斤 4 0 0元下滑至 2 0 0 1年夏季的公斤不到 4 0元 ,使许多养鳖企业倒闭或面临倒闭。养鳖业进入低谷 ,形势严峻。然而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随着我国整体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也带动了养鳖业内部的结构调整 ,使养鳖业得以走出低谷 ,并逐步走上科学、合理、健康的发展之路 ,以下是笔者调查后经过分析的几点依据 ,仅供参考。1 养殖规模回缩产量下降几十年来 ,我国养鳖业的总体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 ,到 2 0 0 1年初养殖设施的规模已达年产 15万吨之巨。实际年…  相似文献   

6.
鳖以其营养、药用价值高等特点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在鳖价一落千丈,每公斤售价26~40元的行情下,只有提高养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赚取合理利润。搞好稚鳖阶段的养殖工作,提高稚鳖养殖成活率,是养鳖业至关重要的第一关。下面笔者稚鳖养殖及鳖苗放养应注意的问题谈  相似文献   

7.
张邦杰 《内陆水产》2001,26(1):23-24
1加温养鳖业的发展进程我国是世界上养鳖最早的国家,早在公元前470年范蠡所著《养鱼经》中就有养鳖(守神)的记述。近代,日本的养鳖业有了较快的进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川崎义一等改常温饲养为工厂化加温饲养,打破鳖的冬眠期,使养鳖的周期从3~4年缩短到12~15个月。这项改革使日本的养鳖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养鳖,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大陆50年代才起步。80年代开始加温养鳖,证明鳖的冬眠是属于对自然环境抗寒的生理适应,非不可逆转的遗传属性。1986年湖南省水产研究所进行了“利用地热水养鳖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鲤、鲢、草鱼等常规养殖品种,甚至鳖、虾、蟹等名优水产品市场始终疲软,价格上不去。“现在该养什么,怎样养才能赚钱”成了广大农户和水产工作者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原料价格有所上升、养殖环境条件变坏的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北方鲍养殖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思众 《齐鲁渔业》1994,11(5):41-42
对我国北方鲍养殖的几点建议王思众(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266002)鲍在国际市场十分走俏。近十几年由于澳大利亚、日本、美国、智利等主要产鲍国产量急剧下降,致使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上扬。我国鲍的养殖业正是在这种国际环境下起步并逐步发展起来的。80年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人工养鳖一轰而上和境外鳖的大量涌入,市场上商品鳖价格从1995年最高时的每公斤400元降到1999年底的每公斤50元,以至我国许多养鳖企业面临倒闭。杭州市在养鳖协会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参与下,一方面引导国内养鳖企业调整养鳖模式,即以提高商品质量,创立名优品牌的健康生态养殖;另一方面,由国家农业部牵头对非法入境的国外鳖进行严厉的打击。由于上述有效措施,使本来预计在春节期间售价不会超过每公斤60元的鳖价,到近日已上升到每公斤100元左右,特别是已创品牌的中华鳖更是质好价俏,呈现供不应求的势态,如萧山的湘…  相似文献   

11.
赵春光 《科学养鱼》2001,(12):15-15
2001年春至今,市场鳖价从原来的60元/公斤跌至40元/公斤以下,这对大多数养鳖企业来说已无利可图,有的甚至面临倒闭,养鳖形势急转直下,已十分严峻。造成这种局面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养鳖产量持续增长我国的养鳖产量,从1995年的年产量不到5000吨,已到2000年年产超过80000吨。5年里增加十几倍,呈持续增长态势,而产量持续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养殖技术普遍提高由于养殖技术的普遍提高,养殖成活率已从过去的平均70%提高到80%以上。而工厂化控温养成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一些人工控温养殖境…  相似文献   

12.
冷静反思甲鱼市场变化 走出养鳖发展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秋今春.甲鱼市场高价回落,这对连续几年的养鳖热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和震动:一些关心养鳖的人们认为养鳖要吃亏了;有些场家认为养鳖不能干了。从而在甲鱼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一股懈怠情绪。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前几年的养鳖热和紧张的市场进行冷静的反思,进而纠正对目前市场价格回落的不良心态,树立正确的产业发展前途的认识,坚持养鳖的信心。一、不要再入误区分析养鳖发展史,有两个误区:一是前期养鳖热时,把发展维系在高价反差产生的高效基础上而盲目上马,这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热误区;二是高价下浮后就极端失望而消极退缩的…  相似文献   

