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木材工业内涵的不断扩大看木工机械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木材工业是以制材工业、实木制品工业为主的,因此木工机械的发展主要以制材设备(木工带锯机、圆锯机、框锯机等)和细木工。设备(木工刨床、铣床、车床、开榫机等)为主。随着木材工业的发展,天然林资源的严重枯竭,出现了木材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迫使木材工业内涵不断扩大二形成了新的产品结构。使单一的锯材产品转化为单板、纤维、刨花、木片、木基复合材等产品,以实现木材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高效利用。使木工机械的发展朝着提高木材利用率、提高木材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方向迈进。1木工机械产品种类的发…  相似文献   

2.
劣质木材经技术处理,可根据需要改为高档优质木材。这样一个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木材使用效率的项目于2006年7月落户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固山镇,并在百圣源集团(原山东东维木工机械有限公司)威海柏松木业园破土动工。  相似文献   

3.
修木 《国际木业》2010,(5):37-38
俄罗斯:俄罗斯将在今年重点改善木材工业的投资环境,以使俄罗斯从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木材出口需求锐减的困境中恢复过来。为此目的,俄罗斯的Altailes木材公司积极参加了2010迪拜木材和木工机械展,为其高质量的木材产品做宣传,  相似文献   

4.
中国木材工业数控化的普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马岩 《木材工业》2006,20(2):56-58
分析我国木材加工机械制造业及其数控化的现状,提出发展分工明确的产业集团,研究进入木工机械数控化的突破点,引进国外数控木材加工机械的先进技术,依靠产学研合作攻关,开发有中国特色的数控机械产品,将是我国木材加工机械数控化发展的方向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木工机械新理论研究的成果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木材加工机械行业的理论发展现状,找出了国内木材加工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木材加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木工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新成果和木工机械检测技术的新进展。着重介绍了新西兰林科院在木材视频技术和木材缺陷探测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综述了人造板加工机械和木材加工机械的新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1年4月5~7日,江苏保龙第一次参加了在中东迪拜机场博览馆举行的第六届中东(迪拜)国际木业及木工机械展(2011Dubai Wood Show)。该展会汇集欧洲木工机械制造商协会(EUMABOIS)以及其成员意大利木工机械与工具制造商协会(ACIMALL)、德国机械制造协会(VDMA)、西班牙机械制造商协会(AFEMMA)、美国阔叶木出口委员会(AHEC)、加拿大魁北克木材出口局、中国伦教木工机械商协会、马来西亚木材理事会(MTC)和台湾木工机械协会(TWMA)等多家全球知名协会,在木材加工、机械、工具、配件和产品等方面,是中东地区唯一的专业木业木工展览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机械协会木材加工机械专业委员于2006年6月17日至6月18日在哈尔滨市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内容是,召开首届全国木工机械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讨会和2006年专业委员会年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17个省市、共计158名。会议得到了中国林业机械协会、广东伦教木工机械商会、青岛市木工机械协会、上海木工机械同业联谊会、黑龙江家具协会、哈尔滨市家具协会、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中国绿色时报、《中国人造板》杂志社、《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杂志社等十余家新闻记者也到会进行了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8.
巴西:美元对巴西货币里尔持续贬值影响到巴西西北部玛托格罗索州这个著名的热带木材生产州的林产品生产和出口。当地木材生产工会称,木材产品出口继续下降,但国内市场在2008年可能有所上升。由于汇率损失,许多公司利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建筑业的发展,国内木材市场不断扩大,有可能弥补出口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各有关单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木工机械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践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方针,促进我国木材加工技术与装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定于2009年第四季度在“中国木工机械名城”——山东省青岛市举行“2009全国木材加工技术与装备发展研讨会”(同期举办“木材加工机械数控新技术培训班”)。现公开征集“2009全国木材加工技术与装备发展研讨会”论文,欢迎各有关单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与,撰写论文。有关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地处中国北部的美丽城市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木材加工及木工机械的发展中心之一。哈尔滨三面被辽阔的森林环绕,又毗邻中国牡丹江木工机械生产基地,因此,营造了发展木工机械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木然 《国际木业》2006,36(9):24-25
近年来,伴随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木材进口国以后,特别是由于我国经济保持连续不断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国际木材生产和出口大国对中国国内木材市场的巨大潜力产生了浓厚兴趣.许多木材商巨擘纷纷携自己最拿手的各类木材制品、家具,以及各种关于发展木材制品用途的构思和创意远渡重洋,抢滩中华,希望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木材市场中站住阵脚.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年产木材5000万m3、人造板材约500万m3,现有大、小家具厂3万多家,全年住宅、宾馆等年购置和更新家具额约197亿元,装饰市场年需木材为750亿元,2000年将达到2000亿元。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木材加工所需的家具机械、人造板机械将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约有500家木工机械生产企业,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一些具有实力的企业已开发高档产品,传统和新兴的木工机械将向数控化、自动化、高档化方向发展。然而,木工机械领域国内和国外差距明显。首先是品种不全,多数还在生产平刨、压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紧跟党中央的部署,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制定和贯彻好我国木工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是本行业今后发展的大事。为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探讨行业今后发展的一些热点问题,帮助企业确定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和产品定位,经中国林业机械协会批准,于2011年6月16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中国林业机械协会木材加工机械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木工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研讨会”,本次年会由国家木工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中国林业机械协会木材加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与会  相似文献   

