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許多植物病毒病都借昆虫来传播。目前已經知道的传毒昆虫約有三百九十七种,其中一百三十三种属于蝉类,一百七十种属于蚜虫。能够传播十字花科病毒病的蚜虫約有二十五种,其中传播油菜病毒病的蚜虫有萝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桃蚜(Myzus persicae)、菜蚜(Brevicoryne brassicae)、棉蚜(Aphis gossypii)四种。本省以萝卜蚜传毒为主。为了解蚜虫在自然界传播病毒所起的作用,及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油菜病毒病进行研究,其感病又符合自然情况,就需要采用蚜虫接种方法,誘导发  相似文献   

2.
蚜虫与病毒间的分子识别及传毒专化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蚜虫与病毒间的分子识别及传毒专化性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吴云峰蚜传病毒是植物病毒中的一大类群,几乎危害绝大多数作物。因此,长期以来,蚜虫传毒现象引起病毒学家与昆虫学家的极大关注。据统计,全世界有193种蚜虫可以传播164种病毒,涉及5个病毒组,其中非持久...  相似文献   

3.
蔬菜非持久性病毒病蚜虫传毒规律及防治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蔬菜非持久性病毒病,以蚜虫为介体传毒。传毒流行是病原、寄主和蚜虫三者适应的结果,也受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种类蚜虫传毒效能有差异,传毒能力受迁飞、光照、风向、风速、湿度、温度、寄主水肥条件、营养环境等影响。菜蚜在相对湿度78 、温度25~28 ℃发育最快,一日中上午8时前、下午6时后光弱时为迁飞高峰,夜间不起飞,阴天起飞少,风速超1.87 m /s起飞受阻,暴雨可把蚜虫震落到泥土中溺死。华北地区,蚜虫迁飞高峰: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中旬,秋季7月中旬至8月中旬。药剂灭蚜防治非持久性病毒病无效。春露地番茄、西葫、甜椒早播,秋大白菜晚播均可避病。控制蚜虫传毒的生态防治措施为:播前翻地、晒土、浇底水,降低蚜量;间、套作玉米、韭菜使蚜虫在试探取食时失毒;利用蚜虫对不同颜色反应不同,设置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避蚜;苗期用50病毒1号乳油250倍喷雾防蚜。这些措施可有效地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银灰反光塑料膜防效94.29 ,病毒1号EC250倍,苗期3次施防效达86.1 ,增产35.9 ,利用生防天敌瓢虫控制传毒蚜虫也有前途。  相似文献   

