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种源地桉树抗寒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来自不同种源地的6个不同种共13个桉树样品进行低温胁迫处理,通过电导率法测定它们的最低半致死温度,同时也测定了MDA、总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发现,随胁迫时间的增加,所有样本MDA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增加,赤桉增幅最大,铁木桉最小。样本MDA增加的幅度与样本抗寒能力呈负相关,渗透调节物质增加幅度则与其抗寒能力呈正相关。抗寒性较差的样本叶绿素和淀粉含量在胁迫期呈下降趋势,而在抗寒能力较强的样本中,二者与对照比较变化并不明显。通过比较各项指标发现,不仅不同种桉树的抗寒性能有显著差异,不同种源来源的同一种桉树在抗寒性能上也存在较明显差异。测试的13个不同种源地的桉树抗寒性能由高到低依次是:铁木桉(种源号:151199)〉巨桉实生苗〉巨桉EG5(组培苗)〉迪恩桉(种源号:14521)〉邓恩桉(种源号:15967)〉邓恩桉(种源号:14113)〉邓恩桉(种源号:15956)〉邓恩桉(种源号:14452)〉卵叶桉(种源号:17285)〉卵叶桉(种源号:13745)〉边沁桉(种源号:88080)〉赤桉(种源号:11911)〉赤桉(种源号:15027)。  相似文献   

2.
对3种桉树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低温下,各桉树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总的来说,邓桉柳桉巨桉。自然低温(日最低气温-3.6℃)对柳桉和巨桉造成较大损害。另外,低温使桉树SOD活性上升,这与其MDA含量增加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2年生胶东卫矛为试验材料,清水为对照,研究了在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胶东卫矛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对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认为200 mg/L浓度的水杨酸处理的胶东卫矛叶片中POD的含量最高,MDA积累量最少,胶东卫矛的抗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环境,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硼酸钠对桂花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低温胁迫下,随时间的延长,外源硼酸钠处理桂花叶片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CAT酶活性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持续上升;外喷0.5%~1%浓度的硼酸钠可显著减少桂花叶片MDA含量,增加游离脯氨酸,促进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提高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0.5%浓度的硼酸钠可促进植株纵向生长,1%~2%浓度的硼酸钠对低温胁迫下桂花幼苗纵向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性越强。低温胁迫对桂花幼苗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适当浓度外源硼酸钠处理可以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桂花叶片的伤害,提高桂花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5.
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鉴定桉树的抗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导法对3种桉树的叶片经过人工低温处理,以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变化作曲线,并结合Logistic方程分别计算3种桉树叶片组织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以此评价3种桉树在泰安地区的抗寒性。结果表明,3种桉树的抗寒性相对强弱顺序为:三脉桉(Eucalyptus stellulata)〉亮果按(Eucalyptus nitens)〉粉绿桉(Eucalyptus glaucescens)。  相似文献   

6.
以5份桉树种质(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20784,邓恩桉E. dunnii 99/01,溪谷桉E. badjensis 02/08,邓恩桉E. dunnii 98/27,柳叶桉E. saligna 01/19)的离体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7℃)胁迫,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半致死温度(LT_(50)),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其耐寒性。结果表明:5份桉树种质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3,-5.31,-3.6,-5.16,-4.73℃。相关性分析显示,SOD活性、POD活性、SP含量均与耐寒性呈正相关,其中SOD活性与耐寒性显著正相关(r=0.982~(**));对各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SOD活性和POD活性2个主成分解释了原变量85.52%的变异信息,根据综合指数的抗寒性排序为2号邓恩桉E. dunnii 99/014号邓恩桉E.dunnii 98/271号邓恩桉E.dunnii 207843号溪谷桉E.badjensis 02/085号柳叶桉E.saligna 01/19;通过聚类分析,将5份桉树种质抗寒性划分为2类,其中耐寒性较强的种质是2号和4号,耐寒性较弱的是1号、3号和5号。由此得出结论:SOD活性和POD活性是反映5份桉树种质抗寒性的两个重要指标,2号邓恩桉和4号邓恩桉为相对耐寒种质,更适合浙江生长。  相似文献   

