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董志贵  王福林 《农机化研究》2022,44(1):248-252,258
为缩小拖拉机转向梯形机构设计参数与理想状态的误差,提出一种改进的实数遗传算法进行拖拉机转向梯形机构优化研究.首先,分析拖拉机转向梯形的理论模型,推导出拖拉机转向梯形机构优化模型;其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实数遗传算法,克服了迭代过程中新生子代位置限制的缺陷,提高了优化算法沿最优适用方向的均匀进化能力;最后,选取铁牛60拖拉...  相似文献   

2.
拖拉机转向梯形的设计关乎拖拉机在转向时的操纵性和安全性。为此,通过对转向梯形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了优化模型,并针对模型的求解,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实数遗传算法。算法采用基于向量旋转的交叉方式进行父代个体交叉,并使用多种变异方法组合的方式进行变异,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和精度。为了验证算法可行性和有效性,选取了某中小功率农用轮式拖拉机对其转向梯形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算法计算结果更加精准,有效减小了转向机构理论与实际运动轨迹的误差,优化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在拖拉机开发设计中,其转向系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为实现其转向功能的要求,在转向系中设计了转向梯形的结构来达到其设计目的。对通常的轮式拖拉机来说,其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前置梯形和后置梯形。  相似文献   

4.
推导了拖拉机双梯形外侧转向轮的转角以及最小传动角的解析计算关系式。并取内侧转向轮转35°时,以外侧转向轮实际转角等于理论转角作为目标函数对拖拉机双梯形的布置角进行了一维搜索。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提高拖拉机的作业效率,选取轮式拖拉机的转向系统进行改进优化。在全面理解拖拉机转向控制形式及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拖拉机的转向角度数学模型,将全液压转向控制改进为线控液压转向。同时,对硬件配置进行合理选型,搭建正确的控制驱动电路,融入ECU控制,对转向系统的角位移信号采集与控制进行PID模糊算法程序实时调控,形成完整的优化转向系统,并进行了性能测试。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拖拉机转向系统各评定参数较改进前提升效果明显,以数字1~10为优劣评定依据,拖拉机的转向刚度评价值可提高到1. 7,整机的车轮回正满意度可提高1. 6;同时,经采样,改进后的转向装置的转角误差范围波动平稳控制在±0. 15m范围内,整机运行平稳可靠,可为类似农业机械的改进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拖拉机开发设计中,其转向系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为实现其转向功能的要求,在转向系中设计了转向梯形的结构来达到其设计目的。对通常的轮式拖拉机来说,其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前置梯形和后置梯形。为了实现其设计要求的转向圆半径,同时又要避免前轮在转向和前轴摆动时与机体部分干涉。在转向系中必须对其前轮转角做一定的限制,把它称之为限制定位。这样其前轮转角就有了确定范围。但是,前轮转角(α)到底能否达到其限制定位角呢?这一问题就又涉及到转向梯形本身的运动限制,把它称之为自定位。在转向梯形结构中(如图1我们以梯形后置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以丘陵山地姿态调整轮式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运动控制方法,可根据地形条件实现对拖拉机的实时调平控制,提高其车身稳定性。首先,根据拖拉机机构间的运动关系,建立表征其轮心位置与车身姿态参数关系的运动学模型,并进行算例求解,验证了运动学模型的正确与准确性。然后,以提高拖拉机车身稳定性为控制目标,在运动学建模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运动控制方法。最后,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使用算法进行运动控制可有效降低其车身姿态角,横向坡地最大侧倾角降低13.3°,纵向坡地最大俯仰角降低4.3°;在两种坡度兼有的路面上进行综合调整,其最大侧倾角和最大俯仰角分别降低13.8°和4°,极大提高了车身稳定性。同时将改进遗传算法与传统遗传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遗传算法在响应时间和控制精度方面均优于传统遗传算法,其算法响应时间较传统遗传算法缩短63.93%,大幅提高了算法效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转向梯形特性曲线的绘制、增加转向摇臂的长度及减小转向时的限位角,解决了拖拉机在转向时存在的不正常侧向滑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仅限于拖拉机转向梯形机构的分析,至于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等对拖拉机转向产生的影响本文不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学报》2010,41(11):148-152
阐述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拖拉机自动导航系统。由PLC、电控开关液压阀和比例方向液压阀组成自动转向控制系统,设计了PD转向控制算法;为提高拖拉机自动导航的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在线优化模糊控制规则以及输出比例因子,既保留了传统模糊控制的优点,又有效改善了系统的控制品质;仿真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迅速消除跟踪误差,响应速度快,超调小,系统工作稳定,稳态跟踪误差不超过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中小功率农用轮式拖拉机的转向特性、保持直线形式性能 、减少轮胎磨损以及降低转向阻力,文章通过建立转向车轮转向时的数学模型,以置梯形作为转向梯形为例,将外侧转向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在转向范围内的差值最小作为转向机构参数最优化的目标.通过实例优化计算绘制左右转向车轮转角曲线,结果表明:同一内侧转向轮αmax=35°时,实际外侧转向轮转角β1与理想外侧转向轮转角β相差1.5°,差值较小.同时,左右转向轮转角关系曲线图反映左右车轮在转向过程中存在互换性,左右车轮转角关于曲线β=-α对称.因此,建立数学模型,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对解决轮式拖拉机的转向机构设计与提高转向性能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生物的免疫原理,将免疫算法中的抗体多样性的维持机制、记忆机制、促进抑制机制引入到遗传算法中,在标准遗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实数编码的免疫遗传算法。研究表明,免疫遗传算法改进了基本遗传算法群体多样性差、搜索区间大和免疫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平衡态,以及进化后期搜索停滞不前的性能,使其快速成熟的收敛同时又提高了局部寻优和全局寻优的搜索能力。针对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水量优化分配,结果表明实码加速免疫速遗传算法有较好的实用性能与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在三维仿真引擎Unity3D下实现模拟拖拉机行走转向功能的问题,通过对拖拉机模型的各机构进行处理,利用SolidWorks Motion对前桥机构进行数据采集,并基于一种拖拉机行走转向算法,实现在Unity3D下模拟操作拖拉机行走转向的功能,为大功率拖拉机虚拟仿真培训系统提供了行走转向方面的技术保障。该系统可以实现拖拉机在不同速度下的直线、曲线运动,实现各车轮转速差,并且可以展示拖拉机前桥转向机构的运动原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拖拉机自动导航系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阐述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拖拉机自动导航系统.由PLC、电控开关液压阀和比例方向液压阀组成自动转向控制系统,设计了PD转向控制算法;为提高拖拉机自动导航的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在线优化模糊控制规则以及输出比例因子,既保留了传统模糊控制的优点,又有效改善了系统的控制品质;仿真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迅速消除跟踪误差,响应速度快,超调小,系统工作稳定,稳态跟踪误差不超过10 cm.  相似文献   

