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中国茶叶推进外销对策我国茶叶外销历史悠久,独占世界茶叶市场有一百多年。输出数量以百万担计,创历史上茶叶销售最高记录。我国生产的六大茶类,有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五大茶类输出,销路遍及世界各地,享有物美价廉的世界荣誉。红茶市场兴衰转化剧烈,切细红茶独占市场上风,不利于我国工夫红茶的推销。绿茶市场衰而复兴,除固有的外销眉茶、珠茶外,高级名茶亦进入国际市场。青茶如铁观音、  相似文献   

2.
从去年下半年我国茶叶不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都出现了疲软、滞销。出现了暂时产大于销,于是国内议论纷纷。茶叶界也表现了着急和担心。茶叶生产向何处去?成了茶叶界议论的中心。茶叶暂时出现了产大于销,有些茶类,有些花色在出口和内销上出现了一些困难。但  相似文献   

3.
随着茶叶市场的彻底放开、茶叶价格随行就市,原有的毛茶收购标准样已改为参考样,而实质上参考样也形同虚设,有什么茶买什么茶,而且相当畅销,茶叶价格也逐年大幅度上升,即使同一地区、同一茶类价格差异也很大。总的来说,目前这种情况对茶农收入是十分有利的,对刺激发展茶叶生产,管理好现有茶园都有积极意义。但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价格升落很少,我国的出口茶价格绝对跟不上国内市场的提价,国家不可能拿出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清政府开放五口通商之后,中国各类商品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茶叶作为重要商品之一,虽然广销各国,但是出口市场仍然以英国、美国及俄国为最主要的贸易对象。中国茶叶对外贸易以红茶、绿茶及砖茶三大类为主,不同茶类之间不仅发展趋势不同,出口地区也有所区别——红茶主销英国、绿茶主销美国、砖茶主销俄国。1880年—1900年是中国茶叶外销发展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对近代中国茶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茶叶外销数据波动情况,简述了该时期内中国茶叶在出口茶类及主要国际市场上的变化,并从几方面探讨了影响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国际市场茶叶价格是个总概念。价格种类很多。本文所谈的是出口贸易价格,即成交价。而茶类、市场的不同,价格的变化亦不一样。我国三大出口茶类中,远洋绿茶(眉茶和珠茶)和特种茶(乌龙、普洱、花茶、白茶及特种名茶等)的出口量,已占世界同类茶叶贸易量的75—90%,这部份茶叶的市场价格,基本以我为主而定,价格相对稳定,波动  相似文献   

6.
夏成鹏 《茶业通报》1994,16(1):24-25
优化茶类结构的经济效益分析夏成鹏(苍南县桥墩茶技站)苍南县茶类原为单一生产炒青。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和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1992年,在五凤乡普尾、坑口两茶场改为多茶类生产,其中普尾茶场现有投产茶园230亩,其中14亩茶园进行采制碧螺春、龙井、炒青茶组...  相似文献   

7.
多茶类生产可充分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是发展茶叶生产的好办法。由此可见以茶类划区是不正确的。茶类是服从于茶树品种;茶树品种又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划区应先考虑气候,其次考虑茶树品种;茶类消长是依销售的需要,人力可以左右,气候、品种一时难以克服。关于这个问题,另文论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生产多茶类的国家。在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带,都有茶树的种植。根据各地气候,种植品种及加工技术的不同,历史上把一个产区划定只能生产一种茶类,但是,解放后三十多年中,出现过红改绿,绿改红,红条茶改红碎茶及粗茶改细茶等。实践证明可以依据销费者的需要和提高经济效益适当地进行不同茶类的搭配生产。为了充分发挥我国多茶类生产的优势,作者认为当前有必要对原有的茶类区划及方法作一次新的调整和布置。现就“如何发挥茶叶优势开展多茶类生产”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唐明熙 《茶业通报》1995,17(4):17-18
良种名茶开发与发展的三个阶段唐明熙(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研所)近些年来,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茶叶作为饮料商品,在市场中流通。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一些茶类滞销,一些茶类活跃,更有良种名茶,崭露头角,在茶叶市场中形成与发展,笔者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临安区周边区县地诸多的茶类及茶叶品种的生产,对临安区域茶叶生产有着直接影响、相互影响及关联。  相似文献   

