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京海黄鸡肉用性能及肉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12日龄京海黄鸡为素材,测定其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化学指标.结果表明: 京海黄鸡产肉性能良好,112日龄屠宰率在91%以上,全净膛率在67%以上;胸、腿肌pH值分别为5.92、6.37;胸肌失水率大于腿肌,胸、腿肌水分含量为710~750 mg·g-1;粗蛋白质含量母鸡胸、腿肌分别为229.8、206.6 mg·g-1,公鸡分别为236.7、203.7 mg·g-1;粗脂肪含量母鸡胸、腿肌分别为10.9、42.5 mg·g-1,公鸡分别为10.8、38.8 mg·g-1;硫胺素含量母鸡胸、腿肌分别为0.27、0.51 mg·kg-1,公鸡分别为0.29、0.54 mg·kg-1;肌苷酸含量母鸡胸、腿肌分别为4.15、2.63 mg·g-1,公鸡分别为4.36、2.84 mg·g-1.胸肌与腿肌硫胺素和肌苷酸含量差异均极显著,说明不同部位肌肉在风味和鲜味方面存在差异,但性别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唐继高  黄波 《农技服务》2012,29(4):467+470
为了解瑶鸡的屠宰性能,选用10只瑶鸡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及肉用性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瑶鸡在300日龄时,300日龄瑶鸡公母平均活重分别为2.409 8 kg和2.105 6 kg,公鸡平均活重要比母鸡高出12.6%,差异显著(P<0.05);公鸡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腿肌率5项指标均高于母鸡,差异显著(P<0.05)。肉用性能相关性分析表明,宰前活重与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腿肌率之间,半净膛重与全净膛重、腿肌重、腿肌率之间,全净膛重与腿肌重、腿肌率之间,腿肌重与腿肌率之间,半净膛率与全净膛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半净膛重与半净膛率之间,全净膛重与半净膛率、全净膛率之间,胸肌重与全净膛率、胸肌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瑶鸡具有较好的肉用性能和较大的选育潜力,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贵州地区倒毛鸡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其生长性能和肉用价值,本试验对贵州倒毛鸡的生物学特性、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倒毛鸡的蛋质量为(42.75±2.18)g,孵化率约为75%。在0日龄时,倒毛鸡公鸡、母鸡之间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30日龄后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180日龄时公鸡平均体质量为1 776.12 g,母鸡为1 455.68 g,差异显著(P0.05)。180日龄母鸡的腹脂率高于公鸡,而活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等性状公鸡优于母鸡,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公鸡、母鸡的腿肌p H值和剪切力均高于胸肌,而失水率低于胸肌,公鸡、母鸡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品尝试验结果显示,倒毛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比普通土鸡更受欢迎。因此,倒毛鸡具有较好肉用性能,有较大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淮南麻黄鸡肌肉品质及脂肪酸合酶(FASN)、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表达量随日龄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120,150和180日龄淮南麻黄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日龄公、母胸肌和腿肌肌肉品质(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值及pH、蒸煮损失、剪切力)、IMF含量和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荧光定量表达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FASN和LPL的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血脂指标和FASN、LPL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公鸡和母鸡胸肌L~*、pH、腿肌蒸煮损失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其余肉质指标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公鸡和母鸡胸肌IMF含量在18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公鸡腿肌IMF含量在180日龄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母鸡腿肌IMF含量在150和18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除公鸡HDL浓度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外,公母鸡各血脂指标在不同日龄间均有显著差异。公鸡胸肌IMF含量与血清HDL浓度显著正相关,与VLDL浓度显著负相关;腿肌IMF含量与HDL浓度极显著正相关,与TG和LDL浓度极显著负相关。母鸡腿肌IMF含量与血清TG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血脂生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公鸡肝脏、胸肌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腿肌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母鸡肝脏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胸肌和腿肌FASN和LPL基因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公鸡和母鸡胸肌IMF含量均与胸肌FASN基因表达量显著正相关;公鸡胸肌IMF含量与肝脏FASN和LPL表达量均显著正相关;母鸡腿肌IMF含量与腿肌LPL表达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日龄对淮南麻黄鸡肉品质、血脂水平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量有显著影响,可通过血脂TG浓度间接选择IMF含量。FASN参与调控公、母鸡胸肌IMF含量,LPL参与调控母鸡腿肌IMF含量。  相似文献   

5.
