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试验分析了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Ea273基因组上新的T3SS(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致病岛特征并验证它们在Erwinia属的21个菌株基因组上是否存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Ea273基因组不同位点上存在两个新的T3SS致病岛,称为PAI-2和PAI-3,大小分别为32.889kb和21.792kb。经PCR和Southern blot证明Ea273、Ea246、Ea262、Ea528以及Ea6445个菌株基因组存在PAI-2和PAI-3。PAI-3和PAI-2在基因结构和组成上相似,同源性超过70%,PAI-3包含PAI-2所有基因,两者和昆虫内生菌S.glossinidius编码的T3SS的SSR-1致病岛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云南省烟草上青枯雷尔氏菌的多样性,对分离自云南省6个县烟草病株的菌株进行了致病力、生化型和致病型测定.烤烟品种K326的离体叶片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165个青枯雷尔氏菌株可划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群,分别占45.4 %、46.7 %和7.9 %,强、中致病力菌株占优势.对其中具代表性的81个菌株的生化型测定结果表明,43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占53.1 %;32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1,占39.5 %;6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2,占7.4 %.对其中55个来自不同采集地点和不同致病力菌株的致病型测定结果表明,弱毒力(Ⅰ)型菌株的比例最高,占63.6 %,中毒力(Ⅱ)型菌株的比例其次,占27.3 %,强毒力(Ⅲ)型菌株的比例较少,占9.1 %.菌株致病型的地理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全球猕猴桃产业最具毁灭性的病害.病原细菌主要通过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将多种效应蛋白(T3SS effector,T3SE)注入寄主...  相似文献   

4.
许多革兰氏阴性病原细菌借助细菌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传递与致病有关的毒性因子和效应子来发挥病原细菌的毒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迟缓爱德华民菌(Edwardsiella tarda)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海水中3种常见革兰氏阴性病原细菌.这3种细菌不仅广泛引起海水养殖生物的病害,还经常导致人类肠胃炎等其他危害,而Ⅲ型分泌系统也与它们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对海水中这3种常见革兰氏阴性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相关转录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苹果黑星病菌的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陕西省18个有代表性的苹果黑星病菌菌株分别接种秦冠、富士、嘎啦、红星和乔纳金等5个寄主品种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其大小、形状、颜色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寄主对病菌的反应类型并结合病害严重度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8个菌株划分为:强致病力Ⅰ型;中等致病力Ⅱ型和弱致病力Ⅲ型。  相似文献   

6.
桉树青枯病病原鉴定和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桉树(Eucalyptus)青枯病于1983年和1986年分别在我国广西和广东发现。该病病原菌通过本试验鉴定为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属生理小种1、生化型Ⅲ。桉树青枯菌与木麻黄、番茄及甘薯等青枯菌在形态特征、染色反应、培养特性、烟叶浸润反应、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硝酸盐还原等生化特性、酯酶同工酶某些主酶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和蛋白质氨基酸成分等方面基本相同。从不同桉树树种和地理种源分离到的青枯菌菌株的致病力基本相同。桉树青枯菌对桉树的致病力较强,木麻黄、番茄、甘薯及花生青枯菌对桉树的致病力较弱。经过比饺分析,发现桉树和木麻黄、番茄、甘薯青枯菌对某些寄主的致病力可能与其酯酶同工酶存在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75年以来,在对延边牛付结核病性诊断过程中,观察了国产禽型结核菌素对延边黄牛的皮内变态反应性及粪便检菌的相符性,其情况归纳如下。一.国产禽型结核菌素对延边牛的皮内变态反应性利用国产禽型结核菌素(成都兽药厂出品)按吉林省农业局1976年颁布的有关《牛付结核病变态反应诊断方法》之规定,选择牛付结核病污染较严重的生产队和牧场其787头牛,进行了不同时期的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其反应性如下:  相似文献   

8.