14.
《木材工业》2005,19(5):47-47
为了维护会员和行业的利益,促进中国木工机械行业展览会市场健康发展,中国林业机械协会木材加工机械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由部分制造商、经销商和国家木工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人参加的木工机械企业座谈会。会议就近年来国内一些木工机械展览会频率高、品质低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15.
Marry 《国际木业》2006,36(2):35-35
越南:越南木材出口公司负责人2005年底称,越南木材工业正面临着主要木材市场出口的下滑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陶绿 《世界林业动态》2006,(2):F0004-F0004
据越南木材出口公司负责人说,越南主要木材市场的出口下滑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正威胁着越南的木材工业。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在国外木工机械发展近乎停顿的同时,我国木材加工机械行业一枝独秀,高速发展,目前在国际木工机械的排行榜上位居第五。2003年,木材加工机械行业的年增长率达到42.5%,出口增长率列我国各类机床出口之首。我国木工机械经营模式以民营和小型企业发展模式和各厂家及高校合作与协同攻关的生产模式为主。为扩大生产规模,保护市场价格,发展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协会的组织结构为主体,形成以产品为协作关系的集团,是我国木工机械行业重组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木材加工机械行业的产品研发趋势是开发批量生产家具的生产线成套…  相似文献   

18.
肖鑫 《国际木业》2005,35(10):13-13
2005年9月9日,适逢德国威力集团百年诞辰,“威力集团2005木材加工新技术展”在山东烟台隆重开幕,在为期三天的展示会上,这个享誉全球水工机械领域的德国品牌,同与会的400余位海内外专业嘉宾一起,分享其尖端的木材加工新技术和智慧的木工机械服务经验,期间还举办了数场有关技术、市场,投资的研讨会。中国木业国际网总裁兼本刊经营总监李洪帆先生受邀参加了本次展会。  相似文献   

19.
格林策巴赫(Grenzebach)是德国顶尖的机械制造跨国企业。随着中国以及亚洲木材行业的快速增长,木工机械市场需求逐年增长,2000年,格林策巴赫在上海投资建立了第一家在华企业,并于2007年10月,由格林策巴赫机械(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中国地区的木业机械的生产及销售,开始进入了格林策巴赫在中国木业机械决速发展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20.
2009年6月16日,国家木工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中国林业机械协会木材加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举行成立20周年庆典。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杨传平参加庆典并致辞,中国林业机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启升做了题为“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努力建设木工机械强国”的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