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贺颂茹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44-44,46
黄鳍鲷适应力强、生长快,是我国华南地区主要养殖经济鱼类,可以进行多种方式养殖。从养殖水质、苗种培育、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探讨黄鳍鲷在池塘饲养条件下的健康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该种鱼为温水性鱼类,适应性强,可在各类水域中养殖。其肉质嫩、营养丰富,近几年市场上畅销。简介黄颡鱼池塘无害化养殖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黄鳍鲷、褐篮子鱼在 1 000 m2 斑节对虾南海 2 号养殖池塘内的生态效益。【方 法】试验比较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南海 2 号 - 黄鳍鲷(Sparuslatus)(混养黄鳍鲷处理)、斑节对虾 南海 2 号 - 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sens)(混养褐篮子鱼处理)混养池塘内营养盐变化、颗粒物质含量、浮游 藻类、浮游动物以及养殖生物生长性能等指标在 105d 的变化。【结果】整个实验期间混养黄鳍鲷处理和混养褐 篮子鱼处理池塘水体中氨氮(NH4 +-N)、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活性磷(SRP)、颗粒物质(TPM) 等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实验中后期,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态氮低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然而 TN 含量却高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至试验后期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时,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的颗粒物质 含量高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表明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较高的 TN 含量是源于悬浮颗粒物质。两口混养池 塘内浮游生物和叶绿素 a 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6.83~18.65 μg/L 和 5.34~16.24 μg/L,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 论】试验结果表明,黄鳍鲷的扰动作用可以促进池塘底部有机质向上层水体迁移,有利于降低 NH4 +-N、NO3 --N 等物质的积累和促进池塘养殖系统内物质循环;斑节对虾南海 2 号存塘率和鱼类取样结果表明,黄鳍鲷和褐篮 子鱼可以与对虾直接混养,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黄鳍鲷和褐篮子鱼对养殖池塘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滤食能力 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喉拟水龟属爬行纲龟鳖目龟科拟水龟属,又称石龟、水龟、石金钱,因其无其它龟类的腥味,故又称之为“香乌龟”。黄喉拟水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台湾、福建、海南、安徽等省(区),其分布之广仅次于乌龟。目前黄喉拟水龟的自然资源已日趋枯竭,必须及早发展人工养殖相人工繁育。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俗称嘎鱼、黄腊丁、黄鳍鱼等,分布广、产量大、肉质嫩、少细刺、含脂肪多、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但在自然水域中生长慢、上市规格小,影响养殖效益,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淡水石斑鱼又名美丽罗非鱼、花斑等,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鲷科鱼类。1988年引入台湾,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养殖的淡水品种,1996年广东、江西一些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2002年开始,我站从广东引进该鱼进行养殖试验,随后经过推广养殖,目前漳州地区已为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殖、鳗池养殖和水库网箱养殖。现将水库网箱养殖模式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又名嘎牙子、黄嘎、黄姑子、黄腊丁、盎丝、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刺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在黑龙江省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养殖高效鱼类品种。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池塘养殖周期一般为二年,湖泊、水库少量放养黄颡鱼,一般经过两年即可养至商品鱼。  相似文献   

8.
曹涤环 《新农村》2014,(9):33-33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是我国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其肉嫩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养殖前景看好。 该鱼适于池塘、网箱和水库养殖,一般自然条件下1年可长至30~80克,2年可达100~200克,3年可达300~500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两年可达300克以上的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9.
王永翠  李加儿  区又君  苏慧  曹守花  刘汝建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137-139,前插1
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的方法对野生与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的味蕾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野生与养殖黄鳍鲷的味蕾组织结构相同,呈椭圆形,由感觉细胞、支持细胞和基细胞组成。黄鳍鲷唇、口腔粘膜、舌、咽和鳃弓上皮中都含有味蕾,味蕾在咽上皮中含量最多,鳃弓上皮中含量次之,唇、口腔粘膜和舌上皮中含量最少,且唇<口腔粘膜<舌。在相同部位的味蕾含量野生鱼比养殖鱼多,这与其生活环境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0.
台湾发展网箱养殖渔业已有20年以上历史,1998年前为传统式网箱养殖,大多局限在沿岸3海里内经营,规模小且产量不稳定。1998年后开始发展外海网箱养殖,产量逐年增加,将逐渐成为台湾渔业未来的明星产业。  相似文献   