1988-1991年,从福建省内外收集和分离了161个菌株,用针刺接种法,先后在25个水稻品种上进行了病菌致病力的测定.根据从中选择的17个水稻品种对选择的16个菌株所做的试验结果表明,稻条斑病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是数量性的.1991年,根据125个菌株对选择的4个鉴别品种的侵染反应,将这些菌株划分为致病力强弱不同的4个菌群.0群菌致病力退化;Ⅰ群菌致病力弱;Ⅱ群菌致病力中等;Ⅲ群菌致病力最强.其中Ⅱ和Ⅲ群菌占优势,在福建省34个县市已有分布.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从河南省4个地区采集玉米小斑病标样,对分离出的140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有T、C、S、O等4种生理小种,但各小种在地区间的分布存在差异,其中,O小种是河南省各玉米产区小斑病菌的优势小种,且在豫南分布最广泛,其次是C小种和S小种,T小种的比例最小。O小种具有不同致病力,强致病力菌株的出现频率较弱致病力菌株高,强致病力菌株主要分布在豫南地区,弱致病力菌株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稻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PXO99A菌株中PXO_03420基因被注释为编码具有多个LRR的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本研究旨在明确hpaF基因的功能,为完善XooⅢ型效应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同源双交换构建hpaF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并通过表型分析、致病性试验和遗传互补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本研究发现,hpaF基因突变后对水稻日本晴品种的致病力降低了51.81%,减弱了细菌在非寄主植物蓖麻上的过敏反应.而带有hpaF全基因片段的pLAFR3能够恢复hpaF突变体的致病表型,结果表明hpaF基因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茶树根际细菌的耐铝和有益生物学特性,从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3株耐铝细菌T3、T6、TJ3,通过检测菌株分泌植物促生物质的能力、平皿促生试验以及Al(Ⅲ)吸附试验,研究了菌株的植物促生特性和对铝离子的吸附效应。结果表明,本研究从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出3株耐铝细菌T3、T6、TJ3,3株茶树根际耐铝细菌显示出较好的植物促生性能,ACC脱氨酶活性在0.090~0.196μM/(mg·min),IAA分泌量最高达14.93 mg/L,3株菌均显示出固氮能力,菌株T3、T6具有较高的产铁载体能力和溶磷能力。菌株T6、TJ3对小麦种子胚根、胚轴的伸长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菌株T6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亦显示出促进作用。Al(Ⅲ)吸附试验表明,菌株T6、TJ3比菌株T3具有更强的Al(Ⅲ)吸附能力,在p H 5.0,温度30℃时,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0 min。16S r DNA分子鉴定显示菌株T3、T6、TJ3分别与Burkholderia anthina、Burkholderia cepacia、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具有最大序列相似性。可见,筛选出的3株茶树根际细菌具有明显的植物促生作用和耐铝、吸铝效应,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吉林(市)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分布状况,同时观察石油化工工人引起过敏性皮肤病致敏原的特殊性.方法对495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按工人组和非工人组进行分类;采用德国MORA-SUPER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过敏原,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尘螨和花粉为最主要过敏原,总阳性率在40%以上.其次,动物毛屑、肉类、牛奶、鸡蛋、海鲜、真菌及食品添加剂,总阳性率均在10%以上.上述过敏原为本地区主要过敏原.同时在工人组与非工人组间比较发现,环境物质、有机溶剂、杀虫剂及化妆品这4大类过敏原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过敏原的阳性率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尘螨、花粉、动物毛屑、肉类、牛奶、鸡蛋、海鲜、真菌及食品添加剂为本地区主要过敏原.石化工人职业性接触化工物质为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酿酒酵母YSI-3.7在富集Cr(Ⅲ)形成葡萄糖耐量因子(GTF)过程中自身抗氧化机制以及硫在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期揭示硫对降低铬胁迫,进而提高生物富铬的作用机理。【方法】 以高产GTF酿酒酵母YSI-3.7为目的菌株,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Cr(Ⅲ)、硫组合进行生物富铬,测定不同条件下YSI-3.7菌株的生物富铬量以及相应氧化应激指标(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的变化,分析硫对酵母菌体在Cr(Ⅲ)胁迫下的改善作用。【结果】 低浓度Cr(Ⅲ)(200 μg?mL -1)会刺激酵母YSI-3.7生长,使其生物量增加;而高浓度Cr(Ⅲ)(>500 μg·mL -1)对酵母生长有抑制作用。Cr(Ⅲ)浓度为500 μg?mL -1时,酵母中有机铬含量为(725.55±55.08)μg?g -1 DCW,总铬含量达(1 255.53±43.75)μg?g -1 DCW;Cr(Ⅲ)浓度为800 μg?mL -1时,有机铬为(536.25±36.89)μg?g -1 DCW,其中,总铬含量达(1 812.22±38.24)μg?g -1 DCW。随Cr(Ⅲ)浓度的增加(0—800 μg?mL -1),菌体中MDA含量从11.83 nmol?mL -1升高到18.04 nmol?mL -1。SOD和CAT活力随Cr(Ⅲ)浓度升高而降低。在较低Cr(Ⅲ)浓度(≤500 μg?mL -1)下,谷胱甘肽(GSH)、总巯基、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均升高,但在高浓度Cr(Ⅲ)(800 μg?mL -1)下会降低。1 mmol?L -1 Na2SO3可以缓解Cr(Ⅲ)的胁迫作用,此时,酵母中蛋白质含量上升,MDA含量降低12.83%,CAT活力基本无影响,SOD活力提高4.41%,GSH、T-AOC、GSH-Px含量分别增加28.83%、14.29%和18.80%。【结论】 酵母富铬过程中,Cr(Ⅲ)胁迫作用可造成酵母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在较低铬浓度时(≤500 μg?mL -1),酵母可以通过自身抗氧化酶系统缓解该胁迫作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谷胱甘肽及其相关酶。