以120日龄略阳乌鸡为研究对象,对其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等6项性状指标,公鸡优于母鸡、差异极显著;公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腿肌率分别为89.15% 、82.40%、24.05%,显著高于母鸡,其他性状指标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公、母鸡腿肌肉色OD值、pH值和剪切力均高于胸肌,系水力、熟肉率低于胸肌,差异均显著,各项指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水分、粗脂肪含量腿肌高于胸肌,粗蛋白、粗灰分含量腿肌低于胸肌,差异均显著研究表明,公鸡、母鸡均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优良的肌肉品质,但屠宰性能方面公鸡优于母鸡.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贵妃鸡与怀乡鸡、北京油鸡的肌纤维特性差异,为其品种选育及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120日龄贵妃鸡、怀乡鸡和北京油鸡的胸肌和腿肌,经石蜡切片后用苏木精染色,显微镜下测定肌纤维直径及肌纤维密度,对比不同品种鸡的肌纤维特性.[结果]3种鸡均表现为公鸡的胸肌肌纤维直径比母鸡的细,肌纤维密度比母鸡的高;但在腿肌肌纤维方面,贵妃鸡和北京油鸡表现为公鸡的腿肌肌纤维直径比母鸡的粗、肌纤维密度比母鸡的低,而怀乡鸡是公鸡的腿肌肌纤维直径比母鸡的细、肌纤维密度也比母鸡的低.贵妃鸡、怀乡鸡、北京油鸡的胸肌肌纤维直径均小于腿肌肌纤维直径,胸肌肌纤维密度则均高于腿肌肌纤维密度.肌纤维直径由粗到细依次为怀乡鸡>北京油鸡>贵妃鸡,肌纤维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北京油鸡>贵妃鸡>怀乡鸡.[结论]贵妃鸡的肉品质较细嫩,优于怀乡鸡而与北京油鸡相媲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与肌肉部分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60日龄淮南麻黄鸡的屠宰性能和肌肉部分品质。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的活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分别为877.2g、84.57%、74.72%、60.76%、20.68%和20.25%,且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母仔鸡间肌肉主要品质差异不显著;而在同一性别内,胸肌的红度板显著低于腿肌、亮度高于腿肌;胸肌的失水率、蒸煮损失、贮存损失及粗蛋白含量高于腿肌,腿肌的粗脂肪含量较高。肌纤维直径为28.59~29.59μm。淮南麻黄鸡的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105日龄海康鸡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91.48%和92.52%,全净膛率分别为61.85%和61.35%;腿肌的最大pH值显著高于胸肌(P0.05);胸肌肌纤维面积和直径均极显著低于腿肌(P0.01);海康鸡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5.54%~20.20%,总水分含量为71.93%~75.1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表现为公鸡高于母鸡、腿肌高于胸肌;参考FAO/WHO模式,大部分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参考值,且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在77.72~79.36之间,胸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腿肌(P0.05),初步表明海康鸡产肉性能良好,可作为优良的屠宰加工型肉鸡配套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究杂合型伴性矮小基因对鸡脂肪沉积的影响,了解其脂肪沉积动态变化的规律,为优质肉鸡和地方鸡种生产性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正常体型的固始公鸡和广西瑶鸡公鸡(ZDWZDW)分别与正常型母鸡(ZDWW)和矮小型母鸡(ZdwW)交配,将杂交后代在同一条件饲养。分别于60日龄、90日龄、120日龄从每个杂交后代中各选取鸡只100只(公母各半),进行体尺指标的测定;分别于60日龄和90日龄从固始鸡的杂交群体中各选取鸡只10只(公母各半),进行体脂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另于120日龄从固始和广西瑶鸡的杂交后代群体中各选鸡只10只(公母各半),进行体脂含量的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血清生化指标;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腿肌中肌内脂肪(IMF)的含量;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测定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结果】杂交后代个体体型均为正常型,固始鸡母本正常型群体的公、母鸡随日龄呈现了不同的脂肪沉积特性。