7.
于一九八三年十月——八四年四月逐月在田间采样,测定了十六种桉树的电导率,再一次发现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在50%以下者为抗寒性强的桉树种类,50%以上者内抗寒性弱的桉树种类,此项指标可供桉树抗寒性早期鉴定用。综合以前电导测定资料,作者推荐樟脑桉及其变型、灰桉、山桉、冈尼桉、白木桉、毛皮桉,蜜味桉、香桉、卵叶桉、银叶山桉、多枝桉等为上海地区有发展前途的桉树种类。  相似文献   

8.
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核桃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外源NO处理对低温胁迫下核桃幼苗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核桃抗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寻找通过施加外源NO提高果树抗逆性的新方法,为外源NO在未来核桃抗逆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抗寒性不同的‘香玲'、‘鲁果12号'核桃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处理与叶片喷施SNP相结合的方法,研究SNP(200μmol·L~(-1))对低温胁迫下核桃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1)正常生长条件下,喷施SNP对核桃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不大,显著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AsA/DHA和GSH/GSSG比值,降低了氧化型抗坏血酸(DH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但2个品种的各项指标变化程度不同。2)低温胁迫下,SNP处理可显著提高核桃幼苗叶片POD,SOD,CAT,APX和GR等抗氧化物酶活性,同时,提高叶绿素和Pro,ASA,DHA,GSH,GSSG含量,减少H_2O_2和MDA的积累,降低O_2~(·-)产生速率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2个品种的变化幅度不同。[结论]低温胁迫下,外源NO处理可增强核桃幼苗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提高抗氧化剂含量,维持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的稳定性,降低H_2O_2、MDA的积累及O_2~(·-)的产生速率,从而减轻活性氧对核桃叶片的伤害,保护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增强抗寒性。  相似文献   

9.
电导法在桉树抗寒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电导法研究8个不同桉树品种的叶片经一系列低温处理后的电解质渗出率,对电解质渗出率曲线配以Logistic方程,并利用拐点温度法来估计组织的半致死温度(LD50),以此评价桉树抗寒性,8个树种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赤桉,弹丸桉,直干蓝桉,柳桉,巨桉,小果灰桉,巨尾桉,尾叶桉,该文还探讨了同一低温不同持续时间对桉树膜伤害效应。  相似文献   