高浓度Cr(Ⅲ)(800 μg?mL -1)下,膜脂过氧化程度进一步加重,酵母自身抗氧化能力不足以抵御Cr(Ⅲ) 胁迫。硫(1 mmol?L -1 Na2SO3)可以通过提高酵母中SOD活力、GSH、T-AOC、GSH-Px含量,减轻Cr(Ⅲ)造成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酵母自身抗氧化能力,进而提高酵母生物富铬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麝致病性大肠杆菌从分子水平上分型,为麝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学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采用Lysis Triton法对24株麝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质粒抽提,并用HindⅢ、EcoRⅠ及BamHⅠ3种内切酶对质粒进行单酶切。[结果]质粒得率为91.6%,24株麝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结论]质粒DNA分析为四川养麝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甘肃省酒泉地区金塔县,张掖地区民乐县、武威地区武威市和民勤县购进气喘病畜35头,经临诊、X线、微生物学和病理学检查、以及肺组织矿物学分析、本动物及实验动物人工感染,证明多年来存在于上述地区马类动物气喘病是有机尘和无机尘所致的混合性尘肺,有机尘主要有寄生在干草及麦秸上的普通高温放线菌、干草小多孢菌、热吸水链霉菌。无机尘主要是来自尘土的硅酸盐化合物,病的早期,在断绝有机尘过敏原的前提下,用类皮质激素、抗菌素和祛痰止咳剂,有较好的疗效。如肺已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多数不能治愈,不喂发霉和含粉尘多的饲草料,保持厩舍卫生,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云南不同烤烟套作模式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为优化当地烤烟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烤烟套种白菜(T1)、烤烟套种结球甘蓝(T2)和烤烟套种豌豆(T3)3个处理,以烤烟单作为对照(CK),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套作模式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同时进行土壤优势细菌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不同处理的烤烟产质量分析.[结果]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套作处理整体可提高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排序为T3>T2>T1>CK,Simpson指数排序为T3=T2>T1>CK,Chao1和ACE指数排序为T3>T2>CK>T1.各处理烤烟根际土壤细菌主要分布在10个菌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最高,占各样本总有效序列的50%以上.CK处理根际土壤中副球菌属(Paracoc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马赛菌属(Massilia)、Psychrobacter属、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和产卟啉杆菌属(Porphyrobacter)丰度较套作处理显著提高(P<0.05,下同),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Haliangium属丰度显著降低;烤烟套作处理显著降低了烤烟根际土壤pH,同时提高了烤烟根际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K处理土壤中丰度较高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丰度较低的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Haliangium属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套作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烤烟产质量,产值、产量、均价和上等烟比例排序均为T3>T2>T1>CK,以T3处理与优质烟叶标准最接近,化学成分最协调.[结论]烤烟套种白菜、结球甘蓝和豌豆较烤烟单作可明显提高烤烟根际细菌多样性,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中潜在致病菌丰度,提高烤烟产质量,其中以套种豌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沈硕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0):2619-2631
【目的】测定中度嗜盐菌S61对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对干腐病的防效,为马铃薯干腐病的生物防治及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来源于青海察尔汗盐湖的1株中度嗜盐菌S61为材料,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S61进行鉴定。通过对峙培养法和马铃薯活体试验,进行菌株S61及其发酵液有机溶剂萃取物抑制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活性测定及对储藏期马铃薯安全性评价。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排油圈法,分别测定菌株S61发酵液分泌抑菌蛋白和产生脂肽类物质的能力。【结果】结合菌株S6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将菌株S61鉴定为特氏盐芽孢杆菌(Halobacillus trueperi)。其发酵液能产生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并能产生脂肽类物质。菌株S61及其有机溶剂萃取物对3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青9A-4-13、青9A-5-2和65B-2-6)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青9A-4-13的抑菌活性最强,对峙培养7 d后的抑制率为55.67%。菌株S61发酵液不同浓度(1、5、10和20 mg/mL)正丁醇萃取物对青9A-4-13的抑菌活性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1.50%、63.00%、64.00%和66.00%。菌株S61发酵液及其正丁醇萃取物对马铃薯储藏安全。【结论】中度嗜盐菌S61在体外和马铃薯活体上均对干腐病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其发酵产物的正丁醇萃取物活性最高,并存在生防因子,能产生一些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马铃薯干腐病生物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18.
