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赤芍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或川赤芍(P.ueitchii)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能.  相似文献   

2.
对两个丹桂品种浦城丹桂(Osmanthus fragrans‘Puchengdan’)和小叶丹桂(Osmanthus fragrans‘Xiaoyedangui’)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揭示了丹桂品种群与金桂、银桂品种群相比香气不佳的原因,同时通过2个丹桂品种挥发性成分与金桂银桂的对比分析,为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水浴加热一反相柱吸附提取天目木兰(Magnolia amoena Cheng)的挥发性物质,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27个组分,鉴定出23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莰烯、β-月桂烯、D-柠檬烯、鞋葑酮、十八烷等.  相似文献   

4.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柠檬桉枝叶中挥发性成分,总共鉴定出33个化合物,主要由萜类物质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为香茅醛(64.58%),其次为新异胡薄荷醇(5.87%)。所采集的样品含油率最高达到2.12%,香茅醛含量最高达到83.26%。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基本定义、产生和排放的情况,重点介绍了VOCs现状治理措施,并按照回收与销毁两种分类方式进行了分类,针对原理、成本、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根据科技前沿动态探讨了VOCs处理措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GC-MS法对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天女木兰叶中的挥发性成分,GC毛细管柱色谱法对其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天女木兰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39种化学成分,鉴定出3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27%,主要成分有榄香烯(17.87%)、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12.03%)、4-萜烯醇(7.43%)、橙花醇(4.03%)、2,4-Cycloheptadien-1-one,2,6,6-trimethyl-(4.02%)、右旋柠檬烯(3.89%)、反式-橙花叔醇(3.38%)等。天女木兰叶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萜类等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TCT-GC/MS),在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灵谷寺景区,于10月对金桂日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定分析,对含花朵和不含花朵的枝叶释放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其日变化,并初步探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金桂花期时共释放出73种挥发性有机物,以醇类、烯类化合物为主,占83.57%,主要是1,6-辛烯-3-醇、2-呋喃甲醇和β-水芹烯。1/3的挥发物(主要是18.58%的醇类化合物和小部分芳烃类化合物)是由金桂的花朵中挥发出来的。醇类化合物日变化先升后降,烯类化合物先降后升。  相似文献   

8.
树莓果及其发酵产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莓(Rubus idaeus)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多年生落叶果树或常绿灌木、小乔木.由于其果实色泽诱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被称作第三代水果(刘建华等,2004).树莓既可生食,又适宜加工制成果汁、果酒等,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和加卫等,2005;徐怀德等,2004).目前我国树莓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南部、吉林东南部及晋、鲁、冀、陕、京、辽等地区.  相似文献   

9.
对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与山核桃(C.cathayensis)叶片的次生性挥发性物质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植物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其中美国山核桃叶片中的挥发性种类较多,达到35种,而山核桃叶片中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较少,为19种;两种植物叶片中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具有共同特点:主要由醇类、酯类、烷烃类和少量的有机酸类、胺类有机物质构成,且丙三醇是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占60%以上);美国山核桃与山核桃在抗虫性表现上有差异,这可能与美国山核桃叶片具较高的醇类挥发性物质而山核桃具较高的酯类挥发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小型释放舱释放-Carbosieve TM sm+Tenax TA复合吸附剂捕集-热脱附-GC/MS联用技术,测定饰面人造板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同VOCs分别含有52~63种有机物单体,要成分为芳香烃、芳香醇类、醛酮类、烷烃类、萜烯和萜烯醇类,其中芳香烃、芳香醇类、醛酮类单体约占30%~60%.通过适当的高温处理,VOCs的释放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产地沙枣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特性,应用隶属函数法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抗旱性评价,筛选出较为抗旱的沙枣。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沙枣的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量、地径、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土左旗、乌海和民勤沙枣均容易成活和保存,抗旱性较强,能较好地适应干旱环境,可以作为抗旱优良种质资源进行造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额济纳胡杨林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用管状土壤水分仪,对额济纳胡杨林、沙枣林、柽柳林以及其它不同样地的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样地有大约20CM的干沙层,使表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土壤剖面的30~150CM土层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沙枣林和柽柳林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胡杨林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的变化和三种林型耗水量的差异是土壤含水量高低变化的原因;2004年5月份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2003年7月份的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3.
平茬高度对沙枣萌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作为有重要价值的燃料能源林树种,平茬是其利用的主要途径。研究了沙枣距地面0cm、5cm、10cm^3种高度平茬后的年生长变化及萌条的数量与质量。结果表明,沙枣丛高7、8、9三个月生长最快,3种平茬处理下丛高年生长量分别为147.84、145.88、136.04cm,极显著大于未平茬丛高年生长量。比较萌条的高径生长指标,发现距地面0cm平茬〉距地面5cm平茬〉距地面10cm平茬;而萌条总数:距地面10cm平茬〉距地面5cm平茬〉距地面0cm平茬。  相似文献   