13.
林冰 《内陆水产》2013,(11):54-55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兴起工厂化养鳖,90年代,工厂化养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养鳖成本大幅度降低,“养鳖热”的高潮风起云涌,供需矛盾日渐突现。1996年后,甲鱼价格开始下滑,由最高峰期的250-300元/kg跌至最低谷的50~60元/kg。大部分甲鱼养殖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规模小的养殖场只能倒闭、转产,勉强支撑下来的也缩小了养殖规模。今年,甲鱼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存塘高,价格低”这字眼频频从养殖户口中吐出,足以说明今年甲鱼行情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养鳖业已从过去的大起大落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从2001年底开始市场价格从最低时接近成本价的平均30元/千克逐步上升到2003年初的50元/千克,大多数养鳖企业获得了较好的利润。面对初见好转的养鳖形势,一些行业企业试图再次大举投资养鳖业。而笔者认为,投资养鳖业还需因地制宜谨慎从事,切不可再次一哄而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简述一下国内外养鳖业的最新势态和市场前景,供参考。一、国内外养殖最新势态1.养殖产量开始回稳90年代以来我国的养鳖产量呈持续增长势态,到2000年全国年产量已超过12万吨。直到20…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养鳖的科学投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光 《淡水渔业》1998,28(4):35-36
人工养鳖的科学投饵赵春光(浙江省萧山市甲鱼研究所)随着养鳖业的迅猛发展,甲鱼的市场价格也日趋回稳。为了节本求效,狠抓科学管理已成为各养鳖企业的主攻方向。而饲料作为直接成本中投入最大的一项,也更为管理者所重视,所以如何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进行科学投饵已成...  相似文献   

16.
豫西地区的甲鱼养殖形势长期持续处在低迷状态。据业内人士分析,甲鱼处于低价位尚需徘徊一段时间。甲鱼价低难销,严重挫伤了该地区养鳖者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养鳖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从而造成了池塘资源的严重浪费,对甲鱼养殖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为此我们在对该地区的甲鱼养殖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该地区甲鱼养殖业的基本对策。1豫西地区甲鱼养殖业发展历史及现状豫西地区甲鱼养殖始于八十年代初,当时仅有数家个体养殖户,采取常温养殖法培养亲鳖,以繁殖鳖苗为主,每年只有少量的成鳖上市。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温室养鳖模式在该地区推…  相似文献   

17.
甲鱼是我国传统的美食补品,在刚兴起养鳖热时,当时有限的野生资源不但市场消费需要,一部分还要作养殖的种源,所以市场上货缺价贵,消费者买甲鱼很少顾及品种与质量,只要是活的买了就走。而今随着养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产量越来越多,加之境外鳖的大量流入,市场上货足价廉,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好势头。特别是消费者对鳖的价值认识也有进一步提高,市场消费也越来越注重甲鱼的品质,并以质论价,合理消费。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养殖方式和养殖时间不同价格不同   我国的人工养鳖,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养殖方式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8.
养鳖模式和鳖鱼品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秀元  孙露 《内陆水产》2004,29(7):21-22
浙江是全国养鳖大省,亦是国内开展工厂化温室养鳖最早的省份之一.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养鳖模式已从单纯的工厂化温室养殖向外塘养殖和无公害仿生态常温养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迈进。本文就当前浙江省主要养鳖模式和鳖品质的关系作一简介和探讨.供广大养鳖者和消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邦杰 《水产科技》1999,(5):15-18,22
华南地区的土池常温养鳖利用自然赋予的地理优势,投入少,收益快,可塑性大,应变力强。1998年平均成本60~64元/kg,投入产出比1:1.41。在水产市场普通疲弱,售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大部份的养鳖场(户)还是有利可图。提出增加科技含量,推行健康养殖,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发展中华鳖品牌与进口鳖抗衡,确保在诸多养鳖模式的质量、价格与品牌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土池常温养鳖业应仍是有所作为莳饲养业。  相似文献   

20.
中化鳖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很畅销,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江河湖泊的污染以及不加保护地滥捕酷杀,野生鳖资源正以每年10%的速度锐减。为了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在上海农委的组织下,上海市郊县已建成了多个工厂化养鳖试验场,到1995年已建成了7座养鳖场,预计年产值近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