母鸡的体脂指标包括腹脂重、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和肌间脂肪宽前期均保持在低水平,在120日龄得到显著提高,而公鸡的体脂水平一直维持在低水平;固始鸡母本矮小型群体公、母鸡随日龄表现了相似的脂肪沉积动态变化特性,120日龄公、母鸡的体脂沉积水平均显著高于60日龄/90日龄;母本矮小型群体公鸡(dw杂合子)表现了完全不同于母本正常型群体公鸡(DW纯合子)体脂变化的特性,其90日龄和120日龄的腹脂重、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和肌间脂肪宽均显著高于母本正常型群体公鸡。进一步整合120日龄固始鸡杂交群体和广西瑶鸡杂交群体的体脂数据发现,群体因素对腹脂重、肌间脂肪宽、皮下脂肪厚和胸肌肌内脂肪含量的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特别是母本矮小型公鸡(dw杂合子)的腹脂重、腹脂率、肌间脂肪宽、皮下脂肪厚和胸肌肌内脂肪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母本正常型公鸡(DW纯合子,P<0.01)。母本矮小型与母本正常型群体间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上均无显著差异。母本正常型和母本矮小型后代的肌纤维特性包括肌纤维密度、肌纤维面积、肌纤维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杂合伴性矮小型基因改变了公鸡的脂肪沉积特性,显著提高了公鸡的腹部脂肪、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的沉积;改善了胸肌的肌内脂肪含量;而对血脂指标无显著影响;对肌纤维特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饲养方式对凉山岩鹰鸡屠宰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71-1872
[目的]为凉山岩鹰鸡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管理方式饲养的100日龄凉山岩鹰鸡为研究对象,对其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散放饲养条件下,凉山岩鹰鸡公、母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极显著高于笼养鸡。公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均显著高于母鸡。不同饲养方式下岩鹰鸡的胸肌和腿肌的肉色差异不显著,腿肌的肉色测定值小于胸肌。笼养条件下岩鹰鸡的嫩度和失水率均高于散放饲养。在宰后45 min,岩鹰鸡胸、腿肌pH值接近7,而宰后24 h有所降低。[结论]在散放饲养条件下,凉山岩鹰鸡的肉用性能优于笼养,主要与其在散放饲养条件下活动量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鸡种肌肉常量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个鸡种不同性别及不同部位肌肉(胸肌与腿肌)的6项常量化学成分: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这6项常量化学成分在不同鸡种、不同性别、不同部位肌肉之间有所不同,均具有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②胸肌的水分含量(73.69%~75.90%)高于腿肌(69.48%~72.96%)。南海麻黄鸡的胸肌水分含量(♂74.31%、♀75.90%)显著高于黄鸡(N系)(♂73.76%、♀73.81%)(P<0.05),而腿肌则是黄鸡(K系)显著高于黄鸡(N系)(P<0.05)。③胸肌粗蛋白质(19.77%~21.34%)高于腿肌(15.31%~17.54%)。黄鸡(N系)的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黄鸡(K系)(P<0.01),腿肌是黄鸡(N系)显著高于黄鸡(K系)(P<0.05)。④胸肌粗脂肪含量(1.63%~2.67%)低于腿肌(7.42%~10.32%)。黄鸡(N系)的胸肌含量最高,江西鸡含量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是黄鸡(N系)显著高于江西鸡(P<0.05)。⑤胸肌粗灰分含量(0.93%~1.31%)略高于腿肌(0.81%~1.12%)。黄鸡(N系)的胸肌含量极显著高于黄鸡(K系)(P<0.01),黄鸡(K系)腿肌含量极显著高于南海麻黄鸡(P<0.01)。⑥5个鸡种的钙、磷含量(0.02%~0.04%、0.07%~0.19%)都较低。