4.
蚜虫的消长与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田间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色皿在江苏扬州、南京、句容等地春大豆田间诱集调查有翅蚜迁飞消长情况,定点定株调查春大豆无翅蚜数量变化动态。研究表明:迁飞的有翅蚜是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传播流行的主要介体,大豆植株上无翅蚜量的多少与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没有关系;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主要蚜虫种类有桃蚜(Myzus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oora)、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迁飞种的种类、数量及出现时期有差异;在蚜虫迁飞高峰期间,大豆田间植株生育期越早,病毒病发生越重;用常规杀虫药剂防治这类非持久性蚜虫传播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就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 (CTV)的传毒特性、传毒率、影响传毒率因素、与柑橘衰退病流行的关系、对混合株系的虫传分离作用以及带毒橘蚜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橘蚜传播 CTV的方式为非循回型半持久式 ,其从甜橙和墨西哥莱檬植株上传播 CTV的效率高于棉蚜、橘二叉蚜和绣线菊蚜等蚜虫 .橘蚜对 CTV不同株系的传毒率有所差异 ,对重型株系的传毒率较轻型株系高 .影响传毒率的因素有蚜虫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 .橘蚜与酸橙砧甜橙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 ,特别是衰退型强株系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有密切相关性 ,它是甜橙衰退病发生与流行的最主要传播介体 .橘蚜对 CTV具有分离株系的作用 ,通过单虫传播 ,可以将混合感染状态的 CTV不同株系分离而获得纯化株系 .检测橘蚜携带 CTV的分子生物学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已建立 ,并已应用于检测橘蚜等蚜虫的单虫带毒情况 .讨论认为 ,不同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橘蚜传播 CTV的影响 ,特别是毒源植物和温度条件对橘蚜传毒率的影响 ,及利用橘蚜单虫传播分离 CTV株系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CTV)的传毒特性,传毒率,影响传毒率因素,与柑橘衰退病流行的关系,对混合株系的虫传分离作用以及带毒橘蚜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橘蚜传播CTV的方式为非循回型半持久式,其从甜橙和墨西哥莱檬植株上传播CTV的效率高于棉蚜,橘二叉蚜和乡线菊蚜等蚜虫,橘蚜对CTV不同株系的传毒率有所差异,对重型株系的传毒率较轻型株系高,影响传毒率的因素有蚜虫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对橘蚜与酸橙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特别是衰退型强株系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有密切相关性,它是甜橙衰退病发生与流行的最主要传播介体,橘蚜对CTV具有分离株系的作用,通过单虫传播,可以将混合感染状态的CTV不同株系分离而获得纯化株系,检测橘蚜携带CTV的分子生物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已建立,并已应用于检测橘蚜等蚜虫的单虫带毒情况,讲座认为,不同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橘蚜传播CTV的影响,特别是毒源植物和温度条件对橘蚜传毒率的影响,及利用橘蚜单虫传播分离CTV株系等方面的研究有等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大白菜病毒病的蚜虫传毒规律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天津大白菜病毒病的毒源种类和组成为 TuMV 占65.9%,TMV 占31.9%和 CMV 占2.2%,其中除 TMV 为非蚜虫传毒的种群外,TuMV 和 CMV 种群都是由蚜虫传播的非持久性病毒。为更好地指导大白菜病毒病的防治,必须对传毒介体——蚜虫的发生生态和传毒规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正>蚜虫是草莓上的常见虫害之一,俗称腻虫,危害草莓的蚜虫有多种,主要是桃蚜和棉蚜,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其传播草莓病毒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直接为害。桃蚜还可危害辣椒、番茄、茄子、马铃薯、菠菜、瓜类及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1、危害特征蚜虫主要群集在草莓的嫩叶上,刺吸汁液,吸食后成褪绿的斑  相似文献   

9.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毒源主要为TuMV、TMV、CMV单独或复合侵染所致.传播途径TMV主要是存在土壤中的病残根,TuMV、CMV为蚜虫介体传毒.不同种型传毒能力有差异,菜缢管蚜适应能力强,其传毒能力主要靠迁飞;光、风向、风速、湿度、温度、寄主水肥条件营养环境都影响菜蚜迁飞传毒.  相似文献   

10.
有翅桃蚜是马铃薯病毒病的主要传毒介体昆虫,通过连续3a对宕昌县中北部危害马铃薯传毒蚜虫迁飞及消长规律研究,初步摸清了该区域蚜虫的种类、迁飞和消长规律以及其发生发展与温湿度的关系,并依据测报研究结果对脱毒种薯生产中的桃蚜防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 Research findings on the insect-virus interaction• Influences of immunity, feeding and microorganisms on virus transmission• Latest applications for virus control strategiesAbout 80% of plant viruses are transmitted by specific insect vectors, especially hemipterans with piercing-sucking mouthparts. Many virus-transmitting insects are also important crop pests that cause considerable losses in crop production.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latest research finding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nt viruses and insect vectors and analyzes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insect transmission of plant virus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sect immunity, insect feeding, and insect symbiotic microorganisms. Additionally, by referring to the latest applications for blocking the transmission of animal viruses, potential control strategies to prevent the transmission of insect-vectored plant viruses using RNAi technology, gene editing technology, and CRISPR/Cas9+ gene-driven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烟草病毒病发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3~ 1998年在黑龙江省各地区不同时期采集烟草病毒病标样共 388个。经寄主范围、抗血清及电镜观察等鉴定病毒种类 ,分析各种病毒发生流行的时间和地点特征 ,明确黑龙江省烟草苗期至旺长初期以 TMV为主 ,占 6 2 %~ 10 0 %。旺长期至采收 ,以 PVY为主 ,危害性也最大 ,大田发生的病毒以 TMV和 PVY点绝对优势 ,占 6 0 %以上。学校及科研单位的试验田以 PVY为主 ,占 70 %以上 ,CMV,TEV,TSWV及其它病毒主要发生在试验场所 ,占总标样的 9%以上。病毒病发生流行的规律与当地的作物种类、气候条件、病毒的传播方式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暖对甘肃省武威市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甘肃省武威市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影响。[方法]以凉州区为例,分析了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小麦蚜虫、小麦条锈病、玉米棉铃虫等生消关键期(越冬期、发生发展期)历年热量和水分条件变化,以及各气象要素与病虫害发生之间的内在相互关系。[结果]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凉州区气候变暖幅度亦逐年代加快,气温线性倾向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达到0.535 ℃/10 a,异常暖年、暖年出现几率增大,冬季气温倾向值为0.583 ℃/10 a,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病虫害发生期间(3~9月)热量条件改善,≥5 ℃积温、≥10 ℃积温增加明显 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春、夏季降水增加较快,但量级较小 受气候变化影响,暖冬有利于虫卵的安全越冬,越冬基数增加,翌年发生期提前,发生面积增大。生育期间热量增加、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蚜虫、玉米红蜘蛛的发生发展,为害期延长,世代数增加,为害程度加重。降水增多虽不利于虫害的繁殖,但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的发展蔓延有利。[结论]对于有效指导病虫害预防、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种非持久性病毒蚜虫传播专化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桃蚜和棉蚜与烟草蚀纹病毒(TEV)、西瓜花叶病毒2号(WMMV-2)、黄瓜花叶病毒蚜传株系(T-CMV)及非蚜传株系(NT-CMV)组合进行传毒试验。  相似文献   

