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根际微生态调节对杨树根系活力及土壤有效P转化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毛白杨、北京杨为试验材料,采用均匀设计,将外生菌根真菌(美味牛肝菌、褐疣柄牛肝菌)、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和植物抗病诱导剂(水杨酸)以不同配比混合形成根际微生态调节物,并施于苗木根部,研究其对苗木生长、生物量、根系活力、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有效P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根际微生态调节物改善了苗木根际微生态环境,使毛白杨、北京杨盆栽苗的苗高、地径、总干质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6.O%~35.O%,19.4%~38.9%,15.5%~86.4%和12.5%~26.2%,1.6%~20.3%,33.6%~72.7%,幼苗生长更为健壮和迅速;使毛白杨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6.71%~33.64%,北京杨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1.49%~49.46%,根系活力与苗木的生长、生物量有较大相关性;使毛白杨和北京杨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分别增加20.91%~36.35%和13.39%~54.98%,对根际区域的土壤有效P具有明显的富集效应,富集率分别为7.49%~25.67%和17.85%~53.50%.  相似文献   

2.
以盆栽毛白杨为试验材料,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抗病诱导剂以不同配比制成的耦合剂施用于苗木根部,对根系活力及抗病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处理1外,其它处理的苗木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了6.71%~33.64%,根系活力最高达到14.34μg/g.h,比对照增加33.64%;于苗木旺盛生长期结束时测定生物量各指标,发现耦合剂使毛白杨苗高、地径、地下干重、总干重等指标均比对照有大幅度提高,幼苗生长更为健壮和迅速;用溃疡病菌对幼苗干部接种,测定了接种前后树皮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发现不同处理下酶活性变化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盆栽试验探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油橄榄幼苗根系生理、根系形态、生物量以及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以期确定油橄榄苗期最优的钾肥施用量,为油橄榄植株良好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依据。【方法】选用我国油橄榄主栽品种‘鄂植8号’为试验材料,所用钾肥为硫酸钾(K_2SO_4),将施用量设为5个水平,折合成K_2O用量分别为10、20、30、40和50 g/株,另设不施钾肥为对照(CK)。【结果】缺钾抑制了油橄榄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导致油橄榄根系活力、含水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根系相对电导率升高,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下降,苗高、地径和地上及地下部干物质累积下降,根冠比降低。增施适量钾肥后,油橄榄根系活力和根系含水量增加,相对电导率下降,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根系形态得到优化,苗高、地径、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根冠比均有显著提高。施用钾肥后,油橄榄根际土壤p H和含水量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下降,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全氮含量变化不显著;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略有下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升高,真菌数量显著降低,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比值下降。【结论】每株增施20 g钾肥对油橄榄幼苗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微环境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土壤益生菌对盆栽马尾松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按不同组合接种到盆栽的马尾松幼苗根部,结果表明:2号固氮菌 解磷菌组合处理的苗木高生长比对照增长11.6%;2号固氮菌处理的苗木地径生长比对照增长23.3%;两种固氮菌 解磷菌 解钾菌组合处理的苗木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45.5%和48.8%。而土壤中的N、P、K元素的含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号固氮菌则使土壤含氮量增加54.2%,其它处理均使土壤含氮量减少。可溶性磷增加20.0%~50.0%,可溶性钾增加144.4%~277.8%。  相似文献   

5.
保水剂在干热河谷造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保水剂在干热河谷区造林中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施用不同种类、不同用量保水剂的川滇桤木、墨西哥柏的温室育苗缺水模拟实验和元谋、易门典型干热河谷区的台湾相思、印楝田间造林试验。温室实验表明,应用保水剂使苗木根际土壤的含水量高出对照9.1%~39.2%,使苗木生长天数延长0.2~108.8天,耐旱天数延长2.2~100.6天。田间造林试验表明,在干热河谷的造林中应用保水剂,使新植树苗根际土壤的含水量高出对照0.7%~15.4%,且根际土壤含水量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1.1%~72.4%,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也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使苗木株高、地径、冠幅和叶片数的生长获得显著提高,其提高程度仍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 ,揭示了不同发育阶段落叶松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磷形态和磷酸酶活性的演变规律 ,阐释了土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与林龄的关系 ,建立了土壤磷形态、有机质、速效钾、水解氮与林木生长量关系的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变化存在着明显的规律 ,有效磷含量、O -P含量、全磷含量、有机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林龄的增加而下降 ,无机磷总量、Ca -P含量、Fe-P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非根际土壤Ca -P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林龄增加而明显下降。各年龄阶段间除非根际土壤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和Al-P含量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外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其它成分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中龄林土壤Fe-P含量、近熟林土壤有效磷含量、Fe -P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成熟林土壤有效磷、Ca -P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出现非根际土壤大于根际土壤 ,其它成分均为根际土壤大于非根际土壤。不同发育阶段影响林木生长量的主要土壤磷形态是全磷、有机磷、有效磷、无机磷总量、Ca -P和Fe -P。  相似文献   

