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杨梦尼夜蛾的形态特征,阐述了其在奎屯河流域的发生动态,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杨梦尼夜蛾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杏产业已成为轮台县林果业一大亮点,2005年全县杏树定植面积达到20.6万(667m2),发展迅猛。但随着面积的加大,杏树病虫的危害也日益加剧,尤其是杨梦尼夜蛾的危害已开始威胁到杏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我站自2004年立项对杨梦尼夜蛾进行了两年的观察研究,基本上摸清了该虫的生活史及  相似文献   

3.
一、杨梦尼夜蛾杨梦尼夜蛾主要危害杨、柳、榆等树种,为新疆早春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以幼虫食叶,其幼虫食量大,危害严重时可暴发成灾,将树叶吃光仅剩叶脉。  相似文献   

4.
杨梦尼夜蛾是石河子垦区近几年发生的一种新的林木害虫,虽然出现时间短,但发展迅速。因其产卵分散,危害树木种类多,其老熟幼虫对棉田也造成一定危害。一、形态特征及习性1.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18~21毫米,翅展41~44毫米;雄成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41~43毫米;头壳褐灰色,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双栉齿状。前翅灰褐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内种群空间分布特征,在保护区内立了一块1 hm2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逐一测量并记录了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树木的种类、高度、胸径、冠幅、株数等因子,以1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负二项参数、扩散系数、扩散型指数、CA指数、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数、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拟合检验等8项指标,对群落的分布类型、聚集强度及其空间格局进行研究.通过对重要值前6位物种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以及聚集强度的详细分析来了解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内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重要值中,漆(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在样地中的重要值最大,但它的物种数并不是最多的,其次是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它的重要值在样地中位于第2位,位于第3位的是葛萝槭(Acer grosseri);从径级分布中可以看出,样地中大胸径的树木较少,大多数是中小型;在空间分布格局中可以看出,大胸径的树木因为较少大多数是随机分布,中胸径的树木相对较多,多呈均匀分布,也有少量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而小胸径的树木最多,几乎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6.
早熟花椰菜重要害虫混合种群空间分布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平行线法对早熟花椰菜上的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菜青虫的混合种群空间分布型进行了调查,取得了10个样本资料。应用Taylor的幂法则、m^x-m的同归方程以及聚集度指标测定和分析了混合种群在早熟花椰菜上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混合种群在田间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7.
惠安县斜纹夜蛾的发生监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纹夜蛾别名莲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斜纹夜蛾是世界性害虫,国内分布普遍,是一种食性很杂和暴食性的害虫.在蔬菜中主要为害甘蓝、白菜、茄子、番茄,受害最重的是水生蔬菜、十字花科及茄科蔬菜,近年来在惠安县普遍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8.
斜纹夜蛾在青花菜上种群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斜纹夜蛾在临海市蔬菜作物上发生为害渐趋严重.为了揭示斜纹夜蛾的空间分布信息和种群特征,2003年通过对青花菜田的斜纹夜蛾不同发生密度田块调查,取得了8组样本资料,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4.3954时,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侯、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所致;当m>4.3954时,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962/D2[5.4022/m 7.2556],T0(n)= 0.5 n±4.1647n.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梦尼夜蛾卵、幼虫、蛹的抽样,并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和频次分布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表明,梦尼夜蛾卵、幼虫、蛹均属聚集分布,其中卵、幼虫又同时符合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对形成此种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牛玉玲 《农村科技》2014,(12):34-35
<正>根据监测调查结果显示,特克斯县2014年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为317公顷,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杨树食叶害虫种类有:杨扇舟蛾、舞毒蛾、杨梦尼夜蛾、杨毒蛾、春尺蠖、杨蓝叶甲,其中杨扇舟蛾、舞毒蛾危害较为严重,其余都是零星混合分布发生。一、杨扇舟蛾1.发生规律杨扇舟蛾在特克斯县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地面落叶、树皮裂缝或基部皮下结茧越冬,4月底成虫羽化,6月底第2代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1~2  相似文献   