江西鸡的胸肌、腿肌钙含量显著高于黄鸡(N系)(P<0.05),黄鸡(N系)的胸肌磷含量极显著高于黄鸡(K系)(P<0.01),而腿肌磷含量则是黄鸡(N系)极显著高于南海麻黄鸡(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筛选热处理前后茶花鸡胸肌和腿肌中的生物标志物,旨在明确表征茶花鸡不同部位肌肉中特征风味的水溶性化合物,为建立优质地方鸡评价标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300日龄的云南茶花鸡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LC-Q-Exactive-MS)检测热处理前后胸肌和腿肌中的水溶性化合物,基于数据库Metlin进行全谱鉴定,以2-氯苯丙氨酸浓度计算各物质相对含量,并对检测出的物质进行分析,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建立代谢物表达量与样本组之间的关系模型,来实现对样品类别的预测,通过S-plot图初步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标志物,观察置换200次检验图的直线斜率判定模型是否存在过拟合现象,并且通过计算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判别各代谢物表达模式下对各组样本分类判别的影响强度和解释能力,达到辅助筛选标志物的目的;通过相对含量结果计算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结合感官评定结果评价茶花鸡肌肉的特征风味。【结果】茶花鸡肌肉在质谱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出106种和43种生物代谢物,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核苷类、有机酸类、脂肪酸类等,其中肌酸、肌肽、氨基酸和核苷酸为茶花鸡肌肉热处理前后存在的差异性水溶性化合物,可作为特征滋味贡献物质的生物标志物;TAV值结果中显示,胸肌中TAV值最大的是γ-氨基丁酸(TAV=23.00),其次是组氨酸(TAV=1.14);腿肌中TAV值最大的是γ-氨基丁酸(TAV=37.50),其次是甜菜碱(TAV=2.00);通过感官评定发现胸肌和腿肌整体滋味以甜鲜味为主。【结论】利用代谢组学分析得出茶花鸡特征滋味物质,并结合滋味理论值和感官评定值确定茶花鸡胸肌和腿肌的整体滋味以甜鲜肉香味为主,且腿肌优于胸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妃鸡、麒麟鸡及其杂交鸡(贵妃公鸡&#215;麒麟母鸡的F1代)的肉用性能特点,为进一步保种选育及开发利用贵妃鸡与麒麟鸡奠定基础.[方法]随机选取相同条件下饲养的14周龄贵妃鸡、麒麟鸡及其杂交鸡各12羽(公母各半),测定其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和部分肉品质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饲养至14周龄时,除龙骨长外,体斜长、胫长、胫围等3个体尺性状均表现为:麒麟鸡>杂交鸡>贵妃鸡,且麒麟鸡与贵妃鸡差异显著(P<0.05,下同).在屠宰性能方面,各指标均表现为:麒麟鸡>杂交鸡>贵妃鸡,且不同性别间的对比均是公鸡的各项指标高于母鸡.3种鸡的胸肌、腿肌肉色[红度值(a)、黄度值(b)、亮度值(L)]、pH、剪切力和失水率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各项肌肉品质指标,其肌肉品质排序为:麒麟鸡>杂交鸡>贵妃鸡.[结论]以贵妃公鸡与麒麟母鸡杂交获得的F1代在生产性能上能够部分改善贵妃鸡体型过小及麒麟鸡腹脂高、肌肉嫩度差等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宁都黄鸡体尺选育及肉质性状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7年始 ,宁都黄鸡每世代均作体尺和屠宰测定 ,并于 1998年和 2 0 0 2年作了肉质测定。结果表明 ,在体尺方面 ,变化最小的是体态结构指数 ,母鸡变化最大的是耻骨间距离加大 ,公鸡变化最大的是胸骨长和胸宽加大 :国内 18个地方品种鸡作肉质性状比较后表明 ,宁都黄鸡在肌肉氨基酸总含量、鲜味和甜鲜味氨基酸含量、亚麻酸含量 ,肌肉系水力、芥子酸含量、肌纤维直径、肌肉失水率等 7个方面处于优势地位 ,而肌肉蛋白质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肌纤维密度、熟肉率、胸肌率和腿肌率等 6个方面亦表现出很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蝙蝠蛾拟青霉液体发酵菌丝体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淮北麻鸡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虫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淮北麻鸡为试验对象,在试验动物基础日粮中添加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考察菌丝体对淮北麻鸡的日增重、屠宰性能和肌肉中水分、粗脂肪、蛋白质等含量的影响。[结果]在动物日粮中添加0.3%的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可显著促进淮北麻鸡的生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动物日增重提高了12.09%;同时也发现母鸡腹脂率有了明显降低(P<0.05);但对淮北麻鸡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可显著提高腿肌中肌间粗脂肪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腿肌间粗脂肪含量提高了17.18%。[结论]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不仅能提高淮北麻鸡的生产性能,而且能改善淮北麻鸡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6.