15.
果树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彦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6):1119-1127
植物病毒载体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被广泛运用于蛋白表达、基因沉默等研究,当前普遍使用的是以烟草花叶病毒载体等为代表的草本植物病毒载体,但其大多不能侵染果树,且稳定性较差,容易丢失插入的外源基因,因此该类载体无法满足果树等多年生植物研究的需要。近年来新兴的果树病毒载体可解决这些难题,为此作者对果树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综述。当前国内外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通过掌握柑橘衰退病毒、柑橘叶斑病毒、李痘病毒、苹果潜隐球形病毒、葡萄病毒A和葡萄卷叶伴随病毒等果树病毒的传播途径、寄主范围、致病力分化、基因功能和表达策略等特性,采用体外转录或农杆菌介导的方式获得了上述果树病毒的全长侵染性克隆。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与其邻近的上游基因之间插入外源基因(包括荧光蛋白基因和β-葡萄糖醛酸酶基因等报告基因),并用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或其他异源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表达的方式,将上述6种果树病毒的全长侵染性克隆改造成为病毒载体;(2)运用果树病毒载体明确了柑橘衰退病毒、柑橘叶斑病毒、李痘病毒、苹果潜隐球形病毒和葡萄卷叶伴随病毒在植株中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探寻了柑橘衰退病毒在大翼来檬上产生茎陷点症状的原因,以及交叉保护防治柑橘衰退病的主要机理。果树病毒载体还被作为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载体用于基因功能和防病研究;(3)通过选用本地已经存在,且无虫传能力的弱毒株,以及对控制病毒致病和媒介传播能力的基因进行敲除、突变可以解决果树病毒载体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安全风险。由于有些果树病毒仅分布于植株的韧皮部,因此限制了其作为病毒载体在植株中表达外源基因的范围,但由这类果树病毒构建的病毒载体稳定性极高,并且通过添加分泌信号肽基因等方式可以扩大表达产物在植株中的分布和作用范围,因此其在果树病毒研究方面仍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此外,采用不同病毒来源的异源启动子代替同源重复区来驱动外源基因的表达,可以进一步提高果树病毒载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媒介昆虫与烟草病毒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昆虫是烟草病毒病的重要成因因子。研究媒介昆虫与烟草病毒病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有效控制烟草病毒病的基础。本文从多角度探讨了媒介昆虫导致烟草病毒病的途径和机制,并论述了媒介昆虫的种类、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传毒机制及综合防治研究概况,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陈彩贤 《广西农学报》2010,25(6):32-34,44
针对网纹甜瓜生长最为关键的开花和座果期进行了网纹甜瓜的病虫害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网纹甜瓜主要病虫害有温室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瓜绢螟、蛞蝓、枯萎病、霜霉病和病毒病;发生最严重的害虫是温室白粉虱,其次是蚜虫,其后依次是美洲斑潜蝇、瓜绢螟和蛞蝓,最高虫口密度分别达57头/叶、35头/叶、6头/株、27头/百株、21头/百株;在病害中,最早出现的病害是霜霉病,然后是病毒病和枯萎病。霜霉病病株率从3%不断上升至11%;病毒病病株率从3%不断上升至15%,枯萎病病株率从1%上升至8%,其中以枯萎病造成的损失最重。  相似文献   