11.
我国茶叶历史悠久,茶类繁多。红、绿、黄、青(乌龙茶)、黑、白六大商品茶类都有生产。究竟生产那种茶类为好,那种茶类是我们的长处,是我们的优势;那种茶类是我们的短处,历来是有争论的。因此,有些地区红改绿,绿改红多次反复,不仅给国家和茶农造成了经济损失,而且也影响了我国茶叶的更大发展。今天,我国在向“四化”进军的新长征中,各地区各单位各行业都在“发挥优势,保护竞争,促进联合”的经济方针指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茶叶国际市场销大于产,缺口较大,价格一涨再涨,总库存量在减少。1983年世界茶叶总产4000万担左右,贸易量为2300多万担,缺口170多万担。贸易中红茶3157万担,占总贸易量的95.6%(其中包括工夫红茶)、绿茶140万担,占4.23%、其他茶类6万担,占0.18%。国际市场上主要是销红碎茶。1983年销量占贸易总量94.9%。世界红碎茶的产销状况是:1980年以前产大于销,1978年产大于销190万担左右,造成茶叶价格下趴,使一些茶叶生产国亏损。为了保证茶叶生产国的利益,生产国采取了一致行动。如,为了保证茶叶价格的稳定,制订了出口分配额,限制出口。成立了国际茶叶宣传委员会,加强了茶叶的宣传,从而使茶叶的消费量逐年增长。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10年内增长了400%,沙特  相似文献   

13.
1981年我们在临湘县横卜公社坳上生产队搞了多茶类生产试点,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湖南临湘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又是春季采制绿茶,秋季采制老青茶的兼产地区。根据这个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发展多茶类生产,提高鲜叶经济价值,是增加社队经济收入的一个好措施,墈上生产队1981年生产毛尖茶144.6斤,绿茶1197.5斤,乌龙茶4022斤,  相似文献   

14.
论绿茶     
正绿茶是中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其生产历史悠久,是六大茶类中产量最高、出量最大的茶类。在国内,其生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70%左右,是消费者最喜爱的茶类,也是饮用最多的茶类。如何制作好绿茶尤其重要。1鲜叶制作绿茶需要的品种一般叶色深绿,以中、小叶为宜;以叶绿素、蛋白质等含量高的为好,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不宜太高,儿茶素/氨基酸比低的品种鲜叶应做绿茶。茶叶色紫,也可以制成类似顾诸紫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我省的一项主要经济作物和传统的大宗出口物资,茶叶生产是山区人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原。我省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越,祁红、屯录、舒录、烘青、大方等十一个大宗茶类,称誉国内外市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老竹大方位列全国十大名茶。涌汐火青、敬亭录雪、霍山黄芽、桐城毛尖、瑯源松萝、黄石汐毛峰等也有很高的声誉。解放以来,我省茶叶生产和收购量都有较大的发展,一九八○年全省收购茶叶五十九  相似文献   

16.
面向市场 优化结构 保持茶叶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几年来农业生产连年获好收成,绝大部分农产品从供给不足到供需平衡或供给有余,茶叶也是这种格局。为适应市场经济,始终有一个不断调整结构、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问题,茶叶结构调整,包括茶园结构、茶季结构、茶类结构、等级结构、品牌结构的调整。调整结构必须紧紧面对市场,要了解和研究市场的发展态势我们既要关心茶叶市场,还要关心整个大市场,关心市场的走势。有人说1997年的市场是"消费无热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对1997年全国613种主要商品的调查反映,供不应求的商品10种,仅占1…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世界茶叶生产与消费发展的趋向,在七十年代的十年时间里,总的说是逐年均有所增长。但地区与茶类之间并不均衡,如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产茶国。由于世界性的经济衰退,近二年来,市场需求不振,大部分农付产品的市场销价都下降到多年来的最低点,1981年的平均价格要比上一年下跌15%,其中饮料(咖啡,茶  相似文献   

18.
张新民  张弩 《茶业通报》2001,23(4):39-40
宜昌地处鄂西南、长江中上游结合部 ,这里重山叠覆 ,雨量充沛 ,气候宜人 ,有着悠久的茶叶发展历史 ,近些年 ,历届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茶叶产业发展 ,先后多次制定和出台了以茶叶为主的多种经济优惠政策 ,使宜昌茶叶得到迅速发展 ,业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现有茶园面积 1 92 6 7hm2 ,1 999年茶叶总产达到 8984t,产值达到 1 .9亿元。全市茶叶在全省乃至全国基本形成了“一个良种、二大市场、三大茶类、四大品牌”的优势 ,即自选自育“宜红早”品种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良种 ;初步形成了宜红茶为主的国际市场 ,以采花毛尖…  相似文献   

19.
一、茶叶生产现代化的标志作为衡量我国茶叶生产现代化进程的尺度,茶叶生产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应是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现分别加以叙述。 (一)单位面积产量:茶叶单产的高低,除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外,同时也反映了茶叶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要提高单产,就必需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对茶叶种植和茶类生产进行调整,做到布局合理;  相似文献   

20.
发展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常红 《茶业通报》1998,20(2):16-17
发展茶叶绿色食品不仅有助于提高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竞争力,也是实现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促进茶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关键是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商品销售及包装贮运各个环节"无污染"。从我国茶叶生产现状来看,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发展还比较缓慢。茶叶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原料生产中茶园污染还难以有效控制,这是目前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茶园可能污染源多、缺少有效而规范化的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及生产组织形式。1充分认识茶园污染及其危害。某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