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湟源县绵羊住肉孢子虫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隔肌压片镜检法对湟源县农贸市场屠宰出售的55只绵羊胴体住肉孢子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取虫体较多的膈肌经固定、脱水、切片、H.E染色后,对虫体囊壁的构造也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绵羊住肉孢子虫的感染率为65.45%。感染强度10—240条/克肉样。切片标本镜下观察发现,虫体包囊壁的结构有两种,一种虫体无次生囊壁,原生囊壁上具有栅栏状指形突起,初步鉴定为羊犬住肉孢子虫,另一种虫体有胶状次生囊壁,原生囊壁光滑,无突起物,初步鉴定为囊状住肉孢子虫。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部分地区绵羊住肉孢子虫的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绵羊住肉孢子虫在河南地区的感染情况,观察绵羊住肉孢子虫的形态学特点,评价住肉孢子虫对自然感染绵羊的致病特点。运用肌肉压片、石蜡切片技术和PCR方法检测绵羊住肉孢子虫感染率,观察住肉孢子虫的虫体形态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161份绵羊组织样品中住肉孢子虫成熟包囊肌肉压片、石蜡切片和PCR的阳性率分别为37.27%(60/161),73.91%(119/161),75.16%(121/161);其中2.52%(3/119)的样品中检测到未成熟包囊,包囊密度50个/cm~(2 )的样品为31.93%(38/119);此外包囊周围炎、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动脉血管周围炎的组织样品分别为15.97%(19/119),73.95%(88/119),8.40%(10/119)。该研究为监控绵羊住肉孢子虫病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肉眼观察和压片镜检法对419只绵羊的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心肌、膈肌和背最长肌的显微镜检出率依次为82.61%(133/161)、67.21%(82/122)和52.94%(72/136)。心肌感染强度最大,每0.1g 肌样中有虫体包囊32.58个(2~390)。虫体包囊的形状、大小等均有差别。在胴体表面和食道均未发现肉眼可见的住肉孢子虫包囊。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共和县藏羊心肌住肉孢子虫的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片镜检法对采自青海省共和县藏羊心肌的住肉孢子虫进行形态观察,发现虫体包囊呈梭型、纺锤形或椭圆形,经HE染色呈蓝紫色,平均大小为50μm~84μm×110μm~180μm。采用PCR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一亚基部分序列(pcox1)进行扩增、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样品pcox1的序列长度约为1000bp,与柔嫩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tenell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3.5%~100%,与羊犬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capracanis)的相似性为93.6%~100%;系统发育树显示,试验样品与柔嫩住肉孢子虫和羊犬住肉孢子虫在同一分支。综上结果,表明本次采集自共和县藏羊心肌的住肉孢子虫存在2个种,分别鉴定为柔嫩住肉孢子虫(S.tenella)和羊犬住肉孢子虫(S.capracanis)。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确定辽宁西部地区绵羊住肉孢子虫的虫体种类和遗传进化关系,采集绵羊膈肌样品23份,采用压片镜检法检测分离虫体并进行初步鉴定,对分离虫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一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其他绵羊住肉孢子虫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  相似文献   

6.
川口镇农贸市场绵羊肉孢子虫调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1990年5月,我们采用膈肌压片镜检法,抽样调查了民和县川口镇农贸市场屠宰出售的36只绵羊胴体的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检查结果:绵羊住肉孢子虫感染率为80.56%,感染强度140(5—460)条/克肉样。镜下观察虫体呈椭圆形或长纺锤形,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牦牛住肉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7,(5):149-152
采用压片镜检法对玉树州玉树县和治多县、果洛州久治县和达日县、海南州贵德县、兴海县和贵南县、海西州乌兰县和天峻县、海北州门源县和祁连县等地区、黄南州河南县、海东地区循化县共13个县的390头牦牛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检出阳性牦牛144头,牦牛住肉孢子虫感染率在23.3%~53.3%之间,平均感染率36.92%,平均感染强度为4.79个/0.1 g。其中感染率最高为门源县,达53.3%,感染强度最高为乌兰县,达10.1(2.13~14.25)个/0.1 g。结果显示,调查地区牦牛均不同程度感染住肉抱子虫,与以往调查结果比较,感染程度减轻,提出了今后防控牦牛住肉孢子虫病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是对甘南碌曲县150头牦牛进行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受查牦牛年龄为2~10岁,营养中等。所查住肉孢子虫有两个种,一为牦牛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poephagi Wei et al.1985);另一种为牦牛犬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poe-phagicanis Wei et al.1985),这两个种的总感染率为97.33%,感染强度为1~82条,平均感染强度12条。其中牦牛住肉孢子虫的感染率为92.66%;牦牛犬住肉孢子虫为96.00%,后者略高。受检的150头牦牛,经肉眼检查,牦牛住肉孢子虫的严重感染者为5头;中度感染为22头;轻度感染为112头;无虫者为11头。牦牛犬住肉孢子虫的严重感染者为9头;中度感染为36头;轻度感染为101头;无虫为4头。两个种均以轻度感染为最多。两个种用肉眼检查和压片镜检的结果是一致的。牦牛的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感染率均无明显差异。两个种的形状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一起疑似水牛住肉孢子虫感染的病例进行病理学诊断,采集死亡水牛后腿肌肉组织及虫体,经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虫体呈长梭形,长度在5~15 mm之间;虫体在肌纤维间形成包囊结构,与肌纤维平行排列;囊壁由两层组成,内壁向囊内延伸,构成很多中隔,将囊腔分成若干小室,小室中有许多香蕉形的慢殖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虫体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确诊该水牛肌肉中发现的虫体为水牛梭型住肉孢子虫。  相似文献   

10.
1987—1988年应用肉眼观察、压片镜检对350头耕牛肉孢子虫感染检查比较,并用胃酶消化法验证压片镜检法的可靠性。同时进行间接红细胞凝集反应试验,检测阳性牛血清观察阳性反应情况,探索住肉孢子虫病的生前诊断方法。结果表明死后剖检,压片镜检法优于肉眼观察法。检出率和符合率分别高于肉眼检查法16.1—90.8%和16.1—92.2%。但两种方法只能适用于死后剖检。间接血凝试验,初步认力反应灵敏,方法较简便,符合率较高,作(?)肉孢子虫病的生前诊断方法可行,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