18.
侵染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的病毒种类、分布与发生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2013—2017年,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的普查,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蔬菜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 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共采集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41 653份,共检出病毒63种,其中茄科蔬菜检出病毒达40种,葫芦科蔬菜检出病毒26种,豆科蔬菜检出病毒19种,十字花科蔬菜检出病毒14种。茄科的辣椒检出病毒33种,番茄检出病毒25种;葫芦科的南瓜检出病毒22种,黄瓜检出病毒19种;豆科的豇豆检出病毒14种,菜豆检出病毒12种;十字花科的萝卜检出12种病毒,大白菜检出7种病毒。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已发现2—6种病毒复合侵染,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类型居多,其中辣椒、番茄和茄子上存在6种病毒复合侵染。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发现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辣椒隐潜病毒1号(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和辣椒隐潜病毒2号(Pepper cryptic virus 2,PCV-2)的侵染;首次发现ToMMV、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对辣椒的侵染,首次发现ZTMV对黄瓜、烟草轻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对南瓜的侵染,首次发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可以侵染芹菜、曼陀罗、豇豆、豌豆、党参、大丽花、旱金莲、刺天茄等,首次发现红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可以侵染红茄,另外还首次发现辣椒和番茄为烟草丛顶病毒(Tobacco bushy top virus,TBTV)的新自然寄主。【结论】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和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为当前危害我国蔬菜作物的优势病毒,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发生严重,特别是CMV发生最为普遍,在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且均为这些地区的优势病毒。茄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TMV,葫芦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CMV、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和TMV,豆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BBWV2,十字花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TuMV、CMV和TMV。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TSWV、CGMMV和ToMMV等病毒在部分省区发生严重,扩展蔓延速度极快,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番茄花叶病病株及传毒介体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8年广东省番茄花叶病春,秋两季的大田调查资料,采用各种分布型指数分析了病株的田间分布型和秋季植株传毒有翅蚜介体(Myzus persicae)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番茄花叶病毒株在田间的分布型随时间的延续而变化,病株在流行初期呈随机分布,随后呈聚集分布,到后期则趋于均匀分布;秋季植株有翅蚜介体在田间的分布型以聚集分布为主,结合病株在病害流行前期有明显的聚集分布时期,推断有翅成蚜介体是秋季田疃病害扩展的有效媒介。  相似文献   

20.
李杰  罗江宏  杨萍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0):2154-2166
近年来,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作为一种研究植物基因功能的反向遗传学手段,因其构建简易、成本低、周期短等优势在功能基因组领域的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在蔬菜作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物质合成和代谢调控等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中,VIGS作为一种快速、高效、高通量的基因沉默新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利用VIGS技术开展蔬菜作物新基因的挖掘、抗病抗逆基因功能鉴定、作物改良、分子育种等相关研究的意义重大。目前,在蔬菜作物中已经成功建立了多种以病毒为载体的VIGS体系,但该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随着研究者对VIGS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究和病毒载体的不断开发,VIGS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VIGS技术研究茄果类、瓜类和叶菜类等蔬菜基因功能的研究报道和发展趋势,对VIGS技术机制、病毒载体的应用以及VIGS技术进展做了简要解析,同时对比分析了VIGS技术与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以及当前较为流行的CRISP/CAS9技术的优缺点。重点介绍VIGS技术在蔬菜果实发育和抗病中的应用,对该技术在蔬菜作物物质代谢、激素调控、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应答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列举了利用VIGS技术研究茄果类、瓜类、叶菜类和豆类蔬菜靶基因功能和沉默表型的案例,总结了VIGS技术在研究蔬菜作物基因功能时缺乏适合的VIGS载体,缺乏有效的病毒载体侵染方法,在某些组织中难以系统性沉默,沉默效率低,VIGS固有的局限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提出了未来VIGS技术在开发特异性与稳定性更高的病毒载体,选择高效的基因片段,建立适合更多寄主范围的病毒载体等方面的研究方向。对VIGS技术用于蔬菜基因功能分析、蔬菜作物改良、分子育种以及生产不携带外源基因的蔬菜品种育成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展蔬菜作物生长发育、次生代谢、逆境胁迫等相关基因功能研究以及突破制约VIGS技术的关键因素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