10.
尾叶桉、邓恩桉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工低温处理尾叶桉和邓恩桉幼苗,研究其对两种按树的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两种桉树叶绿素含量下降、SOD活性上升、MDA含量增加,光合特性参数Pn、Gs和Tr下降,Ls值上升,而Ci则先上升后下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持续低温胁迫的初始阶段,导致两种按树Pn的降低的主要因素为非气孔因素,而随着低温处理持续时间延长至48 h时,气孔限制因素也逐渐成为Pn的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低温处理对两种按树的影响程度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对尾叶桉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对邓恩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盐分胁迫对灰木莲苗木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8月在广西大学苗圃地,通过对灰木莲幼苗在盐分胁迫下生长与生理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盐分胁迫对灰木莲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叶片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灰木莲的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量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叶片膜透性、MDA摩尔浓度、SOD含量、脯氨酸含量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等于0.6%时,叶片膜透性、MDA摩尔浓度、SOD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以上研究得出灰木莲苗木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4种豫楸1号嫁接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盆栽自然干旱法对4种豫楸1号嫁接苗进行干旱胁迫,测定胁迫对MDA含量、质膜透性及叶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呈现持续增大的趋势,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一致.金丝楸砧的MDA含量与梓树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4种砧木的相对电导率均与各自对照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随干旱胁迫的持续而下降.金丝楸砧和灰楸砧始终保持较大的降幅,而其它2种砧木嫁接苗在处理中期减少幅度较小.4种砧木嫁接苗的叶片水分饱和亏变化趋势与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反.综合评定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金丝楸砧苗>本砧苗>灰楸砧苗>梓树砧苗.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桉树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工低温处理尾叶桉和邓恩桉幼苗,研究其对两种桉树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两种桉树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羧化效率、Fv/Fm和Fv/Fo下降,Fo值和CO2补偿点上升,而Ci则先上升后下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持续低温胁迫的初始阶段,羧化酶活性的下降是导致两种桉树Pn降低的主要因素为非气孔因素,而随着低温处理持续时间延长至48h时,叶绿素含量出现显著下降,羧化酶效率继续下降,此时气孔限制因素也逐渐成为Pn的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两种桉树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差异表明,非损伤的叶绿素荧光技术有望用来快速筛选不同抗寒能力的桉树品种。从各个参数的变化可以看出,低温胁迫处理对尾叶桉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对邓恩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分别在0℃和5℃低温胁迫下,通过使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富贵竹(Dracaenasanderi-o船)鲜切枝进行处理后,其体内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A处理后,在两种低温胁迫条件下富贵竹叶片保护酶系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比值、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有提高,质膜透性较对照低,同时丙二醛(MDA)含量也低于对照。在0℃和5℃条件下,SA浓度分别为1mmol·L^-1和0.5mmol·L^-11时,对富贵竹的抗寒性提高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对大叶女贞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选取我国北方常绿园林树木大叶女贞的当年生枝条和叶片为试材,采用人工冷冻处理,对经过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叶片保护酶的活性、MDA含量和枝条及叶片细胞膜透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叶片和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值呈上升趋势,在同一处理温度下,枝条的相对电导率低于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叶片MDA含量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表现为增加的变化趋势;叶片SOD酶活性均表现为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POD酶活性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表现为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根据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对大叶女贞的抗寒性进行评价,为树种的正确选择、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自然低温胁迫下3种桉树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安市3种桉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低温下,各桉树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总的来说,邓桉>柳桉>巨桉;自然低温(日最低气温-3.6℃)对柳桉和巨桉造成较大损害,而邓桉可通过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化学效率,以及利用不断增加的qN来进行耗散,具有较强的抵抗低温胁迫伤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渗透胁迫对青杨叶片氧自由基伤害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孙昌祖 《林业科学》1993,29(2):104-109
采用PEG-6000对青杨叶片进行渗透胁迫处理,研究其O_2~(?)产生速率、SOD和CAT活性水平及MDA含量的变化,并测定了相应发生的质膜透性和叶水势的改变。结果表明,青杨叶片的O_2~(?)产生速率随PEG浓度的加大而增加,在-2.5--1.25MPa间,胁迫强度与O_2~(?)生成量成正比。MD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O_2~(?)产生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在一定胁强范围内,SOD和CAT的活性水平亦与O_2~(?)的变化相一致;细胞质膜透性的加大和叶水势的降低与MDA含量的增高呈明显的正相关,经统计处理结果之差有极显著意义。说明青杨叶片的渗透胁迫损伤,是由O_2~(?)引发的膜脂过氧化,致使MDA含量增高,破坏了细胞膜系统所致。  相似文献   

18.
脱落酸对低温胁迫下水曲柳幼苗叶片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宇  王晶英 《森林工程》2010,26(4):32-36
以3a生盆栽水曲柳幼苗为试材,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喷后第1d、5d、10d和15d分别采集带叶枝条测定常温和低温胁迫后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SOD、POD、可溶性糖含量、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进行自然条件下季节性低温处理试验,以验证人工低温试验中所得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0mg/L浓度的ABA增强水曲柳幼苗抗寒性的作用效果最好,能显著降低电导率,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但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变化。30mg/L浓度的ABA预处理有一定的作用效果,但高浓度的60mg/LABA预处理对于增强水曲柳幼苗抗寒性出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自然低温条件下,10mg/L浓度的ABA预处理增强水曲柳幼苗抗寒性的作用效果最好,高浓度的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对5种柽柳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柽柳抗寒性,以1年生离体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5种青海柽柳叶片下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低温胁迫叶片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大于对照;除刚毛柽柳的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先升高后降低外,而其他4种柽柳的脯氨酸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均呈现升高趋势;各低温胁迫的5种青海柽柳植物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根据隶属函数法,求出隶属函数值,判定5种青海柽柳扰寒性强弱的排序为:盐地柽柳>密化柽柳>刚毛柽柳>翠枝柽柳>长穗柽柳.  相似文献   

20.
人工低温胁迫下腰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选育腰果抗寒优良品种提供依据,以腰果FL30叶片为材料,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个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先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呈现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16℃,即对腰果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4℃低温胁迫4 d,可大大提高腰果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