15.
免疫遗传算法的研究及其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物的免疫原理,将免疫算法中的抗体多样性的维持机制、记忆机制、促进抑制机制引入到遗传算法中,在标准遗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实数编码的免疫遗传算法.研究表明,免疫遗传算法改进了基本遗传算法群体多样性差、搜索区间大和免疫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平衡态,以及进化后期搜索停滞不前的性能,使其快速成熟的收敛同时又提高了局部寻优和全局寻优的搜索能力.针对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水量优化分配,结果表明实码加速免疫速遗传算法有较好的实用性能与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6.
配水渠道轮灌组合优化模型及其遗传算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满足渠系优化配水中轮灌分组的需要,对配水渠道轮灌组合优化模型进行了改进,在使渠系输水损失最小的基础上,以轮灌组数最少为目标函数,建立轮灌分组的0-1规划模型,用新兴的遗传算法加以优化计算。在基本遗传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应用于配水渠道轮灌组合优化的算法,尤其对其编码方式的设计较为巧妙,该算法能更为迅速地得到满意解。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红枣收获机田间作业分时四轮转向的需求,分别建立了两轮转向梯形机构、四轮转向梯形机构的空间模型,并根据阿克曼原理,分析了两轮转向梯形机构和四轮转向梯形机构内外轮转角关系,建立了梯形机构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同时,利用Mat Lab软件进行关键参数的择优,最终确定了两轮转向梯形机构的梯形臂长为158.95 mm、梯形底角为65.43°、转弯半径为7 455 mm;四轮转向梯形机构的梯形臂长为241.02 mm、梯形底角为60.00°、转弯半径为4 303 mm。该梯形机构的研究为提高红枣收获机的转向灵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丘陵山区地形和不同农作物的农艺特点,提出一种具有平衡摇臂悬架和H型传动的可变地隙和轮距的动力平台,该平台采用无转向梯形的四轮全液压转向,转向方式为同侧两车轮采用对称角度的偏转转向,以减小转弯半径并实现同辙转向。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左、右转向油缸的位移关系,以实现阿克曼转向。为避免运动干涉,参照同轴距普通拖拉机的最小转弯半径确定车轮极限转角。当变地隙后车轮绕主销偏转,平台的轴距发生改变和变轮距后轮距发生改变后,可根据几何关系重新确定车轮在水平面内有效转角与转向油缸位移的关系,讨论了变地隙和变轮距满足阿克曼转向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转向系结构和转向策略是合理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轮式拖拉机转向系统的关键问题,对比、分析拖拉机前轴转向的2种布置方式的转向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对原有拖拉机前轴转向布置方式进行改进,提高其与整机的匹配性能,解决了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侧滑、磨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拖拉机动力传动系统的最优化匹配,提高整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 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NSGA-Ⅱ)的拖拉机传动系统匹配优化方法。该方法引入正态分布交叉算子,在保证解集质量的基础上,扩大空间搜索范围,同时加入差分进化变异算子,抽取其中的差分向量与NSGA-Ⅱ算法结合,从而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改善种群分布性。随后,以变速箱各挡传动比为输入变量,以驱动功率损失率和比燃油消耗损失率均最低为优化目标,通过分析拖拉机设计理论车速、传动比公比、驱动附着力限制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变速箱传动比匹配优化模型,利用改进算法对拖拉机变速箱传动比进行优化,并与原NSGA-Ⅱ算法及加权遗传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NSGA-Ⅱ算法求得的解集分布评价指标SP优于原NSGA-Ⅱ算法,表明Pareto最优解分布更均匀,且更接近测试函数的真实Pareto前沿。经本文算法优化后,理论上拖拉机驱动功率损失率和比燃油消耗损失率分别降低了41.62%和62.8%,运输挡头挡爬坡度可提高2.35%,整机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且优化效果均优于对比算法,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可为拖拉机传动系统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