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产茶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茶叶是婺源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发展地域经济的助推器,茶业经济见证了婺源经济社会发展史。笔者从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潜在优势分析人手,对婺源茶产业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产茶历史悠久.总结了婺源茶产业"十三五"发展情况,结合产业实际,提出了加强茶叶管理、品牌创建、拓宽营销渠道、强化主体培育、深化茶旅融合等促进婺源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婺源绿茶产业链延伸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婺源茶产业迅速发展,茶叶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不断提升,促进了婺源绿茶产业链延伸,生态旅游观光茶业、茶文化产业、茶叶深加工项目,已成为该县茶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首批无公害茶生产、出口示范基地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茶叶是婺源传统的特色富民产业,实施“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注重科学发展做大茶业总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婺源传统的特色产业,茶业经济铸就了婺源的古、现代文明。在现代农业、有机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县委、县政府立足产业资源、生态、文化优势,把茶业列为三大产业之一来发展,这对婺源县茶业乃至加快全县现代农业发展都具有巨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茶叶就是婺源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和民生产业.为做优、做强、做大茶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江西婺源县结合本县茶产业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从茶叶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一系列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7.
1婺源茶叶的历史地位 茶叶自古以来就是婺源传统的特色产业,追溯历史,婺源产茶始于汉而盛于唐."唐载茶经"说明了婺源产茶历史与规模;"宋称绝品"则说明婺源茶叶的天然品质被人们认同和推崇;"明清入贡"是婺源茶叶政治地位的升华;"中外驰名"表明婺源茶叶走出国门,被世界公认,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相似文献   

8.
婺源县茶产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面积2 967平方公里,人口36万。2014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80亿元,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578元。婺源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重,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中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中  相似文献   

9.
婺源地处赣东北 ,与皖、浙两省交界。自然条件优越 ,水、热、土、气等综合资源不仅适宜茶树生长 ,而且孕育了婺源茶叶“香高、味醇、汤清、叶绿”的独特品质 ,为世人所赞赏 ,成为世界著名的绿茶产区。改革开放以来 ,婺源茶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全国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县 ,被命名为中国绿茶之乡。1 婺源茶业发展现状婺源现有茶园 13.2 7万亩 ,茶叶年产量 5 0 0 0t,茶叶农业总产值 6 6 0 0万元 ,出口创汇 5 0 0万美元 ,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出口创汇均居全省第一。目前 ,婺源茶叶生产形成六大特点。1 1 生态优势得到发挥  我县由于自然环境纯…  相似文献   

10.
婺源绿茶一直以生产出口原料为主,对内销市场开发不够,导致现有品牌小而散,各品牌各自分散运营,未能使婺源绿茶赢得更大的市场品牌效应,缺乏整体意识和统一品牌运作,使得婺源绿茶在茶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借2015年"婺源绿茶"品牌成为江西省茶叶品牌整合"四绿一红"重点扶持品牌的东风,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做好品牌管理、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宣传推介、发展茶旅结合以及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提升婺源绿茶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实现婺源绿茶品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茶叶品牌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1.
四、经营“婺绿”的店厂行栈和流通渠道婺源以茶叶为经济命脉,农家大都以植茶为付业,东北乡山多田少,茶叶生产收入更为这些地区人民的衣食住行等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茶叶种植、制作历来以各家各户进行。据1935年调查统计:婺源种植茶叶  相似文献   

12.
茶叶博览园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婺源分院位于婺源北部,处于旅游热线上,婺源分院以茶叶和旅游为骨干专业.  相似文献   

13.
婺源县茶叶学会召开一九九三年年会婺源县茶叶学会一九九三年年会,于1993年12月6日,县茶叶学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历届学会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婺源的茶叶事业为中心,为振兴婺源茶叶事业作出不少贡献。会议总结了1993年学会的工作,具体表现在:1、敢于...  相似文献   

14.
2014年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杂志社、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茶叶网联合开展,采用“浙大CARD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对全国178个茶叶企业产品品牌进行评估产生全国百强。婺源两家企业上榜,婺源鄣公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的“鄣公山”品牌价值1.2亿元,江西婺源林生实业有限公司的“林生”牌价值0.69亿元,分别排名78位、98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婺源茶业资源的调查,从婺源茶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茶业经济对婺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分析入手,阐述了茶产业的全民性、社会经济性和发展潜力性。根据婺源的地理、生态、品质和产业基础优势,提出了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的构想,并在对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婺源茶产业转型升级和做强做大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是婺源茶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7月1日,该县正式启用了“婺源绿茶”原产地证明商标,从这天开始,该县要求全县茶叶企业统一使用“婺源绿茶”商标,其主打品牌"婺源茗眉"于同年10月1日上市.从此,"中国茶叶之乡"婺源县告别了无统一商标,无主打品牌的历史,进入了一个以统一品牌为抓手,全面振兴茶业经济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29日,南昌综合试验站“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2009年工作会议”在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内白浪湖度假村召开。参加会议有南昌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领导、试验站团队成员以及婺源、浮梁、修水、遂川、上犹五个示范县的主管领导和技术骨干。  相似文献   

18.
六、婺绿的兴衰婺源早在唐朝以前就盛产茶叶。宋代婺源已是全国的重点茶区。明成化20年(公元1485年)婺源茶树有一百七十六万二干五百三十九株,以每株产茶二两计,年茶约二干二百余担。清乾隆间婺绿外销,茶叶生产盛极一  相似文献   

19.
华夏民族发现和利用茶叶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茶产业也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史。在社会发展历程中,茶产业是唯一从农业跨人工业化较先进的产业,也是农业产业中最具有持续性发展的产业。茶叶是江西广大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虽然其产值只占全省农业总收入的一小部分,但茶叶可使广大山区农民走出贫困,迈向小康。凭借优越的品质,依赖区域品牌和悠久的历史,“浮梁茶”、“婺绿”、“狗牯脑”、“庐山云雾”使浮梁的瑶里和西湖、婺源的大鄣山和水岚、遂川的汤湖和戴家铺等偏远山区的茶农富了。  相似文献   

20.
茶叶是婺源人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为婺源茶叶生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2 1世纪的到来和我国即将加入WTO ,为茶叶生产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1 走生态农业之路 ,婺源茶叶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婺绿”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但在市场竞争条件下 ,它一度无所适从 ,外贸和加工企业价格倒挂矛盾日渐突出 ,茶农卖茶难 ,卖价低 ,严重挫伤了茶农的积极性 ,到处都有不同程度的毁茶现象 ,婺源茶业一度跌入了低谷。面临陷入困境的茶业 ,县委县政府领导和茶叶界仁人志士一道 ,在对国内外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认识到 ,婺源茶业走出低谷的关键就是要立足环境资源优势 ,开发高品质、新技术的绿色食品 ,实施名牌战略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 ,为婺源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从 1993年被列为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以来 ,通过几年的精心实施 ,成功地开发了“大鄣山”和“天佑”两个享誉欧美市场的有机茶品牌 ,分别荣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和诺贝尔世界发明成果金奖”。有机茶产量已达 15 0 0多吨 ,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在欧盟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2 0 0 0年有机茶基地扩大到 60余个 ,面积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