14.
对民勤绿洲沙化退耕地造林树种梭梭、沙拐枣、花棒、柠条、柽柳、毛条、沙枣的水分生理测定的结果表明:耐旱树种具有水势低、水分亏缺大和保水力强以及变化幅度大等特点,7个树种抗旱力大小为梭梭〉柽柳〉花棒〉柠条〉毛条〉沙枣〉沙拐枣。  相似文献   

15.
在晋北风沙区引种栽植沙枣、沙地柏、连翘、文冠果、丽豆、枸杞6种生态经济型灌木树种,从成活率、保存率,及树高、地径、冠径的生长量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灌木的适生性,初步筛选出了沙地柏、沙枣、文冠果、连翘和枸杞5种适宜的灌木树种。这5种灌木当年造林成活率均达92%以上,3 a保存率均达85%以上;连翘、枸杞、沙枣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40.0 cm;沙枣地径年均生长量最大,为0.63 cm;连翘的冠径年均生长量最大,为67.0 cm.  相似文献   

16.
沙枣可吸引光肩星天牛产卵,又能控制其卵不能产生后代,对易感天牛危害的林分有明显的控害功能。通过野外实验,沙枣树上刻槽最高值为63.50,最低值为47.60。配植沙枣的杨树防护林带,光肩星天牛刘槽均值从9.80下降为1.48,林带受害轻而无枯死;没有配植沙枣的杨树防护林带全部枯死。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种源(甘肃民勤、宁夏中卫、内蒙古乌海、陕西愉林及内蒙古土左旗等)沙枣的播种育苗试验,从沙枣的种子特性、出苗率、苗术的生长量与生物量等方面,对不同种源沙枣苗期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苗木的生长适应性和抗旱性角度,甘肃民勤和宁夏中卫种源及乌海种源可选择为继续进行造林试验的种源。陕西榆林种源在高生长、当年生物量、地下根系深度和粗度等指标都较差,应淘汰。  相似文献   

18.
应用GC-MS技术对福建产的含笑叶、花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从含笑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5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0.83%,其主要成分为β-榄香烯(29.82%)、石竹烯(11.87%)、Elixene(8.39%)、γ-榄香烯(7.26%)和(Z)-5,11,14,17-二十碳四烯酸甲酯(5.70%);从含笑花挥发油中鉴定出23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4.53%,其主要成分为β-榄香烯(41.08%)、(Z)-5,11,14,17-二十碳四烯酸甲酯(14.56%)、石竹烯(9.53%)、Elixene(7.31%)和大根香叶烯D(5.43%)。试验结果表明,含笑叶、花挥发油组分较为相似,且都含有丰富的抗肿瘤活性成分β-榄香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流苏树种子的成分,探讨不同溶剂提取流苏树种子成分的差异。本研究分别采用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丙酮提取流苏树种子成分,以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石油醚提取物含有10种烷烃类、16种酯类和1种酰胺类化合物,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91.36%,其中十六烷酸甲酯(10.83%)、反式-13-十八碳烯酸甲酯(60.67%)和6-十八碳烯酸甲酯(11.29%)含量较高;二氯甲烷提取物含有10种烷烃类、4种酯类、2种酸类和3种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80.85%,其中1,2-二甲基环戊烷(8.21%)、十六烷酸(14.51%)、(Z,Z)-9,12-十八碳二烯酸(35.93%)等化合物含量较高;丙酮提取物含有10种烷烃类、11种酯类和2种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98.23%,其中十六烷酸甲酯(14.07%)、(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44.65%)、(E)-9-十八碳烯酸甲酯(12.27%)和十八酸甲酯(15.62%)含量较高。石油醚和丙酮提取酯类的效果优于二氯甲烷,在提取酸类和烷烃类化合物时,二氯甲烷效果更佳。不同的溶剂提取流苏树种子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5种栽培基质对沙枣的生长性状及有关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沙:盐碱土=1:1:1的配比较为适合营造以生物量为主要指标的沙枣饲料林,可以显著增加产量;有机肥:沙:盐碱土=1:2:1的配比适合营造沙枣生态林,可以正常生长。沙枣具有较高的耐盐碱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