7.
以4年生寒富苹果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施用不同形态氮肥,测定对苹果根系活力、根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根际微生物活性、根际土壤酶活性、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肥对苹果的作用相对一致,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根系活力动态变化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酰胺态氮则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明显地提高了苹果根系NR的活性,而铵态氮则降低了NR的活性,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的动态变化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各处理间根际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都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根际脲酶、蛋白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各处理间根际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以及速效钾含量动态变化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总之,三种氮肥对苹果根系和土壤的作用效果表现为NO_3~--NCO(NH_2)_2-NNH_4~+-N。  相似文献   

8.
根系是植物在地下所有根的总合,也是植物吸收、运输和储藏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根际微生态是指受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以及根系周围各个因子相互作用的土壤区域。根系的分布和走向会对根际微生态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样根际微生态也会影响植物根系分布。本文主要对植物根系分布与根际微生态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解决植物根系分布与根际微生态方面研究较少的问题,促进国内外学者在植物根系与根际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菌根-土壤-植物共生体系原理,以马尾松为供试植物,研究褐环乳牛肝菌Sl12、Sl13对苗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酶活性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褐环乳牛肝菌接种处理会使苗木根际土壤的p H值降低0.13。(2)褐环乳牛肝菌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与CK相比,Sl13菌株根际土壤酶活性分别增加47.14%、8.86%、5.91%、22.38%。(3)接种褐环乳牛肝菌能显著增加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其中,Sl12菌株能显著增加土壤中可培养真菌数量,提升效果优于Sl13。与CK相比,接种组Sl12菌株根际真菌数量增加63.75%,Sl13菌株增加39.06%。研究表明褐环乳牛肝菌通过改变马尾松苗木的根际土壤微环境,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
芽接是繁殖毛白杨的方法之一,常用的有根际芽接和串接两种。一、根际芽接根际芽接是在砧木基部嫁接上一个毛白杨的芽子,以培育毛白杨苗木。1.砧木选择要选择容易繁殖,根系发达,生长快,嫁接后容易愈合,来源丰富的杨树做砧木。  相似文献   

11.
以宁夏仁存渡护岸林场引进的截叶毛白杨、毛新×毛白73两个无性系的1年生硬枝为材料,以新疆杨为对照进行硬枝扦插试验,采用ABT-1号生根粉对插穗进行处理,比较其扦插生根情况。结果表明:2个无性系的杨树及新疆杨采用不同处理时,插穗生根情况不同;ABT-1生根粉处理的截叶毛白杨插穗在500 mg·L-1浓度时愈伤组织形成率最大,达58.33%;毛新×毛白73枝条在600 mg·L-1浓度时愈伤组织形成率最大,为41.67%。未用ABT-1生根粉处理的截叶毛白杨、毛新×毛白73和新疆杨的生根率高于处理过的。不同品种的杨树扦插生根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疆杨生根率高达82.14%,高于截叶毛白杨与毛新×毛白73的,更适合进行扦插扩繁。  相似文献   

12.
金白杨是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和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于2013年从银白杨×新疆杨杂交组合中选育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强、速生的优良无性系。笔者以生物量和木材性质为检测指标,对金白杨伐桩嫁接林木的不同器官组织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金白杨伐桩造林6年生林木平均单株生物量鲜重85.45 kg,地下34.6%,地上器官占65.4%,其中,树干45.1%,自生根仅占11.16%,说明林木生物量主要受原有砧木根系的调控;随着树龄增加,从第5年起生物量进入快速增长期;枝叶生物量从4年生起下降,说明金白杨具有侧枝细而树冠窄、主干生物量大、自然整枝好的优点。金白杨木材抗弯强度76.3 MPa,超过新疆杨、小叶杨以及48个杨树树种的平均值;木材抗弯弹性模量比毛白杨小、比新疆杨和小叶杨大,说明木材抗弯性能较好;金白杨木材纤维的长宽比值超过新疆杨、毛白杨和大青杨,且纤维长度均超过1 000μm,综纤维素含量超过毛白杨、小叶杨和大青杨59%以上,所以,其木材是制浆造纸和生产"三板"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3.
不同俄罗斯杨树新品种扦插苗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引进的俄罗斯杨树新品种高加索白杨、N12、N2、N21和SL -1为参试品种,对其硬枝扦插苗生根、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硬枝扦插生根率、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SL -1品种的硬枝扦插苗生根率、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指标均优,其中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等5项指标优于对照小黑杨品种,其硬枝扦插生根率、生长量和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三种杨树扦插生根期间内源激素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法,分析银白杨、毛白根和山杨的对照、NAA处理和NAA+BA处理硬枝插穗(芽、皮)的内源ABA、IAA和玉米素含量在扦插生根期间的变化。试验表明,硬枝扦插生根是潜伏根原基存在与否和皮部内源激素平衡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银白杨皮部的IAA/ABA比值和玉米素含量高,潜伏根原基有迅速恢复生长的条件,能自发生根成活。毛白杨的IAA/ABA比值和玉米素含量都低,需  相似文献   