黄鳝心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对19例健康黄鳝进行心电图测定的结果,黄鳝的心电图特征为,平均心率45.17±6.11次/分,心律均为窦性心律,QRS波平均心电轴87.93±9.31°,P波,QRS综合波及T波持续时间分别为0.055±0.027秒,0.102±0.061秒和0.231±0.106秒,R—R,P—R,S—T及Q—T间期分别为1.356±0.203秒,0.281±0.065秒,0.451±0.108秒和0.785±0.110秒,P波形态在Ⅱ,Ⅲ,aVF导联中多呈负向,而在aVR,aVL导联中多呈正向,QRS综合的波形较为复杂多样,但在Ⅰ,Ⅱ,Ⅲ,aVF中主要以正向的R波为主,而在avR,aVL导联中则以负向波为主,S—T段无出现移位现象,T波在各导联中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在Ⅱ,Ⅲ,aVF导联中绝大多数呈正向,而在aVR,aVL导联中则以负向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辣根素可能的作用位点——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COXⅢ)的全长cDNA,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方法】在NCBI数据库中查找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COXⅢ已知的部分序列,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玉米象COXⅢ全长序列;利用DNAMAN8.0、MEGA5.1、GENEDOC、Prot Param和Target P 1.1 Server等软件对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系统进化关系、基本理化性质及其三维结构进行分析;将玉米象COXⅢ基因分别与载体p EASY-Blunt E1、pET28a、pET30a、p ET32a、pET42a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ASY-Blunt E1-COXⅢ、pET28a-COXⅢ、pET30a-COXⅢ、p ET32a-COXⅢ、pET42a-COXⅢ并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在不同IPTG诱导浓度、温度以及时间内诱导融合蛋白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WB)对表达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获得的玉米象COXⅢ基因全长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ORF)为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0 938.1 Da,理论等电点p I 6.51,预测分子式为C1492H2154N338O362S10,不稳定系数为34.49,总平均亲水系数为0.492,为疏水的稳定蛋白。系统发育树显示玉米象与鞘翅目象鼻虫科昆虫米象进化关系最近。原核表达结果表明,该蛋白在18℃、1 mmol·L-1 IPTG诱导24 h的条件下即能实现融合蛋白的表达,可溶性检测表明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印迹检测证实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了一个分子量约为62 k D的融合蛋白。【结论】成功从玉米象昆虫克隆得到COXⅢ全长cDNA序列,并实现了其编码蛋白的原核表达,可为后续探究玉米象COXⅢ功能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玉米象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苏丹Ⅲ作为一种偶氮染料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氯仿、油脂、矿物油、丙酮和苯等,属于难挥发、难生物降解性有机物。以纳米TiO2为催化剂,考察了苏丹Ⅲ在3种不同光源2种不同溶剂条件下的光催化降解,讨论了光源种类、溶剂体系和催化剂时间对其降解的影响,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等和质谱的手段,考察了苏丹Ⅲ的光解动态和光解产物。结果表明,苏丹Ⅲ的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乙醇溶液中的光解半衰期为58 min,在三氯甲烷/乙醇中的半衰期约为17.2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