11.
花椒瘿蚊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花椒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所有的指标表明,花椒瘿蚊幼虫在一切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原因是由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所致。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虫口密度在植株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无显著差异;植株中部虫口密度较上部和下部大,差异显著,而上部和下部的虫口密度无显著差异。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确定出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模型及一定防治指标下的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2.
南美斑潜蝇幼虫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调查和计算 ,明确了南美斑潜蝇幼虫呈聚集分布 ,且以负二项分布为主 ,主要分布在植株的中下部。如果防治指标定为每百叶有虫 3 7头 ,则序贯抽样的累积幼虫数量界限 :T0 (N) =0 .3 7N± 0 .83 68N。田间随机取样以平行线和Z字形为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杧小果普瘿蚊幼虫在芒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为杧小果普瘿蚊的科学测报及精准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于2018—2020年,在广西百色市永乐镇芒果园进行杧小果普瘿蚊幼虫随机取样调查,采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杧小果普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建立Iwao理论抽样模型,通过种群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原因。【结果】杧小果普瘿蚊幼虫主要分布在芒果树冠的中层和下层,树冠各方位的虫量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则测定结果表明,杧小果普瘿蚊幼虫在芒果树上均呈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强度与种群密度成正比。根据抽样公式计算得出杧小果普瘿蚊幼虫的最适抽样数模型N=3.8416/D2(6.98972/m+0.171)。【结论】杧小果普瘿蚊幼虫主要分布在芒果树冠的中层和下层,在芒果树上呈聚集分布,主要是由其自身的产卵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  相似文献   

14.
松墨天牛幼虫在马尾松树上垂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松墨天牛在被害马尾松树上的分布研究表明 :松墨天牛幼虫的数量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多 ;带虫株率随胸径的增大而减少 ;幼虫在树干上的分布数量下段 >中段 >梢段 .树干 2 m以下带虫量占整株的 2 0 .35 % ,因此 ,在虫情调查时可以调查 2 m以下的树干来估测全树的虫口密度 .为虫情调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六星黑点木蠹蛾幼虫在核桃树上的分布,利用8种聚集度指标对六星黑点木蠹蛾幼虫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分布.  相似文献   

16.
采用频次分析法和分布型指数法,测定了松实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并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以及平行线法,对角线和棋盘式法3种不同抽样方法的可靠性比较。结果表明:在黄山松幼林中,松实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的一般的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17.
林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7):149-151,207
通过对霞浦县7a生乐昌含笑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乐昌含笑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从林分生物量大小也表现出类似规律。从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来看,不同坡位乐昌含笑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叶枝。从平均木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规律来看,乐昌含笑不同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大根粗根中根小根细根。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应用8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模型研究了油茶象甲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应用“聚集度均数”指标分析了幼虫种群聚集的原因,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幼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象甲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且该分布具密度依赖性;幼虫种群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幼虫种群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其本身特性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油茶象甲幼虫的虫口密度受不同方位的影响不大,受不同高度层次的影响较大,幼虫对下层的危害最为严重,上层和中层的危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9.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浙江泰顺天然米槠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分混交度平均值为0.75,混交程度在中度至强度之间;林分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58,多数林木处于中庸状态,处于优势状态林木多为第I林层林木;林分角尺度平均值为0.65,林木分布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20.
陈小蔚  张大治  贺达汉  范玉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88-3990,4017
[目的]研究柠条豆象卵块及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调查柠条豆象卵和幼虫数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柠条豆象卵块和幼虫种群最优拟合模型为圆形模型,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变程范围分别为18.899~62.922和13.464~47.455。采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柠条豆象卵块与幼虫种群分布进行模拟,显示其分布均具有明显的聚集团块,斑块核心区聚集强度明显高于边缘,且具各向异性,西南至东北方向聚集强度高于东南至西北方向。[结论]柠条豆象卵块和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增加柠条林中柠条的株距和斑块破碎化对柠条豆象的种群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