15.
利用椴树吸引光肩星天牛成虫产卵又抑制其卵及幼虫发育的特殊功能,对失去生物控制天牛危害能力的林木和林分,实施控虫生物因子补偿及诱控功能的放大,调控天牛种群数量。椴树和杨树分别套笼接虫,诱控树种上的平均产卵刻槽数为15.8个/株,孵化率为0;合作杨上的平均产卵刻槽数为16.1个/株,孵化率为10.56%。光肩星天牛对沙枣和几种感虫树种的嗜好程度有明显差异。在产卵刻槽数量上,加杨〉沙枣〉白桦、毛白杨、北京杨、糖槭;在取食面积上,锗槭〉沙枣〉加杨、白桦、毛白杨、北京杨。通过野外次生林椴树控虫调查结果显示,椴树的引诱距离为10m以内,引诱强度最好的距离为6~8m。以径粗6—10cm的杨树点滴注入或喷布诱控树种提取剂,50d后检查死虫数,其杀虫率在70%。  相似文献   

16.
以中黑防、晚花杨、小黑杨14号3个杨树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自然失水24 h、48 h、72 h三个梯度(处理)研究插穗自身含水量与扦插成活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自然失水时间里,晚花杨失水率最大,自然失水处理72 h,失水率可达30.7%,小黑杨14号为29.6%,中黑防也达到了27.9%.中黑防在穗条自身失水率达到30%时,生根与成活率才会显著下降;而小黑杨14号和晚花杨在穗条自身失水率达到20%时,生根与成活率就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杨树是西藏河谷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其中北京杨为传统的主栽品种.1994年引进毛白杨、中林诸杨和优胜杨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其成活率可达到70%左右,毛白杨的成活率可达到87%,与北京杨差异不大.在栽培措施相同的条件下,毛白杨的地径生长量、高生长量、光合速率、总叶面积和最大光合速率,分别比北京杨高14.2%,22.3%,24.6%,46.1%和62%.说明在该区引种毛白杨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杨树枝条韧皮部提取液对光肩星天牛羧酸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石油醚和甲醇浸提8种杨树枝条韧皮部,测定提取液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羧酸酯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表明:新疆杨石油醚提取液的影响与加拿大杨这间存在显著差异;新疆杨甲醇提取液的影响与毛白杨、山海关杨、I-214杨、北京杨之间,J-杨、加拿大杨与山海关杨、I-214杨、北京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毛白杨优良无性系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导仪测定了10个毛白杨无性系1年生休眠苗经不同低温处理后的电解质渗出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外渗K^+浓度予以验证,并结合观察低温处理过的插穗在田间的展叶,生根和成活情况,评价了10个毛白杨无性系的相对抗寒能力,确定了其适生范围。  相似文献   

20.
以转Bt基因南林895杨株系B1、B4、B17、B21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室内和野外自然条件下对靶标害虫杨小舟蛾幼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杨树4个株系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株系B21对杨小舟蛾1龄幼虫12 d校正死亡率高达95.3%;虫试表明转Bt基因杨树各株系扦植苗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的12 d幼虫校正死亡率8月份为35.0%88.8%,9月份为40.5%95.3%。用转Bt基因杨树叶片饲养杨小舟蛾,对照植株杨小舟蛾幼虫化蛹率为83.3%96.0%,而转Bt基因株系幼虫化蛹率为8.0%76.7%,二者有显著差异。转Bt基因杨树对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饲喂8 d后害虫取食量、体质量增长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此外,为了解转Bt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转Bt基因杨树株系及对照进行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的分析,初步结果显示:转Bt基因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