11.
巴西鲷学名小口脂鲤,属鲤科,脂鲤属,是我国从巴西引进的一个淡水养殖新品种。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泛,抗病力强,易起捕,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为一般养殖鱼类价格的2-3倍,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巴西鲷属热水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它体侧扁,体型与鲤、鲫鱼相似,体色银白,尾叉型,体长为体高的3倍左右,成鱼一般长30厘米,胸、腹、臀鳍为红色,背鳍和尾鳍术端发红,中间有一脂鳍。  相似文献   

12.
台湾大种泥鳅是继河蟹之后一个让农民致富的新亮点,分为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2种模式,预计盘锦市2017年总推广养殖面积将达到2 666.67 hm~2左右。本文主要对台湾大种鳅生态养殖气象服务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台湾大种鳅的生态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日本海产鳍鱼类鱼苗的生产概况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王庆雷日本从60年代开始使用野生鱼苗生产海生鳍鱼类水产品。从1963年开始对鳍鱼类及贝类进行人工养殖,到现在人工养殖的种类共有80余种,其中对43种鳍鱼类的鱼进行了生产和繁育,对鳍鱼类养殖技术比较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陆基循环水养殖的基础上进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运动行为学研究,并构建设施化金枪鱼养殖技术体系,为后续开展金枪鱼深远海养殖和陆基循环水养殖推广打下基础。【方法】以驯化成功后的黄鳍金枪鱼幼鱼(驯化30 d)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下运用水下摄像技术测定其全长—口径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21年四川省淡水养殖产值327.81亿元,淡水养殖产量166.49×104t,居全国第7位,其中鲇鱼、鮰鱼、长吻鮠产量居全国第1位,鲑鱼产量居全国第3位,黄颡鱼、泥鳅和黄鳝均居全国第5位,特色淡水鱼养殖在四川省水产养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22年7月以来,四川省多地出现40℃以上高温天气,连发高温预警信息,多次刷新历史最高气温记录,占据全国高温榜前列,使水产养殖业面临严竣的考验。为降低持续高温带来的安全生产隐患,特针对特色淡水鱼养殖,从水环境调控、饵料投喂、养殖密度控制、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供养殖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甲壳动物学会主办、上海水产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世界华人虾蟹类养殖研讨会”定于2006年11月2—5日在中国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一上海举行,会议主题是“健康养殖、绿色食品”。在此,盛情邀请世界各地的华人虾蟹类科技专家、虾蟹类养殖业者以及与虾蟹类养殖相关的管理与企业界人士相聚上海,共话虾蟹类养殖的心得,提升虾蟹类养殖之精华,为中国乃至世界虾蟹养殖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会议期间将特邀国内外在虾、蟹或甲壳动物相关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知名科学家做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7.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15(2):255-256
由中国甲壳动物学会主办、上海水产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世界华人虾蟹类养殖研讨会”定于2006年11月2—5日在中国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一上海举行,会议主题是“健康养殖、绿色食品”。在此,盛情邀请世界各地的华人虾蟹类科技专家、虾蟹类养殖业者以及与虾蟹类养殖相关的管理与企业界人士相聚上海,共话虾蟹类养殖的心得,提升虾蟹类养殖之精华,为中国乃至世界虾蟹养殖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会议期间将特邀国内外在虾、蟹或甲壳动物相关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知名科学家做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头大且扁平,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体长,上下颌均有绒毛状细齿,眼小,鼻须、颌须各2对,体背呈黑褐色,体侧呈黄色。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细刺少、无磷、营养价值高,池塘养殖效益好、市场需求较大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9.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gguense)为原产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鲷科鱼类。1996年广东、汀西一些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淡水石斑龟为热带鱼类,适温范围在25—30℃之间,水温降至15℃时失去平衡,致死低温10℃、高温40℃。其具有耐低氧、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点,较适合有热水条件的工厂化养殖。为了研究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我们从2001年9月.2002年3月在通辽市早繁鱼苗试验场二口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黔南州匙吻鲟的引进并扩大养殖参考,采用常规淡水鱼的养殖管理方法,于2019年7-10月在都匀市进行为期84 d的匙吻鲟鱼苗池塘养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匙吻鲟养殖成活率为84%,每尾平均增重286.32g,特定生长率(SGR)为(3.33±1.86)%/d;养殖过程中有轻度营养缺乏导致的疾病、气泡病和细菌性烂鳍病发生。匙吻鲟在黔南州生长迅速,抗病力强,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适宜在黔南州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