江西余干黑羽乌鸡肉用性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余干黑羽乌鸡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具有黑羽、乌皮、乌肉、乌骨的“全乌”特征,属珍稀的地方品种资源。为进一步研究余干黑羽乌鸡的种质特性,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产蛋期末的余干黑羽乌鸡进行了肉用性能和肉质测定的研究,并与我国著名的乌鸡品种─—泰和鸡比较。结果表明:余干黑羽乌鸡肉用性能良好,骨骼结构和载肉量比泰和鸡要好。余干黑羽乌鸡的屠宰率达92%,半净膛率为85%,全净膛率为65%,且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有益人体的无机元素,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较泰和鸡高,特别是胆固醇含量非常低,低于泰和鸡的213%。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余干黑羽乌鸡营养滋补和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原鸡滇南亚种(父本)与原鸡(母本)、茶花鸡(母本)、绿耳乌骨鸡(母本)、楚雄麻鸡(母本)不同组合F1代为研究素材,分析比较了其常规肉质性状和基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宰后45 min,原鸡杂交F1代胸、腿肌pH值显著低于纯种原鸡(P<0.05),宰后24 h pH值与宰后45 min相比呈下降趋势,纯种原鸡下降最为明显;胸、腿肌系水力、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肌纤维直径(密度)等指标在不同组合间多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就营养成分而言,胸、腿肌水分含量及胸肌粗蛋白含量在各组合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原鸡(父本)与茶花鸡(母本)杂交F1代、纯种原鸡腿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胸肌及腿肌的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在不同组合间存在差异,且多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总体而言,原鸡(父本)与茶花鸡(母本)肉质特性杂种优势较大,原鸡(父本)与楚雄麻鸡(母本)杂种优势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麒麟鸡的肉用性能,以及屠宰性能和鸡肉品质的关系。[方法]测定12周龄麒麟鸡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等多个屠宰性能和肉色、pH、剪切力三个肉品质特性指标,并对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麒麟鸡的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和皮脂厚,公鸡分别为89.76%、81.54%、67.53%、7.82%、11.29%、2.42%、0.69 cm、0.48cm,母鸡分别为89.78%、80.87%、62.94%、6.19%、9.92%、3.91%、0.78、0.61 cm,部分性状差异显著(P0.05)。麒麟鸡肌肉肉色、pH值和剪切力公鸡胸肌分别为5.93、6.15、3.72 kg,腿肌分别为6.18、6.54、3.41 kg,母鸡胸肌分别为5.77、6.05、3.41 kg,腿肌分别为6.03、6.21、2.74 kg,公、母鸡胸肌肉品质与腿肌肉品质差异显著(P0.05)。屠体重与半净膛重和肉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半净膛重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全净膛与腿肌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腹脂重与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肉色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该研究为我国优质耐热肉鸡的生产及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河北柴鸡的进一步选育和推广养殖提供参考依据,进行了散养状态下罗曼蛋鸡与河北柴鸡屠宰性能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河北柴鸡的活体重、屠宰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翅膀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明显高于罗曼蛋鸡。河北柴鸡屠宰重量第2世代高于第3世代,但第3世代的胸肌率、翅膀率高于第2世代。说明,河北柴鸡较罗曼蛋鸡更适于自然散养,经过选育可以提高河北柴鸡的胸肌率和翅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